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众的贴心人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书记真是我们的贴心人,没有郭书记我们哪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啊。”2020年6月30日,记者走进罗山县孙岗村贫困户包胜安的家中,在这遇见了正在入户走访的驻村第一书记郭东兴。
  2017年11月,45岁的河南省地质环境勘查院总工程师、副院长郭东兴来到省级贫困村——罗山县孙岗村任第一书记。
  用真心精准扶贫
  孙岗村位于罗山县青山镇东南部,总面积约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70亩。全村共有21个村民组,739户,2780人。登记在册的贫困户有157户共614人。
  自2017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后,郭东兴已经不知道自己是第几次走进贫困户的家中了。走进百姓家里,用脚板丈量着自己扶贫的真心。
  在扶贫工作中,他真切地体会到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这项传统的重要性。只有你真心为群众谋幸福,群众才会和你交心,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你,而不是冷眼观望。现在村里谁家里有什么问题,村民们都喜欢来找郭东兴聊一聊,既开解了心结,又指明了思路。在村里,他早已成为了村民们的“知心人”。
  说起贫困户的信息,他也是如数家珍,谁家的老父亲定期要去县医院做透析,谁家的孩子今年要上初中了,谁家的儿子在外面务工又回家了。只有心中装着百姓,才会把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融入村民中间,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家人,才能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才能为村民提出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
  在村里采访时,一户村民老远看到郭东兴就跟他打招呼,邀请他进自己家里坐坐,这名村民恰好也是贫困户,于是笔者随郭东兴走入了这名贫困户家中。他家的老父亲七十多岁了,虽然长期患病精神却很好,见郭东兴进来了热情地招呼他坐下,提到自己的病,他说:“都是现在的政策好,才让我能安心治病安度晚年,郭书记经常主动上门来询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真是我们的好书记啊。”
  在扶贫工作中郭东兴意识到,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关键。要大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其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坚固堡垒。
  孙岗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做好每月10日的主题党日活动。河南省地矿局也发挥了坚强的后盾力量,支持驻村工作队创新开展了各类抓党建的举措,如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致富带头人,定期组织培训,给他们不断压担子,尽快让他们成长。村里一有困难、问题党员们都会挺身而出给郭东兴出谋划策,也十分积极主动地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在村委会积极推进的各项工作中都努力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这无疑对村民是一种示范,更起到带动的作用。
  郭东兴常说,在群众最困难和需要帮助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冲锋在前,及时赶到并解决问题,这就是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村民的需求并不高,但是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里,扎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满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和智。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气面对贫困,只有解决了思想上的贫困问题,让百姓转变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推进扶贫工作。
  郭东兴系统地分析了村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发现除了因病或者发生意外致贫的贫困户,其余相当一部分人的致贫原因还是自己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不愿做出改变,对政策半信半疑没有行动力,不愿承担风险又瞻前顾后,他们之所以没有脱贫还是思想上存在的贫困意识在作祟。
  针对这种情况,郭东兴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进乡村”活动等等,首先让党员摆脱“贫困意识”,然后党员入户,系统全面地向每户介绍各项扶贫政策。这些党员平时就扎根群众之中,他们以朋友、亲戚、故交的身份向村民宣传科普政策知识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信服。这些举措使绝大部分村民提高了思想认识,在村里形成了勤劳致富、争当致富能手的良好氛围。
  郭东兴知道目前扶贫工作进入集中攻坚阶段,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真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围绕2018年罗山县脱贫摘帽总目标,孙岗村也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主要有“四大”活动、“清零行动”、“百日攻坚集中总攻”,等等。他考虑到农民干农活忙碌,尽量不占用农民的干活时間,充分利用农民早起、午餐和晚饭后的空余时间,入户走访调查。从询问到笔记,再到征求意见,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进一步精准了信息,掌握了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困难所在和真实需求。
