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骅:我不是过往云烟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a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享受这种声音。”马青骅双手合十,望向窗外。外面赛道上,卡丁车的引擎轰鸣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混合在一起,尖锐,超过100分贝,震耳欲聋,由远及近,像一堵即将坍塌的墙迎面砸来。
  这处名为南汇的卡丁车场,位于上海东南郊,车场旁的广告牌上写着:“中国车手的摇篮 ”。11月6日之后,它会从“中国车手的摇篮”,变为“F1车手的摇篮”。这一天,F1车队HRT(西斯潘尼)将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上海青年马青骅将代表车队,征战明年的F1正赛。
  实际上,直到今年1月份,马青骅的父亲马强云依然觉得儿子距离F1十分遥远:“圈里的共识是,五年之内不会有中国车手。”
  “马青骅开创了历史,他成为了真正的中国F1第一人,”《F1速报》监制叶飞向《中国周刊》记者评价说,“之前有这么一句话,F1需要中国,中国未必需要F1。现在,后半句的否定表述,要因为马青骅而逐渐改变。”
  靠着举国体制,中国人在奥运会上拿了上百块金牌,可为F1输送一个车手,这是第一次。
  “我不想提前结束”
  马青骅童年时的玩具全部是汽车。
  这和父亲马强云的职业有关。马强云曾是一家国营公司的司机。这让1987年出生的马青骅,比同龄孩子更早地接触到汽车。
  在路上,马强云教儿子认车,下次再见到,马青骅总能脱口而出车的名字。
  每次快到家走最后一条马路时,马青骅就坐在父亲的腿上,手握方向盘,负责换挡,父亲则负责踩离合、踩油门。父子二人不说话,配合得却很好。
  5岁时,马青骅和大姨一家去苏州玩。回来后,大姨对马青骅妈妈说,你这个孩子胆子小,连桥都不敢过。
  马强云要锻炼儿子的胆量。有一天,马强云问妻子,现在外面都在说开卡丁车,到底什么是卡丁车?
  卡丁车意为微型运动车,具有易于驾驶、安全而又刺激的特点,卡丁车运动于1940年在东欧开始出现。大部分世界著名的F1车手,都是由卡丁车开始,步入车坛。因此,卡丁车被喻为“F1的摇篮。”
  当时的马强云不知道这些。实际上,从1993年起,中国的媒体才开始报道F1的新闻。
  家人找到一家卡丁車馆,价钱是6分钟38块钱。马强云鼓励儿子开一圈,马青骅不干。妈妈哄他,说,我和你一起开,比比谁开得好。马青骅同意了。结果妈妈撞上了墙,马青骅开得很好。
  以后,每到周末,父母还在睡觉,马青骅就跑过去,凑到马强云脸上,说,爸爸,去开卡丁车吧。
  马青骅的赛车之路,差点在7岁就戛然而止。
  当时,家人带着他到虹口区曲阳的一个室外的卡丁车场开车。
  一个全副武装、身穿赛车服、带着头盔的小孩子,开着的卡丁车一下子失控了,空中打着转,摔倒地上,躺在那里,两分多钟没有起来。
  反应过来的马强云,冲着场地里开得正欢的马青骅大喊,让他立即停车。马青骅没停车。
  “我不想提前结束,”多年以后,马青骅回忆当年的惊魂一幕,说,“我觉得自己能够控制它。”
  马强云决定不再让儿子去开卡丁车。可马青骅已经迷上了赛车。他央求妈妈带他去开。妈妈答应了他,原因倒不是赛车本身——曲阳卡丁车场的很多会员都是外国人,他们都鼓励让孩子自己动手戴头盔,换磨片。“这个氛围很好,应该让孩子独立。”
  1997年,南京举行全国性卡丁车比赛,第一次出去比赛的马青骅,拿了冠军。2000年,马青骅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卡丁车锦标赛年度亚军。
