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通识教育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经济视角·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重点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在课程体系设置、教育资源整合、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建议和思考,以实现为地方高校建立和发展通识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通识教育;地方高校;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2;G65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2.5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127-02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经常把它译为“普通教育”、“通才教育”等。在当代国际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通识教育开始在我国遍地开花。通识教育在我国开展15年来,“985”和“211”重点高校着力推进通识教育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匀、学校文化底蕴不足等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占我国大学生比例最大的地方性高校虽已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但发展仍处在朦胧阶段。笔者旨在为地方大学通识教育体系建设进行探索和指导建议。
  一、我国地方高校通识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对通识教育理解不到位。在地方高校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将其简单的理解为素质教育或全才教育。大部分高校将公共选修课和公共基础课(如思想政治课、计算机和外语、军训和体育)作为通识教育体系的全部课程。必修课学分占到通识课程总学分的70% 以上,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很少。通识教育的理念被引进中国之后,理论界从不同层面对它作了阐释和定义:“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通识教育不是以往意义上的精英教育, 它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情况下对全校学生的共同教育,所以通识教育课程必须和一般的选修课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区分。
  2、缺乏有效的制度体系建设。当前地方高等教育面临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衡等问题,其实是与制度建设分不开的。对于通识教育这样一个具有革命性创新的教育理念必须要有相应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制度来完善、推进,否则再好的教育理念也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许多高校对通识教育课程认识不全面,没有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引导,相应的管理、考核机制跟进不足、缺乏统一论证就“大上快上”。是课程的政治意识形态较浓厚, 必修课的比重过大, 学生选择的空间不大[2]。地方高校没有从根本上认识通识教育,仍然将提高就业率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职业教育。
  3、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通识课程有多种界定方法,有研究者提出,通识课程是大学生在4年大学学习中必须完成的科目,这种定义将通识课程囿于共同必修科目之中[3]。由于课程设置的缺陷导致学生接受通识教育的积极性大大受挫,同时也引起了教学质量的下滑。很多普通本科类高校还没有建设出一套科学、具体的通识教育体系,也很少有学生和老师提及通识教育,其课程也就是公共选修课(绝大部分是各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带有明显的“实用性”及“功利性”。然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也包括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校园文化、学术讲座等隐性课程。这些课程更加灵活、便捷,能更好的适应学生需要,极大地发挥学校的教学资源。
  二、完善地方高校通识教育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提高对通识教育的认识。我国通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对通识教育目标认识比较模糊,大多数学校只是放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兴趣的层面上实施。因此必须要从观念上根本的解决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班子,都必须对通识教育的理论内涵极其重大意义有足够的认识,高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和发展通识教育。首先培养跨学科的人才是造就具有多元思维能力、有宏观的文化视野、学贯中西、文理兼通和优美人文情感的人才必经之路[4]。其次是随着我国多年以来实施的专业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代对人全面发展要求的社会。最后是我国高校逐渐向职业教育发展,仍然以培养需求型人才为主,包括研究生教育。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以及同时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
  2、优化整合教学资源。通识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力量和科学的课程体系,它必须通过独立的部门来进行教学和管理。地方高校首先应该是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专职教师,负责通识教育的规划、协调、审议、推动和评价等。其次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最后改革通识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建立以阅读量和小班讨论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指标体系, 促进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结合学校特色有针对性的开展通识教育。
  3、把握中西兼并理念。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就在于课程的设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总是存在着重理轻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较差,传统经典面临着缺失。我们的通识教育不仅要创新,更要继承经典,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广泛涉猎西方的文明成果。只有真正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明融会贯通,才能够从西方文明中解脱出来,进入对中国文明的理解,面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
  4、人文理工学科兼顾。“钱学森之问”引发了这样的思考,一是要让我们的大学生去想去做那些前人没有想过做过的事情;二是没有良好的创新就不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三是学文科的要懂得理工知识,学理工的要懂得一些文史知识。纵观我国历史,西南联大培养这么多的世界级的人才,关键就在于他们通识教育的基础。李政道曾说:“在昆明的这一段时期是我学物理过程中的大关键, 因为有了扎实的根基, 使我在1946 年秋入芝加哥大学之后, 便可立刻参加研究院的工作。”[5] 联大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效应是巨大的,为莘莘学子在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宏观体系内的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做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通”。
  5、依托学术讲座资源展开。学术讲座是大学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思维碰撞必不可少的方式。通过各种学术讲座巩固、加深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开阔眼界,了解最新的专业学科动态,使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学习的能力、健全的心智去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它既是学者知识浓缩和思想精华的集中反映,也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的克服地方高校的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素质培养的弊端,有效地推进通识教育的发展。大力开展学术讲座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底蕴和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6]。当然,当前高校学术讲座质量和数量参差不齐,尤其是讲座的功利性较强,缺乏良好的人文精神。因此地方高校要规范学术讲座质量,加强人文社科类的讲座,充分调动和培养师生的通识教育意识和学术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
  6、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大学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学生在图书馆有较大的自由度,浓厚的学习氛围,这恰好为通识教育提供了最好的引导。高校图书馆不仅为通识教育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同时也创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当然,高校通识教育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一方面是通识教育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改善自己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如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和各种软件设施的升级;另一方面是通识教育有助于图书馆员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识教育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融合,它包括文学、哲学、历史、音乐、艺术、宗教和国际关系、社会实践等科目[7]。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充分的调动大学生的经典阅读能力,它可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传承和发展文化,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的整体风气。
  7、紧贴地方实际。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就是要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所服务。通识教育的本质就要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地方高校的通识教育要不断创新,结合地方实际开展省情、国情的专题研究及教学,根据地方特色及学校特色,不断完善丰富教学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定位的学校的通识教育的侧重点和特色应有不同。加快教学学期改革,将以社会实践为核心的第三学期付诸实施,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社会调查研究、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来,充分创新通识教育教学形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小结
  在信息化、全球化及高等价于国际化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通识教育理念必将成为高等教育基本理念之一。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论综合大学还是专科大学,通识教育也必将成为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在各方面都还远远落后于其他重点大学,我们必须在通识教育理念转变、专业设置改革、通识教育课程内容设置、教育教学方式改进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真正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和国家提供更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7.
