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思潮

来源 :旅读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佳節人團圓,融融月色之下,有老派柴燒月餅在手,品一盞清茶入喉,興之所至,邀三五好友夜間觀展。實屬人生樂事。
  文物奇妙夜上海展館晚間開放
  繼年初北京故宮博物館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燈會開放夜間入園後,上海多處博物館亦跟進推出常態夜遊活動,多達十四座知名展館響應週五延長開放。
  上海現有一百廿餘座各式展覽館,本次夜間項目,選訂了上海黃浦區與寶山區兩處,主要圍繞於繁榮商貿區或知名景點如田子坊、人民廣場一帶,參與展館包括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韜奮紀念館、琉璃藝術博物館、童涵春堂中藥博物館、上龍現代美術館……等。
  受到影視節目推波助瀾影響,中國大陸博物館旅遊熱潮不歇。據中國大陸文化和旅遊部統計,近三年來,每年博物館參觀人次增加一億,自二〇一八年底,全年度博物館參觀人次已達到十億八百萬之譜。
  其中最受歡迎的依然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年參觀人次可達一千七百萬。除此之外,人氣居高不下的還有: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北京國家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
  米其林發布廣州新添二星餐廳
  近日,米其林發布廣州指南第二版,總計十一間餐廳獲選一星,並首度由改良式粵菜餐廳“江”摘得二星桂冠,打破去年一星以上餐廳空缺的遺憾。
  “江”餐廳位處廣州文華東方酒店中,主廚江由輝將粵菜融入西方與日式料理元素,招牌菜有亞麻籽燒雞、籠仔荷葉糯米蒸和樂蟹等。
  今年度新入榜三間一星餐廳分別為“半島名軒”、“宋”、“御寶軒”。前者專精傳統粵菜,後者“宋”餐廳是川菜館,招牌菜如沸騰老虎斑、秘製香辣蟹,備受好評。第三間御寶軒專營粵菜,招牌菜包括御寶脆皮糯米乳豬,白松露西施蝦球等傳統菜色,是新加坡餐飲連鎖品牌,二〇一七年才在廣州開業,能在粵菜大本營站穩腳步,口味值得期待。
  廣州是全球第卅二個獲“米其林指南”評鑑收錄的地區,也是繼上海之後,在中國大陸的第二個評鑒城市。俗話說“食在廣州”,粵菜食材海納百川,百無禁忌,造就多樣美食,從雲吞面、乾炒牛河到叉燒包、煲仔飯,種類多變。
  粵菜對中菜菜系影響之深遠,可從過去香港、上海、臺北米其林收錄的五間中餐館——香港龍景軒、唐閣,澳門8餐廳,上海唐閣,以及臺北的頤宮,全數授予了粵菜窺見一斑。
  也因此去年首版廣州米其林指南發布,入選的餐廳最高僅授予一星,曾引起當地輿論發出不平之鳴,本次二星餐廳的出現,以及包含十一間星級餐廳、廿八間必比登推介、四十間“米其林餐盤”餐廳,總計七十九處入圍。無論本地食客對於此結果是不是買帳,至少對於外地遊客而言,能參照的指標更多了。
  福建省率先採認五十種職照通大陸
  為推動臺灣民眾赴陸就業創業,福建省正推動臺灣職業證照直接採認,待政策實施,未來持有臺灣發放職照者,可比照認定大陸相對應的執照。
  根據《臺灣地區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技術士)考試及格證書比照認定職稱目錄》,首批認定執照包括建築師、土木工程技師、環境工程師、食品技師、農藝技師等五十餘種。
  如欲赴閔就業者,可憑臺灣發放之有效證照,直接申請取得中國大陸“助理級職稱”。另針對符合特定學歷、工作經歷者,可申請“中級職稱”、“高級職稱”,比照認定的職稱證書與大陸正常評審的職稱具有同等效力。
  笑問客從何處來