  马强云开始觉得儿子可以在赛车这条路上有所作为。司机出身的他告诉儿子:你要懂车,就得动车,要和技师交流,把车的构造搞清楚。
  当时马强云开着一家进口车维修厂,这是一门稀缺又红火的生意。支撑马青骅练车的费用,几乎全部出自维修厂。马青骅成为了修理厂的常客,他自己动手组装及修理卡丁车。这贯穿于马青骅整个的车手生涯。
  从8岁到12岁,几乎每个周末,马青骅都要在父母的陪伴下,经过来回四个多小时的路程,赶去南汇卡丁车场训练。12岁,马青骅获得了全国卡丁车青少年组冠军。
  “潜意识中,12岁的我,已经把赛车看做成一种职业了。”马青骅说。
  “不是少爷开车”
  “我们家没有印钞机。”在2003年、2004年,妈妈总是对马青骅这么说。
  每个星期五,马强云把马青骅从学校接回来,当天晚上从上海飞去珠海练车,到了周日晚再飞回去。来往次数太多,连空姐都熟识了父子俩。
  1500港币一节,一节半小时,马青骅一天练8节。当时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是1.2:1,算下来一天的练车费用接近15000块人民币。去珠海练一趟车,不算来回机票食宿,就要花掉3万人民币。
  这还不包括额外的撞车费用。珠海赛道最后一个弯的极速是148码,为了训练效果就一定要开到极速,可开到极速就一定要撞。马青骅在这个弯撞过两次,赔了50万。
  撞完后,马青骅对妈妈说,你要准备几十万啊。妈妈说,我不是印钞机啊。
  有时,马强云指着口袋,说,钱不多了,今天少跑两圈吧。父子二人相视一笑,马青骅照跑不误。
  马强云说,那个阶段,汽车修理厂的生意,一个月能够滚动几万块还是可以的,可再多的钱就没有了。他说,2004年之前,家里为了支持马青骅练车大约花了五六百万。
  “这也是别人都买房子,我不买房子的原因,一不小心,一座房子就没有了,”马青骅妈妈强调自己的家庭不是人们猜测的富豪家庭,“我们不是少爷开车。”
  她认识的一个朋友,正陪着14岁的儿子在英国练赛车,朋友为儿子准备了3000万人民币。
  “没钱是不行的,”马青骅说,“可我家里不是家财万贯,我想用多少就用多少。歌手通过唱歌吃饭,画家通过画画吃饭,不能要当职业车手,还大把花家里的钱。”
  2004年,马青骅以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入选赛车国家队。按照国际汽联的规定,只有满18周岁才能上场比赛,17岁的马青骅只有坐冷板凳。
  可事情并不是年龄这么简单。
  马青骅可以上场比赛,可需要车队给他付比别人多得多的保险费用。很多次,他被通知做好准备上场,可总是在临上场时,被告知车队又换人了。   每一站回来后,马青骅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到南汇卡丁车场,疯狂地开车。“这是最好的发泄途径。”
  2011年,马青骅代表北京现代纵横车队参加中国房车锦标赛(CTCC),在全年总共8站的比赛中获得4次分站冠军,以总积分116分高居榜首,轻取年度总冠军。
  父亲马强云花了很长时间,才说服儿子参加房车赛。实际上,对于一个跑过方程式和F3000的车手来说,马青骅去跑房车赛,“降了很多格。”
  马青骅承认,之前排斥参加房车赛,是因为觉得对自己的车手之路没有太多帮助,最终选择参加,一方面是看到了房车比赛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是当时没有高级别的赛事可跑。
  其实,差不多就在同时,有经纪公司找到马青骅,邀请他去美国参加一些表演性赛事,并开出了很高的报酬。
  马青骅拒绝了:“那不是F1,不是我追求的生活。”
  “像女孩子看到漂亮衣服”
  “酷劲十足。”
  2006年7月,一趟由上海开往北京的晚间火车卧铺车厢里,赵嘉桢第一次见到马青骅,并得知两人原来是校友。他们一行六人赶去参加一個车队的测试。
