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测射联作中的震动漏失机理,研究了减震防漏措施。油管传输射孔与地层测试器联合作业是试油周期短、资料质量高的试油工艺技术。因其管柱和传压导管密封的环节多,油管内外压差大,射孔时瞬间冲击波很容易震松、震坏封隔器和压力计等井下工具、仪器及管柱丝扣,常常导致测试失败。针对问题并提出了减震防漏技术措施,提高射孔—测试联合作业的减震防漏技术水平。
关键词:射孔;测试;联合作业;减震;防漏;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油管传输射孔(TCO)与地层测试器(DST)联作(以下简称测射联作),可在任何复杂油气井(如大斜度井、定向井、高温高压井、硫化氢井等)中实施,井筒不用掏空即可实现负压射孔,避免或减少地层和地面污染,缩短试油周期,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地层产能,在当今试油工艺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由于测射联作施工是井下多种工具的组合作业,任何技术设计、操作、管理方面的缺陷、疏漏,都会导致测射联作施工失败。所以,该技术自引进以来一次成功率平均只有60%左右。比如在2000年,某油田进行射孔—测试联作24层次,有9层次因管柱漏失或配套工具仪表失灵导致测试返工,一次成功率只有62.5%。不高的一次成功率,使测射联作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全油田射孔--测试联作技术的应用率只有25%左右。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减震防漏技术存在一定缺陷造成的。要提高测射联作试油的一次成功率,必须提高射孔--测试联合作业的减震防漏技术水平。为此,研究采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减震防漏技术措施,使测射联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把一次成功率提高到97.4%,除老井复查采用常规抽汲试油、跨隔测试采用常规测试试油外,在其它试油作业中测射联作技术的应用率达92.7%以上。
1测射联作中的震动漏失机理分析
通过测射联作返工原因分析,认为造成测射联作失败的主要因素:一是减震设计存在缺陷,尽管过去在射孔枪与测试仪器工具之间设置了减震装置,但由于该装置的结构不尽合理,射孔炮弹在点火爆炸时,管柱、工具、仪器所受到的瞬间冲击波能量仍很大(特别是射孔厚度较大、炮弹数量较多时),见图1。一方面,时常会震坏测试时钟,会震断、震掉或震松测试压力计笔尖,或震坏压力计,使测试卡片记录失真、异常、测试失败,二方面,时常会震松封隔器和管柱丝扣,导致管柱不密封、测试失败;二是下井仪器、工具缺陷,测试仪器、工具等原本不是为测射联作试油设计的,试验、检测标准不满足测射联作工作环境要求,其抗震、防漏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三是工作制度不合理,在深井或超深井的测射联作试油工作中,部份井设计的负压值过大(个别井接近了管柱的抗挤压强度),易造成管柱接口处漏失;四是管柱下井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个别油管、工具丝扣因洗刷不彻底受污物影响或下井前上得欠紧,易被震松,造成漏失,降低测射联作技术的可靠性。
2测射联作中的减震防漏措施
2.1减震措施
由于测试仪器仪表与工具损坏、管柱漏失主要都是震动造成的,所以减震防漏的核心是减震。根据减震动传播的工作原理,测射联作试油管柱的减震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是有效地释放或者衰减吸收冲击波能量,让作用在封隔器、压力计、时钟、测试器上的作用力尽可能小。由于射孔爆炸是在封隔器至人工井底的有限井筒空间内进行的(空间价质为弱可压缩液体),加上测试管柱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释放冲击波能量的局限性,因此,这一措施的实际效果有限。二是设法吸收、衰减射孔冲击波能量,让作用在封隔器、压力计、时钟、测试器上的冲击力尽可能小。经反复研究,决定采取如下减震技术措施(图2):
(1)增加减震器的个数,由原来的单减震器改为双减震器。
(2)调整减震器在管柱结构中的位置,从原来的减震油管之下改为减震油管之上、测试封隔器之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封隔器及测试仪器仪表的震动。
(3)增加减震油管(或夹层枪)的根数,由原20m增加至50--60m,因为爆炸冲击波能量的递减呈球形方式递减,离爆炸中心越远,加在测试仪器上的冲击力应越小。另外,减震油管也具有一定的柔性,增加其长度以更好地增加其综合柔性,有效地衰减冲击力。
(4)改进压力计阻尼器的结构,将其由原来的四个传压孔改为孔径稍大的两个传压孔,并将弹簧加粗,以增加其弹性压缩系数。
