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1943年冬天,宋美龄陪同蒋介石赴埃及开罗,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尼罗河畔首次晤面,会议结束时三国共同发表了《开罗宣言》。
丘吉尔就此次会议在回忆录中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蒋介石,我对他的冷静、含蓄和敏捷的性格颇有印象,此刻他的权力与名望臻至顶峰之际。在美国人的眼中,他是世界最显赫的角色之一。他是‘新亚洲’龙头。”
按道理蒋介石是代表中方的首脑,可对喜好排场和情绪容易冲动的西方人来说,对猎奇、追求新闻价值的记者来说,宋美龄却成了中心人物。她以蒋介石夫人与翻译员的身份出席了所有会议和宴会,并单独出去访友,代表蒋介石向各方致意。宋美龄优雅的谈吐、丰富的外交经验和大方得体的服装,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加上几个月前访美活动的余韵还在,所以一到开罗即成为美、英代表团和三国新闻记者注意的中心。
据说,宋美龄深获时任英国首相邱吉尔的赞赏。对于宋美龄,丘吉尔的评价很高,说她服装“极为潇洒合身”,说他與宋美龄曾有颇为愉快的对话,可看出她是一位非常特殊亦极有魅力的人。他还告诉她,上次在美国未能晤面,实感遗憾。
在开罗会议期间,宋美龄与丘吉尔进行过几个小时的会谈。其中有几段有趣的对话:
丘吉尔:夫人认为我是一个很老的人,不是吗?
宋美龄:我真的不知道,阁下相信殖民主义,我不相信。
经过几个小时的会谈后,丘吉尔又问:现在告诉我,夫人对我的看法如何?
宋美龄:我认为阁下说的时候比做的时候要凶。
邱吉尔这个骄傲有名的英国首相,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宋美龄是他在世上最欣赏的少数女性之一,“她的骄矜和妩媚,都让人极为心动”。邱吉尔还曾对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这个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她始终是主角,谈笑风生非常受欢迎
在开罗会议期间,由于劳累过度,宋美龄的身体垮下来了。据悉,中国代表团里重要成员都能说英语,如王宠惠、郭斌佳、董显光、朱世明等,但宋美龄嫌他们为蒋介石所作的口译不够好,“无法转述委员长思想的全部意义,常亲自重译蒋的声明和对方的谈话”。蒋与罗与丘以及蒋和其他外国高级将领(如美方马歇尔,英方蒙巴顿)的对话,这些全由宋美龄一人挑大梁,口译兼阐释,工作颇为辛苦。
蒋介石在会议最后一天的日记上写道:“今日夫人自11时往访罗斯福总统商谈经济问题以后,直至霍氏离去,在此10小时时间已疲乏不堪,从未见其有如此情状也。”
丘吉尔的医生莫兰为她进行了检查。当晚,莫兰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她再也不年轻了。但是她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神态,她虽然面容憔悴,但是还有某种魅力。”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回忆录中说:宋美龄“待人和善,或许有一点像女王似的。显然习惯于自行其是,但却是一个勤勉而认真的译员,并不如我过去所听说的那样轻浮,爱发脾气”。他的感觉是“我挺喜欢他们俩”。
罗斯福也曾对一名记者说:“在开罗,我无法形容对蒋中正的任何看法。后来,我回想起这件事,我才意识到,我所知道的都是蒋夫人对我讲的她丈夫如何如何,以及他是怎样的。她总是在那里回答所有的问题。我可以了解她,但我对这位蒋先生,我却根本看不透。”
蒋介石夫妇举行茶话会,招待各国代表和来宾,宋美龄始终是主角,谈笑风生,非常受欢迎。记者们写道:“在茶话会中,蒋夫人受到了包围。”
宋美龄的才能,获得了欧美领导人的推崇,给西方留下深刻印象。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访问白宫,2月18日,应美国国会的邀请,出席国会演说。全美各报纸对宋美龄之演说词,均全文登載,并加特写。一些报纸还以此新闻刊在头条发表社论。许多议员对宋美龄在国会之演说词,倍加赞赏,把宋美龄誉为世界“名政治家”之一。有的还主张请宋美龄出席战后之世界和平会议。此后宋美龄出席纽约市长主持之欢迎会,并授予她纽约荣誉市民称号。
