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都应该扎入泥土里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some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历来主张,教育科学研究不是学者的专利,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因为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正是中小学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也正因为有了他们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与经验,才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教育理论之树才会常青。
  在教育史上,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大多亲自办过学或做过教师,有自己的教育“实验地”。如夸美纽斯长期担任拉丁学校校长;裴斯泰洛齐开办过“孤儿院”和伊蒲东学院;赫尔巴特创办过实验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教了20多年书;中国古代的孔子也从20多岁开始从事教育活动。有人曾对100多名古今中外教育家进行调查统计,发现有过教育教学经历的占90%以上。所以说,广大的第一线教师扎根于丰富的教育沃土,拥有大量的教育感性经验,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我认为,作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与作为学者的教育科学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教师的参与性和教育目的的功利性——教师的研究往往是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研究活动又将作为教书匠的教师与教育家的教师区别开来。
  我曾经说过,同样有了30年教龄,对于教育家和教书匠而言,意义是大不相同的。为什么?因为教育家教30年同样的课本,他年年在备新课,年年在出新教案,他每年每月每天都在根据学生的新的变化,创造性地安排自己的教学活动。他名副其实地“教”了30年,创造了30年。而教书匠则不同,他的讲义常常是30年一贯制,年年讲老内容,年年用老方法,每天每月每年都在重复自己。所以说,他虽然有30年的教龄,但充其量只能说,他“教”了1年而重复了29年。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有意识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对于提高教育活动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他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许多老师往往把教育科学研究视为非常神圣、非常神秘、非常困难的事,认为那是专家、教授们的“行当”,自己只要教好书就行了,自觉不自觉地使自己远离了教育科研,还有不少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有了研究问题的欲望,但不知从何下手、如何开展科学研究。
  其实,教育的伟大往往就寓于平凡之中。从自己日常的教育生活出发,同样可以成为优秀的科研型教师。我始终认为,如同人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广大中小学教师也只有在教育科研中学会科研,离开教育实践的沃土,不仅不可能构筑起教育的“理论大厦”,也使任何教育科研失去了真实的意义与生命力。我们不妨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很高的学历。17岁初中毕业后,只经过一年的师资培训班的学习,他就当起了农村小学教师。然而,他坚守理想,坚持学习,在35年的教育生涯里,他无论是担任小学教师、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还是中学校长、区教育局局长,都没有脱离过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没有停止对教育科学的思考与研究。
  从29岁开始,他一直担任乌克兰一所农村10年制学校——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他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晨5点至8点从事写作,白天去课堂上课、听课、当班主任,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丰富的实践和持续的思考,使他成为一名享誉全球的教育家。他一生中写了40多本书,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他的著作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真正地把儿童作为人来对待,真正地尊重和理解儿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他在《育人三部曲》中说:
  “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与独特的见解。持续35年关注和研究教育,关注和研究儿童,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成就了这样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
  中国教育学会前任会长顾明远先生曾评价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性、全面性、深刻性。所谓丰富性,表现在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在理论上论述了教育的规律、原则,而且身体力行,亲身实践,有着生动丰富的案例。他的理论不是苍白的,而是有血有肉、五彩缤纷的。所谓全面性,他几乎论述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在他的视野之内,都有精辟的论述。所谓深刻性,就是他提出的每一个教育命题都有着深刻的哲理。他讲‘德智体美劳’各育的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统一于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和谐发展。他把人的价值放在教育的第一位。”