  一頓散伙飯,一趟尋根旅
  你有多久沒看祖譜了,還是你根本就沒看過呢?你祖先從哪裡來的,什麼時候來的?這些問題我曾多次問自己。
  二〇一一年我自北京學成歸臺,依照慣例,好朋友們都會組織個“散伙飯”為畢業畫下完美的句點。一次歡送日本友人時,席間一位可愛嬌小的女孩婉萍說道:“我來自廈門。”我不加思索回應:“我來自泉州晉江。”婉萍驚訝地說:“其實我也是晉江的,你是晉江哪裡?”我的先祖兩百多年前,離開祖籍地磁灶到臺北打拼,帶著一本光緒卅一年的祖譜。偶然的飯局,我和婉萍相約有空回到祖籍尋根,這是我拜訪磁灶的契機。
  鶯歌瓷的祖籍,我的祖籍
  念小學的時候,因為一次的社會科作業,開啟了我對於家族的認識。雖然還小,聽著爺爺講述家族輝煌,至今仍歷歷在目,甚至在我國中時,把族譜跨代傳給了我,不知道為什麼,就對陌生的人名與地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次跟著奶奶拜拜,一定得念出祖籍地的清朝地址,因此更是無法忘懷。吳氏家族於嘉慶年間(西元一八〇〇年前後)渡海來臺,世居艋舺,主要經營船頭行商,來往大陸貿易,累積了不少的財富,同時重視子女的教育。看著玄祖父百年前的資料,以蒼勁的字體,時時告誡我們後代,飲水思源,不可忘祖。
  散伙飯兩年後,我毅然決然到泉州尋根,帶著厚重的祖譜一同前往。婉萍和她老爸早早在晉江高鐵站等著我,來不及吃午飯便趕到晉江磁灶。自五代以來,鎮上主要燒製並出口瓷器,因此得名。臺灣鶯歌燒瓷工藝就是誕生於此,目前是吳姓為主的村落。
  聽從婉萍媽媽的建議,第一站先到鎮上最大宗祠“磁灶梅溪吳氏大宗祠”打探。院落中老人正在打牌,我用生疏的閩南語向其詢問,然而終究還是得請婉萍當翻譯——泉州口音比較濃重,發音與臺北有極大的不同。經過翻譯,老人頓時聽懂了,因為他沒有聽過我們家的院落,建議我到另一個村落看看,距離不過幾百公尺。這裡的吳氏宗祠可謂遍地開花,可見當地對於宗族觀念的重視。途中路過不少大紅閩南院落,許多人在自家厝埕外曬晾手工金紙,畫面令人感到時空的錯置,彷彿穿越至清代。
  把鄉愁從祖譜裡打撈起來
  按照老人指引,我們到了下官路村,這回婉萍的媽媽出場了,霸氣地用標準泉州腔詢問正在泡茶聊天的老人,大家有如看戲一樣,圍著我的祖譜看呀看,突然有個老人驚呼:“這不就是那誰誰誰的家嘛!”我半信半疑跟著這位陌生老人步行至五分鐘路程外的一座大石堆砌的三合院,廳堂放置祖先牌位,因年久失修故顯得有點破敗,一位老奶奶正在煮飯,婉萍媽媽主動攀談,她也熱情答應,果然就是族譜上的祖厝“磚子庭”。   過去曾經非常有名的磁灶,現在年輕人基本都不知道了。他們的確聽說有支脈到臺灣討生活,至於什麼年代就不知道了。可能是出去的人比較多,祖厝只剩老奶奶一戶還在守護,算是我在大陸最親的親人了,一想到此,雖然老奶奶顯得淡定,我的心情卻是無比激動。站在近五百年的明朝老宅,想像著祖先世世代代在這個房子居住、高祖揹著行囊前往臺灣的畫面,他也許不知道這一去,便是一輩子,落葉歸根在臺北。
  歷史裡的人,人心的歷史
  爺爺曾經說過, 他小時候(一九三〇年以前)曾經坐船回去,可見當年往來之密切。至今臺北家族堂號寫著“梅溪”兩字,起初不知意義為何,親自到了祖籍地看見清澈的梅溪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正是滋養這裡的母親河。甚至玄祖父的訃聞還寫著祖厝地址,祖輩的思念可見一般。慶幸的是,尋根的過程平平順順,幾個小時內就找到祖輩安身立命的所在,感動難以言喻。從小到大,我們對於歷史的認知往往在背誦之間進行,關注的是宏觀的國家。隨著交通的進步、資訊的發達以及人才的流動,微觀的家族史也逐漸易於補足。沒有祖先對於族譜的重視,這樣的概念難以傳承到我手中;沒有我的身體力行,也許這些也將成為逝去的記憶。
  的士也摸不透的月餅路
  柴燒披薩落伍,柴燒月餅正夯
  每逢中秋,我必要大老遠地跑進粉嶺買月餅。香港好吃的月餅一大堆,為何要從港島舟車勞頓地“下鄉”呢?
