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应该没有异乡人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1980年代起,我的故乡陆续有人离开赖以生活的土地,来到北京来打拼。
  那个年代,故乡主要有三类人在北京打拼,且小有名气:裁缝、木匠、花农。当然,其他省也有,比如浙江的理发师和补鞋匠。每年春节,往返于北京故乡的绿皮火车上,这样的人挨挨挤挤。
  这是那个时代的景象。
  改革开放后,农村首先发生了变化,农民在侍弄好自己的责任田后,突然间发现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闲暇。而城市里国有企业的第一波改革也开始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新的力量来填补,来服务。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出现了缝隙。社会开始活跃起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原本被困守在土地上的农民,机灵活跃者开始冒险寻找新的机会。他们抖抖索索地来到了陌生的都市,或投亲或寻友,慢慢地安营扎寨。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波计划外的自发的人口流动出现了,农村到城市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提供边缘性的社会服务,如保姆、理发、裁缝、木工、花农等等,他们的身影,让原本灰色的城市增添了亮色,活跃生动起来,他们成了城市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的那些裁缝、木匠、花农老乡,大多是这个时候进入北京的。这些人大多来自社会底层,文化不高,他们只是在城市里努力工作,并从心底默认自己就是异乡人。
  那个时候,我恰好在北京读大学,浓重的乡音让我们在异乡相识。
  当然,在北京的故乡人还有大学生和复转军人。不过,与裁缝、木匠和花农等自行到北京打拼的人相比,大学生和复转军人属于计划内调配安排的,自然过得比较安逸。
  我那些裁缝、木匠、花农老乡朋友等等,许多人后来在北京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最后大多数还是回到了故乡。
  “烟囱靠家黑”。我最初很不以为然,开玩笑时喜欢用故乡的这句土话奚落他们,意即他们有了些钱,宁可守在家里,也不愿意在外生根。
  后来我才明白,是我错了。砌烟囱靠着墙才经济,而烟只能经由烟囱才能飘散到空中,而不致呛死自己。他们也一样。
  “我们跟你不一样,你是吃国家饭的人。”我的老乡对我说。
  不回去又能如何?我的那些老乡,许多人凭自己的手艺,超乎常人的勤劳和坚忍,在北京工作,打下了一番天地,有了自己的事业,纳税买房,甚至创造就业机会。但如果他没能娶一个有户口的北京媳妇,或者他不动用结识的关系去获取一个北京户口,在北京,他便永远无法落地生根,他永远是一个异乡人,连带他在北京出生的孩子。
  在那个时代,没有北京户口,孩子上小学都是个大问题。
  在计划体制下,权利是与户籍制度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没有自由迁徙权利的时代,没有平等分享权利的时代,人人都可能是异乡人,无法融入迁居地的社会生活。
  2
  1980年代过去了,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大学里单向分配变成了双向选择和自由择业。1990年代,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转向市场经济,社会更加开放,整个社会再度活跃起来。传统的计划体制几近裂解,民营经济在全国大地上野蛮生长,外企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各种资本大量投向投入产出较高的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
  一时间里,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都市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迅速扩展,除了“孔雀东南飞”之外,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大学毕业之后选择了留在大都市。即使吃不上国家的饭,解决不了户口,他们仍然愿意留在大都市。因为毕竟大都市开放程度高,机会多,实现梦想可能性大。我的许多老乡学弟学妹们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成了“北漂”。
  他们成为大都市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主要劳动力,以他们的才华,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养活自己,成就梦想。
  大都市的外地人中,受教育程度高者越来越多,外地人的转型,也伴随着中国快速向世界开放、接受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国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车。西风东渐,现代国家和社会的文明及权利概念,随着资本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逐渐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接受。
  与那些没有多少文化的先行者不同,他们在温饱之后,开始关心精神层面的利益,关心起自己的权利来。
  权利觉醒是个过程。
  在传统的封闭社会中,人的所有权利几乎都依附于户籍制度。在严格的户籍制度管理、辅之以其他行政手段的强力推动下,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的权利待遇最后被默认为是应该的、自然的。
  但受过的教育和现代文明启蒙了他们的权利意识。他们这些“异乡人”,不是城市的乞食者,更不是掠夺者,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大都市工作生活,成为现代城市的建设主体,承担了应尽的社会责任,理应共享现代城市发展的成果。
  忍耐曾是中国人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但老一辈人的忍耐哲学,在新一代人中已经不再流行,至少已经非主流了。
  这一代受过教育的“异乡人”,他们的见识已远不同于他们的前辈迁徙者。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是这一过程中最大的自我觉醒。原来习以为常或者默默承受的,现在成了问题,尤其是如今他们的孩子已经在自己客居的城市长大成人。
  怎么办?