当时加拿大首相还专程至纽约,向宋美龄致敬,并邀请她赴加。1943年6月14日,宋美龄自纽约赴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16日,宋美龄出席了加拿大国会演说,两院议员献以欢呼声与热烈掌声。6月24日,宋美龄自加拿大回抵纽约后,再度访问了白宫。6月29日,宋美龄自美国南部乘美国政府特备专机启程返国,罗斯福还特派秘书随机护送。由此可见,宋美龄在国外受欢迎度颇高。
她不但在幕后导演,也常到前台“演出”
可以说,宋美龄在开罗会议上的光芒超过了蒋介石。所以,也有人指出,宋美龄酷爱权力,她不但在幕后导演,也常主动地站到前台,充当演员的角色。
蒋氏夫妇有一次在行邸举行鸡尾酒会。罗斯福的儿子伊利奥代父参加,丘吉尔之女也到场,小罗斯福就在《罗斯福见闻录》中记录了这次鸡尾酒会上宋美龄的“演员”角色:
蒋夫人走到我的身边,毫不停留地把我带到了两张并排放着的椅子上坐下。我觉得她像一位颇为老练的演员。差不多有半个小时之久,女士生动,风趣的,热心的谈着,而她是设法把我来作为我们谈话的中心。这种恭维和魅惑的功夫之熟练到家是我多少年难得碰到的。她谈到她的国家,可是所谈的范围只限于劝我在战后移居到那里去。她问我是否对畜牧农场发生兴趣。那么中国的西北对我简直是最理想的地方了,她为我描画出一个有能力有决心的人从中国苦力的劳作中所能集积起的财富的金色画面以后,她把身子靠向前来,闪耀着光彩的眼睛凝视着我,似乎在说:同意我所说的每一句话,她的手轻轻地放在我的膝盖上。
在最初的几分钟内,我极力地对自己说:这位夫人只是对我们之间的谈话感到浓厚的兴趣,在她的心中绝无其他任何动机。可是在她的神态之中有与绝对的真挚不相融洽的生硬的欢娱的光彩。我绝对不曾相信我是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以致她认为必须将我征服,使我很快变成她的好友,为了任何将来的其他的目的。不过我却相信蒋夫人多少年来以一种征服人的魅惑与假装对他的谈话对方发生兴趣的方式来应付人们——尤其是男人——以致现在这变成了她的第二性格。而我怕看她的第一性格发作,说实话那会吓坏了我。
小罗斯福的评论有他深刻的观察力,也有他自身傲慢的影子。
不过,宋美龄应该是个好“演员”,她在一些谈判中所表现的机智得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蒋介石的古板木讷所带来的尴尬,缓和了场面,化解了危机。
一次,当蒋介石与英国蒙巴顿谈论缅甸作战计划时,蒋介石坚持在缅甸战役发起后,喜马拉雅航线的物资运输量必须保持每月一万吨,并坚持要535架次飞机。英方的蒙巴顿将军向蒋介石解释,即使能弄到那么多飞机,翻越喜马拉雅山运输那么多的物资也是难以保证的;而且,在缅甸的雨季使用空降袭击也是无法办到的。蒋介石说:“罗斯福总统决不会拒绝我的要求,我要什么他就会给什么。”蒙巴顿感到十分惊讶,瞪大了眼睛,雨季是东南亚的自然现象,是战争中应当考虑的重要条件,蒋介石为何置之不顾?他们俩互相瞪视对方,半晌不说话,场面十分尴尬。这时,宋美龄在一旁来用英语半开玩笑对蒙巴顿说:“不管你信不信,他不懂得雨季的事。”蒙巴顿听后,表示理解笑了,谈话气氛又开始轻松起来。
(《外交的绝响:宋美龄在1943》阳雨/著,东方出版社)
1943年冬天,宋美龄陪同蒋介石赴埃及开罗,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尼罗河畔首次晤面,会议结束时三国共同发表了《开罗宣言》。
丘吉尔就此次会议在回忆录中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蒋介石,我对他的冷静、含蓄和敏捷的性格颇有印象,此刻他的权力与名望臻至顶峰之际。在美国人的眼中,他是世界最显赫的角色之一。他是‘新亚洲’龙头。”
按道理蒋介石是代表中方的首脑,可对喜好排场和情绪容易冲动的西方人来说,对猎奇、追求新闻价值的记者来说,宋美龄却成了中心人物。她以蒋介石夫人与翻译员的身份出席了所有会议和宴会,并单独出去访友,代表蒋介石向各方致意。宋美龄优雅的谈吐、丰富的外交经验和大方得体的服装,给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加上几个月前访美活动的余韵还在,所以一到开罗即成为美、英代表团和三国新闻记者注意的中心。
据说,宋美龄深获时任英国首相邱吉尔的赞赏。对于宋美龄,丘吉尔的评价很高,说她服装“极为潇洒合身”,说他與宋美龄曾有颇为愉快的对话,可看出她是一位非常特殊亦极有魅力的人。他还告诉她,上次在美国未能晤面,实感遗憾。
在开罗会议期间,宋美龄与丘吉尔进行过几个小时的会谈。其中有几段有趣的对话:
丘吉尔:夫人认为我是一个很老的人,不是吗?
宋美龄:我真的不知道,阁下相信殖民主义,我不相信。
经过几个小时的会谈后,丘吉尔又问:现在告诉我,夫人对我的看法如何?