  記得還沒定居香港,就從飲食雜誌聽聞有家還在用柴火燒製的月餅,店裡的婆婆要在她家後山拾柴準備一年一度的中秋。
  來到香港的第一個中秋,我便慫恿當時一起在大埔上班的同事,趁著午餐時間去粉嶺購買月餅。同事聽了我的介紹半信半疑,打算只看不買,看看是不是我所說的那麼棒。我們分乘兩部的士,司機大哥專跑大埔粉嶺地區,劈頭便道那個村莊沒有月餅店,一口咬定我這新加坡人讀錯、記錯、說錯。甚至用了無線電問了同行朋友有沒有人聽過,然而無人回覆。乃至我的同事也動搖了,但是因為我信誓旦旦,大家還是好心地陪我走了一趟,當作開開眼界。
  抵達目的地的時候,只見一間“士多”(雜貨鋪,store的港譯)。沒錯!這間貌似士多的店舖就是我所說的餅家了!
  那天是婆婆的女兒掌櫃,問我們是不是第一次來,拿了一組不同口味的月餅切給我們嘗試。蓮蓉、豆沙、五仁、甜肉、金華火腿樣樣齊全。切得大大塊的讓我們嘗出月餅的美味。最值得一提的是鹹蛋黃,粒粒新鮮,還有閃亮的油水。一口咬下,蛋香瞬間充滿在嘴裡。有位同事也因此買了兩盒四黃月餅,她說家人最愛鹹蛋黃,這是她吃過最好的。
  我的最愛是純紅豆沙月餅。紅豆沙是柴火燒的,有淡淡煙燻味道。雖然粗糙,沒有量產月餅的滑潤,卻很奇妙地吃到紅豆原先的質感,和一般摻雜其他豆類的豆沙不同,彷彿外頭有了太多加工。每年我也托朋友把五仁月餅帶回新加坡讓媽媽嘗嘗。以往我覺得五仁很硬,瓜子杏仁等等把月餅弄得不倫不類。可是這家的五仁容易入口,口口都有各種材料的滋味,甚至還有果皮香,讓一個原本(我覺得)乏味的月餅帶來清新的感覺。
  那天過後,我們年年都組隊前往。即使某年刮起十號風球,我們還托了住在粉嶺的同事幫我們取貨。
  當年大家都抱著只看不買、開開眼界的心情,如今卻都成了老顧客了。那位的士司機起初半信半疑,也買了一個回家給老婆嘗試。現在我的朋友們都知道:跟著我一定有好東西吃!
  來一份仁心仁術早餐吧
  ——當涼茶碰上咖啡
  對老一輩的香港人來說,涼茶是一件重要的事;對新一代的香港人來說,咖啡是一件重要的事。不過,有時候這兩件事不一定互相衝突,九龍城有一間將近一世紀歷史的中藥舖子,近來就轉型成為人氣咖啡店。
  九龍城因為沒有地鐵經過,交通相對不便,很少國外旅客會將它納入行程當中,不過也因此,這裡保留更多原始香港建築以及道地香港情誼,當然,還有像中藥舖、涼茶店這一類傳統產業,像是大和堂參茸藥行。
  成立於一九三二年的大和堂,原是一間中醫館。日軍侵華期間,醫師鍾伯明揹著一只藥箱,在槍林彈雨中免費義診;非典型肺炎肆虐的時候,則是鍾伯明帶領七個兒子忙進忙出,診所每日大排長龍。在港片《乾柴烈火》飾演醫生世家之女的楊千嬅,戲中的家正是大和堂。
  遺憾的是,鍾伯明和長子鍾福利(所以門外走廊柱子上面寫著“大和堂熟藥世醫鍾伯明男授福利”,表示家學淵源一脈相承的意思)相繼離世,大和堂由老掌櫃接手,無法繼續行醫,只能販售藥材。
  去年再度敵不過歲月,由新業主活化成為咖啡店。閉門重新裝修之前,特別開放數日供市民前往參觀,希望古老醫館身影能夠存留在更多人的回憶中。
