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来自反思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safds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叶,日本侵略者投降后,由于美苏将朝鲜南北强行分割为二,造成了朝鲜民族深沉的痛苦,从此南北间冲突迭起,终致于1950年夏爆发了内战。但内战伊始,美国杜鲁门政府出于国内外需要,在派兵直接介入的同时,又策动联合国进行干预。因此,朝鲜内战便骤然一变而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
  中国派遣志愿军抗美援朝,则是美国第七舰队悍然闯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麦克阿瑟又指挥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要吞并朝鲜,并严重威胁我东北边境安全,进行挑衅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中国出兵这一正义而豪迈的壮举,无论从任何角度衡量,都是天经地义的,无可厚非的。之前,新中国政府曾多次声明,呼吁撤出外国军队,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后,中国政府又曾多次发出警告,指出:“中国人民决不允许外国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邻国的肆意侵略,而置之不理。”
  然而杜鲁门政府对我国政府的警告却置若罔闻,视为讹诈,竟自不顾!美军仁川登陆后,其国内好战势力与麦克阿瑟相呼应,公开声言要一举消灭朝鲜人民军,吞掉朝鲜,对中国更不放在眼里,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甚至断言说:“红色中国缺乏军事力量,苏联不出兵,中国便不会单方面出兵。”布莱德雷真是太缺乏眼力,大错特错了!麦克阿瑟更是头脑膨胀,不自量力,先说我国部队没有空军掩护,根本过不了江,后说假如中国军队过江,打不到平壤,就会叫美军“杀个七零八落”,等等。
  杜鲁门屈尊与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晤时,麦克阿瑟身价百倍,一言九鼎,杜鲁门言听计从,料定美国必赢无疑。谁料这种盲目自大狂却铸成了大错,招致了美国历史上“最远的撤退”,“最大的失败”。麦克阿瑟卒因兵败而被革职,从此结束了其军事生涯。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在完全没有空军掩护,武器装备与后勤运输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不畏强敌,英勇无匹,扬长避短,机动灵活,通过两次战役,即彻底扭转战局,将李美军远从清川江以北,驱赶到三八线之南。后,又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再发起三次战役,大量歼敌,使美李军完全转为防御态势,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1951年6月,朝鲜战争出现相持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于同年7月10日,开始了举世闻名的朝鲜停战谈判。这一谈判自始至终是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进行的,双方都倾全力采取积极防御方针,在谈中打,打中谈。“联合国军”方面,在1951年发动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1952年又发动了以上甘岭地区志愿军阵地为主要攻击目标的“金化攻势”,均连遭粉碎。志愿军在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下,配合谈判举行全线战术反击作战,愈战愈强,并在1953年5月举行战役性反击作战,歼敌5万余人,战线南移,收复失地180平方公里。在中、朝人民胜利面前,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代表哈里逊将军,终于向朝、中方面作了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这样,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谈判经过两年又17天的艰苦斗争,才最后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
  “联合国军”司令,美国的克拉克上将,在一次公开场合坦率承认他是“在没有打赢的停战协定书上签字的第一个美国将军”。
  在应郭维敬同志邀请,为《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译本写序言中,我对50年前所亲身经历的朝鲜战争全程,概括地做了上述回顾。以下,我将对原作者贝文·亚历山大所写的这本书谈一点粗浅的印象,以供我国读者参考。
  朝鲜战争后,有关各国几十年来先后有多种关于朝鲜战争的论著与记叙出版或发表,其中以美国为最,贝文·亚历山大这部书,与我国前此所译著作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就是它取材比较广泛、全面,立论较为客观,拥护和平,反对战争,主张中、美两个伟大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同时本书总体上对美国的好战势力及上层的错误决策,是采取谴责态度的,如说杜勒斯是臭名昭著的战争边缘论者,杜鲁门是“老练的政客”,屈从好战势力和台湾的院外集团,艾奇逊老谋深算等。此外,在增补的第63章中,更对战后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各届政府执行的一项项反华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章末对尼克松访华则加以赞扬,说尼克松是“罗斯福以来在对华关系方面最有眼光的人”,“受到美国公众拥护”等。
  同时,由于作者是朝鲜战争的亲历者又占有包括美国解密档案在内的丰富资料,所以他对整个战争及朝鲜停战谈判中一些问题的记叙,也比较接近真实。如写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后的不可一世,“圣诞节前凯旋攻势”成为讽刺,“二次入志愿军‘虎口’”,李奇微的山地战造成“伤心岭”;板门店停战谈判中,美国实行拖延政策,得不偿失,美国与李承晚政府在战与和问题上的矛盾等,均极为传神、逼真,令人信服。
  但本书最有价值,最有历史眼光的两条深刻而独到的反思,却是最显著的亮点,可使动辄掀起或参与国际战争者引为鉴戒,现引原文于后:
  (一)“有一件对每个人都十分清楚的事,即:所有在朝鲜支持美国的国家,在看到由‘警察行动’升级为煎熬人的长期消耗战争后,今后如不经过较长时间的清醒权衡,是绝不会再仓促从事了。”
  (二)“人们也许早该读一读孙子在公元前500年所写的《孙子兵法》,并认真加以注意,孙子说:‘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但作者由于是美国人,其所持的某些观点也与我们迥然不同,如将朝鲜战争划分为朝鲜对美国、中国对美国的两次战争,即是一例;另外,书中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上还存在一些对“联合国军”的偏袒、溢美之词,以及对我国东北别有用心的称呼(“满洲”)。相信读者们自会加以鉴别,不再一一论列。
