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观在外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外语教学在听力技能的培养上一直存在着的某种弊端,结合建构主义学说,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如何调整教学思路,以克服听力教学中的简单化和内容设计上的不足,同时亦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听力教学方式。
  [关键词]建构主义 外语听力 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
  
  一、引言
  
  在我国,外语教学一直将语言技能分为“听、说、读、写、译”五大分支。然而,从重视程度来说,居于首位的常常是精读课。对学习者来说,在其它能力方面,比如听说,虽然也一再强调要加强、加强、再加强,但是从物质条件到课时安排,从教材建设到内容设计,都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听说教学的规律至今仍处于探索之中。往往,由于在课堂上训练得不够系统和深入,以至于在有些学生身上至今仍存在着一种难以克服的痼疾——“聋哑症”,也就不足为奇。
  其实,获得有声信息的这种能力,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也同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强与弱,除了决定人们掌握语言本身的深浅之外,还决定着人们能否具备真正的语言交流能力。季羡林先生在阐述听说能力的重要性时说过这样一段有趣的话:到国外参加大型学术交流会议,出席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知名学者。“在会议休息时,往往到大厅里去喝点咖啡或茶,吃点点心,这正是不同国家的学者们交流感情、增强友谊的好时机。每一位学者手端一杯饮料,这里聊上几句,那里侃上一阵,胡谈乱侃中,往往包含着最新的学术消息。如果有共同的语言,这真是如鱼得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然而可惜的是我们中国的学者,只带了一张嘴,却没有带语言工具,除了点头微笑之外,连‘今天天气,哈,哈,哈,都说不出来,尴尬之态可掬,只好找中国人扎堆儿谈话。”(《季羡林谈读书治学》2006,82)可见,学外语不擅听说,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场合将会给人带来多大的损失和遗憾!
  
  二、借鉴建构主义理论,改进听力教学思路
  
  从语言本身来看,语言首先应该是有声语言。没有听,就没有说,没有听和说,又何谈语言交流?听,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听力训练,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在同等时间内,听到的信息量往往比读到的信息量要大得多;听到的信息可以很快转化为感性知识,其速度比读到的信息要快得多;听到的信息往往比读到的信息更为生动,脑海中的烙印更加深刻,不易遗忘;同时,通过听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语感。仅从这里就不难看出,听力教学在整个外语学习过程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呢?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和阐述别具一格,有助于我们调整或改进听力教学思路,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
  1 四个要素和两个条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包含四个要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含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学习活动的进行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学生的背景知识要与新知识有一定的相关度;新知识的潜在意义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变化。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自己原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或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才能完成其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者认为,离开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和经验来谈知识“建构”是毫无意义的。
  2 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以以往认知结构为基础,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2)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因为个体以往的经验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的意义,无法确定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3)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知识的建构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周围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4)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着复杂多样性,学习情感又有一定的特殊性,个人的先前经验亦存在独特性,因此,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都会有所不同。
  3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听力课教师宜做到
  (1)必须学习和掌握现代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听力学习。
  (2)听力课堂上要实现互动式教学,要从交际的角度来进行听力教学。教学交际化意味着听力课不能单纯教听力,而应结合其它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以开发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3)听力活动要体现出个性化,即在听力课堂上让学生能够对所听材料有适当的控制,在听的过程中有机会补充自己的东西,实现材料个性化、表达个性化,等等。
  (4)教师应对学生进行Intensive lis-tening和Selective listening的策略训练,帮助学生找出听力困难的原因和听力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听力策略对自己的听力学习进行监察、评估和调节。
  (5)类型宜多样化。英语听力可分为许多种,每一种类型的训练,都需要听者采取不同的策略。听力训练的主要任务便是根据不同类型的材料,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情景,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使他们学会运用各种策略,解决听力中的难点。听力策略训练不能与教学内容脱节,应将策略训练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6)放宽听力范围。可以组织学生听一些不经过准备、不带讲稿的演讲、电话录音、电视谈话节目和现场采访节目,甚至电影、电视剧等。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
  
