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音乐鉴赏为手段,以文化文明为依托,寻求审美主体综合素质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审美为核心的美学意识,突出体现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受教育者在获得音乐人文关怀的同时,有效汲取音乐中充满个性色彩、自由创造的创新精神。本文从素质教育与大学音乐教育的联系入手,指出当前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素质教育和大学音乐教育的联系
(一)大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音乐已经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修养方而,音乐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无论是对科学文化的掌握,还是对人文内涵的了解,都可以提高学生对其的认识。因此,从音乐角度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化审美。因此,大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素质教育为大学音乐教育开展提供良好契机
在教育发展环境方面,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为新时期大学音乐教育的展开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在思想建设方面,素质教育可以从思想的进步和提升等方面为大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发展大学生身心和思想自由的发展,为大学音乐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
二、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问题
(一)因人授课、课程设置随意性强
大多数院校的音乐素质课往往都是根据现有教师的个人特长,而不是根据音乐素质教育的自身规律和要求设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声乐专业的开设声乐课,钢琴专业的开设钢琴课,会吹笛子的开设笛子班,会跳舞的开设舞蹈班,等等,课程设置成了另一种形式上的兴趣小组。表面看来,课外兴趣小组的多样化、专业化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活,但是这种因人授课、课程设置随意的现状,给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秩序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重演出轻普及,音乐素质不能照顾大多数
有些大学热衷于文艺团体的组建、演出,却忽视音乐基础知识、音乐作品鉴赏课程教学,学校领导把艺术团作为工作重心,为了保证排练演出顺利进行、参赛汇演的成功问鼎,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时断时续。甚至有些院校的音乐鉴赏课程形同虚设,只有艺术教研室却没有相应的音乐知识普及课程。这些大学成功组建了大学生乐团,成员是每年招生过程中特意招收的一批经过专门训练,有一定音乐特长的“艺术特长生”。这些团体作为学校的代表、形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音乐活动,并且利用适当机会走出校门、走进剧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却是以忽视大多数学生参与音乐素质教育为代价的。由于长期重视艺术特长生的活动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参与,这些大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普遍偏低。
(三)缺少实践环节,大学生音乐素质普遍偏低
目前,多数大学的音乐素质课程仅包括音乐欣赏(经典名曲鉴赏),缺乏或者忽略对音乐基本理论课程的设置,学生在结束了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后,缺乏音乐实践机会,因此,大学生音乐素质偏低现象仍然很普遍,多数学生对音乐的了解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大学生喜欢音乐,但仅通过欣赏音乐是达不到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的。
三、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合理选择教材
因为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专业背景,音乐能力和欣赏水平参差不齐,要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在教材的预备方面,先要了解各个层面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及对音乐课的建议,及时把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互动设计方面及时调整。选择古今中外既有较高艺术价值,又有益于学生接受的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内容由浅入深,结构由小到大,由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作品开始,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大型乐曲,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层次,完成从感官到理性的欣赏。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新灵感,想象对于艺术创造的巨大作用,从古到今一直为人们所公认。学生要感知音乐美,一般来说都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审美感知产生不同的想象。然而,每一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培养学生对“美”的想象,是培养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主要手段,有了“美”的想象,可以使演唱的听觉与视觉形象互相转化,从而使演唱技巧得到发挥。
(二)贯彻趣味性教学方式
1.用一些音乐游戏形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方法不但适应中学生的音乐教学,而且适应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音乐教学。
2.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尽量采取讲故事形式解释作品,如在欣赏贝多芬作品时,可以讲一些与作品相关联的他的生活上的故事,并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陈述方式与他们交流。
3.及时变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大学生自控能力虽然比中学生强,但由于是他们的主专业,一般来说,他们集中精力学习时间不会太长。教师应把握学生有意注意这一时间限制,及时变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始终在思想集中的状态下主动学习。
(三)提高认识,加强课程设置建设
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学领导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学校缺乏艺术教育的系统规划。因此,加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思想认识上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同时这也是音乐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认真深入研究的项课题。
(四)开展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师生交流对一部作品的欣赏、不同文化层次的理解。教师绝不能以自己的“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倾听他们对音乐作品的不同见解。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开启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平等的对话互相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课堂上,教师要搭建起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的平台,让他们表达独特见解,展开讨论或辩论。由于他们年龄相仿、阅历相通,对同一首作品的鉴赏很容易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艺术思维得到了拓展,培养了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
