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陈丰(1991-),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河北经贸大学,研究方向:现代服务业理论与实践。
刘孜仪(1991-),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河北经贸大学,研究方向:城市经济与区域发展。
摘要:自2014入冬以来,中国大陆代工业便遭遇寒流,胜华科技,昔日吞下苹果订单但未能紧跟科技潮流,去年10月份偷偷宣布破产;12月5日,手机零部件厂商“联建科技”宣布倒闭;无独有偶,代工厂“闳晖科技”也宣布倒闭。短短数月,一大批企业纷纷倒闭,难道是中国代工厂的死亡末日来了吗?
本文以产业链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国代工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所遇到的发展困境、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转型升级路径。本文认为短期来看,中国代工企业并不具备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掌握相关核心技术顺利完成所有转型升级内容,相对而言,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品牌的构建进而实现转型升级更为可行。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代工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
一、中国代工企业发展困境概述
(一) 利润空间被挤压
“微笑曲线”将产业链看成一条曲线,认为附加值更多体现在顶部两端的研发和市场,次之为设计和销售,最底部则是中间的制造环节,即代工厂所处的位置。制造环节门槛低,核心竞争力低,只能依靠价格和规模取胜,抗风险能力弱。在激烈的竞争中,代工厂之间为了抢夺订单会自削利润压低价格,最终造成代工行业利润渐微的恶性循环。同时劳动力成本上涨给代工行业带来沉重压力。中国劳动力富足是代工厂密集之地,而惠誉国际称中国工人工资标准自2008年以来上升了87%,代工企业的人工成本压力逐年上升。再加上外部经济持续低迷订单大幅减少,代工行业利润直线下降。在竞争激励和人工成本等高涨的情况下,处于“微笑曲线”底部的代工厂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大批代工企业被迫努力向上游迁徙。
(二)代工企业大多没有核心技术
民营代工企业更是如此,他们主要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边缘零部件的加工和生产。而核心技术才是企业不断成长的原动力。对企业而言,离开了技术支持则必然会受制于人,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中绝然难以找到一席之地。
(三)代工企业的商业模式风险较高
订单式生产是代工企业的主要模式,有两大风险:一方面是对外包商的高度依赖性。当市场出现波动时,品牌商会大幅削减订单,从而导致代工企业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外包商为了规避服务水平下降、履约范围纠纷、成本暴涨等问题,通常会在多家代工企业之间选择,以保持决策弹性。不仅如此,代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如果竞争对手提供更高品质、更快速度和更低成本之时,代工企业就很容易被取代。
(四)代工企业远离终端用户
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是:最接近消费者、了解消费者,提供最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才是最佳企业位置,也是企业塑造品牌的基本条件。对于那些没有技术研发能力和销售网络的代工企业来说,一旦掌握代工订单和市场控制的外包商将订单转移至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将立刻陷入绝境。
二、基于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下中国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一)传统模式下中国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分析
与其他企业相比,代工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具有一定的积累和优势。成功转型的代工企业通常沿着OEM-ODM-OBM的路径升级:在从制造中心转向设计中心最终转向品牌中心的过程中,制造不仅是基础,而且是核心能力。从行业看,产品趋于成熟,竞争者大量增加,产能过剩,需求逐渐饱和,订单则必然下降,代工企业就会碰到生产的天花板,而且,同质化的竞争通常以价格战的方式血拼,品牌商会进一步挤压代工企业的利润。走向与品牌商合作之路的代工企业为进一步升级创造了基础条件,但是要与品牌商直接竞争,必须建立自有品牌,这一步难度巨大,一方面,品牌商拥有先进的研发力量,垄断了产品技术,更重要的是拥有忠诚客户,其行业地位难以撼动;另一方面,代工企业一旦建立自主品牌,这些实力强大的品牌商将会动用一切力量予以打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难逃厄运。由此看出,在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中,利用传统模式并取得成功对于代工企业来说充满风险。
(二)互联网时代下中国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分析
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是品牌时代。它从三个方面强化了品牌竞争的重要性:首先,互联网的低门槛和低成本使竞争者大量增加;其次,互联网真正体现了“客户即上帝”的精神;最后,互联网所创造的丰裕世界对于消费者来说,造成了信息过载和认知困难,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最为便捷省力的决策方式。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品牌路径,打破了不少传统思路:不是产品先行,而是产品与用户同时设计和“生产”;不是封闭研发,而是将用户纳入研发体系;不需要花大价钱砸广告,而是让用户成为营销传播的主体力量;不需要缓慢积累名声,而是快速打造影响力;不需要在某一价值环节上数一数二后再进行横向纵向整合,而是有了消费群体后直接进行产业链的整合。