  重新營業的大和堂不再是中藥舖,而是咖啡店。保留原有的風扇、藥櫃、挑花鐵閘,用金漆寫著玉桂、牛黃、參茸字樣的鏡子,還有從前懸掛在醫館牆上,市民敬贈的感謝狀和匾額。以香港的咖啡店而言,大和堂的座位不算太少,可是仍舊每天門庭若市,每逢假期甚至需要排隊排上一兩個鐘頭,大家全衝著這裡獨特的古老氣氛而來。
  除了一般咖啡以外,畢竟坐擁中醫古蹟,菜單上皇牌氣血茶、桂圓紅棗茶、祛溼降脂茶等三款保健飲品,混搭英式早餐、燕麥、潛艇堡、三明治,別有一番風味。有趣的是,還有一道特色料理就叫做“雞蛋仔與雞”,顧名思義是港式雞蛋仔搭配韓式炸雞,名字聽起來很有“親子丼”的味道。
  香港運轉的步調向來比別人快,幸而有賴有心人士維護傳統,即使我們不能繼續在大和堂排隊看病,排隊買杯咖啡,看看牆上寫著“劍膽琴心”的橫幅,想像在多年以前,醫者和病人的關係原來可以這麼靠近。
  香港最長沙灘衝浪記
  ——大嶼山泳灘嚴選
  椰林樹影、水清沙細,玩盡水上活動,再在躺椅喝冰飲、曬太陽……到東南亞旅行享受陽光與海灘固然令人嚮往,但上班族假期有限,最近我就捨棄出國旅遊,在香港本地即興來趟兩日一夜離島小旅行。   是次目的地“大嶼山”,是香港西南面最大的島嶼,政府有所謂“北發展、南保育”策略。島嶼北部發展較完善,以鐵路接通的“東涌”為發展核心,設有大型屋苑及商場、纜車等旅遊景點;至於南部則較大程度維持自然生態及鄉村生活,除了有受法例保護的郊野公園,還有多個泳灘,是遠離市區煩囂的不二之選。今次的小旅行就選擇到大嶼山南部的“長沙”和小市鎮“梅窩”。
  長沙是全港最長的沙灘,延綿三公里,分為“上長沙”和“下長沙”,以水質佳、海浪大聞名,很適合衝浪。其中在“下長沙”有水上運動中心“浪高長岸”,是衝浪愛好者的聚腳地。中心主要出租衝浪板、獨木舟、直立板,價錢約是每小時港幣七十至一百元(約新臺幣三百至四百元),此外,亦會安排兒童衝浪課程。當天見一群孩子在教練指導下,不過不久就成功站在衝浪板上,臉上洋溢著興奮的光芒,家長則在岸上為孩子拍照紀綠精彩一刻。
  我則偏好較靜態的獨木舟,從另一角度欣賞無盡的沙灘。由於上、下長沙的岸上有小量礁石阻路,循陸路未能橫越兩個沙灘,然而在海中央卻可輕易來回兩個
  海域,還可欣賞怪石嶙峋及大量小魚躍於水面。
  玩累了,可以坐在水上運動中心或附近的茶座,呷一口啤酒,靜靜地看海。沿岸有多間餐廳和茶座,提供西餐、中東菜、咖啡和酒類,海風吹來相當愜意。時近黃昏,野生的水牛成群出沒,城市人遠觀這道奇景,雙方互不侵擾。
  直到日落西山,我這才轉到小市鎮“梅窩”,入住海邊的度假酒店。小市鎮上遊人不多,氣氛謐靜,有十數間餐廳,以及生鮮市場、熟食市場和超市,剛好足夠居民應付生活所需。旅客除了可享用酒店安排的烤肉晚餐,節儉者大可選擇政府的公眾燒烤場,只需在超市購買肉類和燒烤用具,就可自製一頓價廉物美的海邊盛宴。
  煮方便麵,方便吃麵
  ——方不方便去不方便吃方便麵?