(5)尽可能地选择抗震性能好一些的适当量程的压力计。
图1 改进前管柱结构示意图图2改进后管柱结构示意图
2.2防漏措施
(1)合理的测试射孔负压值,以改善测试工具及仪器仪表的工作环境。
(2)将封隔器膠筒由原90º、-70º、-90º组合改为90º、-90º、-90º组合,以增强封隔器的密封性能,防止封隔器漏失。
(3)将点火传压导管加长、加粗;将原通过封隔器的传压导管由原1.5m增至4.5m,使其同时通过封隔器、联作筛管和两个减震器;并将传压导管的直径加粗,增加其密封环节,以减少其漏失的可能性。
(4)提高下井测试工具的井上试压标准,由原地面试水压35MPa提高至试水压50MPa。
(5)严把下井管柱质量关,不仅要上紧测试工具以上的油管,而且要上紧测试工具以下的减震油管及射孔工具等,确保管柱密封性。
3现场应用
某油田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孔隙度平均5.3%,渗透率平均1.29 ×10-3μm2)油气藏,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粘土中伊利石、绿泥石含量较高,常规试油不仅周期长,还极易造成地层污染。由于历经多年年的高速高效开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原油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测试深度大、一次射孔厚度大的实际,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某油田区块深层系的试油测试任务,在按照以前技术措施对原有射孔—测试联作技术进行必要的改进,并进行现场实验应用。统计全年试油82层,射孔—测试联作试油76层(老井复查采用常规抽汲试油,跨隔测试采用常规测试试油),射孔--测试联作技术的应用率达92.7%,射孔—测试联作一次成功率提高到97.4%(有两次因油管丝扣松动使环空出现了漏失现象)。
4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射孔—测试联作中的减震防漏技术进行改进,大幅度提高了射孔—测试联作工艺的一次成功率和射孔—测试联作技术的应用率,使射孔—测试联作技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射孔—跨隔测试联作试验,使射孔—测试联作工艺技术有着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宝庆等.中深斜井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M].吉林石油工业.2008(5):45-47.
关键词:射孔;测试;联合作业;减震;防漏;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油管传输射孔(TCO)与地层测试器(DST)联作(以下简称测射联作),可在任何复杂油气井(如大斜度井、定向井、高温高压井、硫化氢井等)中实施,井筒不用掏空即可实现负压射孔,避免或减少地层和地面污染,缩短试油周期,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地层产能,在当今试油工艺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由于测射联作施工是井下多种工具的组合作业,任何技术设计、操作、管理方面的缺陷、疏漏,都会导致测射联作施工失败。所以,该技术自引进以来一次成功率平均只有60%左右。比如在2000年,某油田进行射孔—测试联作24层次,有9层次因管柱漏失或配套工具仪表失灵导致测试返工,一次成功率只有62.5%。不高的一次成功率,使测射联作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全油田射孔--测试联作技术的应用率只有25%左右。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减震防漏技术存在一定缺陷造成的。要提高测射联作试油的一次成功率,必须提高射孔--测试联合作业的减震防漏技术水平。为此,研究采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减震防漏技术措施,使测射联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把一次成功率提高到97.4%,除老井复查采用常规抽汲试油、跨隔测试采用常规测试试油外,在其它试油作业中测射联作技术的应用率达92.7%以上。
1测射联作中的震动漏失机理分析