  [2] 李文章、袁琦.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制约因素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9, 27,(01).
  [3] 黄明东、冯惠敏.通识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3,(04):13-16.
  [4] 侯钢.用通识教育培养具有多元思维能力的创造性人才[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49-51.
  [5] 北京大学校友会联大络处.笳吹弦颂情弥切[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
  [6] 张英杰.基于学术讲座视角的大学通识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11,(05):116-117.
  [7] 何村霞.浅议通识教育与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J].现代现代企业教育.2011,(06):132-13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立足于南昌市成功举办“七城会”经济方面的前后变化,分析“七城会”对南昌经济发展带来广度和深度的影响,旨在研究体育赛事对南昌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因素,是对“七城会”为南昌带来经济发展影响的一个总述,为“七城会”的综合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城市经济发展;城运会  作者简介:陈欢(1982—),男,江西省玉山人,南昌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
期刊
双足机器人研究领域属于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类人的结构设计使其可以更灵活的完成其它类型机器人难以完成的复杂动作,因此在各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掀起了双足机器人研究的热潮。目前双足机器人研究的难点是其运动过程中的稳定问题,特别是在避障、上下楼梯等复杂环境下,保持稳定就显得更加重要。步态规划是研究其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步态规划展开深入研究,并进行了一些改进,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对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概括,介绍了双足机器人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对现有的
摘 要:本文从界定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了由3个层次14个指标组成的工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安徽省工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相关评价结果提出安徽省发展可持续工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2;F2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
期刊
摘 要:评级方法论是评级结果准确与否的基础。金融危机暴发以来,金融市场上对国际评级公司的质疑声愈来愈强烈。标准普尔公司在金融危机后即开始着手修改对银行业的评级方法论。本文通过对标准普尔新旧银行业评级方法进行比较,阐述了银行评级方法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评级方法论变化对我国银行信用评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标普;评级方法论;银行业信用评级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企业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内部控制就显得愈来愈重要。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与中航油新加坡分公司破产就是企业内部管理松散导致失败的典型案例。经过前期实践检验,我国五部委在2008年6月联合出台企业内部控制法规,统一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阐述企业必须做好哪些工作才能有效保证“政策落地”,使企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并正确、持续地贯彻执行内控
期刊
摘 要:经济和税收的关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本文以我国为例,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并分析两者之间关系,得出结论:我国经济和税收的关系符合经济增长决定税收的原则;我国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提升的空间。并对如何保持经济和税收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
期刊
摘 要:社会环境的变化、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家庭教育不当等因素,在高校出现了诚信危机。一些大学生为了个人利益,做出了许多失信行为。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要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合理使用大学生诚信档案,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约束和教育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档案  作者简介:闫彩红(1976-),女,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陕西省1994~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陕西省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研究表明,陕西省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地方税收、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收入;经济增长;协整分析;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224;F0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代表,通过实地调查,应用Logit模型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模型分析,最后得出影响库尔勒市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为非农收入比重、农业补贴政策以及户主文化程度。  关键词:土地流转;意愿;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2.29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我国本科院校物流实验建设基本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不同高校的行业背景和人才培养方案,各高校有不同的实验室建设方案。笔者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应用型物流本科专业教学的特点,从实验室设计思路、实验室模块及其功能体系、服务课程及其实验内容等,对物流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稗益。  关键词:物流实验室;实践教学;建设  作者简介:谷再秋(1973—),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