  位於廣州新據點TIT 創意園(注一),小紅書(注二(曝光次數達一千兩百餘次,今天要來分享網紅中的網紅店——不方便麵館。“不方便麵館”這個耐人尋味的店名,真是讓人猜不透。簡單地說是一間泡麵主題的店家;複雜地說,則是以泡麵為載體,提供快食閃售多元商品的生活型態概念店。孵化不方便麵館的團隊,是打造華南不少知名品牌如太二酸菜魚、遇見小麵、獅頭牌滷味研究所等排隊排到腳軟的名店的“亞洲吃麵公司”。
  走進不方便麵館,可以感受到明快的設計感,紅藍黃三原色碰出年輕時尚又俐落的氛圍。室內空間以溫度為維度,勾勒出邏輯清晰的布局。
  “0-4℃新鮮區域”收藏各種限量冷藏飲品,能在此找到最新最火話題飲品以及各種特別版可樂。“15-25℃精選區域”是店裡的招牌泡麵區,面對一整面的泡麵牆,特別能感受到人的渺小,各國食文化都濃縮在小小的泡麵裡。麵條的質地、調味料的五味比例、乾或湯的不同調理方式,吃過一輪彷彿遊歷了世界一圈。“80-100℃熱點區域”特別企劃使用鍋燒的方式、不同麵種合適的水溫、精準至秒的烹煮時間,從而喚醒泡麵的黃金比例,充分體現出“方便但不隨便”的飲食態度。
  最具人氣的招牌為“出前一丁餐蛋麵”和“黑蒜油豚骨拉麵”。點了一碗麵後,走向開闊的用餐區域,一張長形大餐桌如同伸展臺般,聚集了每碗精心烹煮的泡麵爭奇鬥艷。三五好友大口吃麵配八卦,是最正確的週末開啟方式。獨自前往的朋友也不必擔心被虐,餐桌邊的雜誌牆,來自各地設計相關期刊、書籍,不妨找個角落讓灑落的陽光與麵香伴人吸收新知,說不定還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比起泡麵,不方便麵館更希望傳達一種生活態度,因此不只照顧到白天到訪的朋友,營業時間特別延長至深夜廿五點,是一扇連結世界的窗,讓夜貓子深夜推開也能隨時保持不斷線。
  不方便麵館不只是一間麵館,同時與新世代設計師聯名開發周邊商品,變成一個孵化創意的舞臺。藝術家不定期進駐合作策展,再加上時時更新的限量商品,讓每次造訪麵館都有新的體驗。下次有機會來麵館,看到喜歡的商品千萬別猶豫,錯過這次,可能就是一輩子了呢。
  初生之犢不畏大師
  ——美術館/藝術區系列
  走進中央美術學院,會看到一座覆蓋著灰色水沉巖板的立體迴旋鏢狀建築物,醒目地矗立在校園中。這座由日本著名建築師磯崎新主持設計的美術館,與吳良鏞設計的深灰色院落式校園協調一致。
  這座在二〇〇八年十月正式對外開放的新館,前身是建於一九五三年的“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舊館位於王府井帥府園校尉胡同的中央美術學院舊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座專業美術展覽館。一九九八年,陳列館更名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並於日後遷移至現址望京校區。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是一座大學美術館,因其專業性、學術性而在學術圈內享有盛譽。每次一有新的展覽,就會吸引一群校內校外人士參觀。美術館的展覽除了校內的師生作品展以外,其豐富的典藏更是吸引了不少人的到訪。這些典藏有些是美術館收購得來的,有些是來自老教授和校友的捐贈。中國古代書畫方面,有沈周、朱耷、董其昌、任頤、吳昌碩等歷代名家的作品;近現代至當代的部分則有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吳作人等。此外,美術館自主策劃的學術性展覽像是CAFAM雙年展、CAFAM未來展、百年輝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名家展、館藏精品系列展覽皆享譽業內。
  與國外美術交流亦是美術館的重點發展項目,前年的“基弗在中國”,展出了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基弗的重要作品,吸引了上萬人次參觀。今年的“達.芬奇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利用“Opera Omnia技術”讓觀眾可以集中觀看達芬奇十七件分別收藏於羅浮宮、烏菲茲美術館等博物館的重要作品。雖然只是展出複製品,但觀眾已將展場擠得水洩不通,購票處大排長龍,甚至開聘了校內專場,供校內人士參觀。
  每年畢業展是美院學生的重要大事,應屆畢業生將自己的成果置於美術館或校園內的其他展廳發表,供民眾參觀。最期待畢業展的莫過於造型學院的學生,因為每年都會有“星探”,也就是畫廊的專業人士到訪。由於中央美術學院是美術生的第一志願,其他美術學校學生甚至會組團到央美參觀畢業展。透過畢業展,觀眾不僅可以了解美院學生的學習狀況,亦會對美院的教學情形有所掌握。這種學校間的交流學習,是促進學生不斷成長進步的重要方法;而對外公開展示,則有助於藝術家跟一般民眾交流互動,傳播並普及藝術文化。
  小清新小白領都來吧!