  村里有一个贫困户叫伍良平,其爱人常年有病,尤其是大脑有病、下肢瘫痪,但其本人恐惧和拒绝到县人民医院去鉴定办理残疾证。作为第一书记,郭东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她能享受更多的帮扶措施,郭书记三番五次地到伍良平家中耐心劝说,硬是打着出去散心的幌子,2018年12月21日早早开车拉着她到罗山县人民医院进行了残疾鉴定,现已将残疾证送到伍良平手中。伍良平握住郭书记的手,激动地说:“太感谢了,你真是党的好干部啊,你驻我们村,是我们全村的福气。”
  本着“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家庭、不落下一名群众”的宗旨,郭东兴和驻村工作队起早贪黑完成了所有贫困户的入户走访,按照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帮扶思路,因地制宜,结合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就业创业、社会救助等帮扶政策措施,为每一户制定了适应自身的帮扶计划,夯实了精准扶贫的基础,找到了症结所在。孙岗村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机制,实事求是,一户一策,对症下药。其中省地矿局38个党支部结对帮扶41户贫困户,明确具体帮扶责任人,要求帮扶责任人定期进村入户进行帮扶。
  用真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自省地矿局结对帮扶孙岗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孙岗村的村集体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孙岗村属于浅山丘陵地带,村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主要靠种植水稻和养殖家畜为生,在2015年以前村集体一年收入不到8000元,属于名副其实的贫困村。而经过驻村工作队及孙岗村村民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茶场承包、土地复垦流转、村集体资产租赁、光伏发电、退耕还林流转等方式,现在每年村集体收入已达30余万元。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孙岗村深究自身原因,在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这道考题上,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措施,郭东兴多措并举利用政策大力扶贫。
  要脱贫首先要发展产业。郭东兴积极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实现产业扶贫。2018年12月18日,省地矿局赞助投资的农家乐项目目前已竣工验收并移交村里管理,并且农家乐项目将在孙岗村发展乡村旅游中唱“重头戏”。
  村里新建的扶贫车间、冷库已簽订了租赁协议,带贫15户,实现了产效带贫。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村里实现了上千亩的土地流转,将土地有偿流转给企业实现经济收益,村民还可去企业务工,有效拓展了村民的增收途径。
  2018年,由驻村工作队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的由省财政投资260万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也已验收并移交村里,目前已发电产效,带贫困户60户,每户年收益1500元。2018年省派第一书记50万专项资金项目和农村超市也已竣工验收,带贫11户,目前正在公示报名招租。
  实施金融带贫,为贫困户申请免息贷款并注入企业投资分红,每户每年收取5000余元,实现带贫38户。通过县招商局的统一部署安排,利用网络助力产品销售,实现电商带贫3户。
  孙岗村地处丘陵地带,又背靠石山口水库,有着十分宜人舒适的自然环境。他带领大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两年来实施了“多彩田园”工程,依靠以种植业为主的亚森公司和以养殖业为主的炳良公司,纳入县“多彩田园”产业扶贫规模企业。两个企业按照到户增收入股分红的要求,带动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以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入股分红,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典范。
  随着引进龙头企业亚森公司的不断发展,村里形成了大规模的果园,另一部分群众也开始搞起了乡村旅游农家乐。孙岗村已获得“河南省移民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称号,这对全村村民来,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村里的万亩果林可供游玩、赏花、采摘,石山口大型水库可供休闲观光、自主垂钓、水上游乐。另外还规划建设了农家乐、农产品大型超市、旅游服务特色街等配套项目。现在来孙岗村游玩钓鱼、采摘果实、水上游乐、品尝特色农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游客们既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惬意环境又能品尝到特色佳肴,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用真情助力乡村振兴
  在两年多的扶贫工作中,郭东兴也深感脱贫攻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而他也用真情和汗水有效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孙岗村地处偏远,到集镇的道路路况极差,交通不便。尤其是雨天,道路泥泞和水坑多,非常难走。这些让郭东兴看在眼里,愁在心里,脱贫攻坚无小事,得尽快想办法解决。
  2018年3月,他积极向镇里汇报,通过镇里行文,到罗山县交通局申报争取。为了争取修路项目,他不知到罗山跑了多少趟,记得有一次,为了见县交通局领导,他在会议室门口等到中午12点50,最后向交通局领导作了详细的汇报,得到了领导认可,于2018年5月份审批通过,目前已验收投入使用,郭东兴长舒了一口气,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通上好路,就是通上了幸福。村民们也是兴奋不已,竖起了大拇指。