  当时,马青骅留着“特别长的头发”。同行的一个人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对赵嘉桢说,马青骅看上去是“华英雄那样的人。”
  “华英雄”是一部根据漫画改编的香港电影中的主角。这个由郑伊健饰演的角色,有着一酷到底的帅气和深藏不露的武功。
  10月中旬,马青骅和赵嘉桢两人成为队友。他们去参加在北京亦庄举行的街道赛。有一次,马青骅去接赵嘉桢。赵嘉桢记得,马青骅穿了一件黑色衣服,腰板笔直,走起路来,“两个肩膀似乎充了气,像练健身的人一样,酷。”
  “他一天说不超过十句话。”赵嘉桢说。
  2007年1月份,马青骅随车队去新西兰比赛。他是备用车手,主力车手是当时风头正劲的董荷斌。
  在赵嘉桢的记忆力,董荷斌刚跑完欧洲一个比赛,拿了名次,整个人“很有范儿”,“一看到镜头,整个人焕发一样。”
  马青骅一如既往地沉默着。他很少说话,不戴一般车手钟爱的大耳机,不听音乐,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听。董荷斌开车回来,有一个和工程师的例行交流,马青骅就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到了2月份,车队去南非,参加一站街道赛。南非的天气正热,没有赛事时,大多数人在维修间里吹空调,享受着不多的悠闲时光。马青骅却围着车队工程师,不停地问问题,像换了一个人。问完后,他搬一个轮胎,一个人到外面坐着。
  “我想得到更高级、更专业的资讯,越多越好。”马青骅说。
  当时,为车队做技术支持的是来自比利时的团队,他们曾经帮助阿隆索跑过F3000。后来,阿隆索成为F1赛场上的巨星,夺得两届F1年度总冠军。
  马青骅像机械师一样研究赛车的构造。维修间里,他右膝着地,右手按在地面上,左腿小腿与地面几乎形成30度角,背部弓着,脖子拧着,头向上歪,整个人看上去像是一把拉开了的弓。
  20分钟或者更多的时间,马青骅以这样的姿势,对着一个变速箱的总成,或是一个离合器。有时,看完之后,他会跑去找机械师,讨教刚才新的发现,
  “他谈汽车,就非常兴奋,”麦克做了一个瞪大眼睛的动作,“就像女孩子看到漂亮衣服。”
  马青骅搞不清自己的星座——按照他的年纪,这令人意外。他扭头问身边的人,“圣诞节那天出生,是什么星座?”“摩羯座。”他点头,“那就是摩羯。”得知摩羯男的特点是闷声不响制订计划与目标,然后一步步实现后,他若有所思:“哦,跟我差不多!”
  马青骅打趣自己的名字。“名字是爷爷起的,结果因为名字里有两个‘马’,现在‘马力’特别大。”身边人再次笑起来。
  除了赛车,马青骅最喜欢的是斯诺克。他与丁俊晖是好朋友,经常向丁俊晖讨教如何训练,如何提高球技。
  “一个我们看似很简单的球,其实背后要练无数次,”马青骅说两人会在彼此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打斯诺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练斯诺克是一件无趣的事情,赛车也是如此,没有人关心你背后练了多少,只在乎场上你跑得多快。”
  “根本没有准备中国国旗”
  “我和韩寒没有任何可比性。”
  这是马青骅近来在一个上海本地媒体对话报道里的回答。他面对的问题是:“现在有人把你跟韩寒作比较,说你俩是中国最出名的两位赛车手。”
  这句话最终成为文章标题,并引发部分网友的热议。有人说,马青骅有些狂妄自大,也有人说愿意从专业性看待这句话,认为两人处在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
