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运达,一个年青而充满活力的名字。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中国外销制造陷入低迷,而重庆运达产值、利润、上缴税收皆以30%的速度递增,不仅坐上了中国内燃弧焊机的头把交椅,而且趁“机”做大,欲与国外品牌一争高下。
问起制胜绝招,重庆运达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源解开了“过冬”密码:在黑暗中给自己点亮蜡烛。
■ 冷门行业淘商机
“我是学农的,闯入发电焊机行业纯属偶然。”周源心平气和地说。
1993年底,在昆明电焊机厂工作的哥哥打来一个电话:“铁道部从美国引进了一批斯科特中频发电焊机,虽然轻巧,便于携带,但不经用,在野外使用,常常烧坏电机。”
哥哥的电话,激起了周源的创业激情。他找来相关资料一查才知道,内燃弧焊机在国内属冷门行业,轻便型更是一片空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周源说服同在农科所的另一名同事朱亚云,辞职下海了。
创业之初,他们手里只有东拼西凑的5万元钱,租了一间月租200元钱的土墙房子就开干。“创业真的很苦,我们从头学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要干到深夜。”周源回忆起创业时的艰辛,泪花闪闪。
经过长达半年的摸索,周源不仅找到了美国电焊机不能长时间使用的原因,而且还鼓捣出了一种全新的机型。令他们高兴的是,新机型的各项指标均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测试。
有了产品,必须得有市场。从1994年6月开始,周源和朱亚云一个跑北方,一个跑南方。在太原机务段推销产品时,周源去了5次。人家不让进,周源就站在门口守,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对方被他的诚意感动了,答应先试试,于是双方签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试用3个月,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付钱。
当周源打电话告诉厂里时,厂里剩下的3个人高兴得在床上直打滚。“有了订单,我们长舒了一口气,算是在冷门行业找到了商机。后来,几家摩企也想涉足这个行业,但这个行业太狭窄,水太浅,容不下这些大鱼,加之我们已抢占了先机,大鱼们先后退了出去。”周源谦虚地说。
■ 大投入练就“独门绝技”
1994年下半年,运达的产品一下子蹿红,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轻便、实用的产品,引起了铁道部资深工务专家谭立德工程师的注意:这是一家什么样的高科技企业,竟然填补了国内空白?
他亲自到重庆运达作实地调研。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发电焊机竟是在一间低矮的土墙房子里研制出来的。谭立德感慨地说:“我一生难得许个愿,今天我就许个愿,让我来帮帮你们吧。”
老工程师说到做到,他带着运达的产品到铁道部所属的各个路段、分局去作现场演示、培训,一路跑下来,相当于给运达打了免费广告,订单直线上升。同时,周源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一个上至铁道部、下到工务段的联系网,他们想要什么产品,运达就生产什么产品。
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为了研发新产品,运达坚持把上一年销售额的3%至5%投入当年研发中。
“在一些大学,一个院士申请5万元的经费都十分困难,而我们搞科研的二三十人,每年的科研经费达三四百万元。”周源说。除此之外,周源还打造了一支“影子队伍”,上至铁科院,下至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到处都有运达特聘的专家、教授,在强大的智力支撑下,运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门绝技”不断问世。
为减轻铁路职工拧枕木螺栓的工作强度,运达集中科研人员攻关,发明了“机动扳手”,能快速拧紧或松开螺帽,更重要的是,标准的扣压力满足了铁路不断提速的要求,并且把铁路工人从这项纯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深受铁路职工好评。7年来,运达累计获得19项专利技术、13项科技成果,生产的发电焊机、专用焊条及机动扳手分别占铁路工务系统购买量的85%、60%和70%。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能制造出什么。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周源显得底气十足,“去年8月,世界三大电焊机厂之一的飞马特也来渝商谈合作事宜。今年我们将逆市而动,增加研发费用50%以上,用于两个基础平台的研发。3年后,我们将跟国外品牌一争高下!”
■ “倒金字塔”管理促奇效
在公司的业绩单上,我们看到了一组跳跃的数据:1994年,年产值24万元;1997年,跃升至280万元;1999年突破1000万元;2001年,2700万元;2007年8500万元;2008年实现1.2亿元。
一般人看来,这些数据的背后,一定有几条机器轰鸣、人流如织的生产线。但令我们吃惊的是,在运达,听不到机器轰鸣声,也看不到车床、钻床或冲床。设计室里十几个人正在飞快地移动手中的鼠标,生产车间十几个人正在组装产品。就是这么一家不起眼的小工厂,人均年创利润7万元,人均上缴国家税收超过4万元。
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惑,周源解释说:“在运达,一线工人只有14人,不到公司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而科研和市场人员占了将近三分之二。”
跟金字塔管理模式不同,运达的人员结构更像一种倒金字塔,一线工人少,科研和市场人员多。
面对雪片似的订单,如何忙得过来?运达公司物资生产部长刘忠伦笑着说:“生产主要是外协加工,目前我们有100多家配套企业,其中重庆本地占了三分之一。”
“管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周源说,“运达一开始就确定了只做核心件的定位,设计是我们的灵魂,当年是我们背着图纸找厂家,现在是厂家主动上门找我们。”
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周源抛弃家族式企业做法,让大多数员工持股,把他们的创造潜能提高到极致。3年核算下来,每年增长的部分几乎都是新产品创造的价值。
2005年,运达引进绩效管理,每个月对所有员工进行一次考核,根据得分的多少乘以系数折算出每月工资。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一视同仁,如果出了质量问题,则实行倒扣制,级别越高扣得越多。
“前不久,在产品加工中,出现了一起质量事故,员工扣100元,中层干部扣1000元,我被扣了2000元。一年算下来,我每年被扣的奖金多达四五千元。”周源笑呵呵地说。
虽然周源自称为“弱势领导”,从没骂过一个员工,但运达100多号人,每年跳槽的不到1%。“这次国家促进内需大力建设铁路,是运达做大的一次绝好机会。”周源望着前方,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