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角下的马拉松赛事“火热”现象分析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w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马拉松赛事“火热”为社会背景,对国内马拉松赛事现象进行分析。并运用社会学研究视角去马拉松赛事“火热”,从功能视角马拉松赛事对城市与人整体来说利大于弊,而冲突视角能让我们更好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关键词】Marathon;sociology
  一、国内马拉松赛事现象分析
  (一)举办马拉松赛事数量多
  据田联官方消息公布在2011年全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2年为32场,2013年为45场。2015年增长到了51场马拉松及相关赛事。51场比赛中有38场比赛规模达到万人以上。全年参加比赛的人次超过90万。再到2016全年举办马拉松赛事场次达到了328场,参与人数将近280万人。这表明许多城市皆意识到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在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都得到良好的反响。同时还带动城市的全面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等。让更多人的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感受城市魅力。
  (二)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数众多,良好的群众基础
  随着马拉松运动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跑步已经成为各个年龄阶层的运动首选,以其自身的健身性、便捷性、大众性、灵活性深受大家喜爱。《中国体育行业商业价值报告》显示,在“大众经常参与的体育运动”中,跑步以43%的参与度名列前茅。国内的金标赛事如上海马拉松、广州马拉松、厦门马拉松等报名人数都已超过10万人次。城市马拉松赛事最多容纳人数为3万人次,而报名人数是参赛人数的两倍甚至是三倍。庞大的报名人数表明着马拉松运动在国内有着良好的、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参赛项目的多样性,增加赛事趣味性
  近几年国内马拉松赛事组委会为了将马拉松运动发展到更广泛,带动更多人参与马拉松,爱上马拉松。在原先参赛项目如全程、半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如健康跑、亲子跑、情侣跑等多个趣味项目,同时也注重选手的参赛体验在赛道两旁会设置啦啦队加油呐喊或是具有当地风情的歌舞表演,使得赛事的整体的趣味性增强。
  (四)政府牵头,举全城之力
  国内马拉松赛事大都是由政府牵头、协调,组委会来规划、筹备与实施。例如武汉马拉松在筹备与实施期间就得到多个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如交通部、气象监测部、道路规划部、城区管委会以及公安管理部门等,包括合作高校为汉马提供强有力的志愿服务,以及赛事当天为汉马提供可靠安全的治安维护工作的武警。
  二、社会学视角下的马拉松“火热”现象
  (一)功能主义视角下马拉松对城市的影响
  一场成功的马拉松赛事对于城市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经济效益来说,选手参加比赛,从路费、住宿费、装备费、餐费等就涉及到了交通业、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例如2014年“厦马”给厦门旅游业带来高达90亿元的收益,2014年给厦门企业带来各项直接营业收入总计2.61亿元。而办一场上规模的马拉松,总体投入差不多2000万元,其中的经济利益可见一斑。马拉松精神是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勇往直前、永不止步的精神。这与城市建设所追求的精神是不言而喻的。而马拉松赛事就是对城市精神的一种很好的展现与宣传。国家提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而马拉松赛事为了迎合国家倡导,吸引更多人进行参加。将关门时间从比赛结束限制时间由原先的3小时延长至6小时增加了半程、健康跑等项目。将马拉松从专业向大众化进步一步的推广。而马拉松这项运动以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成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重要的载体。
  1.功能主義视角下马拉松对人的影响
  长时间静态的快节奏工作、学习,出现体质逐渐下降,工作与学习的双重压迫使得现代人急需一个方式去提升体质、宣泄压力。依据价值工程理论(V=F/C),马拉松准入门槛低,健身功效显著,因此所带来的价值较其他运动高。当人的运动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从而让人的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感。
  (二)冲突论视角下的马拉松
  如今马拉松赛事举办次数几乎是每月都会有3-4场赛事,甚至是一些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日期都会相冲突。例如武汉马拉松与徐州的发生日期相冲。马拉松赛事的报名人数超过预期的人数时会采取抽签制度,而从报名到抽签再到公布结果这往往需要耗至至少半个月时间,导致选手无法对赛事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安排。同时由于我国马拉松赛事起步时间晚,发展速度快。从赛事规模、内容的设置、赛事活动环节安排等大部分都是学习借鉴国外马拉松办赛经验,导致国内马拉松赛事办赛模式千篇一律,无法体现国内赛事独特的赛事内涵与精神。
  1.冲突论视角下的马拉松与空气质量
  雾霾常见于城市中,是一种雾与霾结合的产物。马拉松选手长时间暴露在雾霾空气中。在参赛过程中雾霾对选手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如影响比赛成绩、赛道能见度、选手身体。同时对城市的宣传报道产生不良影响,无法清晰、直观的将城市的人文风情与地标建筑的美丽光彩展现。针对雾霾问题,政府应加大对绿色环境的投入与管理。加大力度对绿色环境的宣传与报道,多方位的调动各阶层的人民参与其中。并针对中、重度污染的企业与作坊要及时进行改进与取缔。
  三、结语
  现代马拉松赛事蓬勃发展正是反映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前进,也印证了人们对挑战与健康体魄永恒的追求。马拉松赛事在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马拉松运动能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跃,李铁,桂文亮.我国城市路跑赛事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7);21-23.