  两年来,他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各级财政安排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建生产道路3公里,实施危房改造30多户。省地矿局出资在易地搬迁小区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为环境污染整治和清洁水源保护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进村主干道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省地矿局出资40万元,在解决生活用水问题的同时,还解决近千亩水田及果木林浇灌问题。实施垃圾清运及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实施部分村组清垃圾、清沟塘、清杂物的“三清”工程,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超标达到脱贫的标准。
  经过驻村工作队近一年的努力,全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均参加了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救助,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100%,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全村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100%,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完成了全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共121人易地搬迁工程,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农村低保、五保和临时救助制度,实施政府兜底扶贫,确保脱贫贫困人口生活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民生保障大幅度提高。
  两年来,通过引进或拨款等途径,孙岗村累计吸收项目资金达900余万元。通过金融带贫、企业带贫、电商带贫、交通带贫等方式,孙岗村实施了扶贫车间、冷库、超市、农家乐、光伏发电、旅游服务特色街商业用房等一系列扶贫项目,大力发展了乡村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及特色商业,极大地促进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也使孙岗村建立了一个良性的、健康的、环保的产业发展体系。教育是阻断代际贫穷的重要途径。针对孙岗村小学教学楼破旧常年失修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向省地矿局领导汇报,最终获得省地矿局出资63.6万元兴建村小学二层综合楼一栋,总面积579平方。他又协调县教育局出资60万元进行校食堂、操场、厕所等设施的配套,极大地改善了师生们的学习工作环境。
  对于村里未考上大学或者中途辍学的学生,他也积极地引导教育,给他们树立一种信念,使他们认识到只有身获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回报家庭。他主动帮助联系省地矿局下属的河南省地质高级技工学校,并向学校努力争取直接入学、免收学费、保证就业的优惠政策,截止到目前,村里已经有5个孩子在省地质高级技工学校就读,最早入学的吴国伟已经被学校安排到深圳工作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薪资。
  以前孙岗村开展集体活动时连村部办公用房都没有,活动时都要借用村民家的场地,这样既给村民添了麻烦又影响了大家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省地矿局了解到这个情况,决定援助16万元由驻村第一书记牵头实施村部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之后又规划实施先后建成“孙岗村文体广场”“孙岗村二门湾党建文化广场”,大力发展了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了村里人居环境。
  河南省地矿局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事业局,主要履行“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市场” 的三服务职能。作为专家型人才,郭东兴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发挥地矿局的专业优势,把专业优势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孙岗村地处浅山丘陵地带,自然环境和生态较好,刚来时郭东兴就觉得这里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了让孙岗村群众尽快实现脱贫,走上致富道路,他积极向省地矿局领导汇报,在地矿局大力支持下,由局属山水旅游公司具体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多次到青山镇孙岗村实地勘查,形成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18—2022)》无偿提供给青山镇人民政府使用,大大助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受到了青山镇领导的高度赞赏,为今后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两年来,全村贫困户由原来的157户614人减少到7户14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5%,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2%,孙岗村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郭东兴和驻村工作队及省地矿局的帮扶工作也受到了当地群众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赞赏。
