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触体验生活,借文字表达发现

来源 :大学·思政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x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群设计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单元人文主题是“探索与发现”。本单元文本主要介绍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探索及发现。
  同学们是否喜欢这个单元的话题?是否喜欢阅读这类学术性文本?也许有些同学认为,这些科学性较强的文字不像文学性文本那样,能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阅读兴趣。但是你只要读进去就会发现,这些文本能够带领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世界。本单元所渗透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更是我们可以终生受用的。
  而且,这些文本看似朴实无华,但其内容和表达方式却可能对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从实用性文本的写作这个角度来说,应用文写作也是未来公民经世致用的重要手段,实用性文本中的阅读方法、写作思路、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让我们以写作撬动科学知识性作品的深入阅读,学以致用,理解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学习实用性文本的写作思路、表达技巧和推理方法,更全面地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一、在观察万物中认识世界
  观察生活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就特别重视的学习方法,写作常常是从观察开始。高中学习比较忙碌,很多同学觉得没有时间观察生活。其实,有机会到大自然中走一走,也许就会在被忽略的草木之中悟得万物的秘密;到社会中去看一看,也许就能从芸芸众生的行为举止中理解生活万象。
  我们来看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作者是如何在一个小镇中发现生活的。
  禅意小镇拈花湾
  ◎ 李语萌
  “懒度庸人意,且拂明镜台。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这是属于拈花弯的禅意。
  拈花湾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其名源于灵山会上佛祖拈花时,唯有迦叶微笑的故事——拈花一笑。小镇整体模仿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木质的唐风建筑,宋代的飞梁结构,又融入了江南小镇的特有风格。午后,日光斜照,嗅着芳草的甘香,我们总能感受到拈花湾无处不在的禅意。
  半日斜阳落,帆浮于水中。天明澈干净,白云悠悠,云影倒映在清澈湖水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儿是拈花湾的拈花湖。泛一叶之扁舟,享落日之余晖。坐在船上,感受轻轻的淡淡的湖风扑来,感受淡淡的水汽,感受鱼跃其中的惬意。闭上眼睛,周围只有风声拂过脸颊,你是否感觉到了远离城市喧嚣和嘈杂人群的宁静?你亦可坐在湖边竹椅上,或是漫步青石板上,邂逅撑着一把油纸伞的江南女郎。她像是从诗里走出来的,从画中飘出来的,粲颜素面微颔,似舒颦眉,轻澈的眸子里满是朦胧的水雾,她迈着轻轻盈盈的步子走来了,淡淡的禅意萦绕在她身旁。人便慢慢静下心来,一下子忘却世间所有的烦恼。


  梵天花海,也是拈花湾的一大美景。一色花一味禅,拈花湾的梵天花海,在时光中晕染禅意。硫华菊是明黄的,寓意着和善,花开满地,轻轻摇曳,随风扬起小脸。置身其中,感受到岁月静好,幸福满满。若是在路旁坐下,可以看见一片片橙红与绿交融错杂,远处是连绵的山。稍稍驻足,便可以在花海之中,看见辆红色的观光小车穿梭于其中,不时发出“呜呜”的鸣笛声,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在“一花一世界”的门前,可看见花团锦簇,阳光不经意地缓缓淌过,留下斑斓花影。春夏时烟雨润色,秋高月桂弄影,冬雪渔火映照。只是静坐,你便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到禅意。
  来拈花湾吧,无论是品茗,还是抄经,又或只是斜倚栏杆,都能感受这来自现实的禅意。
  来拈花湾吧,享受这禅意……
  拈花湾是无锡近年来精心打造的禅意景观。独特的景致让人很容易由浮躁回归内心的安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篇文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审视拈花湾,从景物描写开始,选取拈花湖、梵天花海和“一花一世界”三个最具特色的景点来描写,再回到“禅意”的主题,李语萌同学将自己对小镇的禅意体验和领悟妥帖地表达出来。张九龄诗云:“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最后一句“来拈花湾吧,享受这禅意”的呼唤,让人不禁心动神往。
  这种写法与一般的游记写法不同,它更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生活体验的厚度,轻松的笔触体现了小镇的灵性,隽永的文字也表现了实用文的写作特点。同学们在阅读本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时,可以尝试将清晰严谨的语言和结构层次的技巧融入自己的写作之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将文本阅读与自己的观察感悟结合在一起。


