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56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与人沟通不畅、缺少爱好、生活单调、父母监管缺失等方面的原因,职校生在互联网的运用方面主要以“娱乐性”为主,且“作娱乐用途”的上网频率偏高,有少部分表现出网络沉湎或网络成瘾的特征。基于此,要用爱的力量关怀他们,帮助他们融入到集体大家庭中来;用文化的力量充实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有益的兴趣爱好,吸引和凝聚每一位学生,从而使他们走出互联网运用不当的误区。
  关键词:职校学生;互联网;娱乐性
  作者简介:潘正明(1960-),男,江苏江都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校长,中学一级。(江苏 扬州 225235)谢革新(1960-),男,江苏江都人,江苏省江都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江苏 扬州 22520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210-02
  一、调查动因、对象与过程
  现在的未成年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和生活的,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对互联网的运用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因而未成年学生的网络运用问题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上网变得更加便捷和便宜,在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较普通学校学生而言,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运用不当问题越发突出,职业学校学生群体已成为易受网络危害的高危群体,因而职业学校学生的网络运用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为此,笔者于2011年9月以职业学校学生为对象开展了互联网运用及其影响的调查。本次调查以苏北J市职业教育集团全校7000余名在校生为母本,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随机抽样匿名问卷法进行调查。共随机抽取全校39个教学班级(包括中职和高职,三、四年级全为高职)作为样本班,发放问卷1245份,回收问卷1197份,有效问卷1118份,样本有效率为89.80%。其中,女生共499人,占总样本的44.63%。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即分组情况如表1所示。
  注:一、二年级包括中职和高职,三、四年级全为高职
  样本中学生家庭在农村的有896人,占总样本的80.14%;独生子女有883人,占总样本的78.98%;父母中一方在外地打工的有366人,占总样本的32.74%;而父母全在外地打工的有110人,占总样本的9.84%,即有近一成学生属于留守孩子。本次问卷主要要了解学生网络的运用情况,网瘾对学生的危害情况,以及学生和父母、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情况,父母对孩子上网的态度等。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既最大限度保护了调查对象的隐私,又最大限度反映了调查对象的真实信息。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职校生在互联网运用的内容上以“娱乐性”为主
  “你上网都做什么?”这是一条多选题,选择玩网络游戏的占24.1%、选择听音乐和看电影的占40.7%、选择交友聊天的占24.1%、选择无聊解闷打发时间的占19.1%、选择看书与查资料的仅占13.2%。其中,男生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网络游戏占37.8%、听音乐和看电影占35.1%、交友聊天占25.8%;女生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听音乐和看电影占47.7%、交友聊天占21.8%、无聊解闷打发时间占21.6%。男、女生各年级组在“上网都做什么?”问题调查中选择的前三项与选择“看书、查资料”的比较如表2、表3所示。
  从调查结果来看,运用于帮助学习目的的上网所占比例偏小,“娱乐性”运用偏多,运用的结构不够合理。目前权威机构和教育界、学界还没有对运用于学习和娱乐各占多少才算合理做出界定,但可以与2010年2月发布的《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作比较,该报告称,中学生最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查阅资料”(32.3%)、“聊天”(31.0%)、“下载音乐和图片”(29.4%)、“网络游戏”(19.8%)、“通过网络解闷”(18.7%)。并非说上述报告公布的中学生互联网运用结构就是属于合理的、理想的结构,只是说明职校生的互联网运用结构尤为不合理。可以看出,职校生在网络游戏和网络音、视频运用(音乐、电影等)方面都远高于中学生的平均值,而用于帮助学习目的的运用却远低于中学生的平均值,在“通过网络解闷”方面两个群体具有相似的百分比,这可能是青少年的共同诉求。从表2、表3来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互联网的运用都是以娱乐性为主,说明完全杜绝娱乐性是不可能的,也是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正常的娱乐性活动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关键是要有适当的度,如果超过这个度则会导致未成年学生现实交往减少,家庭和学校的社会化功能被削弱,影响未成年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和心理健康成长。
  2.职校生“娱乐性”上网频率偏高,且随年级增高而增加
  调查显示,职校生“作娱乐用途”的上网频率偏高,有48.2%的学生每星期至少上网“娱乐”一次,其中男生占49.9%,女生占46.1%;男生每次上网花1~3小时的占49.4%,花3小时以上的占21.0%;女生每次上网花1~3小时的占53.7%,花3小时以上的占11.8%。有近二成的学生承认每天都上网(19.6%),具体统计如表4所示。
  表4统计结果反映出两个事实:一是职校生上网频率偏高。每天上网比例显著高于《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所显示的“每天上网占12.0%”这一数据。二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上网频率也进一步增加。主要由于一年级才入校,多数学生还保持着初中阶段的良好学习习惯,到了二年级虽不是新生,但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仍能继续保持,且二年级阶段基础课已经结束而专业课全面开始,学习任务较重致使较多的学生不能每天上网,到了三、四年级专业课对他们来讲已经不再陌生,由以课堂学习为主转入以技能学习为主,因而较多的学生有空余时间和精力能每天上网。   3.网络成瘾男生高于女生
