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逆境中坚持
在顺遂时守信
奋鬥不忘初心
功成不捨来路
从来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每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的坚守与付出
与木结缘 勤恳撑起一片天
1972年只有13岁的赖志辉先生踏入了社会,成为了一名木工学徒,跟着师傅学做家具。从那一刻起,他与木结缘,转瞬几十载。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正值起飞阶段,工商业发展蓬勃而迅速。家庭条件优渥的孩子会选择读书深造,而家境贫困的就早早地踏入了社会,学艺傍身。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香港培养和诞生了一大批传统手艺人,赖志辉先生就是其一。
众所周知当学徒非常辛苦,然而生涩的学习、枯燥的练习均没有磨灭赖志辉先生对传统木製家具的热情和对精湛手艺的追求。他孜孜不倦,持续精进,从零到有,终於从学徒做到师傅,並一直在这个行业中坚守着。
踏入这个行业,赖志辉先生才真正领略到传统家具的魅力,它不仅仅是普通的家居用品,更蕴含着“以礼为先,以礼为尊”的丰富的中国文化。无论是商周时期用於祭祀的几、酒器,还是後来的交椅、宝座等,都彰显主人家的身份地位。同时,中国传统家具全部以天然木材为基材,不使用现代工业板材,所有拼接、包覆工艺均遵照传统技法製作,其精髓就是採用榫卯结构,而不使用金属连接件,所以在红木家具里找不到一颗钉子,榫卯不仅严谨、牢固、耐用,还具有装饰作用;更关键的是,它的製作考验的是木匠师傅的技艺功底。钉钉子谁都会,但是要学会榫卯结构,没有数年的潛心钻研是做不到的,而这正是赖志辉先生执著追求的工匠精神。
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通过刻苦的练习与钻研,赖志辉先生很快就从学徒做到了师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发展相比较还有一段距离。而继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後很多港人都选择移民海外。赖志辉先生卻恰恰相反,他看準了商机,於1988年成为港商的先锋,北上广东,率先在广东海丰开办外资工厂,专门生产缅甸花木家具,全部由师傅纯手工製作。由於产品品质优良,彼时正值“李小龙效应”“中国货”在世界各地大受欢迎,特别是他经营的这种有档次有品味的货品,销售行情非常火爆。赖志辉先生稳握商机,在香港开设工厂,产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欧洲多国和台湾等地区,生意蒸蒸日上。
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並存的,很快赖志辉先生就迎来了首次挑战。
深耕细作 信誉闯出一条新路
1998年受金融风暴影响,全球经济下滑,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特别是价格不菲的传统木家具。对赖志辉先生而言,最艰难的卻不是订单量下降,而是货款难收,资金周转困难,被动的行业地位迫使工厂必须先垫资出货,再催收货款,然而资金迟迟不到账,导致资金流異常紧张,工厂几乎面临倒闭。值得庆幸的是,有一个人的出现帮助他扭转了局势,这个人就是赖志辉先生的太太陈水珠女士。
陈水珠女士出生在广东海丰,是家中长女,从小就独立能幹,开朗聪慧, 爱好运动, 是学校的跳高和跳远代表。她父亲是裁缝,陈水珠女士完成学业後在家附近的街市边开了家小服装店,閒暇时帮助父亲打理生意,耳闻目染下,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意经。