  二、在时空密码中感悟文明
  古镇是现代文明中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们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承載着时间和空间、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多重文化,又蒙上一层传统文化的面纱,某种程度上给人一种神秘感。不过,很多人在游览古镇时,只是身处其中、乐在其中,未必认真去了解这些历史的印记里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想一想这些故事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在喧嚣浮躁、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妨学会驻足而观,慢慢走,欣赏涤荡浮躁的尘埃,感悟历史的沧桑。
  来看下面这篇文章,注意作者在写作背后做了哪些“功课”。
  悠悠南长
  ◎ 胡晨怡
  悠悠南长,红砖青瓦堆砌了一面面墙。街很长,与细水一同流淌的,亦是我们的漫漫故事……
  南长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这里是北宋开设的驿道。原有的黄泥桥始建于南宋,南长桥、日晖桥、清宁桥建于明代,从南禅寺到清名桥的运河旁的两岸,明、清时期还曾先后建造过八座牌坊。街区内民居建筑丰富多彩,有着浓重的运河畔江南人家的特点,粉墙黛瓦、花格木窗、方砖铺地、屏门隔断、前店后坊,几乎家家都有水码头,形成了既具浓郁地方特色的院落式、竹筒式、独立式的枕河人家,又有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商贾别墅,风格多样。   从小就爱在南长街晃悠,喜欢阿婆卖的豆浆油条,喜欢后街的旗袍服饰,更爱陶瓷店中竹笛的扬扬乐音。一格一格的石板路记录了孩童时在上面跑来跑去的印记,也存留着古时候人们的脚印。
  我尤其喜欢去河边的亭子那儿,尤其在绵绵细雨之时,雨滴落在河面,激起若有若无的涟漪,一个个小波泛出来,又渐渐消失。从儿时至今,社会不断变迁着,曾经少有人问津的古街,如今成了商业街;一艘艘游船携着满船的灯火,出现在平静的河面,河水因船行而浮出泡沫,红蓝的灯光映射在水面,又映上了一座座古楼。
  旅客越来越多了,从前幽静的小街现在热闹繁华,总让人一瞬忘了它从前的样子,好在古楼都还在,柳树的枝叶随着风抚上老楼历经沧桑的面庞,偶有几只鸟儿飞过,暂认为是“燕燕于飞”吧。
  正值初雪日,路边的积水结起了薄薄的冰霜,晶莹剔透,冰封着雪的痕迹,那朵雪花,呈六角星形状,每一个角又有一些枝丫。路边的树不甘于孤寂,也怀着笑容进入了冰封的世界,融入了冬日。
  仍走过乐坊,笛声依旧,一片喧闹仿佛为其而静,笛声悠悠,扬起了南长街的漫漫故事……
  南长街是无锡江南烟雨的独特印记,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景观,却承载着江南的秀丽柔美。街是城市繁荣和文明的象征,水是江南的灵魂,码头是江南水乡的守望者,粉墙黛瓦是水乡的秀美外套。胡晨怡同学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由历史的视角和江南独特的景物特点来写南长街,后半部分则注重从自我观赏体验中感悟其静谧悠长的烟雨迷蒙。狭长石板路,悠悠竹笛声,让人不由得慢下脚步。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这样一个有关“家乡街巷”的专题,梳理一下地方历史文化,尤其是街市发展的历史,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文化发展,选取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风物,挖掘其历史文化,描绘一组家乡景观地图。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既可以增进对家乡景观和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也可以积累具有地域特色的写作素材,并且在寻找、观察、思考、练笔中自然而然地提升写作能力。
  三、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收获成长
  许多同学都喜欢阅读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一种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或介绍的文学作品形式,遵循“真、信、活”的特点,要求能够真实客观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进行表达和反映。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记载了屠呦呦带领团队找到青蒿素的奋斗历程,《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则记录了日裔美国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将童年的奇思异想通过努力变为现实的探索历程。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探索精神值得同学们学习,他们的探索历程又给热爱科学的同学们画出了清晰的成功“路线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对两位科学家的整个成长历程继续深入阅读,也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科学家或其他的伟人传记进行阅读,与他们做一次深度交流,还可以用本单元“说得清、道得明”的写法为自己喜欢的科学家写一篇学术性小传或者评传,重点介绍他们对自己的成长深有启发的某一两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来看郭静远同学是怎样为科学家海森堡作传的。