互联网原生品牌的构建给了中小代工企业巨大的想象空间。就代工企业而言,互聯网商务不仅是未来,也是极具价值的转型通道。如果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互联网商务则是必然选择。当然这需要一整套的战略方案:首先,中小代工企业实力弱,在资源和能力方面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只有将有限资源配置于关键产品、市场、价值链和核心能力,才能大幅提升竞争力;其次,从一开始就进入差异化的市场空间,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并可建立价值壁垒,获得竞争优势;第三,要遵从顾客至上的原则,高质量的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缺少客户是代工企业的致命伤,一旦触网,海量的用户自然就成为潜在客户。品牌作为联系产品和顾客的中介,除非围绕客户建立起一整套的服务体系,让客户充分体验产品和服务的快感,否则品牌无法维系;第四,代工企业的优势在于制造,打造高品质的产品,是必须完成的第一步。互联网品牌的短命一个重要原因是迷信传播的力量,却忘记了品牌的根本:没有优质产品支撑,所有品牌都只有虚名。
对于代工企业而言,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发明的结果,而传统模式的转型升级路径是一个没有“蛙跳”的积累过程,较之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构建,品牌的互联网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之间的差距,让各种品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对于致力于创建自主品牌的代工企业来说,可行性更高。(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包玉泽,谭力文,刘林青.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企业升级研究-基于企业技术能力视角[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04).
[2]卜国琴. 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产业升级研究[D]. 暨南大学,2007(12).
[3]蔡宁,吴结兵.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和机构性整合[J]. 中国工业经济,2002(07).
[4]范文祥.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机构升级的阶段性影响分析[J]. 经济地理,2010(04).
[5]陈柳. 外部需求衰退与代工企业自创品牌[J]. 国际贸易问题,2011(03).
[6]曹明福,李树民.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来源: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和价格倾斜优势[J]. 中国工业经济,2005(10).
[7]杜晓君. 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规律和趋势[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06).
刘孜仪(1991-),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河北经贸大学,研究方向:城市经济与区域发展。
摘要:自2014入冬以来,中国大陆代工业便遭遇寒流,胜华科技,昔日吞下苹果订单但未能紧跟科技潮流,去年10月份偷偷宣布破产;12月5日,手机零部件厂商“联建科技”宣布倒闭;无独有偶,代工厂“闳晖科技”也宣布倒闭。短短数月,一大批企业纷纷倒闭,难道是中国代工厂的死亡末日来了吗?
本文以产业链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国代工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所遇到的发展困境、对比传统与现代的转型升级路径。本文认为短期来看,中国代工企业并不具备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掌握相关核心技术顺利完成所有转型升级内容,相对而言,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品牌的构建进而实现转型升级更为可行。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代工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
一、中国代工企业发展困境概述
(一) 利润空间被挤压
“微笑曲线”将产业链看成一条曲线,认为附加值更多体现在顶部两端的研发和市场,次之为设计和销售,最底部则是中间的制造环节,即代工厂所处的位置。制造环节门槛低,核心竞争力低,只能依靠价格和规模取胜,抗风险能力弱。在激烈的竞争中,代工厂之间为了抢夺订单会自削利润压低价格,最终造成代工行业利润渐微的恶性循环。同时劳动力成本上涨给代工行业带来沉重压力。中国劳动力富足是代工厂密集之地,而惠誉国际称中国工人工资标准自2008年以来上升了87%,代工企业的人工成本压力逐年上升。再加上外部经济持续低迷订单大幅减少,代工行业利润直线下降。在竞争激励和人工成本等高涨的情况下,处于“微笑曲线”底部的代工厂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大批代工企业被迫努力向上游迁徙。
(二)代工企业大多没有核心技术
民营代工企业更是如此,他们主要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边缘零部件的加工和生产。而核心技术才是企业不断成长的原动力。对企业而言,离开了技术支持则必然会受制于人,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中绝然难以找到一席之地。
(三)代工企业的商业模式风险较高
订单式生产是代工企业的主要模式,有两大风险:一方面是对外包商的高度依赖性。当市场出现波动时,品牌商会大幅削减订单,从而导致代工企业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外包商为了规避服务水平下降、履约范围纠纷、成本暴涨等问题,通常会在多家代工企业之间选择,以保持决策弹性。不仅如此,代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如果竞争对手提供更高品质、更快速度和更低成本之时,代工企业就很容易被取代。
