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历史名城之应天文化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ding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商丘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座古老的城市,有许许多多的名人,包括思想家、政治家、大文学家、军事家等等。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的应天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曾培养出一批批著名学者,以范仲淹、张方平为代表。本文将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商丘历史之悠久;第二部分应天书院的由来;第三部分应天书院之圣人,以范仲淹、张方平为例。
  关键词:历史名城;应天书院;范仲淹;张方平
  商丘,简称“商”或“宋”,位于河南省最东部,豫鲁苏皖四省交接地带,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座古老的城市培养出大批人才。
  一、商丘历史之悠久
  商丘这座古老的城市,有许许多多的名人,包括思想家、政治家、大文学家、等等。追溯历史,在《诗经》中写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契成为商人的始祖,从此由母系社会步入父族社会。商朝至今,可见商丘历史之悠久,底蕴之醇厚。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今商丘)可谓是圣哲之地,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墨家和名家的创始人老子、墨子以及惠施均来自于此,儒家创始人--孔子,也曾来过这里进行讲学。当时的宋国,都城有“国学”,地方有“庠”“序”等学校,文化形成一次大高潮。“商丘为汉朝梁国之都,梁孝王筑梁园三百里,广纳天下贤士,梁国文人创造了文坛辉煌,谱写了汉梁文化的辉煌篇章。”[1]
  宋代拥有著名的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其中,应天书院就在今天的商丘,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人才辈出而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从应天书院走出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如:范仲淹、张方平、侯方域、宋荦等等。明代商丘人才辈出,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之说。[1]
  二、应天书院的由来
  应天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等,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应天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时的后晋。唐朝覆灭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到破坏、庠序失教,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应天书院由此产生。当时杨悫 (今商丘人)乐于教育,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住下创办睢阳学舍,聚众讲学。南都学舍成立后建立了藏书楼,书目众多,再加上大家一起讲学,因此培养出一大批的人才。
  在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了老师的衣钵,继续办学舍,讲学受教。因戚同文学识渊博、执教有方,因此学生众多,宗度、许骧、王砺、陈象舆、高象先、滕涉等都是他的学生。[2]正是他们师徒二人在办学方面的造诣,成就了应天书院,为北宋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在戚同文去世后,曾在南都学舍学习的曹诚自己出资又将南都学舍重新创办起来。为了学舍的未来,曹诚希望学舍能够得到政府的认可,他甘愿放弃这些学舍的所有权,愿意将学舍的所有财产归于政府,包括房屋以及藏书。政府同意了曹诚的请求,将书院收入政府麾下,从此之后私人办学变成了官方学校,宋真宗亲自操办此事,并御赐书院匾额“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由此得名,并迅速发展。
  三、应天书院之圣人
  应天书院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培养的名人数不胜数,有范仲淹、张方平、侯方域等等。
  (一)范仲淹与应天书院
  商丘在五代时称为宋州,堪比现代的北京和上海,甚是繁华。有许多有才能的人来到这里,互相学习讨教。范仲淹正是其中之一,他孤身一人来到宋州(今商丘),求学于应天书院。“南都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膳粥不充,日昃始食。”[3]在《范仲淹全集》中的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他日夜苦读,废寝忘食,与其他学者互相讨教。付出之人必有回报,于是在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投怀送报。
  而后范仲淹母親去世,于次年,他受到晏殊的邀请来到应天书院任教。开启在此为期两年的执教生涯,可谓颇费心思,使应天书院更上一层楼。“公常宿学中,训督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时观何书,其人妄对,则取书问之,不能对,罚之。”[4]从此可以看出,在范仲淹执教期间,他对于学生的严苛,他常常寄宿在学校,以方便对学生加以督促管理。在学习生活上都讲求勤奋用功,对待长者要恭敬,并以身试法。晚上还要督促大家读书学习,对于学生的就寝时间,他也有严格的规定,不能早睡也不能晚睡。
  正是范仲淹的严加管理及其努力付出,使得应天书院大加发展,闻名于世,越来越多的学生求教于此。正如刘洪生教授在其《范仲淹与应天府的不解情缘》中总结的那样,“应天书院的苦读,成就了范仲淹,范仲淹的执教,又振兴了应天书院;他在应天府的诗文创作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他的夫人李氏,出身于应天府世家,其庞大的世系和家族成员的贤达,给予了孤寒的范仲淹以温暖和无穷的力量;在应天府的交游,奠定了范仲淹的影响和地位,使他成为京东一带的文人领袖。”[5]
  (二)张方平与应天书院
  张方平,北宋时期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人。在《宋史》张方平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6]他年少时就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困,只得向他人借书,没几日就归还了,而且说自己看的很详细,过目不忘。
  张方平十三岁就进应天书院读书,因其聪明过人,加之受到范仲淹的熏陶教育,在才学方面卓有成效。“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中贤良方正,选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6]范仲淹、宋绶、蔡齐共同举荐张方平茂材异等,后授予他校书郎、知昆山县。范仲淹不断地举荐张方平,仕途不断发展,后任著作郎,通判睦州。
  应天书院除了培养出范仲淹、张方平这样的圣人外,还有许多,例如孙复、许翰、石介、郭贽等等,促进了应天书院的繁荣与发展。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见证着历史的进步,也经历了一代代名人在此的风采。对于应天文化,我们要弘扬其治学风气,以古治今,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
  参考文献:
  [1]马时全.图说商丘名胜[M].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2]郭文佳.应天书院与北宋文化的发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2)
  [3]范仲淹全集[M]李勇先,王蓉贵,点校.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4]范文正公集.言行拾遗事录卷第一[A].四部丛刊初编集部[Z].