1987年陈水珠女士经亲友介绍认识了港商赖志辉先生,两个年轻人初相识,就互生好感,当时赖志辉先生的工厂已经开了一年多,为了节省成本,一直都没有请财务和出纳,陈水珠女士知道後,二话没说,就去工厂帮忙,以前对会计一窍不通的她,硬是啃完了相关方面的专业书籍,还拿到了会计证书,工厂的会计出纳更是一脚踢,凡事亲力亲为,不懂就学,吃住都在工厂,每晚都加班加点赶工。陈水珠女士很快就熟知了传统家具行业,哪个地方的木匠师傅最厉害,哪个地方的油漆师傅手艺好,都被她摸得一清二楚,工厂人数最多时有80多人,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小型家具厂。
然而,工厂规模越大,垫付资金越多,资金周转就变得越困难,为了不拖欠员工工资,夫妻俩只能到银行贷款,但当时银行最多只能批五万元的贷款,这个数字远远不夠,无奈之下,陈水珠女士决定宁可多支付利息,也要筹到钱发工资。她向亲戚朋友借钱,高峰时借款高达300多万,十里八乡的人都听说陈水珠女士信誉好,有借有还,从不违约,纷纷把存在银行里的钱取出来借给她,後来很多出借人还用赚的利息盖起了小洋楼。回想起这些,陈水珠女士心里充满感激,感恩有朋友的信赖和支持,助自己渡过难关。
渐渐地,1997年陈水珠女士意识到单做生产和批发不行,还需要有自己的销售门店,审时度势下,夫妻二人决定回香港开设门店。这一商业决定令他们的事业有了新的突破,以前1个月销售额12万左右,陈水珠女士接手後第一个月就做到了18万,第二个月20多万,第三个月30多万,短短数月,陈水珠女士扭亏为盈,超额完成了销售业绩。
巧思多变 逐渐站稳脚跟佔据市场
陈水珠女士有个特点,聪慧灵透,善於观察。初到香港的她观察到香港冷气足,人们对围巾的需求量很大,就利用自己经营服装的经验从内地进货,再运到香港来卖,将销售围巾等棉织品的钱用来补贴家具店;同时,她每天都去不同的街道蹲守,观察每条街的地理位置、人流量、活跃程度,这为她後来开设6间店铺的选址提供了精準的定位。事实证明,陈水珠女士颇有眼光,每家店面在不同的区域,用户群体垂直,销售业绩日益增长。
此外,他们生意的另一个爆发点来自一次偶然的机会,即她第一次接触到“直销”,自产自销的经营理念犹如一个灯泡,“嗖”的一下点亮了她的大脑,给了她全新的经营思路与启发。聪慧的她迅速调整经营策略,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价格卖最多的货,赚最快的钱,並且开设多家分店来支持工厂,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令资金不外流;同时,她也丰富了货品种类,在店内增加了小家电、工艺品等,从内地进货,在香港销售,这种模式在当时还是非常新颖的,也很受歡迎,这一转变令她的生意在香港打开了崭新的篇章。
珠联璧合 未来可期
谈及经商之道,陈水珠女士坦言,没有什么捷径,要不断地挑战自己, 就像她爱好的运动一样, 要跳得更高,跳得更远。这不代表好高骛远, 而是勇敢去思考未来的发展。公司的发展是一步步从小做到大,诚信经营,做出自己的品牌,做最好的产品回馈社会,回馈客户,哪怕是块杂木,都花心思花精力去做最好的工艺。
现如今,赖志辉先生主管内地工厂,负责供货;陈水珠女士则负责香港门店的销售,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配合默契,珠联璧合。市场环境虽然不太乐观,但夫妻俩对传统家具文化的热忱不变。近年来,新的社会环境带来了新的竞爭格局,香港土地昂贵,房屋面积狭小,一般家庭很难消费得起传统红木家具,市场空间不断被挤压,这就要求陈水珠女士改变经营策略,转型升级,增加家具定製服务,为更多的香港家庭提供品质服务,而这也成为香港传统家具行业的生存法则。而他们也将继续夫妻携手,同心协力,在这个行业继续前行。
赖志辉先生和陈水珠女士育有两儿一女,现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各自踏上了工作岗位,他们都继承了父辈坚韧刻苦的品性,有的学日文,有的学广告,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彩。
閒暇时间,两夫妻很少出去旅遊,逢年过节,大多回家乡陪伴父母,或是参加红木工会等行业协会组织的活动,简单的生活,卻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