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是一部深受各国读者喜爱的传世之作。随着生动的故事情节的展开,该小说时时闪烁出生活、对人性的真知灼见。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经历,揭示出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状态,即人们对已有的东西总是不满足,却总是要不停地苦苦追逐,追逐,追逐难以得到甚至不可能得到的东西,甚至追逐那天边的月亮。
关键词:《飘》;郝思嘉;月亮
中图分类号:I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190-02
一、引言
“人类强大的生命冲动以及无极的求知欲望,使人类永远处在无休止的追求之中。”[1]人类总是孜孜以求,追求新的事物。在其《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中国女作家张爱玲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字,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2]这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对不停追逐的人类来说,到手的东西永远都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永远是那遥不可及的,是那天边的月亮。而作品《飘》也给人们同样的感觉。
《飘》的出版让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誉满全球,虽然它也仅仅是后者唯一的作品。该书以南部战争为背景,描写了曾经的南部种植园主的千金郝思嘉的成长过程,既有令人感慨万千的生存斗争,又有令人肝肠寸断的儿女情长。诸多难忘的人物形象被塑造出来,如思嘉、瑞德、希礼、媚兰等。“小说是人类精神的普泛形式”[3]。在《飘》生动的情节背后,有一条人类精神层面的似乎是恒久不变的定律一直在闪闪发光——人们总是费尽心思追求自己难于到手的东西,而对已经拥有的东西却熟视无睹。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方面。说起思嘉的爱情,就不能不提到两个人——卫希礼和白瑞德。前者一直被思嘉深爱并追逐,后者是一直深爱并追逐思嘉。
二、思嘉的月亮——希礼
在思嘉的世界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希礼都是一轮遥不可及的美好的月亮,是她生活的支柱和中心,是她心目中美的源泉,她甘愿为他付出一切。但后来当他变得近在咫尺,她却宁可放弃。
(一)仰望月亮
就长相而言,思嘉不是十分漂亮,但其勃勃生机却让很多男孩心动,只有卫希礼一个人不为她所动。希礼文雅而有风度,思嘉一直期待有一天他能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虽然他对思嘉很友善,但却没有像别的男孩子一样为她争风吃醋。她等呀等,没有听到他向自己吐露心声,却听来了他和媚兰订婚的消息。媚兰身材矮小、相貌平平,思嘉拒绝相信希礼对她的爱。趁他们订婚的消息还没有公布,在一次野餐会上思嘉把希礼拉到偏僻的藏书屋,激情满怀地表白,怂恿他和自己一起私奔,遭到拒绝。
失望之下,思嘉嫁给了查理——媚兰的哥哥。战争爆发,查理和希礼都上了前线。两个月之后思嘉成了寡妇,她和媚兰一起住到了亚特兰大的白蝶姑妈家。她偷看希礼写给媚兰的信,虽然里边一行行多愁善感的文字令她满头雾水,然而没有看到天长地久的海誓山盟,这令她非常满足。希礼有一次休假回来,思嘉乞求他,要他说爱她。希礼痛苦地拒绝了。
在北方军队就要来攻城、瘦弱的媚兰又面临分娩时,思嘉一直坚守在她的身边,安慰她照顾她,只因为她曾经答应过希礼,好好照顾媚兰;北方佬已围城、战火弥漫,思嘉带着媚兰往塔拉的家中艰难跋涉,她筋疲力尽却始终没有抛下媚兰和她的孩子,只因为那样会使她对希礼无颜以对;战争结束之后,塔拉缺吃少穿,媚兰和孩子的存在使她要多供几张嘴吃饭,但思嘉从未抱怨半句。
