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原理、定理、定律、定则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6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⑴“帕斯卡原理”为何不叫“帕斯卡定理”? ⑵“牛顿定律”为何不叫“牛顿定理”? ⑶课本上有“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为何一个叫做“定理”,一个叫做“定律”?是否可以都叫做“定理”或“定律”? ⑷“动能原理”为何又叫做“动能定理”? ⑸“安培定则”、“左右手定则”能否算做定理或定律?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教师不要认为学生是在钻牛角尖、是在向老师发难,我们要给予满意的答复,否则不是对课本就是对教者产生怀疑,甚至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物理原理、定理、定律和定则的共性与区别
  
  我们知道物理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定律所组成的。其原理、定律等反映的是各个有关概念之间相互依存制约关系,是规律性的必然关系,这是原理、定律的共同点。他们的区别,我们从原理、定律等是由概念组成且反映概念间的依存制约关系这个意义上来看,它们的关系与逻辑学中的判断与概念的关系相接近,因此,按判断的分类似乎能够说清原理、定律等的区别。
  (一)、原理与定理
  逻辑学里的判断按模态划分,有条件关系判断和必然关系判断。前者大致对应于物理学中的原理,而后者则对应于定理。也就是说如果所描述的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关系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的物理事实,则可称之谓物理原理。如“帕斯卡原理”:“在密闭容器内,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的压强相等”。这里的“密闭容器”就是条件。又如“动能原理”:“无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大小和方向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的路径是直线还是曲线,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都等于该物体动能的增量”。这里“无论……”也是条件。原理与定理极其近似但又稍有区别,原理只要求用自然语言表达(当然并不排除数学表达),定理则着重于反映原理的数学必然性。因此,在表达时一定要用数学式来阐明。所以,有的书本上就将“动能原理”写成“动能定理”,表达式为:△E动=W外。
  (二)、定理与定律
  如前面所述,原理大致对应于条件关系判断,表述有关物理概念间的必然关系时,需要着重阐明反映必然关系时物理过程必须符合的特定条件;而物理定律则大致对应于必然关系的判断。但是这里的必然关系并不是没有任何条件(定律不仅有其适用条件,有时在表达时还要明确指出其特定条件),凡是以××定律定名的知识,在阐明时要特别强调的是反映有关概念间关系的物理过程的必然性。如“牛顿第二定律”:a正比于F、反比于m,是大量低速物理实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必然关系;又如“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里的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定律特别要强调的是物理过程中动量不变是普遍必然规律。由于定律反映的是普遍必然关系,因此有些定律往往用“任何……都……”的模式来阐述。如“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三)、定则与定律
  定则与定律相近而又有区别,虽然定则反映的也是各有关概念间的普遍关系,但为了表述方便,往往加入人为的假定规则,以便概念间客观存在的普遍必然关系变得形象、鲜明,以利于理解记忆。如“右手定则”“要假定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
  
  三、区分原理和定律在物理学中不同含义
  
  物理原理和物理定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以概念作基础,以原理、定律为中心
  由于原理与定律都是由概念组成的,原理、定律都反映有关概念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关系,是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说离开了概念就无法学习物理,只有讲清概念的本职属性,特别是将基本概念及易于混淆的概念讲清,才能打好扎实基础。然而,如果不将反映概念间必然关系上升为规律(原理或定律),就谈不上灵活运用、具体分析、解决问题,那也等于没有物理学。因此,物理学中必须以概念作基础,以原理、定律为中心。教学双方都应重视并处理好基础与中心的关系。概念清晰,在学习定律时可收到如乘轻舟一路顺风之效。若概念不清,则学习定律时学生将人入深山老林,方向不明,步履艰难,那样是提不高教学质量的。
  (二)、分清原理、定律,掌握关键突出重点
  只有分清了原理、定律,教师才可能掌握关键突出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以防止死记硬背。注意到原理、定律的区别,教师必然会抓住关键,突出这样的物理过程是在怎样的特定条件下发生的,是哪些概念之间的必然关系;学生以不至于将“动能原理”和“功能原理”混淆不清;而定律教学时,则应特别强调普遍必然性,如“动量守恒定律”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是低速还是高速,也不管系统中是否发生变化,动量总是守恒的。因而学生就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用冲击摆测子弹的速度时,尽管子弹射入摆中的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而子弹和摆组成的系统的动量还是守恒的道理.如果我们教学双方都能注意这些问题,将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应用中逐渐养成考虑适用条件的习惯,提高鉴别能力,利于发展智力。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举一反三”指举出一件事,就可以触类旁通,类举出许多同类的事理来。用在教学中,即通过开导、启发的方法教会学生经常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解决问题,逐渐做到一通百通。老师讲例子,讲方法,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多动脑,多思考。  关键词:举一反三 高中语文 主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
期刊
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则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手段。那么,如何营造积极的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行
期刊
“情境教学”是以研究学生心理着眼,从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着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启发式教学。它的特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生动活泼的情境作为揭示事物内在本质、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寓深刻的教育于良好的情境之中。教师的工作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意志,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寻求正确结论,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的目的。本人以物理教学为例,归纳一些情
期刊
多媒体计算机的集成性和控制性,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声、光、电、形、色、图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全脑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有效途径。从教学方式或手段来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
期刊
一、在化学教学中贯彻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也可称为目的性和方向性原则,因为它规定了化学教学的目的和方向。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负有为社会培养优良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双重任务。  全面发展原则有时被称为教育性原则。因为广义的教育,包括知识技能教育、智能发展和思想品质教育等三个方面,而“全面发展”包括了这三方面的内容。要贯彻实行全面发展原则,在当前要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
期刊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上,同时也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完成课的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进行目的性教育    兴趣与一个人的追求有关,追求是人们用积极行动经过努力争取达到的某种目的,练习有明确的需要,具
期刊
在新课标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为广大教师接受,顽固地坚守传统教法的老师已不多见,但在实施主体性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操作程序模糊的困惑。不少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走“满堂灌”或“满堂问”的老路,存在着“想归想、说归说、做归做”数者难以协调统一的情况,为此,我想结合新课标理念我自己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谈一谈高中语文主体性教学法。   
期刊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课堂上要求老师少讲、学生多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甚至出现了江苏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一节课教师只讲十五分钟”。这些观点及倡导,其良苦用心及目的,无非就是呼唤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少讲,而其在课外下的功夫却不少,因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都得精心畴划。其中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如果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
期刊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的体会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做到突出重点、把握顺序、讲究教法、注重实效。    一、突出重点    首先,要确定重点。确定重点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如课文《猫》一课,运用总分式的写法,是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文中对猫的特点的描写是本文的中心所在。所以,我就把以上两个方面作为重点,着重在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  其次,要在整个教学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