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素养在线上教学情境下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g139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线上教学虽是当前应对线下无法复课的应急之举,但我们相信这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必然趋势。线上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分离的情况下,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方式。要确保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涉及因素是很多的,但是教师一定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信息素养是教师在线上教学情境下所必需的技能、工具和能力,在课前备课、课中实施教学、指导学生课后延学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教师信息素养在线上教学情境下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    键   词]  教师;信息素养;线上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28-02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素养、教学方法运用素养、教学实施素养、教学媒体选用素养、教师的信息人文素养。[1]
   一、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一)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关键靠教师,核心是教师要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2]一般情况下,信息素养高的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他们能够迅速从线下课堂教学(传统课堂)转换到线上教学,课前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发布调查问卷、预习资料、任务通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中利用各种直播平台进行在线直播、异步在线教学、线上高效签到、发布测验快速了解学情、在线互动讨论抢答等,课后线上发布作业并批改,分享学习资料且引导,督促学生进行延伸学习,随时发布测试、调查学情、调整教学方案,通过各种App监督学生学习,组织管理学生线下活动等。
   (二)利用信息素养进行高效备课
   对于信息素养,我们首先得转变理念,进而充分认识,然后主动行动。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得转变对信息素养的理念,理念是决定具体层面的思想;然后充分认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信息素养的内化与功能作用;最后主动寻找机会采取积极行动利用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充分的教师,在线上教学开始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他会利用各种正规网络平台与App上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源;会利用社会其他在线课程平台资源,进而融入自己所教学科中,并在上课时进行有效的利用。信息素养充分的教师,会在课前制定在线教学实施方案,解决线上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三)课中利用信息素养实施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对教育的观念与思想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而转变,进而會转变教学方式,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欠缺,则无法应对线上教学中的变化。他们在线上教学时,不能有效通过相关措施进行签到,不会利用相关平台与手段组建学习资源库、习题库,在课堂上不能快速利用测验了解学情,不懂发布抢答、组织讨论等。信息素养高的教师,在课堂上能运用信息知识与能力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信息素养充分的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网络优质资源,整合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优势进行协同学习。
   (四)课后引领学生延伸学习
   课后延学是指学生在课中学习相关知识后,教师布置相关更深层次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延伸学习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素养高的教师,会在线上教学时根据各种措施手段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布置延伸学习的内容。也会在课后对学生实施分层与分类,指导学生进行延伸学习。课后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和知识水平差异,在发布相关学习资料的过程中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推送,并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最终促进学生获得个性发展。
   二、教师信息素养在线上教学情境下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一)教师教学设计素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阶段,要把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几个核心因素是不变的。但是线上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不在同一个教室、需要利用网络进行。面对这两个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1)教师方面。要注意教学形式不能单一;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的相关专题进行重组,且在这个过程中应根据需求融入课程思政、劳动教育、职业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线上教学策略;要组建本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重视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指导;推送的学习资料(包括文字、音频、视频资料)、作业不能过多;教师与学生没有面对面,要注意亲和度的问题。(2)学生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普遍不太喜欢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思考,重视学生反馈的问题,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重视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每次课前应有学情分析、课后应有监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措施。(3)硬件软件方面。需调查是否都有智能手机且都能进行线上学习,注意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网络问题、软件较卡影响教学质量问题,软件的功能不能较好地支持教学,教师需在几个同类的软件或者App上选择最优的进行教学。这些都体现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学设计素养,对线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实施阶段信息素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按照尹俊华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定义,教师教学实施阶段涉及的信息素养主要有:教学方法运用素养、教学实施素养、教学媒体选用素养、信息人文素养。加之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养成的,体现教师综合能力的高低。[3]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越是重视信息素养的运用,越能养成较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在线上教学中想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对教学有新理念、要运用新方法、慎重选用教学媒体、良好的信息任务素养,要重视创建或者寻找教学资源,这样教师与学生经过教学后才会有新收获。    1.教学方法运用素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智慧课堂、微信群聊、QQ群课堂、钉钉等通过线上直播、录播、答疑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与协同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课堂展示,教师检验学习成果。线上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素养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教学、学法。在线上教学中,教学方法不能单一,应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习效果。