  在“如果非常想上网时不能上会有什么感觉”一题中,有8.1%的男生和4.2%女生选择了“很难受,什么也做不了,想尽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上网”;在“如果觉得自己有了网瘾问题会想办法克制吗”一题中,有9.7%的男生和4.8%的女生选了“不会”。选择“很难受,想尽办法用尽一切手段上网”的比例与选择“不会克制”的比例基本吻合,这说明由于对网络“娱乐性运用”上的过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使部分职校生呈现出了“网瘾”或称“病理性上网”的特征。男生中的8.1%和女生中的4.2%可以认为是有网瘾表现的学生,男生约是女生的两倍。他们不会克制,也克制不了这种网瘾,调查中发现每个班级都有几个网络成瘾的学生,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
  4.网吧是造成职校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场所
  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职校生上网的首选也是家庭电脑上网(51.8%)。在农村家庭电脑上网是一个很大的开支,因受经济条件限制,职校学生家庭电脑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因而网吧和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就成了他们重要的上网途径。男生上网以玩网络游戏的居多,因而选择网吧的较多,占27.9%,女生很少上网吧,仅有5.8%;但选择手机上网的男生有22.8%,而女生却有46.1%。网吧上网进行网络游戏及其他不健康网络活动更刺激,更易成瘾,对未成年人危害更大,因而《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吧不得接纳未成年人。在2011年3月份笔者做调查时二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均未满18岁,本次调查显示,未满18岁而经常进入网吧上网的职校生占职校学生总数的19.8%,在这较庞大的未成年职校生群体中一定存在为数不少的网络成瘾者,因此,应加强网吧的有效管理,规范该类场所,防止职校生网络成瘾。
  5.与人沟通不畅是造成职校生沉湎于网络的重要成因
  职校男生是网瘾危害的重灾区,19.5%的男生承认“曾因为上网耽误了学习”,而女生仅有7.0%表示曾因为上网而耽误了学习。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交流与沟通。“在遇到难题时你倾向于向谁寻求帮助?”这一问题中,男生有35.9%向父母双方、5.7%向父亲、10.3%向母亲、26.5%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有22.9%不求任何人,有13.4%声称没有朋友;而女生有35.3%向父母双方、5.4%向父亲、18.4%向母亲、32.5%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有10.8%不求任何人,有6.4%声称没有朋友。与人沟通,特别是与亲人的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十分重要,而与母亲的沟通尤为重要。调查显示,女生与母亲的沟通远高于男生,男生遇事不求人的比例约是女生的两倍,男生声称没有朋友的比例同样约是女生的两倍,男生遇事不愿意求人与我国社会的性别角色有关,男性要依靠自己,而女性则较多的依靠家庭、依靠亲人。遇事不求人和声称没有朋友的学生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偏差,网络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避风港,与人沟通不畅是职校生沉湎于网络,受网瘾危害的重要成因。另外,职业学校来自于农村的留守学生较多,在家缺少与父母交流,在校又没有朋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学生群体也是网络运用不当问题的高发群体。
  6.缺少爱好、生活单调和父母监管缺失是职校生沉湎网络的重要诱因
  在“除了上网你是否有其他兴趣爱好?”一题中,有7.4%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其中男生有9.4%,女生有5.0%。可以看出,网络运用不当、沉湎于网络主要与缺少其他的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关,有少部分学生将网络作为唯一的兴趣爱好。16~17岁正是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且勇于探索和求解的年龄,职业学校的技能学习并不需要占用课外时间,职校学生的业余生活需要自己打理,没有兴趣爱好课后就无事可做,加之职校教师的粗放式管理或疏漏,从而使部分学生的业余生活处于真空状态,致使沉湎网络成了这部分学生的必然选择。
  调查显示,在“父母对你因娱乐目的上网的态度”问题上,持“反对,因此我有控制的上网”的占48.8%,持“反对,但他们现在管不着”的占4.3%,持“无所谓”的占36.8%,持“支持”的占9.7%。可见父母反对并能有效监管的不到一半,而持“无所谓”和“支持”态度的所占比例较大,虽然这里的“无所谓”和“支持”是从学生的口中说出与父母的真实态度有一定误差,但如此大比例已经反映出部分职校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这和职校生的家庭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有较大的关系,职校生大多来自于农村且家庭经济较困难,父母的主要精力放在忙于生计上,因而有部分家长在孩子的互联网运用上缺少监管或疏于管理。
  三、对策建议
  1.政府和社会方面
  一是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互联网的监管,制定严密、完善的互联网监管体制,从源头上扼制住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
  二是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教育机构都应针对未成年人和各类未成年人学校(包括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开办公益性的专门网站,这些针对未成年学生的专门网站应不插入任何广告。以期通过这些网站对各类学校的未成年学生在生活与学习方面进行全面而专门的辅导和帮助。
  2.职业学校方面
  一是要用爱的力量,注重对弱势同学的关爱,关注和解决网瘾学生的内在心理诉求。排查和关爱没有朋友、不与人沟通、有困难不求任何人帮助的同学,重点关注处于留守的及父母一方长期外出打工的学生,安排教师和班级骨干同学组成帮扶网络,和弱势同学结交朋友,帮助他们融入到集体大家庭中来。
  二是要用先进的文化充实学生迷茫的内心。学校和班级要多组织集体性的、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和班级活动来吸引和凝聚每一位学生,通过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使网瘾学生获得同伴的认可,从而使其心灵得到了充实,情感得到了释放。
  三是要用技术的力量引导学生,这里的技术既包括硬技术也包括软技术。在硬技术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配备互联网辅导员,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运用场所和引导。软技术包括开展各种有益的教育与培训活动,首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青春期教育;其次要提高其与其他人沟通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必要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进行挫折教育和毅力训练;最后要提高其走向社会、立足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已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启动、正规和深化三个发展阶段。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二本院校理工科院系如何有效解决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关键词:二本院校;科技创新;大学生  作者简介:周海霞(1984-),女,重庆人,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重
