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黑马动漫公司质疑杰弗·昆斯剽窃《大力水手》的事情还没有远去,阿布拉莫维奇被控告剽窃“空无”的概念还言犹在耳,近日,Atkinson质疑吉尔伯特与乔治小组剽窃的事件再度升温,艺术创作中的“剽窃”事件频频轻触法律的蛮腰。法律在面对这种事件时像极了被两个心仪男友追求的姑娘,憋红了脸蛋,却不知道如何做出决定。故而Atkinson即使把此事通过法律解决,到时候法官也未必可以分清吉尔伯特与乔治小组的作品是“借尸还魂”还是“借魂还尸”。毕竟使用报纸广告版宣传机智言论的创意,是否能被某个艺术家据为己有,还没有得到公论。不管最终结果怎样,艺术家Atkinson发声质疑,已经证明了他试图去处理艺术抄袭与艺术犯罪之间的关系,但在中国可能是另一种“和乐的繁荣”景象。
艺术不分国界,抄袭也不论国界。当然,在我们这个当代艺术仅仅只有三四十年历史的国度里,对于西方当代艺术尊崇也是无可厚非的,故而在艺术品的创作上抄袭约等于借鉴似乎也是理所应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一句耳熟能详的话道出了我们与“抄袭”不可撇清的关系,故而抄袭文章,演变成抄袭艺术作品也变得顺理成章。从人们对于曾梵志《最后晚餐》与达芬奇的同名作品在创作形式上的雷同可以看出,人们关注的是高额的数字,“抄袭”与否显然在庞大数字所铸造的光环面前,黯然失色。就像朱苓《无耻的抄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对西方的模仿》中所提到蔡国强、艾未未、邱志杰等的艺术大咖们。尽管他们的作品多少有对西方经典艺术大师的模仿,依然没有人可以撼动他们艺术大咖的
身份。
时间流逝,或许人们早已忘记了曾经那个杀死城管的小贩夏俊峰,但是我们应该还记得那年那个用绘画怀念爸爸的夏健强。不太好运的他因为作品构图类似几米漫画曾一度被质疑。在这里“抄袭”或者“模仿”如何分辨,或许谁都无法给出结论。然而大相径庭的待遇,也不得不让人匪夷所思。
“模仿”和“演绎”的界限很难明确划分,故而常常会有艺术家选择铤而走险,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宽容”的国度里。安逸习惯的生活,让我们常常无暇顾及抄袭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故而如果Atkinson质疑吉尔伯特与乔治小组剽窃事件发生在中国,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小事一桩。我们一直埋头苦干在艺术借鉴的最前线,哪有时间搭理这有的没的甚至有些“无聊”的事件。如果有一天面对借尸还魂的艺术家,多几起艺术犯罪的案例,我们是不是应该会心的莞尔一笑。(文/张瑜洋)
艺术不分国界,抄袭也不论国界。当然,在我们这个当代艺术仅仅只有三四十年历史的国度里,对于西方当代艺术尊崇也是无可厚非的,故而在艺术品的创作上抄袭约等于借鉴似乎也是理所应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一句耳熟能详的话道出了我们与“抄袭”不可撇清的关系,故而抄袭文章,演变成抄袭艺术作品也变得顺理成章。从人们对于曾梵志《最后晚餐》与达芬奇的同名作品在创作形式上的雷同可以看出,人们关注的是高额的数字,“抄袭”与否显然在庞大数字所铸造的光环面前,黯然失色。就像朱苓《无耻的抄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对西方的模仿》中所提到蔡国强、艾未未、邱志杰等的艺术大咖们。尽管他们的作品多少有对西方经典艺术大师的模仿,依然没有人可以撼动他们艺术大咖的
身份。
时间流逝,或许人们早已忘记了曾经那个杀死城管的小贩夏俊峰,但是我们应该还记得那年那个用绘画怀念爸爸的夏健强。不太好运的他因为作品构图类似几米漫画曾一度被质疑。在这里“抄袭”或者“模仿”如何分辨,或许谁都无法给出结论。然而大相径庭的待遇,也不得不让人匪夷所思。
“模仿”和“演绎”的界限很难明确划分,故而常常会有艺术家选择铤而走险,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宽容”的国度里。安逸习惯的生活,让我们常常无暇顾及抄袭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故而如果Atkinson质疑吉尔伯特与乔治小组剽窃事件发生在中国,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小事一桩。我们一直埋头苦干在艺术借鉴的最前线,哪有时间搭理这有的没的甚至有些“无聊”的事件。如果有一天面对借尸还魂的艺术家,多几起艺术犯罪的案例,我们是不是应该会心的莞尔一笑。(文/张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