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拓展延伸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_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拓展延伸”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体现教学新理念的教学方法。它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课外资源的导入和联系,注重学生生活体验,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从更广的视角、更深的层次对课内外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梳理、深层的思考、灵活的运用,最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一、拓展延伸法在《城市空间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当时我在开这节公开课时主要在两处运用了拓展延伸法。
  第一处,在学习到“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程度等条件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水平的不同”时,归纳表示地租的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这类图,并通过例题让学生实战演练。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如下所示:
  类型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
  典型
  图示
  无论是哪一类图形,其设问可能多种多样,但是考查的核心内容都是经济因素或者说地租对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影响。要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的影响这两方面。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交通通达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低,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地租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地租数值由里向外逐渐减小,表明城市地租市中心最高,越向外地租越低。但是该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而在坐标图中,曲线上的某点表示在某距离条件下,地租水平的数值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是呈正比关系,这说明又是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这样的拓展延伸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读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第二处,在学习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某一块特定土地,只有支付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可能租用”时,联系到后面的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商業支付地租的能力最高,故商业区地租水平最高,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中心,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住宅区、工业区,到郊外,应该发展农业。由于城市的大量需求,一般最接近城市的农村地区发展蔬菜、乳产品、花卉等易腐或不宜长途运输的高产值产品,更远的地方才发展粮食种植业。
  这样的拓展延伸让学生能联系前后知识,认识到本部分知识的实质,从而能灵活运用。
  二、运用拓展延伸法的原则
  第一,拓展延伸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引领性。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也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拓展延伸也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精彩的拓展延伸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构成教学目标的必要补充。
  第二,拓展延伸要把握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课堂拓展延伸内容进行多元化的预设,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大体推知学生能够达到的探究高度与宽度,应注意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
  第三,拓展延伸需要适度。一方面,把握难易度,以免难度太大,课堂耗时多,混淆学生新知,加重学业负担。拓展延伸的目的是借助教师的专业引领,将学生现学的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更具思维难度的新知识之中。这就需要拓展延伸的内容既和学习内容紧密相关,又具有概括性和挑战性,应是此前所学知识的一种“变身”与“提升”,这样才能使拓展延伸体现的知识与能力不是与前面学习的内容并列,而是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创新才能获得。另一方面,要把握拓展延伸的时间限度。学生学一学见好就收,不可不着边际,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有效的课堂拓展延伸是课堂活动的点睛之笔,是对课堂活动的总结与提升,是实现有效教学、追求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处理好了这一教学环节,原本松散的活动内容便能够因为有效的拓展延伸训练而纲举目张。教是为了不教,地理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中的内容,要注重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上的拓展延伸,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运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延伸和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一、With复合结构    1、With复合结构的形式:with 名词(或人称代词宾格)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黄金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发挥语文的思想性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作者生平,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榜样,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进行思维活动的重要依据。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为基础,突出与生活的联系,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但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教材有简约性的特点,加上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部分材料显露出滞后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和开
圣诞节前夕,笔者有幸参加了区高中语文教研员陈小平老师指导的,由三溪中学承办的瓯海二高、梧田高中等三校连片教学活动。执教的两位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圣诞礼物——两节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的优质课。  应该说两位教师都是有备而来,所以她们上起课来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课堂处处都能够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两位女教师温文尔雅,节奏随和。课堂上,两位教师两种上法,前者常规上法,后者学生执教——创新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然而在当今古诗文课堂里却未能与时俱进,我们的学生,特别是语感不太好的学生,面对如此丰富博大、充满智慧的民族文化往往是一头雾水,甚至不为所动。因此,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开发学生的情感资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挖掘古诗文魅力,诱导学生在充满阳光、充满和谐的教学中,快速而准确地把握
一、导语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同学们肯定有一些新的知心话要说给自己最亲近,最想祝福的人听。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这个机会,把你的祝福写在纸上,寄给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祝福语。  二、让学生初步感受“祝福语”的魅力  师:同学们都读过哪些让你记忆犹新的祝福语?好在哪里?请加以品评。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通过明月来寄托自己
审美品质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今的语文教材大多为典范之作,文质兼美。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体验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趣味,使语文学习成为发现美、鉴赏美、品味美、升华美的过程。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实践审美教育,将学生引入文学的审美天地呢?笔者主要从“语言美、情韵美、意境美、精神美”几个方面入手,打造“四美语文课堂”,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最终获得审美愉悦。  一、品词析
【作者简介】 陈俊,1965年12月生,安师大优秀本科毕业生,中共党员,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英语教研员、综合研究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会会员,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优秀研究员,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理事,省教科研课题鉴定专家组成员,全国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全国优秀外语教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
“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关心的课题,如何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把知识内化的特殊认识过程。语文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充分预习,并且在自我初步消化的基础上,带着新的问题进入课堂。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课标的这一要求是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多亲缘”性质的。历史、哲学、文化学等学科都与语文学科密切关联。  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形影不离。当然,这是不足为怪的,在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传统中,历来是文史哲不分家。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只熟知本专业的知识,而对其他相关学科未知一二,那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