总之,随着音乐教育改革深入,“素质”这个概念在音乐教育改革实践中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对培养具有全面音乐素养的后备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素质教育和大学音乐教育的联系
(一)大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音乐已经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修养方而,音乐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无论是对科学文化的掌握,还是对人文内涵的了解,都可以提高学生对其的认识。因此,从音乐角度发展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化审美。因此,大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素质教育为大学音乐教育开展提供良好契机
在教育发展环境方面,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为新时期大学音乐教育的展开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在思想建设方面,素质教育可以从思想的进步和提升等方面为大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发展大学生身心和思想自由的发展,为大学音乐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环境。
二、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问题
(一)因人授课、课程设置随意性强
大多数院校的音乐素质课往往都是根据现有教师的个人特长,而不是根据音乐素质教育的自身规律和要求设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声乐专业的开设声乐课,钢琴专业的开设钢琴课,会吹笛子的开设笛子班,会跳舞的开设舞蹈班,等等,课程设置成了另一种形式上的兴趣小组。表面看来,课外兴趣小组的多样化、专业化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活,但是这种因人授课、课程设置随意的现状,给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秩序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重演出轻普及,音乐素质不能照顾大多数
有些大学热衷于文艺团体的组建、演出,却忽视音乐基础知识、音乐作品鉴赏课程教学,学校领导把艺术团作为工作重心,为了保证排练演出顺利进行、参赛汇演的成功问鼎,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时断时续。甚至有些院校的音乐鉴赏课程形同虚设,只有艺术教研室却没有相应的音乐知识普及课程。这些大学成功组建了大学生乐团,成员是每年招生过程中特意招收的一批经过专门训练,有一定音乐特长的“艺术特长生”。这些团体作为学校的代表、形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音乐活动,并且利用适当机会走出校门、走进剧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却是以忽视大多数学生参与音乐素质教育为代价的。由于长期重视艺术特长生的活动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参与,这些大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普遍偏低。
(三)缺少实践环节,大学生音乐素质普遍偏低
目前,多数大学的音乐素质课程仅包括音乐欣赏(经典名曲鉴赏),缺乏或者忽略对音乐基本理论课程的设置,学生在结束了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后,缺乏音乐实践机会,因此,大学生音乐素质偏低现象仍然很普遍,多数学生对音乐的了解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大学生喜欢音乐,但仅通过欣赏音乐是达不到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的。
三、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因材施教,合理选择教材
因为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专业背景,音乐能力和欣赏水平参差不齐,要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在教材的预备方面,先要了解各个层面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及对音乐课的建议,及时把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互动设计方面及时调整。选择古今中外既有较高艺术价值,又有益于学生接受的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内容由浅入深,结构由小到大,由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作品开始,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大型乐曲,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层次,完成从感官到理性的欣赏。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新灵感,想象对于艺术创造的巨大作用,从古到今一直为人们所公认。学生要感知音乐美,一般来说都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审美感知产生不同的想象。然而,每一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培养学生对“美”的想象,是培养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主要手段,有了“美”的想象,可以使演唱的听觉与视觉形象互相转化,从而使演唱技巧得到发挥。
(二)贯彻趣味性教学方式
1.用一些音乐游戏形式教学,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方法不但适应中学生的音乐教学,而且适应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音乐教学。
2.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尽量采取讲故事形式解释作品,如在欣赏贝多芬作品时,可以讲一些与作品相关联的他的生活上的故事,并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陈述方式与他们交流。
3.及时变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大学生自控能力虽然比中学生强,但由于是他们的主专业,一般来说,他们集中精力学习时间不会太长。教师应把握学生有意注意这一时间限制,及时变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始终在思想集中的状态下主动学习。
(三)提高认识,加强课程设置建设
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学领导对音乐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学校缺乏艺术教育的系统规划。因此,加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思想认识上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同时这也是音乐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认真深入研究的项课题。
(四)开展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师生交流对一部作品的欣赏、不同文化层次的理解。教师绝不能以自己的“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倾听他们对音乐作品的不同见解。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开启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平等的对话互相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课堂上,教师要搭建起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的平台,让他们表达独特见解,展开讨论或辩论。由于他们年龄相仿、阅历相通,对同一首作品的鉴赏很容易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艺术思维得到了拓展,培养了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
总之,随着音乐教育改革深入,“素质”这个概念在音乐教育改革实践中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对培养具有全面音乐素养的后备力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