  面对与户籍制度捆绑的权利缺失,少数成功人士选择移居海外,这从这些年的移民潮中也可见一斑;底层民众既不清楚也没能力为自己主张权利,社会上也缺少代言人,一如既往默受这种压力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那些属于城市新兴的中产阶层和受过教育的准中产们,在无路可走时,选择了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从最初的利益之争,逐渐转向权利之争,诉诸自己的权利,成为这种权利和平等观念诉求的主力军。
  当下京沪等地出现的有关解决异地高考、自购住房车辆等呼吁,其实是上述问题的延续,既指向计划体制形成的户籍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是这些“异乡人”融入本地社会、争取平等权利的自发努力。
  3
  社会的这种变化,民众对权利关注,政府和社會管理部门也发现了。他们最初采取了最常用的解决方法,堵。但就像治水一样,只堵不疏,问题越积越多,风险越来越大。
  回过头看城市发展的历史,开放才是活力和发展之源。堵防只会让城市渐渐失去活力。
  渐渐地,政府和社会管理部门也不再只依赖“堵”招,开始在制度上相应作出了一些调整。
  在北京、上海,基础教育不断向外地人开放。外地人上小学、中学,不再是个大难题。就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拿出开放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
  但这些调整依然跟不上高涨的权利和平等观念。城市中产和准中产中的“异乡人”的权利诉求,既与传统的管制方式冲突,事实上也冲击了城市原居民享受的权益,让原居民产生了受损的紧张感。
  事实上,损害本地人利益的不是外地人,而是这个国家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这既有自然差异,更有人为和制度因素。本地人的被剥夺感,更与矛盾的长期积累和权利意识的不明晰有关。
  问题显得越来越复杂。
  解决问题当然要考量现实可能性,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如果认为开放解决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而以从前的不公平不合法的结果作借口,继续堵防,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既不合法,也与现代文明的权利和平等观念相悖,更可能给整体社会带来系统性风险。
  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们需要大智慧,大视野。
其他文献
交学费,一般都认为是孩子上学的事儿,上学读书当然要交学费 。可我说的交学费,却是指我们这个年龄段——80岁左右的人,在工作以后仍然交过学费,而且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浪费和经济损失,在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几十年以后都耿耿于怀的经验教训。  那是上世纪50年代末,所谓超英赶美的大跃进时期。农业上的大跃进,是要实现大增产,鼓励各地干部参加劳动,亲自种“试验田”。大增产的所谓办法是:落实“土、肥、水、种、
期刊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不久前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座谈会上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的改善,社会自由开放度的提高,社会所拥有的活力,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  中国社会要继续前行,改革开放依然是不二选择。如李克强副总理所言:“我们必须也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  如何才能向前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习惯也擅长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确立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当代智
期刊
