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安全素质调查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一线,为了减少其不安全行为,预防人因事故的发生,亟待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调研了重点行业的高职学生职业安全意识、职业安全心理、职业安全技能、安全行为、应急能力、职业危害识别六个方面的职业安全素质情况,揭示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成因,为各类专业开展职业安全素质教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安全素质;调查问卷;层次分析法;权重
  作者简介:袁雄军(1978-),男,湖北武穴人,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白泽朴(1983-),男,天津人,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助教。(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K201131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管理研究”(项目编号:B-a/2011/03/0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207-03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进入生产现场,成为一线新员工。而据相关部门统计,[1]新员工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新员工缺乏职业安全素质是关键因素,如对安全生产缺乏认识、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技术知识和处理发生事故的应变能力等。因此,面对当前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社会对高安全素质人才的急迫需求,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已迫在眉睫。本文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5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安全素质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为有针对性的加强大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提供了参考。
  一、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设计
  在设计调查问卷之前,要先明确职业安全素质的内涵。职业安全素质是指人们对所从事的行业应具备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心理等素质的总和。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素质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途径,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必须侧重职业安全相关内容,而不必涵盖大安全观的所有内容。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2-7]设计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安全素质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职业安全意识、职业安全心理、职业安全技能、安全行为、应急能力、职业危害识别7个方面,共涉及60个问题,采用的形式为选择题。
  (1)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专业、性别、年级、有无实习经历等。
  (2)职业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对自己所从事行业危险性的认知及职业风险的规避意识。
  (3)职业安全心理主要包括对将要从事行业的职业安全心理准备、对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的认知等内容。
  (4)职业安全技能主要包括对所从事行业需要具备的职业安全技能的掌握情况。
  (5)安全行为主要包括对行为安全的认识及不安全行为与事故之间关系的认知情况。
  (6)应急能力主要包括对各种突发事件、危机、事故的应对处置的认知情况。
  (7)职业危害识别主要包括对将要从事行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认知能力情况。
  2.权重的确定
  确定权重的方法较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又称AHP构权法),是将复杂的评价对象排列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的整体,然后在各个评价项目之间进行两两的比较、判断,计算各个评价项目的相对重要性系数,即权重,本文采纳其单准则构权法,[8]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职业安全素质判断矩阵A。通过专家对评价指标的评价,进行两两比较,其初始权数形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A中第i行和第j列的元素aij表示指标ai与aj比较后所得的标度系数,一般以5种判别等级表示事物质的差别。关于如何确定aij的值,Saaty等建议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表1列出了1~9标度的含义。
  第二步,计算职业安全素质,判断矩阵A中的每一行各标度数据的几何平均数,记作wi。
  第三步,将每一行各标度数据的几何平均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是利用公式(1)来计算,依据计算结果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
  (1)
  本文将职业安全意识、职业安全心理、职业安全技能、安全行为、应急能力、职业危害识别6个方面作为衡量职业安全素质的基本指标,根据以上方法,求得其权重为W={0.25;0.15;0.1;0.2;0.15;0.15},每个指标按100分计,乘以相应权重后并相加即可得到职业安全素质的总分,满分为100分。具体计算方法见式(2):
  (2)
  3.数据统计与来源
  本次调查对象为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的5所高职院校,考虑到文科类专业涉及的职业风险性较工科类低,因此,本次调查主要以机械、化工、纺织、机电、建筑等工科类行业学生为主,随机在各类专业学生中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0份,回收率为95%,回收问卷均有效,有效回收率为100%,符合抽样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基本情况统计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参加问卷的男女生人数分别为120人和70人,行业涉及人数分别为机械44人、化工52人、纺织35人、机电27人、建筑32人,有实习经历的72人,无实习经历的118人。具体如图1、图2、图3所示。
  《问卷》中衡量各项指标得分情况,按照每个指标100分计,根据分类,各个指标评价得分情况如表2所示。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性别分析。从性别上来看,男生与女生总的职业安全素质得分相差不大,大部分指标男生略高于女生,但部分指标表现出性别差异性,如安全行为指标得分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而安全技能和应急能力指标得分男生则明显高于女生。具体如图4所示。
  (2)行业分析。从行业分类上分析,不同行业学生职业安全素质不尽相同,危险性较大行业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略高于危险性较小行业,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化工和建筑类专业学生职业安全素质高于其他行业,这说明学生对本行业的职业危险性有一定的认识。从职业安全素质指标分布来看,各项得分均不高,尤其是职业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和职业危害识别能力方面还需要提高,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3)实习经历分析。实习对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有较大影响,实习过的学生普遍比未实习过的学生职业安全素质要高,且有一定差距,说明实习对提高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很有帮助,实习可以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职业风险和接受到企业现场职业安全教育,从而促进其职业安全素质的提升,具体情况如图6所示。
  (4)职业安全素质指标分析。从职业安全素质各项指标得分情况来看,总体上分数均不高,从图7可知,当前高职学生急需提高各项安全素质,尤其是职业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应急能力和职业危险识别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应根据行业差别性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安全素质教育。
  三、调查结论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笔者初步掌握了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的基本情况,具体为:
  1.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普遍偏低
  总体上,高职学生安全素质不高,职业安全素质更为欠缺。根据调查数据,大多数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指标得分未超过80分,这说明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基础较为薄弱,主要存在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基本技能水平低下、缺乏处理基本安全问题的能力、无法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安全等薄弱环节,与企业所要求的高安全素质人才还存在较大差距。