希礼回来,思嘉收留他住在塔拉,再次请求他一起私奔,再次遭到拒绝。他漫无边际地跟她谈了许多生活是幻影之类的话,整个人是那么绝望。她听不懂他的话,但为他付出一切的心思始终未变。她来到亚特兰大,嫁给了小有财产的商人弗兰克·肯尼迪,虽然后者又老又丑。她不顾淑女风范,成了敢作敢为的女商人,且“肥水不流外人田”,在怀孕之际,她邀请希礼来亚特兰大和她一起打理生意。世道很乱,弗兰克因为受思嘉牵连而死于非命。为了钱,思嘉不久之后又成了瑞德太太。一次,希礼指出思嘉不该雇用囚犯干活,并指出可爱温柔的她变得粗鲁残忍完全是瑞德的错。这使思嘉思绪万千,她认为希礼之所以会指责她,完全是出于对她的深深的爱。想到医生曾忠告媚兰说不能再要孩子,想到希礼和媚兰不可能再有真正的亲密,她便决定从此与瑞德分室而睡,从而在身体上忠实于她的希礼。
(二)月亮落下
在希礼生日的下午,思嘉又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她终于明白了他不快乐的原因,原来他总是往回看,总是在为那些逝去的美好日子而哀叹,总是觉得眼前一切皆空。她也想起了以前的思嘉和以前的梦,茫然地流下眼泪。他拥抱了流泪的她——友谊的拥抱。她似乎慢慢理解了他,而这种理解亦在不知不觉中冲散他的迷人光环。
最后,瘦小的媚兰终于离开人世,而她临终前也嘱托思嘉照顾希礼,只要思嘉愿意,她完全可以和瑞德离婚,和希礼结婚。可是此时的思嘉却清清楚楚地明白了,她根本不爱希礼。希礼沉醉于往昔、沉醉于幻想、意志消沉,而她没有半个浪漫细胞、立足现实、勇往直前,他们两人怎么可能有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随着她的月亮由远在天边变得唾手可得,月亮也就不具魅力了。
三、瑞德的月亮——思嘉
与高尚正派的正人君子卫希礼截然不同,商人白瑞德从一开始就是一副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形象。思嘉第一次见他是在野餐会上,那时他对她们所热切期待的战争所作的高谈阔论就让大多数人觉得大煞风景。他说战争一点也不神圣,而且南方会很快战败。更要命的是,思嘉对希礼表白的那一幕被他尽收眼底——因为那时他正躺在藏书屋的沙发上睡午觉,希礼走后思嘉恼羞成怒而摔的花瓶也差点打在他身上,他不慌不忙地站出来,而且还不多不少地拿她打趣了一番,简直让她恨之入骨。虽然目睹了思嘉对希礼的爱,然而思嘉鲜明的个性却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爱的种子。此后,他把思嘉高高地捧着,苦苦地追逐着,就像追逐那天边的月亮,自己却因此而伤痕累累,并最终心力交瘁地放手。 (一)追逐月亮
不管瑞德在众人眼中如何离经叛道,他对思嘉却始终是情深意重的。
在思嘉还在亚特兰大为韩查理服丧时,他就顽皮地和她调侃,大胆地邀她跳舞,别出心裁地给她带漂亮的礼物,使她在暗无天日的寡妇生活中重拾生活的乐趣。
北方佬就要来了,连白蝶姑妈都已逃难,思嘉一人孤零零地陪着即将分娩的媚兰呆在亚特兰大。瑞德来了,他吻了她的手,诙谐地指出了她对他的喜欢,并调皮地说他想要她。北方佬来了,整个世界简直是个地狱,到处是喧嚣声、龟裂声、倒塌声、爆炸声、叫喊声、火焰、烟雾,思嘉害怕得牙齿都打颤,是瑞德冒着生命危险偷来瘦马,送她和媚兰母子回塔拉。后来,在思嘉需要钱买下锯木厂的时候,也是瑞德给了她钱。在肯尼迪因她而死、她又孤单又害怕的时候,是瑞德敲响了她们家的门。她可以对他畅所欲言,可以向他坦白自己所做的不光彩的事情,可以向他诉说她因曾经挨饿而常做的可怕的噩梦,也可以向他袒露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慌乱。他不慌不忙地对这些事情加以客观冷静的分析,疏导她,还向她求婚。结婚之后,他带着她吃喝玩乐,尽情享受生活中的各种乐趣。思嘉回塔拉休养之际,瑞德偷偷地找到媚兰,提出要匿名寄钱给她和希礼,让她关照希礼用这些钱把锯木厂的股份全部买走,但又不让思嘉和希礼知道是他在寄钱。因为他知道固执的思嘉不会轻易把生意放手,除了希礼,其余的人她谁也不会卖。他想让忙碌的思嘉停下来,好好照顾自己,所以只好这样迂回曲折地来为她卸下重担。
(二)月亮惨淡
最后,面对回心转意的思嘉,瑞德却选择离去,他已经伤痕累累。
思嘉自那次在木材厂和希礼谈话之后,便对他说要分室而睡。
思嘉在锯木厂和希礼拥抱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喝得醉醺醺的瑞德在晚上抱起思嘉,和她度过了最最亲密最最销魂的一个晚上,看她是否真的对自己毫无感觉。后来,他出于羞涩而躲避她,她却怀疑他去了妓女那里。