  “在哪里驻村,哪里就是我的家。我不仅要驻在村里,更要住进群众的心里”,这是郭东兴在两年多驻村工作中一直坚持要达到的目标,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做的都是群众身边的事情,他一点一滴地去解决问题,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他脚踩大地,俯身为群众排忧解难,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着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奋斗之歌!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助力乡村振兴,近日,山东单县高老家乡刘庄村举办了孝善敬老饺子宴,村里200多位80岁以上的老人围坐在桌前,一起吃饺子。  在刘庄村村委大院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忙得不亦乐乎,大家纷纷挽袖动手,和面、择菜、拌馅、擀皮、包饺子……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中,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据悉,本次“孝善敬老饺子宴
期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劈山川,穿峡谷,跃壶口,出龙门,九曲十八弯,奔腾入海。千百年来,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强调,
期刊
这几个月,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人徒增不少烦恼,而河南滑县四间房镇花堤口村村民张基堂却感觉生活特别踏实、舒心。  “以前我一个人生活,要是有病有难了,连个问的人都没有。如今有侄子一家陪伴在身边,把我照顾得妥妥帖帖。没想到我这个孤老头子还能享受到这天伦之乐。”张基堂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张基堂无儿无女,以前一个人生活时,身边没有人照料,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如今,他与侄子张士伟同吃同住,生活有滋有味。  
期刊
“一部黄河史,半部河南史。”几千年来,浩浩荡荡的黄河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黄河是华夏文明之源,中原是黄河文化之魂。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原发展的“黄河时代”再次被开启。在这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搜寻着遗失的黄河记忆,去印证最璀璨的黄河文明,去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在中原大地这条母亲河畔,河南文艺界名家的笔触点润着万物四季、风土人情。  就在2021年
期刊
题目原先想叫《后半场的邵丽》,后来一想,不对,后半场有美人迟暮之嫌,而对邵丽而言,这时间轴上的后半场恰恰得分率最高,是重要的半场。邵丽创作的前半场当然也精彩,但近十年的作品,包括小说的各种类型,几乎篇篇落地有声。创作主体的艺术追求更加鲜明主动,题材和角度变化迅捷,经验和思考以一种令人意外的姿态呈现。后半场的邵丽,不再只是一个中原作家——虽然她依然在故乡的天花板下写作,不再只是一个女作家——虽然才貌
期刊
母亲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一辈子都记得,“吃得亏、受得气就有好日子过”,她用一辈子诠释着这句话的真谛。  我的母亲是一个“嫂娘”,所谓“嫂娘”就是既当嫂子也当娘。当年,爷爷病重,按照农村里流行的“冲喜”习俗,母亲18岁时与父亲结婚,婚后第三天,爷爷就去世了。随后,奶奶改嫁他乡,留下家中三个还未成年的叔叔,后来家中又陆续添了我的五个哥哥姐姐,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这么多口人几乎都是母亲带大的。赤裸裸的生
期刊
一  一个冬阳向暖的上午,在鲁山一家酒店,我见到了歌唱艺术家曹怡然。  她是应鲁山县电视台的邀请,匆忙从京城赶来,参加县电视台春晚演出的。她在鲁山扶贫九年,这是她的第二故乡,她是鲁山县的荣誉市民。  她刚洗漱完毕,着一身浅青色的闲适长裙,素颜淡雅,清澈的双眸里,流动着中年女性成熟的气韵。寒暄中,她温婉亲切,脸上充溢着真诚,举止言谈,大方得体,没有丝毫光环笼罩下的虚假。她善良慈爱,质朴静美,极似一位
期刊
“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无径荒草狐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黄泛区人对这首无题诗可谓是耳熟能详。在需要描述黄泛区当年灾难情景的时候,无论是基层领导的讲话稿,还是中学生的演讲词;无论是新闻媒体的记者,还是文学爱好者,都喜欢引用这几句诗。笔者作为黄泛区的一个文史工作者,也曾多次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引用此诗。但这首诗的原作者是谁,却一直不甚清楚。  201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期刊
无题诗  百里不见炊烟起,  唯有黄沙扑空城,  无径荒草狐兔跑,  泽国芦苇蛤蟆鸣。  ——写于1978年秋  黄泛区的历史背景  1938年6月9日,蒋介石国民党部队为保卫大武汉阻挡日军南下,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混浊的河水向东南方向迅猛推进,在黄淮平原随性肆虐,最终形成了跨越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黄泛区。  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黄河水下泄后,
期刊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这一工作思路为共产党人锻造了锐利的武器,关键时刻成为解决问题的善策良方。共产党人办事是求真务实的,真正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思动破茧  黄堂,在20世纪80年代是国家级优质“泡桐种植基地”,河南省典型的“苹果种植基地”“银杏茶产业基地”,是睢县第一处实现自来水户户通、家家用沼气,县域内第一个拥有拖拉机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村庄……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