通过测射联作返工原因分析,认为造成测射联作失败的主要因素:一是减震设计存在缺陷,尽管过去在射孔枪与测试仪器工具之间设置了减震装置,但由于该装置的结构不尽合理,射孔炮弹在点火爆炸时,管柱、工具、仪器所受到的瞬间冲击波能量仍很大(特别是射孔厚度较大、炮弹数量较多时),见图1。一方面,时常会震坏测试时钟,会震断、震掉或震松测试压力计笔尖,或震坏压力计,使测试卡片记录失真、异常、测试失败,二方面,时常会震松封隔器和管柱丝扣,导致管柱不密封、测试失败;二是下井仪器、工具缺陷,测试仪器、工具等原本不是为测射联作试油设计的,试验、检测标准不满足测射联作工作环境要求,其抗震、防漏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三是工作制度不合理,在深井或超深井的测射联作试油工作中,部份井设计的负压值过大(个别井接近了管柱的抗挤压强度),易造成管柱接口处漏失;四是管柱下井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个别油管、工具丝扣因洗刷不彻底受污物影响或下井前上得欠紧,易被震松,造成漏失,降低测射联作技术的可靠性。
2测射联作中的减震防漏措施
2.1减震措施
由于测试仪器仪表与工具损坏、管柱漏失主要都是震动造成的,所以减震防漏的核心是减震。根据减震动传播的工作原理,测射联作试油管柱的减震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是有效地释放或者衰减吸收冲击波能量,让作用在封隔器、压力计、时钟、测试器上的作用力尽可能小。由于射孔爆炸是在封隔器至人工井底的有限井筒空间内进行的(空间价质为弱可压缩液体),加上测试管柱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释放冲击波能量的局限性,因此,这一措施的实际效果有限。二是设法吸收、衰减射孔冲击波能量,让作用在封隔器、压力计、时钟、测试器上的冲击力尽可能小。经反复研究,决定采取如下减震技术措施(图2):
(1)增加减震器的个数,由原来的单减震器改为双减震器。
(2)调整减震器在管柱结构中的位置,从原来的减震油管之下改为减震油管之上、测试封隔器之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封隔器及测试仪器仪表的震动。
(3)增加减震油管(或夹层枪)的根数,由原20m增加至50--60m,因为爆炸冲击波能量的递减呈球形方式递减,离爆炸中心越远,加在测试仪器上的冲击力应越小。另外,减震油管也具有一定的柔性,增加其长度以更好地增加其综合柔性,有效地衰减冲击力。
(4)改进压力计阻尼器的结构,将其由原来的四个传压孔改为孔径稍大的两个传压孔,并将弹簧加粗,以增加其弹性压缩系数。
(5)尽可能地选择抗震性能好一些的适当量程的压力计。
图1 改进前管柱结构示意图图2改进后管柱结构示意图
2.2防漏措施
(1)合理的测试射孔负压值,以改善测试工具及仪器仪表的工作环境。
(2)将封隔器膠筒由原90º、-70º、-90º组合改为90º、-90º、-90º组合,以增强封隔器的密封性能,防止封隔器漏失。
(3)将点火传压导管加长、加粗;将原通过封隔器的传压导管由原1.5m增至4.5m,使其同时通过封隔器、联作筛管和两个减震器;并将传压导管的直径加粗,增加其密封环节,以减少其漏失的可能性。
(4)提高下井测试工具的井上试压标准,由原地面试水压35MPa提高至试水压50MPa。
(5)严把下井管柱质量关,不仅要上紧测试工具以上的油管,而且要上紧测试工具以下的减震油管及射孔工具等,确保管柱密封性。
3现场应用
某油田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孔隙度平均5.3%,渗透率平均1.29 ×10-3μm2)油气藏,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粘土中伊利石、绿泥石含量较高,常规试油不仅周期长,还极易造成地层污染。由于历经多年年的高速高效开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原油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测试深度大、一次射孔厚度大的实际,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某油田区块深层系的试油测试任务,在按照以前技术措施对原有射孔—测试联作技术进行必要的改进,并进行现场实验应用。统计全年试油82层,射孔—测试联作试油76层(老井复查采用常规抽汲试油,跨隔测试采用常规测试试油),射孔--测试联作技术的应用率达92.7%,射孔—测试联作一次成功率提高到97.4%(有两次因油管丝扣松动使环空出现了漏失现象)。
4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射孔—测试联作中的减震防漏技术进行改进,大幅度提高了射孔—测试联作工艺的一次成功率和射孔—测试联作技术的应用率,使射孔—测试联作技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射孔—跨隔测试联作试验,使射孔—测试联作工艺技术有着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宝庆等.中深斜井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M].吉林石油工业.2008(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