思嘉流产,卧病在床。他一直守在门外,却没有听到思嘉呼唤他。
爱女邦妮因骑马越障出事而死,思嘉把所有的错都归咎于他,指责他杀了女儿。却没意识到他整个人都已崩溃……
直到媚兰临死前说:“白船长——好好待他。他是——这么爱你。”她这才如梦初醒。想想这些年,瑞德一直是她焦灼心灵的港湾,他为她所做的一切,几乎是一个男人能为一个女人所做的全部。而她呢?她又做了什么?她急急地赶回他的身边,向他认错,并告诉他她有多爱他。他却已木然。
四、结语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斯嘉丽,因为我们不惧跌落摔伤的危险,执意要摘那个遥不可及的月亮,要求得到那份其实不合适的爱情,却漠视了身边最好、最适宜的爱人。”[4]思嘉如果一开始就了解希礼,她决不可能爱上他。因为他们两人是如此的截然不同,即使在一起也不可能幸福,而思嘉却一直穷追猛打。吸引她的或许正是他那令她捉摸不透的心思,还是他像天边的月亮一样可望不可即这一事实呢?而她如果一开始就了解瑞德,定会好好爱他,不会失去他。她和他品性如此相似,完全可以享受美好的灵肉合一的爱情,然而,正是瑞德的爱、瑞德的主动和付出宠坏了思嘉,使她不懂珍惜,一再践踏他的心,以致他最终爱到筋疲力尽,爱到心灰意冷。而思嘉也在希礼唾手可得的时候将他放弃,在瑞德将要离开的时候将他挽留。这就是爱情吗?得不到的,不懂放手;得到的,不懂珍惜。“人们最终热爱自己的渴望,而不是渴望得到的东西。”①爱情哦,总在远方:
“爱情总在最远方
那里没有语言和歌
没有边界和轮廓
只有鸟的眼瞳和羽翼开拓的天空
只有风的脚趾感触的岸和波涛
爱情是个恼人的诱惑”②
注 释:
①参考程志民中译文,见尼采:《善恶之彼岸》,87页,华夏出版社,1999.转引自:(英)安德鲁,尼古拉著;汪正龙,李永新译.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②选自:洪子诚著.我的阅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第264页.此处将原文稍作改动,原文中的前后两行分别为“空旷总在最远方”以及“空旷是个恼人的诱惑”。
参考文献:
〔1〕〔3〕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2〕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4〕张琼.文本、文质、语境:英美文学探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关键词:《飘》;郝思嘉;月亮
中图分类号:I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190-02
一、引言
“人类强大的生命冲动以及无极的求知欲望,使人类永远处在无休止的追求之中。”[1]人类总是孜孜以求,追求新的事物。在其《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中国女作家张爱玲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字,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2]这似乎是在告诉人们,对不停追逐的人类来说,到手的东西永远都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永远是那遥不可及的,是那天边的月亮。而作品《飘》也给人们同样的感觉。
《飘》的出版让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誉满全球,虽然它也仅仅是后者唯一的作品。该书以南部战争为背景,描写了曾经的南部种植园主的千金郝思嘉的成长过程,既有令人感慨万千的生存斗争,又有令人肝肠寸断的儿女情长。诸多难忘的人物形象被塑造出来,如思嘉、瑞德、希礼、媚兰等。“小说是人类精神的普泛形式”[3]。在《飘》生动的情节背后,有一条人类精神层面的似乎是恒久不变的定律一直在闪闪发光——人们总是费尽心思追求自己难于到手的东西,而对已经拥有的东西却熟视无睹。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方面。说起思嘉的爱情,就不能不提到两个人——卫希礼和白瑞德。前者一直被思嘉深爱并追逐,后者是一直深爱并追逐思嘉。