  马青骅和韩寒曾经是对手。2010年中国房车锦标赛,马青骅效力北京现代车队,韩寒则是上海大众333车队。在呼和浩特站中,马青骅曾击败韩寒,而在第六站北京街道赛中,韩寒获得亚军,马青骅则是季军。
  对于和韩寒的比较,马青骅思考了大约三秒钟,似乎在寻找一种最为妥帖的回答。
  “我和他的覆盖面可能不在一个层次上,对于这个问题,我所给出的任何回答,肯定会有人否认,因为韩寒是一个有争议的人,如果他是一个纯粹的运动员,或者是纯粹的作家的话,”马青骅面带微笑,“我尊敬韩寒,特别是他面对公共话题时的姿态和深刻的思想。”
  相对于韩寒,马青骅显然更愿意谈论自己的两个上海老乡:姚明,刘翔。
  “姚明进行了非常刻苦的训练,他把握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美国市场给他一个机会,他的团队给他的运作,他之前的努力,让他得到了应得的结果。”
  “田径项目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重复重复再重复,刘翔把自己的职业作为一种信念,坚持到现在,很不容易。没有被金钱和名利所诱惑。”
  实际上,在姚明退役和刘翔摔倒之后,马青骅有望成为这座中国最现代化城市的新的国际偶像。对于这个25岁的上海青年,上海的媒体开始不约而同地使用一个词:“弥足珍贵。”
  2008年7月,马青骅参加了西班牙F3锦标赛,他是唯一一个中国选手。首战比赛在瓦伦西亚跑道,马青骅跑到了第三名。没人能想到他能跑进前三,主办方跑来跟他道歉,他们压根儿没准备中国国旗,升旗仪式被迫取消。   马青骅不会想到,这个意外让他被一个人记住。四年后,这个人成为他进入F1世界的关键人物。
  “中国要有一个F1车手”
  今年2月的一天,一个陌生的越洋电话,打到了马青骅上海的家里。
  马强云和妻子不在家,家里的阿姨接了电话。阿姨没有完全听明白对方要讲什么,只记住了两点:四月份有比赛,很着急;让马青骅去参加。
  陌生电话再次打到家里。马强云接到了电话,对方名叫金勇,自称是西班牙中国青年商会会长,要为西班牙F1车队HRT挑选一名中国车手,看上了马青骅,邀请马青骅去西班牙试车。
  双方约定在上海谈。见面前,马强云做了一番调查,确认了金勇的身份。
  第一次见面约在徐家汇附近的一家酒店里。金勇、马强云、马青骅,三个人交谈的时间并不长,可金勇的激情让马强云印象深刻。
  “中国这么强大了,可是没有一个中国F1车手,不可理喻。”金勇说,春节时,西班牙青年商会搞了一个联谊会,邀请了HRT车队老板。后来,HRT老板专门找到金勇,说,你去帮我们找一位中国车手。
  这并非对方的心血来潮。
  作为F1扩军计划下诞生的新军,HRT车队在2010年首次参赛,接连两个赛季没有一个积分进账。在这种情况下,HRT车队想要寻求另一条道路上的突破——商业。
  并不是只有HRT车队这么想。2005年,欧盟出台了一纸禁令,规定所有欧盟会员国及地区的F1赛场上不能出现任何烟草广告,这让整个F1失去了最大的金主。
  “这个世界上第一烧钱运动,需要寻找新的动力,中国市场成为一个新的诱惑。”《F1速报》监制叶飞分析说。创刊于2004年的《F1速报》,是至今国内报道F1的最权威媒体。
  HRT车队和F1需要一位“中国版”的汉密尔顿——世界上首位黑人F1车手,在赛场和商场上让所在车队和F1联盟获得巨大成功。
  对于这个邀约,马强云一直持谨慎态度。2003年,一个英国车队的老板找到马强云,邀请马青骅去英国试车。马强云问,为什么找马青骅?对方的回答很直接,“中国是一个市场,如果单纯从车手水平考虑,可以去巴西,一抓一大把。”
  马青骅保持着足够的清醒:“F1有一套很复杂的体系,一定是经过无数的筛选,才会让车手坐进座舱。第一判断永远是技术。”
  直到金勇揭破一个谜底,父子才彻底放心。HRT原本要从四个亚洲车手中选择,除马青骅外,还有程丛夫、董荷斌和一个香港车手。面对四个车手的资料,HRT车队领队佩雷兹·萨拉指着马青骅的照片说,“这个中国人,我认识,我们需要他。”