  [2]杨姝,梁强.我国城市“马拉松热”的动因分析与推进策略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2(33);38-41.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政工人员是单位中联系职工情感、营造工作氛围的中流砥柱,在武装保卫系统尤其如此。本文旨在详细分析和阐述政工人员在新形势下做好基层武装保卫系统政治工作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以大量篇幅针对当前政工人员在思想政治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改进措施,如要加强政工人员的自身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做好谈心工作。  【关键词】政工人员;武装
期刊
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亟需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升效力。采用参与化、对象化的方式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将从经典著作中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价值观念,使其融入学生的知识框架、德行修养和能力系统之内,可以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原理提升为能力,从而丰盈大学生的精神生命。内化为精神生命的经典研读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想境界,精神血脉的传承能将思想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力量,达到深度长效的教育效果。
【摘 要】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日常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责任。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学生们参加大课间活动,散兵游勇般做些广播体操,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越来越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难以达到新课程改革设定的目标。如何保证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使学生愿意参与,积极参与,不断参与,成为本文的讨论重点。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以及百姓对于健康的日益重视,体育锻炼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武术作为体育健身的一部分,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但由于种种原因,出发点极好的武术教学却在现实中遇到了各种问题,使其达不到预期目的。本文将按照学生所处年级的不同划分为三个阶段,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浅析武术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并针对此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武术教学;逆反心理;学生  一、前言  往往
期刊
在《教育治理的社会逻辑:木丰中学“控辍保学”的个案研究》一书中,作者以“控辍保学”为焦点,采用田野调查与档案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南芒市傣族地区的木丰中学展开个案研究,从历史发展、社会运作、教育困境的角度审视教育下乡的矛盾、冲突、磨合过程,并围绕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教育与治理的关系进行讨论,回答并揭示了辍学的表现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辍学、乡镇政府的教育治理何以可能等问题,充分展现了“控辍保学”事件的复杂性。该著作以“辍学逃学→运动式治理→返校→反抗文化→辍学逃学”循环往复的运作逻辑,生动显示了教育治理内
【摘 要】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自身的就业观念、工作素养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思政教育也同时展开。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了两者的融合的意义,以及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思政教育;就业指导;融合  近几年,我国更加关注教育问题,加快教育的改革,并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学生数量有明显的增加,导致我国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形成了就业企业数量减少与毕业生数量增加的矛盾。特别是对于高职
期刊
2021年8月28—30日,由长江科学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堤防险情演化机制与隐患快速探测及应急抢险技术装备”召开课题绩效评价会。会议开幕式由项目负责人邬爱清正高级工程师主持,长江科学院院长卢金友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辞。正式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先启主持。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同时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新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将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进而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随
期刊
2021年9月1日,《长江科学院院报》(简称《院报》)编辑部收到本刊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简称“WJCI报告”)的通知。这是自2018年WJCI报告研制以来,《院报》连续三次入选该报告。WJCI报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联合研制的期刊评价报告。
在《果洛教育空间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作者朱洵以果洛藏区的民族教育为研究对象,以结构与功能视角完整地呈现了果洛藏区的历史背景与教育现状,深刻分析了在落后的教育水平之下,果洛藏区学生却在国家认同、民族团结等重要国家观念中表现出更为积极、稳健的心态的原因。特别通过濡化、同化和涵化“行动三态”的理论框架,剖析了寺院教育、学校教育、媒体教育与“传统”身份认同、“国家”身份认同、“现代”身份认同之间的联系,指出博弈的关键是双语教育,并对果洛藏区的多元教育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其写作特色:一是历时与共时互文的整体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