  量子物理学之父——海森堡
  ◎ 郭静远
  在每一个崭新的认识阶段,我们永远都应以哥伦布为榜样,他勇于离开他已熟悉的世界,怀着近乎狂热的希望到大洋彼岸找到了新大陆。——沃纳·海森堡


  如果说,世界上有几座伟人的丰碑永远无法超越,我认为,海森堡也许能名列其中。
  量子物理学,这个听起来有些高大上,甚至有些玄学的名词,由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首次提出。在之后的日子里,由薛定谔、狄拉克、海森堡等多位科学家共同发展和完善。也许,是命运给他安排了一个离经叛道的角色,本来处于统一战线的他们,在研究的后期却分成了两个阵营,薛定谔、狄拉克,甚至连最初开创这门学科的普朗克,都对量子力学后期的研究方向展开了质疑,认为不应该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以免难以回头。唯独海森堡,凭借着自身的叛逆精神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力排众议,坚持研究,最终将量子物理学大厦建立得更加辉煌。
  海森堡1901年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维尔茨堡。也许是日耳曼民族血液里一种特有的不服输精神,使他从小便勇于接受挑战。1925年,他在研究氢原子谱线问题时遭遇了很大的挫折,当时他的同行泡利甚至一度准备放弃,然而海森堡没有。他认为既然这种方法行不通,那就换一种方法。于是他抛弃了谱线强度等难题,先建立起基本的运动模型,再进一步进行推导,结果证明,他是正确的。他抛弃了传统的思维定式,取得了成功,创立了矩阵力学。紧接着,他又提出了不确定原理,但同时也遭到许多人的抨击,在之后的时间里,爱因斯坦、普朗克,甚至他自己的恩师玻尔,都对他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质疑。薛定谔甚至用他那只著名的猫来反对海森堡的不确定原理。但即使在众多的权威的否定之下,海森堡依然没有放弃,据理力争。科学实验一次次证明了他的原理的正确性,最后他在玻尔不等式的判决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彻底战胜了他的老师,战胜了权威。在海森堡的研究道路上,他没有墨守成规,没有去重复前人走过的道路,而是另辟蹊径,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捷径,并且沿着它,走向辉煌。
  值得一提的是,海森堡身为德国人,一个毫无准备就被卷入战争中的普通德国人。在二战期间,他没有服从纳粹的政策,反而坚持教授当时被视为禁忌的“犹太物理学”,对纳粹的不认同态度有目共睹。即使后来被希特勒任命为德国原子弹制造计划的总负责人,他也没有给纳粹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有人认为,他本着人类和平的大义,一手干扰并摧毁了德国的原子弹制造计划;还有人认为,他当时只是因为计算错误,从而导致德国无法成功制造原子弹。无论如何,海森堡对量子力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而他那种永不服输的叛逆精神和那种敢于尝试、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尽管,历史上对海森堡的评价有很多,但我始终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是那一个在赫尔戈兰岛日出时分给物理学带来光明的人。
  这篇科学家小传丝毫不给人枯燥呆板之感,反而在寫法上十分灵动,用生动的语言将相对枯燥和陌生的量子物理学说得清楚、有趣。
  作者在一开篇就用一个设问句,自问自答,让人产生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什么这么说海森堡呢?自然而然地带领读者开启了阅读之旅。第二段将几位科学家比较起来写,既展示了量子物理学发展的历程,又突出了海森堡特殊的科学家精神——叛逆与坚持。在此基础上再回头介绍海森堡的身世,比一开始就从他的身世写起,无疑要高明一筹。在介绍海森堡的成长经历时,仍然紧扣他的科学家精神——这是他成功的秘诀。当然,一名真正优秀的科学家并非只有科学家精神,还应该有超出科学的精神境界。对于海森堡来说,他没有服从纳粹的政策,其对于人类和平的追求,与他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相辅相成的,共同铸造了一个真正优秀的科学家——“是那一个在赫尔戈兰岛日出时分给物理学带来光明的人”。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对海森堡的敬意油然而生,也会对作者高明的写法表示钦佩。在写作实用性内容时,不能用枯燥的语言讲陌生的内容,要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用笔作为体验生活的“脚手架”,用文字作为表达探究发现的“催化剂”。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功底,对写作内容的烂熟于心更是至关重要的。以本文为例,文中涉及了一些科学知识、概念和学术背景,要想写清楚这些,就必须先对它们有所了解,需要在动笔之前积累足够多的相关知识和素材,并且要反复阅读这些积累的内容,有自己的思考,然后才能把文章写清楚。
其他文献