  这让金勇感到疑惑,佩雷兹·萨拉解释说,在瓦伦西亚,马跑得很好,可他们没有为他准备国旗。
  去西班牙试车之前,父子二人进行了一番谈话。马强云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平常心就好。”马青骅感到“兴奋而又平静”,他告诉父亲:“我的机会来了。”
  不再是“狼来了”
  两圈不到,在车队没有任何指示的情况下,马青骅突然把车子开回来了。
  “心揪着。”马强云在旁边看着。这是在西班牙第一天测试发生的一幕。
  马青骅摘下头盔,表情平静。他与车队工程师进行了一番沟通后,工程师让工作人员把赛车的所用轮胎换掉。马青骅告诉父亲:“没事儿,原来的轮胎没有抓地力。”
  第二天,跑到第二个弯时,马青骅突然掉头了。马强云的心又揪了起來,“这小子,不争气。”马青骅的表情依然平静,“变速箱卡死了。”
  后来,马强云了解到,没有抓地力的轮胎和卡死的变速箱,都是测试的组成部分。
  3天场地测试结果出来,马青骅的数据与专业F1车手的数据一致。
  全部测试在6天内完成。一结束,车队就要求马青骅赶去马德里签合同。
  2月份接触,3月份测试,测试完马上签合同,4月5日,HRT车队官网宣布马青骅正式加入其年轻车手发展计划。在其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车队将签约马青骅视为“西班牙和中国的合作”。
  当天,马青骅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今天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
  5月摩纳哥站,马青骅第一次参加车手会议。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和所有的F1车手坐在同一个房间里。“那种感觉就好像在电影里面一样,那时候就忍不住想拿手机拍个照,感觉很美妙。”
  马青骅并不是第一个与F1如此之近的中国人。之前的董荷斌参加F1车队试车,穿着队服出席新闻发布会。程丛夫甚至也成为F1迈凯轮车队年轻车手培养计划中的一员。
  “这只是表面工夫,”叶飞认为董荷斌距离真正的F1很远,“他没有参加正赛,没有成为F1周末的一部分,试车的分量甚至可以说很轻。”
  练习赛、排位赛、正赛,这是真正的F1的三大组成部分。全世界参加正赛和排位赛的一共有24个人,可以参加练习赛的不超过50人。
  历史性时刻在9月7日到来。
  这一天,马青骅作为HTR车队车手,参加了F1意大利站大奖赛练习赛,因此成为第一个在大奖赛中驾驶F1赛车的中国人。
  比赛结束进站时,负责现场指挥的HTR车队技师用无线电对讲系统对他说:“马,你表现很棒,祝贺你。”在蒙扎赛道,马青骅单圈最短用时为1分31秒239,比单圈最快“车王”舒马赫差了5秒817。
  蒙扎一站,让马青骅对自己更有信心:“在比赛中没有失误,顺利地实现了车队的部署。放开跑,我想至少还能提高3秒钟。”
  实际上,在驶上蒙扎赛道之前,马青骅已经完成了483.062公里的测试,没有遇到任何问题,并获得了F1主管团队国际汽联颁发的超级驾照,只有拥有超级驾照的人才能参加F1正赛。之前,从未有中国人获得超级驾照。
  真正的高潮在两天后到来。
  9月9日,凌晨一点多,马强云接到了金勇打来的电话。“马青骅已经和车队开过会了,确定马青骅明年可以上正赛。”
  接完电话,马强云坐在黑暗里,“美好的事儿,想了多一点。”
  他想起2004年F1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上海。通过关系,他和马青骅两人来到了某支车队的匹房。指着散发着独特金属光芒的赛车,他问儿子,这个车怎么样?