(四)代工企业远离终端用户
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是:最接近消费者、了解消费者,提供最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才是最佳企业位置,也是企业塑造品牌的基本条件。对于那些没有技术研发能力和销售网络的代工企业来说,一旦掌握代工订单和市场控制的外包商将订单转移至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将立刻陷入绝境。
二、基于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下中国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一)传统模式下中国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分析
与其他企业相比,代工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具有一定的积累和优势。成功转型的代工企业通常沿着OEM-ODM-OBM的路径升级:在从制造中心转向设计中心最终转向品牌中心的过程中,制造不仅是基础,而且是核心能力。从行业看,产品趋于成熟,竞争者大量增加,产能过剩,需求逐渐饱和,订单则必然下降,代工企业就会碰到生产的天花板,而且,同质化的竞争通常以价格战的方式血拼,品牌商会进一步挤压代工企业的利润。走向与品牌商合作之路的代工企业为进一步升级创造了基础条件,但是要与品牌商直接竞争,必须建立自有品牌,这一步难度巨大,一方面,品牌商拥有先进的研发力量,垄断了产品技术,更重要的是拥有忠诚客户,其行业地位难以撼动;另一方面,代工企业一旦建立自主品牌,这些实力强大的品牌商将会动用一切力量予以打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难逃厄运。由此看出,在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中,利用传统模式并取得成功对于代工企业来说充满风险。
(二)互联网时代下中国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分析
毋庸置疑,互联网时代是品牌时代。它从三个方面强化了品牌竞争的重要性:首先,互联网的低门槛和低成本使竞争者大量增加;其次,互联网真正体现了“客户即上帝”的精神;最后,互联网所创造的丰裕世界对于消费者来说,造成了信息过载和认知困难,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最为便捷省力的决策方式。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品牌路径,打破了不少传统思路:不是产品先行,而是产品与用户同时设计和“生产”;不是封闭研发,而是将用户纳入研发体系;不需要花大价钱砸广告,而是让用户成为营销传播的主体力量;不需要缓慢积累名声,而是快速打造影响力;不需要在某一价值环节上数一数二后再进行横向纵向整合,而是有了消费群体后直接进行产业链的整合。
互联网原生品牌的构建给了中小代工企业巨大的想象空间。就代工企业而言,互聯网商务不仅是未来,也是极具价值的转型通道。如果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互联网商务则是必然选择。当然这需要一整套的战略方案:首先,中小代工企业实力弱,在资源和能力方面都不具备竞争优势,只有将有限资源配置于关键产品、市场、价值链和核心能力,才能大幅提升竞争力;其次,从一开始就进入差异化的市场空间,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并可建立价值壁垒,获得竞争优势;第三,要遵从顾客至上的原则,高质量的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缺少客户是代工企业的致命伤,一旦触网,海量的用户自然就成为潜在客户。品牌作为联系产品和顾客的中介,除非围绕客户建立起一整套的服务体系,让客户充分体验产品和服务的快感,否则品牌无法维系;第四,代工企业的优势在于制造,打造高品质的产品,是必须完成的第一步。互联网品牌的短命一个重要原因是迷信传播的力量,却忘记了品牌的根本:没有优质产品支撑,所有品牌都只有虚名。
对于代工企业而言,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发明的结果,而传统模式的转型升级路径是一个没有“蛙跳”的积累过程,较之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构建,品牌的互联网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之间的差距,让各种品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对于致力于创建自主品牌的代工企业来说,可行性更高。(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包玉泽,谭力文,刘林青.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企业升级研究-基于企业技术能力视角[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04).
[2]卜国琴. 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产业升级研究[D]. 暨南大学,2007(12).
[3]蔡宁,吴结兵. 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和机构性整合[J]. 中国工业经济,2002(07).
[4]范文祥.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机构升级的阶段性影响分析[J]. 经济地理,2010(04).
[5]陈柳. 外部需求衰退与代工企业自创品牌[J]. 国际贸易问题,2011(03).
[6]曹明福,李树民.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来源: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和价格倾斜优势[J]. 中国工业经济,2005(10).
[7]杜晓君. 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规律和趋势[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