广州越来越寂寞了,它的失落感现在只比香港少一点点。  两年前,寂寞与失落引领下的一次成功逆袭——“撑粤语”运动,令世人对广州突然刮目相看。母语保护、城市文化传承、反抗中央集权、青年力量觉醒等等媒体论述所引发的聚焦力度,甚至胜过4个月后大国崛起的盛世仪典:第十六届亚运会。  是的,粤语必须被捍卫。但为什么“必须”?抛却“撑粤语”运动参与者的正面论述,以及索隐派人士附会与放大的价值,看看广州本地网络论
期刊
在网上搜索“官厅水库”,你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保护的励志故事——1997年,官厅水库因为水质污染退出北京饮用水源地,2007年,因为水质改善,恢复为北京饮用水源地。  在北京长期缺水和环保概念日益受关注的现实中,官厅水库的“复活”,绝对算是个“好消息”。  不过,这个“好消息”背后的事实是:从2007年到现在,北京人基本没喝过官厅水库的水;水库的水质也长期保持在IV类,而按照国家标准“饮用水源地必须达
期刊
“我享受这种声音。”马青骅双手合十,望向窗外。外面赛道上,卡丁车的引擎轰鸣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混合在一起,尖锐,超过100分贝,震耳欲聋,由远及近,像一堵即将坍塌的墙迎面砸来。  这处名为南汇的卡丁车场,位于上海东南郊,车场旁的广告牌上写着:“中国车手的摇篮 ”。11月6日之后,它会从“中国车手的摇篮”,变为“F1车手的摇篮”。这一天,F1车队HRT(西斯潘尼)将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上海
期刊
去年夏天,我在全国长笛比赛任评委。某南方音院的一个十几岁男孩,赛前合钢琴伴奏,吹完巴赫长笛奏鸣曲两个乐章后,蹲在演奏厅地板上,哭了。捂脸抽泣:“真是太好听了……”  是怎样的力量,能穿越数百年时空,刹那与这孩子的精神与演奏相抵牾;又是怎样的力量,让这世界变近变小,让这“太好听”的体验与共享息息相关,充满性情,而两不亏欠?  伟大的、谦卑的、敦厚的、睿智的、虔诚的、荣耀的……太多的巴赫(Johann
期刊
这两条新闻的主角都是外地人,它們非常相似,受到的关注度却完全不同。  一条新闻关于异地高考。因为教育部开始松动异地高考的限制,那些在大城市生活的外地人——特别是孩子将在明年高考的——急于敦促具体政策出台。一些家长在北京、上海的教育部门前集结,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一些本地人与外地家长們对峙,明确反对开放异地高考。  一条新闻与退休金有关。按政策,外地人在北京交纳15年养老金,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在北京
期刊
吉利收购沃尔沃,堪称中国产业资本收购国际品牌最匪夷所思的故事。  李书福能否玩得转这个连百年福特都难于驾驭的品牌?人们充满疑虑和嘲讽。  2010年9月,我在瑞典采访参加沃尔沃第一次董事会后的李书福,他说:沃尔沃重生的关键是重新做回自己。它本来是一棵树种在那里,你能帮它浇一些水,弄一些肥料就好。这种态度让我对并购后沃尔沃信心大增。  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在新的企业文化里面提出“聪明、敏捷”的理念。
期刊
作為全国最大外来人口的输入地,广东省需要“异地高考”的人数是京沪相加的三倍,為什么广东没有发生京籍、沪籍排斥外地考生的事情?  10月25日,几名上海本地人与外地家长“约架”上海教委门前,争论外地人是否有权享受上海高等教育资源。  上海之前,也有老北京人相约“围观”到教委反映问题的外地家长们。  在外地人更多的广东省,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情形呢?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广州市海珠中学高三(1)班张
期刊
2012年12月28日,一场长达一年的公益诉讼案落幕。  在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庭组织下,云南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与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曲靖市环保局达成初步调节协议:被告方陆良化工厂,愿意承担环境侵权的全部法律责任。  2011年6月,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化工公司被曝将5000余吨的重毒化工废料铬渣非法丢放达10年之久,导致珠江上游水域及当地生态环境严重污染。 经过实地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