期刊
摘要:在引进国外计算机系统结构经典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重点,采用双语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研究生分组讨论和课程报告,从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助教制度、促进国际交流五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开拓了创新思路,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裴颂文(1981-),男,湖南邵东
期刊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难教、难学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现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灵活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实践  作者简介:栗红霞(1978-),女,河南杞县人,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付瑞玲(1986-),女,河南
期刊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相关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制度与政策,积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大学生“准就业”机制就是其中有效的尝试,但是“准就业”机制也有其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从回顾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发展过程出发,分析了“准就业”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准就业;就业体制  作者简介:孔晓明(1976-),男
期刊
摘要:人才引进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捷径,是各高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科学规划,构建高效务实的人才引进机制,同时做好人才的使用与培养工作。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引进;思考  作者简介:许世华(1976-),男,湖北荆州人,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务处,副研究员;王宁莉(1976-),女,湖北荆州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主管护师。(广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为了减少其不安全行为,预防人因事故的发生,亟待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调研了重点行业的高职学生职业安全意识、职业安全心理、职业安全技能、安全行为、应急能力、职业危害识别六个方面的职业安全素质情况,揭示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成因,为各类专业开展职业安全素质教育提供了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的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高等教育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平台,解决高校、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三方所遇到的问题,对民办高校改进高等教育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拟通过对海口经济学院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找出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  
期刊
摘要:以促进工科学生就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以学生竞赛和其他第二课堂作为载体,利用班主任身份开展了部分的教学研究工作,对教师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和就业导向性培养方式进行了系列研究。针对目前大学扩招带来的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利用就业导向提出了关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方案。为工科教育模式的扩展提供了一个思路。  关键词:全程指导;就业压力;工科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梁培
期刊
摘要:护理专业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适应多元文化背景,有效地和病人进行沟通,并提供相宜的护理措施,以满足病人的需要。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试讨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跨文化教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探讨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意义。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护理专业  作者简介:马菡(1976-),女,江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金融人才已成为高校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简要阐述了安徽工程大学数理学院统计学专业(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的专业建设实践,介绍了实践过程中的若干举措。  关键词:统计学;统计教育;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刘宏建(1980-),男,安徽濉溪人,安徽工程大学数理学院,讲师;费为银(1963-),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工程大学数理学院,教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