  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只活了52岁,离开我们也有40多年的时间了,但他的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甚至,在今天的中国,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从人数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祖国乌克兰。我一直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真正从教育的田野里生长出来的,是他作为一个教师与校长从教室和校园里体悟出来的,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是鲜活的,生动的,可以操作的。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心心在一艺,其意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是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生活中许多人一事无成,并不是他们能力不够,而是用心不够。其实,做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加坚持,即使成就不了伟大的人物,至少也可以成为精致的专家。把职业当作学问做,拿工作当成科研做,既有趣味又有价值。在教育生活中做教育科研,就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既要在水中反复练习,“亦步亦趋”模仿别人的“几招几式”,同时也在“岸上”努力学习各种功夫,你一定能够成为真正的游泳好手。作为一线教师,扎根在教室之中,扎根在教育的田野养分里,扎根在经典书籍的灌溉中,坚持阅读与写作,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摘选自朱永新《致教师》,长江文艺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不迷信洗衣机、电冰箱的“抗菌”概念  日常生活中,不仅是洗衣机,像洗脸池、浴缸一类的地方,长期使用也会形成难以洗掉的污渍。这是设备老化的必然过程,所谓“菌量超标”,只是洗衣机清洗剂的商家用来炒作促进销售的手段。  不少洗衣机厂家宣称自己的洗衣机、电冰箱是“抗菌”的,并宣称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证”。但是,我国并没有一个权威检测抗菌和细菌超标的组织。很多负责认证的协会都是第三方机构,有些是个人开办的。
期刊
在一次数学测试时,一道开放题:你想买什么?一共花了多少元?  一学生这样回答:我不买,一共花了0元。  询问孩子:你真的什么都不买?  他一本正经:这些我都不喜欢,我不买,我要买汉堡!  看着肥嘟嘟的他,我顿时语塞,好吧!还是汉堡有诱惑力。
期刊
朱老师,我知道老师应该继续学习,尤其是应该有阅读的习惯。但是,当上了老师,毕竟已经有了一份职业,不再像做学生时能全神贯注地学习。我该怎样阅读,才能更有效率呢?  老师好!  正像你说的,教师的学习,首要就是向书本学,就是阅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实践当然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应该在人生中,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学习。但任何人的经验总是有限的,最伟大的经验,往往保
期刊
庭前的白玉兰开花了,或许品种不够纯正,花形偏小,但开到极致,也是满树的白。我不知道白玉兰的花语是什么,只知道她的花期很早,一如迎春的花期,只是迎春开处一片明艳,金黄得绚人眼目。而她,单单的白,花心的深处有些微的藕荷。这样的时节还属于早春,此间的草木只见星星点点的绿,蓬头垢面,躲躲闪闪。春的盛况还没见端倪,没有绿色做底色。她这样的色泽处在这样灰白的背景里,倒有点寥落。原本亭亭的枝干,可见其风骨,大朵
期刊
期末复习时,我对说明文答题技巧进行了专项训练。  某老师到我校应聘,在我们班试讲诗歌《长江之歌》。品悟环节,老师问:“‘依恋’一词能否换成‘喜欢’呢?”  李晨航马上举起了手。只见他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我认为不行。‘依恋’是特别留恋、舍不得的意思,而‘喜欢’只是一般的喜爱,程度较浅。”  他精彩的回答,引来了同学们佩服的目光,就连坐在后面听课的校长也点头微笑,予以肯定。  谁知他最后却来
期刊
教师对学生力量的信心表现在哪里呢?我们的工作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教师永远也不会遇到这样的时刻的到来,使他有权利说:由于我尽了自己的努力和操劳,这个学生已经达到极限,从他身上再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了。学校教育里的许多失误,其根源正是在于有些人抱有这种思想。请你记住: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穷尽的。一个学生可能在一整年里都没有把某种东西弄懂弄会,可是终于有那么一天,他懂了,会了。这种“恍然大悟”(我想把这种
期刊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专题论述“班级活动”,但其关于“如何开展班级活动”的真知灼见却散见于诸多章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活动有两种职能: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为此,他摸索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实施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认识世界和自我表现的活动中发现兴趣、展现天赋、增进智识、丰盈精神、收获成长。  追寻活动意义—
期刊
Q: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A: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  我常常收到大学生其中主要是师范生的许多来信。几乎所有的信里都提出一个问题,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许多未来的教师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个问题的意思是: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  我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32年。回答它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哪一样是次要的东西。不过,教育工作毕竟还是有个核心的。  未来的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儿童的良好情绪,对于培养学习愿望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强烈的学习愿望。  在1949—1950学年里,我们在分析八年级的一个班的上课情况时,发现个别学生对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别的同学的学习成绩,抱着某种消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在对书面作业的评分、对回答教师问题时的答案的质
期刊
第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是在20年前,他的一百个建议,我都细看了,感觉每一条对我都有用,但都很难做到。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我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教育效果不理想,经过不断摸索,知道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很好反思总结自己的日常工作。那如何进行反思总结呢?我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其中的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让我深受启发。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道:  “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