  四、听力课可采取的具体教学方式
  
  1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若能以“乐之者”的态度对待听力课,无疑会大大提高听力课的成功系数。的确,若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能抱有极大的兴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这也同样是提高听力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无论什么方法,离开了学生的热爱和主动性,教学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说,“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当中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还应根据课程内容不断补充一些相关的、新鲜有趣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使他们在听力课上成为一个真正的“乐之者”。做到了这一步,师生就都可以很容易地进入角色,享受“听力训练”所带来的种种乐趣。
  2 加强“导入”,兴趣领先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是教学活 动的中心,是认知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据此,教师须重视听力课的导入部分,要努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应用原有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意义建构。
  在让学生听录音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情景介绍、看图讨论、解释生词和理解话题等活动,导入有关词汇和语法内容,激发学生大脑中与该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推测”和“联想”。听之前,教师还应提出一定的具体任务,让学生明确听的目的以及在听的过程中要做的事情。其实,导入部分的方式方法是十分灵活的,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随不同情况而变化。
  良好的导入是上好听力课的一个重要前提。假设某篇听力材料是围绕着一个著名历史人物展开的,教师的导入策略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在课前搜集一些有关这个名人的历史资料和个人事迹,注意新鲜性和趣味性,而且搜集的内容并不出现在听力文章中。教师可以将其编成有趣的故事,用英语讲给学生听,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不要透露这位名人是谁。最后再以提问的方式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对这个人物非常熟悉,当他听完老师的介绍后,其原有经验系统就会自动开始工作,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有时又是不确定的,这样就更能调动他认真听完后面的听力内容,以检验其“建构”结果。当然,对于那些并不熟悉这位名人的学生来说,其求知欲也会更加强烈,因为一个有趣的故事已经为整个听力内容做了良好的铺垫,他们也同样会如饥似渴地想要得到答案。教师正是本着这种“在导入中导出活力”的理念,为学生的每一步学习建立起一个有意义的概念框架。
  3 听说结合,不可偏废
  根据建构主义学说,教师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和学习环境的同时,亦应充分发挥外语的中介作用,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些积极、有趣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容易地进行知识建构和再建构,使学生更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对语言的各种用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语言的应用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师在课堂上的这种导向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对于内容较长、故事性较强、角色较多的听力材料,教师可以采取任务教学法。几次放音之后,可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学生根据内容和不同角色,进行role-play表演,这样便促进了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发挥其主动性。他们不但要认真听,还要借助于自己的背景知识,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过程。对有疑惑的地方,他们还会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技能的提高。
  4 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导向”作用
  一般来说,教材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完成两个转换:第一,把自然语言的各种运用事实转化为知识,并以教材的形式固定下来;第二,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习者要把教材所承载的知识转换为自身的言语行为,使之成为交际中必不可少的言语。虽然教材担负着如此重要的使命,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却又不能简单、机械地使用教材。高水平的教师是不会被各种教材束缚住手脚的。他(她)会在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框架,将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新颖有趣。
  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导向”作用。英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对听说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适合自己的课型和各种教学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亦应对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无论听力还是对话,都要进行有的放矢的处理,使之成为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喜闻乐见、有利于提高学生各项技能的教学内容。
  5 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对听力教学的作用
  在听力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视听感官功能并使之进行综合记忆是十分必要的。听力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学习新的知识,进行新旧知识之间反复的双向相互作用后“建构”而成的。因此,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一个新旧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在这方面,幻灯、录音、录像、光盘、自制软件等等,都可向学生输送更多的教学信息,学生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来接收这些信息,从而达到加深印象、提高理解力和记忆效果的目的。
  值得重视和提倡的一点是,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不仅仅练听,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美”的教育。尤其在多媒体设备参与教学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把这个问题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美育问题多年来在外语教学中一直是不太受重视的,几乎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而多媒体设备的出现和使用,恰好可以在这方面给教师提供一个强有利的工具,使语言教学中的“美育”得以具体化,得到更好的实现。
  教师要善于利用PPT等多种课件实施教学。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色彩丰富、清晰美观,其画面、文字、图表还可配有语音录音、背景音乐等等,使学生觉得这些活灵活现的外语内容抑扬顿挫,优美典雅,富有画面美、节奏美、音律美、音响美……无形中便受到许多美的熏陶,不知不觉便沉浸于教学内容之中,进而对外语学习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六、结语
  