二、思嘉的月亮——希礼
在思嘉的世界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希礼都是一轮遥不可及的美好的月亮,是她生活的支柱和中心,是她心目中美的源泉,她甘愿为他付出一切。但后来当他变得近在咫尺,她却宁可放弃。
(一)仰望月亮
就长相而言,思嘉不是十分漂亮,但其勃勃生机却让很多男孩心动,只有卫希礼一个人不为她所动。希礼文雅而有风度,思嘉一直期待有一天他能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虽然他对思嘉很友善,但却没有像别的男孩子一样为她争风吃醋。她等呀等,没有听到他向自己吐露心声,却听来了他和媚兰订婚的消息。媚兰身材矮小、相貌平平,思嘉拒绝相信希礼对她的爱。趁他们订婚的消息还没有公布,在一次野餐会上思嘉把希礼拉到偏僻的藏书屋,激情满怀地表白,怂恿他和自己一起私奔,遭到拒绝。
失望之下,思嘉嫁给了查理——媚兰的哥哥。战争爆发,查理和希礼都上了前线。两个月之后思嘉成了寡妇,她和媚兰一起住到了亚特兰大的白蝶姑妈家。她偷看希礼写给媚兰的信,虽然里边一行行多愁善感的文字令她满头雾水,然而没有看到天长地久的海誓山盟,这令她非常满足。希礼有一次休假回来,思嘉乞求他,要他说爱她。希礼痛苦地拒绝了。
在北方军队就要来攻城、瘦弱的媚兰又面临分娩时,思嘉一直坚守在她的身边,安慰她照顾她,只因为她曾经答应过希礼,好好照顾媚兰;北方佬已围城、战火弥漫,思嘉带着媚兰往塔拉的家中艰难跋涉,她筋疲力尽却始终没有抛下媚兰和她的孩子,只因为那样会使她对希礼无颜以对;战争结束之后,塔拉缺吃少穿,媚兰和孩子的存在使她要多供几张嘴吃饭,但思嘉从未抱怨半句。
希礼回来,思嘉收留他住在塔拉,再次请求他一起私奔,再次遭到拒绝。他漫无边际地跟她谈了许多生活是幻影之类的话,整个人是那么绝望。她听不懂他的话,但为他付出一切的心思始终未变。她来到亚特兰大,嫁给了小有财产的商人弗兰克·肯尼迪,虽然后者又老又丑。她不顾淑女风范,成了敢作敢为的女商人,且“肥水不流外人田”,在怀孕之际,她邀请希礼来亚特兰大和她一起打理生意。世道很乱,弗兰克因为受思嘉牵连而死于非命。为了钱,思嘉不久之后又成了瑞德太太。一次,希礼指出思嘉不该雇用囚犯干活,并指出可爱温柔的她变得粗鲁残忍完全是瑞德的错。这使思嘉思绪万千,她认为希礼之所以会指责她,完全是出于对她的深深的爱。想到医生曾忠告媚兰说不能再要孩子,想到希礼和媚兰不可能再有真正的亲密,她便决定从此与瑞德分室而睡,从而在身体上忠实于她的希礼。
(二)月亮落下
在希礼生日的下午,思嘉又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她终于明白了他不快乐的原因,原来他总是往回看,总是在为那些逝去的美好日子而哀叹,总是觉得眼前一切皆空。她也想起了以前的思嘉和以前的梦,茫然地流下眼泪。他拥抱了流泪的她——友谊的拥抱。她似乎慢慢理解了他,而这种理解亦在不知不觉中冲散他的迷人光环。
最后,瘦小的媚兰终于离开人世,而她临终前也嘱托思嘉照顾希礼,只要思嘉愿意,她完全可以和瑞德离婚,和希礼结婚。可是此时的思嘉却清清楚楚地明白了,她根本不爱希礼。希礼沉醉于往昔、沉醉于幻想、意志消沉,而她没有半个浪漫细胞、立足现实、勇往直前,他们两人怎么可能有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随着她的月亮由远在天边变得唾手可得,月亮也就不具魅力了。
三、瑞德的月亮——思嘉
与高尚正派的正人君子卫希礼截然不同,商人白瑞德从一开始就是一副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形象。思嘉第一次见他是在野餐会上,那时他对她们所热切期待的战争所作的高谈阔论就让大多数人觉得大煞风景。他说战争一点也不神圣,而且南方会很快战败。更要命的是,思嘉对希礼表白的那一幕被他尽收眼底——因为那时他正躺在藏书屋的沙发上睡午觉,希礼走后思嘉恼羞成怒而摔的花瓶也差点打在他身上,他不慌不忙地站出来,而且还不多不少地拿她打趣了一番,简直让她恨之入骨。虽然目睹了思嘉对希礼的爱,然而思嘉鲜明的个性却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爱的种子。此后,他把思嘉高高地捧着,苦苦地追逐着,就像追逐那天边的月亮,自己却因此而伤痕累累,并最终心力交瘁地放手。 (一)追逐月亮
不管瑞德在众人眼中如何离经叛道,他对思嘉却始终是情深意重的。