  ——新派約會之必要
  虹橋藝術中心坐落於上海市西側的長寧區,是年輕人乃至上班族的新去處。不僅集聚十四個國家餐廳(日本、泰國、印度、印尼、伊朗、墨西哥、美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和希臘)所組成的“老外街101”、廿三間主題酒吧。另有今年剛完工,由美國建築事務所KPF設計的古北SOHO、中國建築師王彥所設計的上海油畫雕塑院、歷史古蹟宋慶齡陵園,形成生活、藝術、辦公一體的新文化商圈。
  近年,上海政府決定將曾經是滬西最重要的影院——天山電影院,升級改建成包含一個千人劇場、七個特效影廳和數個活動空間的“虹橋藝術中心”。這個天山電影院作為上海在八〇至九〇年代最著名的公共文化場所,是好幾代人約會與休閒的記憶空間,由於建築老化與城市轉型,因此提供一個連結過去與未來的嶄新可能。
  全新完成的虹橋藝術中心由澳大利亞建築師James Brearley所領軍的BAU所設計。建築物有如發光的珠寶,外表是清透的玻璃幕牆,搭配純白鋼結構。除了提供文化場所明確的地標特質外,前方開放空間也順理成章作為廣場舞的聚集點。占地七千八百平方公尺(兩千三百餘坪)、總樓地板面積一萬兩千平方公尺(三千六百餘坪)的建築,也完善舊影院在規模和設備的不足。這個新的藝術中心,不僅可作為各類演出的劇場,更適合音樂劇、多媒體話劇、戲曲、綜藝舞臺秀等表演。
  為了更清楚地表達新舊建築之間的差異性,立面以厚重石材來回應傳統輪廓,以達到沉穩又樸素的視覺,而自然材料的肌理感又能呈現獨特的氛圍。進到室內場所,則以大量的木頭體現舒適、愉悅、輕鬆的空間感,傳達一種與冰冷外觀的對比,進而深刻凸顯空間體驗。
  此外,入口大廳作為連結電影院和劇院的交會點,為了強調兩者的重要性,在挑高的空間藉由穿插的體塊、材料的轉換、動線的分割,營造出一個具有自明性的藝術文化中心。這個設計手法也反映建築師在設計過程中所提到的——我們希望透過圓柱和樓梯,將有如巨石的劇院支撐起來,而相互堆疊又極具現代風的金屬盒,就像一張張影片相互投影在空間中。
其他文献
易經是聰明生活的利器,  瞭解《易經》  有助於提高情商、修練生活智慧、  勝任職場工作。  吉兇不在易理,而在於心中的境界!  嚴定暹老師 旅讀首開課  嘗鮮價3,999元!  第一講  「八卦」的推衍广三千年前的「0」與「1」——先、後天八卦圖象之分別  第二講  乾宮八卦/先天八卦與時序養生——亙古長新之養生原則  第三講  離宮八卦/四正卦先、後天互相游(上)  第四講  坤宮八卦/說卦傳
期刊
人類的起源是從何而生的呢?真相猶如千古謎題始終未解,西方有亞當夏娃,東方有伏義女媧,因為神話帶來的神秘瑰麗色彩,給人乘載充滿想像力的翅膀,在遠古世界自由遨遊找到文化的根,便有了壯大民族自信心的力量。  時光回到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距今大致有六千年王八千年左右。相傳有一位女子名為華胥氏,有回她到郊外一個名為雷澤(據考為今日山東菏澤東北)的地方遊玩時,看到一個巨大的腳印,她在好奇好玩之下踩了腳印,當下慼
期刊
還記得“夏蚊成雷, 私擬作群鶴舞空”,還有那“鞭數十、驅之別院的癩蝦蟆”?大家都是透過國中課本認識沈復與《浮生六記》。但即使把這篇《兒時記趣》背得滾瓜爛熟,還是不能說認識《浮生六記》,因為當中少了蕓娘與蘇州。  芸娘,國學大師林語堂稱她為“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女人”,也是《浮生六記》裡的靈魂人物。芸娘之所以可愛動人,是因為在沈復筆下的靈動鮮明:對生活有憧憬,有女扮男裝隨丈夫去看燈的叛逆,也煩惱與公婆
期刊