   2.教学媒体选用素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狭义的教学媒体是指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现代电子媒介和技术,广义的教学媒体是指承载和传递教学内容的介质,即包含教学过程中的人、物和技术。[4]教师在线上教学情境中,必须根据学情、内容、目标、重难点、教学媒体选用原则、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素养等,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提高信息的增值率,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的指导者、设计者、实施者、协助者角色得到更充分发挥,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3.教学实施素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线上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也应实现多样化。应依据线上教学平台在课堂上随时发挥小测评的功能,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任务等开展教学。高职教育中,较多学科可以采用任务驱动、融入其他学科内容的方式进行教学,分“导、践、探、展、融、评”等教学环节。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导入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并探索相关知识,自己动手做使得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学生展示完成的相关任务,融入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素养、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实施素养的运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4.信息人文素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教师的信息人文素养主要包括教学观察素养和教学反思素养。[5]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只能通过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相关的数据(如签到情况、作业、测评分数等)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参与课堂讨论与发帖回帖情况、师生互动情况等,比面对面教学时要难一些,有可能数据不全面,因此教师就需要更高的教学观察素养,提高授课质量、教学水平。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更应该侧重于认识、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合适、科学地利用了教学媒体、信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内容,思考这次课的收获与不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三)教学评价阶段中信息素养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为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教学评价不能少。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10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6]。根据文件要求,在线上教学情境下,我们不仅要将信息技术作为评价标准来评价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程度,更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进行教育评价。评价主体方面,应让学生参与评价,更应该引入企业行业能手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目标方面,根据文件要求不能仅以课程目标为主要标准,应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在评价环节上,要重视对课前任务、课前预习等的评价;课中要重视课程参与度、学生展示(汇报)、环节测验、课堂测验、实践任务的完成度、专业技能要求等方面的评价;课后要重视课后任务的完成度,如课后报告、课后延学等。在教学评价阶段,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会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标准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学生信息素养较高,才能在线上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
   我国高职学生群体数量众多,且高职教育本身对技术和课程有着一定的需求,如何利用现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辅助高职教育与课程教学活动,教师的信息素养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将成为教育领域重点探索的内容。
   参考文献:
   [1][5]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陈耀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中國路径及优化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99-104.
   [3]王轶,石纬林,崔艳辉.“互联网+”时代青年教师信息素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3):109-114.
   [4]沃玲俐.中学教师媒体素养的培养模式和方法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编辑 司 楠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才能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1]。就如何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做进一步探讨,挖掘计算机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来指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计算机类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1 [
[摘 要] 伴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不断增加,各种学前教育相关条例与政策的提出,各个地区开始注重幼儿教师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的培养。尤其是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相关的培训课程更是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农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构建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育儿教育师资短缺、幼儿教师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基于此,深度分析新时代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构建途径,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立足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从课程属性、内容、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点、目标工作岗位等方面出发,深入挖掘思政要素点,将其与课程内容、课程授课模式与评价方式相结合,为工科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思路。  [关 键 词] C语言教学;课程思政;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立德树人”是戏曲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通过构建“大思政观”,将育德融入育人全程,传统戏曲专业课程同样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以越剧专业为例,对越
[摘 要] 羞怯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在高职院校学生身上不乏存在。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羞怯学生与学业适应呈现负相关,羞怯心理对学习效果和教育效果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切实提高羞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帮助其健康成长,从羞怯心理产生原因、呈现特点出发进行分析,重点研究羞怯的特点及其危害,并根据实践教育经验归纳总结出高职院校羞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以及帮助羞怯学生克服羞怯心理的具体方法,以期为
[摘 要] 在传统计算机軟件教学中,一般都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软件编程知识过程中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主要结合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摘 要] 学生技能大赛越来越被高等职业院校重视,参赛选手在备赛过程中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作为指导老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对他们进行耐心辅导,还需要结合参赛选手的具體情况,分析研究他们的赛前心理问题或心理压力,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和引导。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 立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针对高校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对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展开研究,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特点、途径,梳理出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更好地发挥虚拟现实技术力量,满足教育领域新时代的需求。  [关 键 词] 工业设计;虚拟现实;教学改革;职业本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
[摘 要] 采用心理测量量表SAS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情绪,虽仅有6.7%的学生有焦虑情绪,但20项总粗分均值为33.24±5.30,明显高于全国常模29.78±10.07。旨在有效缓解大学生心理焦虑的负面情绪,并运用TRIZ理论40条发明原理,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及教学效果,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操意义。  [关 键 词]
通过对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和暴露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探究影响和制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高质量推进的深层次原因.根据试点工作转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