  今年是抗美援朝50周年,我相信一切关心祖国历史的读者必会在阅读这本美国朋友所写的书中,得到一些前所不熟悉的答案,并澄清社会上流行的某些误传,从而对朝鲜战争的根源,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正义性,及中国由此而确立的国际地位,均有明确认识。(本文标题系编者所加)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国人的反思》[美]贝文·亚历山大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
其他文献
“21世纪,国际竞争的重点在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前沿领域已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小学,而在学龄前,甚至在婴儿的摇篮里。”这是中国“2049”计划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儿童保健专家籍孝诚教授在推行一个庞大的育儿计划,即“2049”计划“对婴幼儿潜能开发进行跟踪指导”中的高瞻远瞩、至理名言。籍教授还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终生需要学习、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的社会,一个人的学习能力,50%是在4岁以前发展起来的。英
期刊
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就开始有了战争。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征人无回,赤地千里的战争惨景屡见不鲜;而在威力空前的现代化武器主宰战场的今天,战争造成的凄惨景象更是触目惊心。  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世界上34个国家占人口总数67%的人卷入了战争;而时隔20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61个国家的17亿人口沦入战争的苦海深渊。几千万人丢了性命,广岛、长崎瞬间化为乌有。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战争从
期刊
我们读到了一套有创意的、制作精良的低幼丛书,这就是金波主编的“红奶牛牧场”。  童趣之美是“红奶牛牧场”的审美特征。低幼童话,应该成为小朋友未来人格理想建树的最好的启蒙读本。由于作家是从生活出发,在充分关注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审美需求的基础上来编织童话故事,所以,儿童情趣盎然,洋溢着诗意的快乐。在这座精神乐园里,在幽默欢笑和思索中来展开幻想的双翼,作家的美学理想得到了形象的传达。  其一,童趣之美是爱
期刊
有一位阅历沧桑,将生命付之于事业的出版人,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集文史哲理论学者对事物的深刻感悟、诗人的浪漫情怀、戏剧家的构思方式、理想主义的信念于一身,格外钟情用自己的心和笔为读者展开纵横览阅社会现实、关注敏感问题、探求文化内涵、寻觅人生真谛的书页。在繁忙的办刊、编书之余,他写下了这样的一本书。  细读《一抹秋日的阳光——金铮散文随笔选》,你会感受到作者生命的那一抹秋日的阳光既明朗、绚丽,而又沉重
期刊
林清玄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曾有过两次“闭关修炼”的经历。  第一次是刚刚步出校门,虽已有几本书出版,但他还是被一种无所事事的空虚所困扰,不能解脱,于是便在木栅租一小木屋,是用堆积杂物的仓库改造成的两层阁楼,无浴厕,门窗简陋,四面透风,到处都是蛀虫和白蚁——那是林清玄住过的最烂的房子。  白天,从小木屋的窗子望出去,是一幅农家景象:一方大池塘,一个三合院,几间瓦房盖在山坡上。他或凭窗望远,或塘边
期刊
经过五年的努力,《新闻策划》这本书总算出版了。  新闻策划并不是一个什么全新的概念,只是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受众需要的增强和新闻媒体改革的深化,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新闻从业人员的重视罢了。  我是从1995年开始关注新闻策划这一课题的。五年来,陆续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新闻出版报、中国新闻学院学报等十多家新闻研究的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有关新闻策划的文章,受到新闻界同行的肯定,有
期刊
《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评析》  马启民著山东人民出版社  由于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发挥的重大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对它的研究,也开始从中国走向世界,逐步成为国际性的重大学术课题之一,目前已形成多个研究地域和多种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不少研究成果被介绍到国内并产生了较大影响。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系统研究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专著,在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意义。  (李卫
期刊
电视这个“独眼怪兽”进入家庭之后,文学逐渐失去了“轰动效应”。而且,随着“商品交换”入侵精神领域,性、金钱、“厚黑学”、流氓意识、无病呻吟等等玩意儿,纷纷抢占地盘,拥戴崇高、歌颂正义的传统主题倒如腼腆少女一般,羞羞答答地躲到文坛的一角去了。  啊,寂寞文坛,还有以之载道的精神之花在开放吗?有!放在我们面前的这部长篇小说——《浴血青春》,就是其中的一朵。江苏省泗阳县张晴同志红颜从军,黑发任教,白首著
期刊
以前迟子建的小说大多写东北的乡村生活、城市人生,小说中有生活的琐碎与沉重,也有洋溢的诗情与浪漫,如《晨钟响彻黄昏》《向着白夜旅行》等。然而《伪满洲国》的创作对于迟子建来说是一个转变。从不知名的小村落到庞大的“伪满洲国”,从当代生活到已经逝去的历史,从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到俯视东北大地上的芸芸众生,迟子建的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逆转。事实上十多年前迟子建在北京求学的期间就萌生了写“伪满洲国”的动机,
期刊
1945年8月16日,溥仪召开了伪满洲国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不单是溥仪逃到这里,伪满的政府也一起逃亡到这里。张景惠等以下各部大臣也都来了,开会的地方就在离溥仪临时行宫百十多米远,这里有一栋五六间连通的房子,可能是个仓库,现在成了会议室了,我没有资格参加会议,也不必凭想象来描写。当然了,参加这个会议的绝对少不了溥仪的“御用挂”——吉冈。日本一倒,伪满当然就“猢狲散”了,可是还得走走形式,溥仪在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