二〇一九年六月八日,中國東方航空旗下的上海航空最新波音夢幻客機七八七——九首航臺北松山機場,客機匯集當代最先進的科技於一身。加大的弦窗使乘客視野更加遼闊,機艙光線更加明亮,捨棄傳統遮陽版的變色型玻璃窗,減低機身重量,艙內氣壓加壓至海拔六千英呎,減低乘客不適感、並提高機艙濕度。上海航空七八七——九客機可搭載兩百八十五名旅客,共配置三級艙等,設置三十個公務艙(包含四個豪華公務艙)、廿八個超級經濟艙、兩
期刊
星耀樟宜,集食衣住行樂於一身  為機場營造出熱帶國家生態及溫室森林  今年四月,坐落於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全新地標「星耀樟宜」正式亮相,相信許多旅客早已踏訪或有所耳聞。「星耀樟宜」由建築設計師Moshe Safdie以新加坡的「花園城市」為靈感創作,位於建築中央的雨漩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室內瀑布,四周由詩歌般的森林殼擁抱,景致怡人,值得在此佇足。另外,多項讓人大開眼界的遊樂設施與別緻的室內花園皆已於六
期刊
開始出現第二性徵時,生長發育的速度會開始明顯加快,此時,便是順勢服用轉骨湯的黃金時期。  相信在臺灣長大的人,多少都聽過中醫有“轉骨”一詞,那究竟什麼是轉骨?具體的做法又如何呢?  其實“轉骨”並非傳統中醫的名詞,在中醫歷代文獻中也並無轉骨二字,這一詞彙是出自於臺灣民間的文化。在一般民眾認知當中,也常誤以為轉骨只是單純身高的改變,且方法也僅止於口耳相傳的經驗,往往有藥而無方,並且多以草藥為主(草藥
期刊
距今十三年前,澳門取代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第一賭城,單就博奕事業看來,後者幾乎可說是「已開發」城市,前者卻正值現在進行式。諸多建設項目沒有最完善,只有更完善。在威尼斯人成功翻轉澳門旅遊水平以後,巴黎人於二〇一六年接力登場。然而金沙中國集團不甘於此,特邀長期合作的環球大使大衛貝克漢,於日前出席記者會,公開宣布將他的家鄉倫敦,移植到這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度假天堂。  對於規劃日久的投資,金沙中國有限公司
期刊
人設是大陸青年現在最熱衷討論的話題,時不時就將人設(注一)二字掛在嘴邊,究竟人設是什麼?又有何魅力令無數青年如此重視?  近期有一則新聞是這樣說的,大陸知名女星迪麗熱巴有一個很可愛的特色,那就是愛吃,而這樣的吃貨人設,由於經紀公司認為她美麗到讓人有距離感,為了拉近她與普通女孩的距離,營造出一種比較平實形象。先無論新聞的真實性,每位演藝圈的明星上都有各式各樣的標籤定位,比較常見的就有學霸、萌、有義氣
期刊
頂著“古城”二字,平遙沒有江南小鎮裡慣常見到的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在這裡,溫柔旖旎成了不必要的標籤,是活在小說裡的才子佳人才配擁有的附庸風雅。晉商發源地務實為上,城牆設防、衙門斷事,走街串巷間,這裡是一座開放式博物館,展示著中國城池的格局功能,以及票號、鏢局的前世今生。  「北京城中街道有如棋盤,一道道縱通南北,橫貫東西,因此行不到數箭之地,便出現一條岔道,每處十字路口,必有一輛糞車停著。程靈素見
期刊
佐料,是重慶小麵的靈魂,小麵也因佐料有著不同變化,成為不同口味的個人定製,最常見的有:水少的甘流,麵條偏生硬的體晃,多加蔬菜的嘉寢,多加油辣子的總喇。  “窩擠得窩削的死猴啊!”這是一句四川話,是家喻戶曉相聲段子裡的一句話,但我從小聽到的幾乎都是類似這樣的話。我父親老家是湖北宜昌,在以前國中地理學到過唯一與此地有關的知識就是:“長江大輪的最後一站”,因為再往上游走就是長江三峽了,而鄂西所說的四川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