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三单元训练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b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题
  1. 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 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 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 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 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
  2. 下表是1843年广东海关进口商品税率资料,对其数字变化所反映出的信息,表述错误的是( )
  [货物\&单位\&1843年前税率\&1843年税率\&降低百分数\&棉花\&担\&24.19\&5.56\&77.02\&棉纱\&担\&13.88\&5.56\&58.45\&头等白纱布\&匹\&29.93\&6.95\&76.78\&束色纱布\&匹\&20.74\&5.56\&73.19\&]
  A. 1843年税率较之前大大下降
  B. 中国拟以降低关税的方式大量引进外国商品
  C. 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D. 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破
  3.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得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李鸿章( )
  A. 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 利用政权垄断经营
  C. 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D. 提倡“实业救国”
  A. 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B.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C. 中国的进出口结构趋向合理
  D. 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5. 有人说,中同近代工业只不过是装配工业(即以外国零件装配成机器)或加工业(即以外国原料加工制成日用品)。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
  A. 技术设备落后
  B. 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C. 缺乏重工业基础
  D. 中国适合投资劳动密集型企业
  6. “新政(戊戌变法)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材料表明( )
  A. 山西近代工业起步
  B. 戊戌变法法令在山西得到广泛落实
  C. 晋商进入强盛时期
  D. 戊戌变法后山西工业发展较快
  7.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
  A.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8. 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其目的是( )
  A. 强化中日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 有步骤的在占领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C. 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 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二、非选择题
  9. 20世纪30年代,上海《申报月刊》在知识分子当中发起了一场“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这场争论,不但加深了对国民经济发展道路的认识,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府的政策选择,对于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应采什么方式呢?……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斯密亚当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走错过的道路呢?所以个人主义的方式,在我们的现代化之计划中,当然在屏弃之列,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的现代化的方式之选择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即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二 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达其目的也。……获利是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竞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日,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
  ——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三 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民营企业……大多设备简陋、资本薄弱……有人估计,1944年国统区工厂倒闭率是82%,或被官僚资本鲸吞。
  ——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中华民国史新论》
  在政府里任职的许多官吏,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依赖政府,靠政府直接经营的工业矿业以及其他的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们)把持了中国的矿业,对于私有企业(大多是民国初年所创办的私有企业)蚕食鲸吞,或则被其窒息而死。……现在想起应该有个公开忏悔。
  ——胡适《从〈到奴役之路〉说起》(1954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唐两位学者主张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材料概括他们各自主张的理由。结合史实简析这场争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三,概述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工矿业方面实施的经济措施及其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从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角度,指出这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的实质。概括这场争论及其影响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襄阳四中 黄 玭)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  1.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4年(1837-1901年),一生模范地履行了立宪君主的职责,深受国民的爱戴。温斯顿·丘吉尔夸奖她“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以后一直是各代国王的行动准则。” 对以上内容正确的理解是( )  A. 她接受法律对君主权利的限制,不僭越法律  B.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立宪君主  C. 丘吉尔夸奖她是出于对国家元首的尊敬与畏惧  D. 她一生爱国爱民,用王权
期刊
一、选择题  1. 观察下列《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表》,这一分布表说明( )  [国家(地区)\&建交国家数(单位:个)\&东欧\&8\&北欧\&3\&中欧\&1\&东亚\&3\&南亚\&1\&东南亚\&1\&]  A. 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  B.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C. 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  D. 是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
期刊
一、选择题  1. “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 )  A. 占领德国 B. 建立北约  C. 实施马歇尔计划 D. 进行核威慑  2. 下面漫画反映了2003年3月美国开始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
期刊
一、选择题  1.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 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 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 对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最高
期刊
一、选择题  1. 《尚书·酒诰》:“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牛车,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  A.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 手工业发展不均衡  C. 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 商人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2. 《管子·轻重乙》中提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  A. 冶铁技术有所发展 
期刊
一、选择题  1.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没有能够起到应有的指导运动的作用。它属于恩格斯所批评的那种仅是从头脑中产生的解决社会弊端的空想方案。下列各项条文中对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内的农民最无号召力的是( )  A.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C. “凡当收成时……余则归国库”  D. “照旧交粮纳税”  2. 清末重臣张之洞评论某项不平等条约时说:“此次和
期刊
一、选择题  1. 《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  A.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 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2.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
期刊
一、选择题  1. “1961年,柏林墙建立;1989年,柏林墙倒塌。28年间,柏林墙隔绝了东西柏林,分割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也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人间悲剧。柏林墙倒塌已经20年,但一切反思,也许才刚刚开始。”下列对柏林墙的相关反思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B. 柏林墙的倒塌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C. 柏林墙的修建有效防止了西方势力入侵东德  D. 柏林墙
期刊
一、选择题  1. 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明不会彼此隔绝,而是不断地以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互相碰撞。在这种碰撞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6世纪西方文明和新世界的碰撞。”这种碰撞开始时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 冲击了东西方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  B. 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起资本的原始积累  C. 西欧国家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D. 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 当代史学家刘宗绪认为,殖民掠夺和殖民统
期刊
一、选择题  1.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马铃薯、可可等特产传到亚欧非诸州,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这一现象说明( )  A.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  B.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价格革命”  C.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贸易革命”  D.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社会革命”  2. 15世纪末从海路由欧洲直达印度,可以跟随下列哪一位航海家的船队( )  A. 迪亚士 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