  [5]刘洪生《范仲淹与应天府的不解情缘》.[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6(7)
  [6]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张方平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
  作者简介:古玉莹,女,1994年10月,河南焦作人,硕士学位,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词汇。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留白”,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发挥的空间,在整个空间内,可以改变课堂以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加课堂的活力。语文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每个人对文字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对于内容解读,需要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对文字的深度理解。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留白”;诗歌阅读  引言:  留白是留下空白,它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手法,通过空白,给他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留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小学语文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都起到坚实的基础作用,所以学校、家长、教师都需要加强重视,积极引导学生,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后進生;转化  引言: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既艰难细致,又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工作,它不仅能够促使后进生提高语文成绩,赶上
期刊
高中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选取极为广泛,即便是教科书中只能采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呈现史料,但因具有丰富性和可靠性而备受重视。文章从近代西欧史史料的教学价值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通过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思考的习惯,有助于丰富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是具体的近代西欧史史料教学,主题不明确,内容不连贯,对资料的运用不足,因而教学有效性受影响。  梁启超曾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
期刊
一、设计意图:  通过《手指点画小蝌蚪》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幼儿对美的初步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参与到对事物直接体验的艺术活动中,由此触发孩童情感、态度、价值的体悟,从而达到启迪心智、培养个性、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唤起幼儿审美的意识和体验;点燃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关心、爱护大自然的生灵;教会孩子们用手指点画小蝌蚪,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春天来临的时候,小班的小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人们具备丰富的创造性,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与创造革新的能力。没有创新的教育就没有创新的人材。幼儿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已成为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作为教育者本身,就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教师对幼儿的学习存在着一个启发指引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创造性;活动;指导策略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幼儿创造力的培
期刊
摘要:幼兒绘本阅读如今颇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和重视,但现今幼儿早期绘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绘本挑选编排不当,教学方式固化等问题,文章通过观察幼儿阅读,得出的一些解决方式,以期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阅读;教学方式  绘本,就是“画出来的书”,幼儿绘本,是以图画为主,辅以少量文字的幼儿图书。近年来,因为其符合幼儿发展的特性,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培养良好的
期刊
一、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之美  唐代仕女的服饰多姿多彩,唐代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张萱、周昉所创造的贵族妇女美的典型被后世称为“唐妆”。  (一)张萱仕女画中的服饰之美  唐朝被称为“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王朝。唐代前中期的妇女大多穿小头的鞋子和较窄的衣服,披帛半臂低胸;晚唐时期的妇女流行穿曳地宽松的装束。  张萱是唐代中期著名的人物画家。他的著作有《揭练图》、《按乐仕女图》、《號国夫人游春图》等。在《
期刊
一、传统美学影响下笔筒的演变与发展  笔筒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少有大的变化。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成熟于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清雍正时期,王朝初兴,瓷制笔筒的生产也达到鼎盛时期,笔筒品种繁多,有青花、五彩、斗彩、釉里三彩、颜色釉等。而且装饰图案丰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装饰纹样有山水、人物
期刊
摘要:豆腐、花鼓灯和《淮南子》是淮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豆腐经常出现在淮南人的日常生活中,豆腐文化更是淮南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将从古代的诗歌和民间传说两个方面浅谈其中蕴含的淮南豆腐文化。  关键词:淮南;豆腐文化;诗歌;传说  《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花鼓灯文化、少儿艺术和八公山旅游文化是淮南市现今主打的“五张牌”。而豆腐作为淮南人民的家常菜,不仅在淮南人的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豆腐文化也早已成为
期刊
摘要: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国家,有历史考究的漆发展已经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漆器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漆的特性、制作工艺以及大漆所特有的包容性成就了漆器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地位。近现代大漆制作更是进一步发展,漆画被广泛传播,大漆更是运用在多种材料上。大漆和其他材料结合的形式,赋予大漆本身一种艺术美感。  关键词:大漆特性;包容性;材料交融;漆画  大漆,又称为天然漆、生漆、国漆、土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