在思嘉还在亚特兰大为韩查理服丧时,他就顽皮地和她调侃,大胆地邀她跳舞,别出心裁地给她带漂亮的礼物,使她在暗无天日的寡妇生活中重拾生活的乐趣。
北方佬就要来了,连白蝶姑妈都已逃难,思嘉一人孤零零地陪着即将分娩的媚兰呆在亚特兰大。瑞德来了,他吻了她的手,诙谐地指出了她对他的喜欢,并调皮地说他想要她。北方佬来了,整个世界简直是个地狱,到处是喧嚣声、龟裂声、倒塌声、爆炸声、叫喊声、火焰、烟雾,思嘉害怕得牙齿都打颤,是瑞德冒着生命危险偷来瘦马,送她和媚兰母子回塔拉。后来,在思嘉需要钱买下锯木厂的时候,也是瑞德给了她钱。在肯尼迪因她而死、她又孤单又害怕的时候,是瑞德敲响了她们家的门。她可以对他畅所欲言,可以向他坦白自己所做的不光彩的事情,可以向他诉说她因曾经挨饿而常做的可怕的噩梦,也可以向他袒露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慌乱。他不慌不忙地对这些事情加以客观冷静的分析,疏导她,还向她求婚。结婚之后,他带着她吃喝玩乐,尽情享受生活中的各种乐趣。思嘉回塔拉休养之际,瑞德偷偷地找到媚兰,提出要匿名寄钱给她和希礼,让她关照希礼用这些钱把锯木厂的股份全部买走,但又不让思嘉和希礼知道是他在寄钱。因为他知道固执的思嘉不会轻易把生意放手,除了希礼,其余的人她谁也不会卖。他想让忙碌的思嘉停下来,好好照顾自己,所以只好这样迂回曲折地来为她卸下重担。
(二)月亮惨淡
最后,面对回心转意的思嘉,瑞德却选择离去,他已经伤痕累累。
思嘉自那次在木材厂和希礼谈话之后,便对他说要分室而睡。
思嘉在锯木厂和希礼拥抱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喝得醉醺醺的瑞德在晚上抱起思嘉,和她度过了最最亲密最最销魂的一个晚上,看她是否真的对自己毫无感觉。后来,他出于羞涩而躲避她,她却怀疑他去了妓女那里。
思嘉流产,卧病在床。他一直守在门外,却没有听到思嘉呼唤他。
爱女邦妮因骑马越障出事而死,思嘉把所有的错都归咎于他,指责他杀了女儿。却没意识到他整个人都已崩溃……
直到媚兰临死前说:“白船长——好好待他。他是——这么爱你。”她这才如梦初醒。想想这些年,瑞德一直是她焦灼心灵的港湾,他为她所做的一切,几乎是一个男人能为一个女人所做的全部。而她呢?她又做了什么?她急急地赶回他的身边,向他认错,并告诉他她有多爱他。他却已木然。
四、结语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斯嘉丽,因为我们不惧跌落摔伤的危险,执意要摘那个遥不可及的月亮,要求得到那份其实不合适的爱情,却漠视了身边最好、最适宜的爱人。”[4]思嘉如果一开始就了解希礼,她决不可能爱上他。因为他们两人是如此的截然不同,即使在一起也不可能幸福,而思嘉却一直穷追猛打。吸引她的或许正是他那令她捉摸不透的心思,还是他像天边的月亮一样可望不可即这一事实呢?而她如果一开始就了解瑞德,定会好好爱他,不会失去他。她和他品性如此相似,完全可以享受美好的灵肉合一的爱情,然而,正是瑞德的爱、瑞德的主动和付出宠坏了思嘉,使她不懂珍惜,一再践踏他的心,以致他最终爱到筋疲力尽,爱到心灰意冷。而思嘉也在希礼唾手可得的时候将他放弃,在瑞德将要离开的时候将他挽留。这就是爱情吗?得不到的,不懂放手;得到的,不懂珍惜。“人们最终热爱自己的渴望,而不是渴望得到的东西。”①爱情哦,总在远方:
“爱情总在最远方
那里没有语言和歌
没有边界和轮廓
只有鸟的眼瞳和羽翼开拓的天空
只有风的脚趾感触的岸和波涛
爱情是个恼人的诱惑”②
注 释:
①参考程志民中译文,见尼采:《善恶之彼岸》,87页,华夏出版社,1999.转引自:(英)安德鲁,尼古拉著;汪正龙,李永新译.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②选自:洪子诚著.我的阅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第264页.此处将原文稍作改动,原文中的前后两行分别为“空旷总在最远方”以及“空旷是个恼人的诱惑”。
参考文献:
〔1〕〔3〕曹文轩.小说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2〕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4〕张琼.文本、文质、语境:英美文学探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