人们喜欢读小说,除了故事本身所具有的吸引读者阅读的魅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小说看似在讲别人的故事,却总能让读者发现作者可能未必想到的内容,甚至读出另一个“我”来;读者看似只是作为旁观者阅读小说,实际上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创作。小说作者似乎通过作品在“教育”读者,同时读者也通过阅读在进行着“自我教育”。  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是文学作品阅读与思辨性阅读两个学习任务群的
期刊
期刊
《子夜》是茅盾创作的一部约30万字的长篇小说,他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全书共十九章。《子夜》一经发表便在文坛上引起了激烈的反响,是茅盾所有作品中讨论声音最多的。至今时隔90多年,仍有许多人怀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它。  这部作品以20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为背景,讲述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在社会动荡和帝国主义资本的重压下崛起、挣扎和覆灭的悲壮故事。作为一部具有史诗性质的小
期刊
阅读提示  为了平息罢工潮,吴荪甫起用了颇有心计的青年职工屠维岳处理此事。屠维岳收买了领头罢工的女工姚金凤,本应顺利瓦解工潮组织,不料女工薛宝珠将收买的事捅了出去,罢工潮复起。以下文本讲述的便是屠维岳将计就计,巧设反间计,使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凤、提拔薛宝珠,来迷惑工人群众的视线,最终平息罢工的故事。  选段精批  钟上已经是十一点半了,预料中的屠维岳的告捷电话竟没来。吴荪甫不得不把赵伯韬和公债搁在
期刊
李安全  中学研究员(正高级),重庆外国语学校教科处、课程中心主任,重庆市中语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重庆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在《课程教材教法》《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智慧语文》《语文教学的智慧境界》《怎样读经典》等。  一 阅读策略  杜子美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破”是什么意思呢?似乎很少有人细想。其实,“读破”之“破”就
期刊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甲骨文由清朝的官员王懿荣发现。据说在1899年,王懿荣患了疟疾,到北京菜市口达仁堂中药店抓药。回到家后,他发现其中一味叫“龙骨”的药上刻有整齐规律的简单线条。精通金石学的王懿荣推测这可能是古文字,于是将达仁堂的“龙骨”全部买回来。后来,他又收购了古董商范寿轩、赵执斋的甲骨,甲骨文從此被发现。  第二种说法,甲骨文是由金石学家王襄、书法家孟广慧发现的。据
期刊
前年去成都旅游,我和大多数游客一样,照着网上的旅行攻略一路打卡:春熙路、宽窄巷子、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人民公园……其中,人民公园在当时被我当作最无聊的一站。按照攻略,到人民公园理应是去喝茶,体验成都人的慢生活。可惜我既不爱好喝茶,又惦记着赶场下个景点,匆匆掠了几眼便离开了。直到读了历史学者王笛的著作《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下文简称《茶馆》①),才明白公园里、凉棚下
期刊
“情感在小說里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情感有时是小说的表现对象,作为题材出现;有时是笼罩于全篇的氛围,成为作品的基调;有时是贯穿全篇的线索,统摄作品的材料;有时是小说结构的动力,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情感也能像雾一样笼罩在小说里,营造小说的氛围和基调。”(参见温儒敏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小说欣赏》,第81页)因此,本期我们就重点带领大家学习如何赏析作品中的情感。  文段一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
期刊
故事从一个梦开始。  据说汉明帝刘庄有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神仙飞到了大殿上。那神仙通体金黄、头上闪闪发光,好似奥斯卡“小金人”,看着就不像本地神。第二天,汉明帝向群臣谈起此事,大臣们经过一番分析,得出结论——这八成是西方的佛吧!  汉明帝对这个梦相当重视,亲自导演了一出汉朝版的“西游记”,派人到佛祖的老家——天竺,去求取佛法、佛经,最终请到了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来中国布散讲佛。为了表示重视
期刊
平时写作文,同学们总被教导要写真话。但也有人说,哪能全写真话,必须要有所修饰。其实,写真话是一种写作态度,而有所修饰是写真话的具体方式,二者并不矛盾。我们要写真话,表明观点,这样才能有效交流。但真话如何写,如何运用辩证思维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清楚,却不是一件易事。本期我们就来谈一谈写真话的逻辑。  著名逻辑学家殷海光说过这样一段话:  真正有所说明的道理,很少是简单的。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