  2.职业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意识是衡量安全素质的重要指标,从统计数据来看,该指标是当前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而且也是职业安全素质培养的难点。职业安全意识薄弱也反映了高职院校在基于大安全观的基础安全素质培养上的不足。
  3.职业安全心理和应急能力等安全素质较为欠缺
  根据调查,职业安全心理和应急能力两个指标也属于薄弱环节,这说明一方面高职学生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应对职业风险的准备,另一方面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学校也缺乏对学生的危机教育和应急能力培养。
  4.不同专业间职业安全素质差异明显,但普遍缺乏职业危害识别能力
  根据统计数据,化工和建筑两个行业的学生职业安全素质综合得分最高,反映出对于职业风险性大的行业,学校和学生在职业安全素质教育上都较为重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不同专业间安全素质教育的不均衡。而缺乏职业危害识别能力则反映出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性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四、结语
  笔者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常州高职教育园区部分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安全素质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职业安全素质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权重分析,初步掌握了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的基本因素和当前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对高职院校开展多层次的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欧彦麟.论高职学生职业安全素质教育[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207-208.
  [2]陈耀辉.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亟待加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45-148.
  [3]陈燕华.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对策探讨[J].职业时空,2009,(5):180-181.
  [4]陈仙,史晓虹,郭晓宏.高校学生安全素质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安全,2010,(2):9-12.
  [5]梁晓瑜,谢正文,袁昌明.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09,24(1):134-136.
  [6]金长星,白树新,董连阔.谈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4):94-95.
  [7]陈仙,史晓虹,郭晓宏.高校学生安全素质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6):229-231.
  [8]朱茵,孟志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10):25-28.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因此顺利开展民族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阐述了影响民族院校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当下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欧晓霞(1980-),女,山东平度人,大连民族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王崇(19
期刊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2006年与2009年高校税收制度变化,发现国家政策的基本面是保持其高校后勤的公益性与福利性水平不变,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但紧缩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后勤内部改革的动力和积极性。从未来高校后勤发展来看,若税收制度没有延续性;没有税收法律法规作为支持;税收征收范围增加,都会影响高校后勤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反观美国,其高校税收优惠方式丰富、多元,相关法律和政策涉及各级政府,优惠鼓励
期刊
摘要:高校教职工是高校践行延安精神的重要群体。以A校为例,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发现当前高校教职工践行延安精神呈现喜忧参半的局面。基于此,高校应基于良好的文化氛围,开展特色活动,加大学习和践行力度;以局部带动整体,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扩大践行范围,巩固践行效果;扎根于教学,做到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加固践行延安精神的途径;注重实效,着力推进三类群体传承和践行延安精神。  关键词:高等学校;延安精神;教职工
期刊
摘要:介绍了现代大学班主任团队导师制基本理念和构成框架,阐述了团队导师制的目标、具体方案以及实施一年来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现代大学班主任团队导师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旨在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大学教育;班主任团队;导师制  作者简介:陈明惠(1981-),女,福建南靖人,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讲师;宋成利(1968-),男,山东成武人,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流动党员管理与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以达到教育管理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高职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  作者简介:叶吉波(1971-),男,浙江苍南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党总支书记,讲师。(浙江 温州 325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思政一类课题“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WZYS201
期刊
摘要: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已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启动、正规和深化三个发展阶段。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二本院校理工科院系如何有效解决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关键词:二本院校;科技创新;大学生  作者简介:周海霞(1984-),女,重庆人,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重
期刊
摘要:在引进国外计算机系统结构经典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重点,采用双语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研究生分组讨论和课程报告,从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助教制度、促进国际交流五个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开拓了创新思路,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裴颂文(1981-),男,湖南邵东
期刊
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难教、难学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的现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灵活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实践  作者简介:栗红霞(1978-),女,河南杞县人,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付瑞玲(1986-),女,河南
期刊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相关政府部门纷纷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制度与政策,积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大学生“准就业”机制就是其中有效的尝试,但是“准就业”机制也有其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从回顾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发展过程出发,分析了“准就业”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准就业;就业体制  作者简介:孔晓明(1976-),男
期刊
摘要:人才引进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捷径,是各高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科学规划,构建高效务实的人才引进机制,同时做好人才的使用与培养工作。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引进;思考  作者简介:许世华(1976-),男,湖北荆州人,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务处,副研究员;王宁莉(1976-),女,湖北荆州人,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主管护师。(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