  建构主义与听力教学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的听力训练水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只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对外语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和方法,并结合课堂上的各种评价手段,不断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相信学生会在愉悦的环境中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使听力技能显著提高,进而在语言交际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朱文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B/OL],http://www.pep.com.cn/200406/ca509435,htm,2006-10-14.
  [2]彭红兵,影响学生英语听力效率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21)。
  [3]张钫炜,王斌,关于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听力策略的调查[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6(2)。
  [4]谭爱军,谈谈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听力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5]季羡林,季羡林谈读书治学[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概括介绍了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意义以及取得的效果,并提出了目前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指导的几点思考,以及实施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指导需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关键词]工学结合 职业指导 思考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意义  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是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隐性课程,随着工学结合模式的不断推进,职业指导的重
期刊
[摘要]汉语言文字是关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要能懂得欣赏它的美,运用它的美。本文通过析字溯源、赏声乐韵、赏汉字形体声韵风景和深挖言外、抓住传神变化、体会汉字词汇丰富内涵等方面来引导中学生欣赏汉语言文字美。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 美 引导    高中生埋头于数理化或政史地,甚至宁愿看通俗的《故事会》也不肯学习语文,原因在于学生欣赏不了汉语言文字美。如果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汉语言文字的美,那他一定会说“风
期刊
[摘要]钢琴文献课是一门典型的交叉课程。它包含对钢琴音乐作品本身的风格和相关演奏风格的演变、发展做文献学意义上的研究,可以说是静态与动态的研究课程。钢琴作品从版本到风格层次、背景的研究是大宏观到小细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钢琴 文献 重要性    钢琴文献课是一门典型的交叉课程。它包含对钢琴音乐作品本身的风格和相关演奏风格的演变、发展做文献学意义上的研究。可以说是静态与动态的研究课程
期刊
[摘要]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遵循课堂提问的系列原则,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针对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课堂实际,选准提问的时机,讲究提问的技巧,把握提问的关键进行教学,不仅能克服教师教学过程中提问“以多取胜、问过算数;为问而问、徒有形式;偏深偏难、脱离实际”的简单化、形式化、随意性倾向,而且能优化教学过程,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间不断地保持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应用型院校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设计新教学模式并通过模糊数学方法确定新教学课时比重。  [关键词]模糊数学 应用型院校 教学模式    在我国的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中,不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主要以学习学生的理论为主。对于应用型院校院校而言,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更要能掌握相应的技能性。    一、培养方案设计    培养方案设计的前提为:注重理论基础、提高实践
期刊
[摘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是新时代对中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师生诸多关系中,教师的爱显得格外醒目,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爱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理解、热爱、亲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师生心理相容的和谐氛围。  [关键词]和谐 师生关系 爱    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那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和整体原理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系统科学 反馈 整体 教育    系统科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把系统科学的原理有效运用于教育教学中,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教育教学现象,对教育教学改革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反馈性和整体性是系统科学的两个原理,下面对这两条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一、反馈原理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期刊
[摘要]现在农村英语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种现象让人为之兴奋。本人对我们的小学英语教育充满了希望。小学生正是学英语的最佳时机,如果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多接触,多读多练习对他们的以后学习是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英语教育 农村小学    近几年来,几乎所有的乡镇小学,都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了英语课,但是,通过这几年的教学体会及对新课改的思考以及和其它老师们的交流,我发现现在农村小学
期刊
支架起源于建筑学,建筑支架是建筑工地的支撑结构,由此可知教学支架是支撑教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它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架构,又给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留有空间,是知识的建构与能力发展的基础。  我们所研究的教学支架主要包括三种:公式型支架、文字型支架和表格型支架。公式型支架,就是将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句型经过归纳、分析、综合,形成公式,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根据已有的公式型支架去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
[摘要]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最佳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历史 教学 效率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堂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分析得面面俱到,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从而导致学生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