  “早晚有一天,我会开上这个车。”17岁的马青骅盯着赛车,一字一句地回答。
其他文献
老婆生孩子那年,上街买菜打酱油的事儿自然就交给我做,丈母娘不放心,老婆说,他脑袋里装了导航,放哪儿都丢不了。  我也趁机说,让我上街跑腿儿也可以,但别要求我“小孩打醋”。  丈母娘又问,为什么上街就要打醋。  我哈哈笑着说,老北京人讲小孩儿打醋,直去直回,就是说大人让干什么直接就去做,不能中途拐弯干别的。  老婆白了我一眼说,妈你别理他,他就是想到处瞎转,没事儿。  有了老婆大人的理解,这趁机到处
期刊
资本主义社会有多重罪恶,其中之一就是诞生了《百万英镑》这样的电影。  一个流落伦敦街头的美国穷光蛋,接受了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只因一对富翁兄弟打了赌,想知道这么一张不能兑现的钞票,能不能改变这个名叫亨利·亚当的青年的命运。亚当,好名字。上一个亚当是上帝随时监控的造物,这一个亚当是阔佬们牵挂着的实验小白鼠。  这电影改编自马克·吐温的讽刺短篇,它让年少的我想入非非。一百万块钱,我拿着,该做些什么?我
期刊
郓城县连续出了晁盖等七人打劫生辰纲和宋江杀死阎婆惜两场大案。可是,晁盖也好,宋江也好,一个也没有得到法律的惩罚,最后甚至还都上了梁山,前后任山寨之主,弄得风生水起,人生绚烂之极。  这证明,法律是可以规避的,就看你是否付得起为了逃避法律而必须付出的各类成本:比如用来打点和行贿的钱财,人际关系成本等等。  晁盖付得起这个成本,他有宋江、朱仝、雷横等人情资本。所以,他逃脱了法律的惩罚。  按说晁盖一定
期刊
最近,美国科罗拉多一位叫做维恩·沃森的男子状告爆米花的生产商与经销商胜诉,得到了730万美元的赔偿。他被发现得了“爆米花肺”,法庭认可了他对爆米花的指控,认定生产商与经销商应该负责。  “爆米花肺”是如何形成的?这个官司,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种物质叫做“双乙酰”,能产生黄油的香味,经常被用到爆米花中。2000年,密苏里州一位长期接触这种调料的工人,出现了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最后被确诊为
期刊
《倒转“红轮”》有个副标题,“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回溯”呼应“倒转”,意思很明确。  “红轮”,是红色车轮,索尔仁尼琴长篇巨作的名字,《红轮》以年代为纬,事件为经,实写俄罗斯共产主义革命历史,以及与它有关的史前史,为这场革命的得失立传,为它造成的各种后果做彻底清理。  2008年8月,索氏过世。金雁的《倒转“红轮”》,就是从索尔仁尼琴写起,写几代俄罗斯(包括苏联)知识人的思想历程。据知,金
期刊
如果说生命就是一段又一段的旅程,那我们每个人就都是行者,无论行程长短。除了为工作或者生计不得不去的地方,又是什么诱惑令我们离开故乡去他乡旅行?他乡似故乡,听起来很温情,也不过是对游子或者天涯沦落人的一次次醉酒,因为他乡永远不是故乡。似乎是一字之差,就道出了真正让我们利用有限的假期,付出不菲的代价,奔赴那段旅途的诱惑。换个说法,就是去寻找他乡与故乡的差异。  每个旅行者能感受到的差异很多。比如天气气
期刊
交学费,一般都认为是孩子上学的事儿,上学读书当然要交学费 。可我说的交学费,却是指我们这个年龄段——80岁左右的人,在工作以后仍然交过学费,而且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浪费和经济损失,在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几十年以后都耿耿于怀的经验教训。  那是上世纪50年代末,所谓超英赶美的大跃进时期。农业上的大跃进,是要实现大增产,鼓励各地干部参加劳动,亲自种“试验田”。大增产的所谓办法是:落实“土、肥、水、种、
期刊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不久前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座谈会上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的改善,社会自由开放度的提高,社会所拥有的活力,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  中国社会要继续前行,改革开放依然是不二选择。如李克强副总理所言:“我们必须也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  如何才能向前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习惯也擅长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确立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当代智
期刊
广州越来越寂寞了,它的失落感现在只比香港少一点点。  两年前,寂寞与失落引领下的一次成功逆袭——“撑粤语”运动,令世人对广州突然刮目相看。母语保护、城市文化传承、反抗中央集权、青年力量觉醒等等媒体论述所引发的聚焦力度,甚至胜过4个月后大国崛起的盛世仪典:第十六届亚运会。  是的,粤语必须被捍卫。但为什么“必须”?抛却“撑粤语”运动参与者的正面论述,以及索隐派人士附会与放大的价值,看看广州本地网络论
期刊
在网上搜索“官厅水库”,你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保护的励志故事——1997年,官厅水库因为水质污染退出北京饮用水源地,2007年,因为水质改善,恢复为北京饮用水源地。  在北京长期缺水和环保概念日益受关注的现实中,官厅水库的“复活”,绝对算是个“好消息”。  不过,这个“好消息”背后的事实是:从2007年到现在,北京人基本没喝过官厅水库的水;水库的水质也长期保持在IV类,而按照国家标准“饮用水源地必须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