宋美龄:我认为阁下说的时候比做的时候要凶。
邱吉尔这个骄傲有名的英国首相,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宋美龄是他在世上最欣赏的少数女性之一,“她的骄矜和妩媚,都让人极为心动”。邱吉尔还曾对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这个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她始终是主角,谈笑风生非常受欢迎
在开罗会议期间,由于劳累过度,宋美龄的身体垮下来了。据悉,中国代表团里重要成员都能说英语,如王宠惠、郭斌佳、董显光、朱世明等,但宋美龄嫌他们为蒋介石所作的口译不够好,“无法转述委员长思想的全部意义,常亲自重译蒋的声明和对方的谈话”。蒋与罗与丘以及蒋和其他外国高级将领(如美方马歇尔,英方蒙巴顿)的对话,这些全由宋美龄一人挑大梁,口译兼阐释,工作颇为辛苦。
蒋介石在会议最后一天的日记上写道:“今日夫人自11时往访罗斯福总统商谈经济问题以后,直至霍氏离去,在此10小时时间已疲乏不堪,从未见其有如此情状也。”
丘吉尔的医生莫兰为她进行了检查。当晚,莫兰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她再也不年轻了。但是她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神态,她虽然面容憔悴,但是还有某种魅力。”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回忆录中说:宋美龄“待人和善,或许有一点像女王似的。显然习惯于自行其是,但却是一个勤勉而认真的译员,并不如我过去所听说的那样轻浮,爱发脾气”。他的感觉是“我挺喜欢他们俩”。
罗斯福也曾对一名记者说:“在开罗,我无法形容对蒋中正的任何看法。后来,我回想起这件事,我才意识到,我所知道的都是蒋夫人对我讲的她丈夫如何如何,以及他是怎样的。她总是在那里回答所有的问题。我可以了解她,但我对这位蒋先生,我却根本看不透。”
蒋介石夫妇举行茶话会,招待各国代表和来宾,宋美龄始终是主角,谈笑风生,非常受欢迎。记者们写道:“在茶话会中,蒋夫人受到了包围。”
宋美龄的才能,获得了欧美领导人的推崇,给西方留下深刻印象。1943年2月17日宋美龄访问白宫,2月18日,应美国国会的邀请,出席国会演说。全美各报纸对宋美龄之演说词,均全文登載,并加特写。一些报纸还以此新闻刊在头条发表社论。许多议员对宋美龄在国会之演说词,倍加赞赏,把宋美龄誉为世界“名政治家”之一。有的还主张请宋美龄出席战后之世界和平会议。此后宋美龄出席纽约市长主持之欢迎会,并授予她纽约荣誉市民称号。
当时加拿大首相还专程至纽约,向宋美龄致敬,并邀请她赴加。1943年6月14日,宋美龄自纽约赴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16日,宋美龄出席了加拿大国会演说,两院议员献以欢呼声与热烈掌声。6月24日,宋美龄自加拿大回抵纽约后,再度访问了白宫。6月29日,宋美龄自美国南部乘美国政府特备专机启程返国,罗斯福还特派秘书随机护送。由此可见,宋美龄在国外受欢迎度颇高。
她不但在幕后导演,也常到前台“演出”
可以说,宋美龄在开罗会议上的光芒超过了蒋介石。所以,也有人指出,宋美龄酷爱权力,她不但在幕后导演,也常主动地站到前台,充当演员的角色。
蒋氏夫妇有一次在行邸举行鸡尾酒会。罗斯福的儿子伊利奥代父参加,丘吉尔之女也到场,小罗斯福就在《罗斯福见闻录》中记录了这次鸡尾酒会上宋美龄的“演员”角色:
蒋夫人走到我的身边,毫不停留地把我带到了两张并排放着的椅子上坐下。我觉得她像一位颇为老练的演员。差不多有半个小时之久,女士生动,风趣的,热心的谈着,而她是设法把我来作为我们谈话的中心。这种恭维和魅惑的功夫之熟练到家是我多少年难得碰到的。她谈到她的国家,可是所谈的范围只限于劝我在战后移居到那里去。她问我是否对畜牧农场发生兴趣。那么中国的西北对我简直是最理想的地方了,她为我描画出一个有能力有决心的人从中国苦力的劳作中所能集积起的财富的金色画面以后,她把身子靠向前来,闪耀着光彩的眼睛凝视着我,似乎在说:同意我所说的每一句话,她的手轻轻地放在我的膝盖上。
在最初的几分钟内,我极力地对自己说:这位夫人只是对我们之间的谈话感到浓厚的兴趣,在她的心中绝无其他任何动机。可是在她的神态之中有与绝对的真挚不相融洽的生硬的欢娱的光彩。我绝对不曾相信我是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以致她认为必须将我征服,使我很快变成她的好友,为了任何将来的其他的目的。不过我却相信蒋夫人多少年来以一种征服人的魅惑与假装对他的谈话对方发生兴趣的方式来应付人们——尤其是男人——以致现在这变成了她的第二性格。而我怕看她的第一性格发作,说实话那会吓坏了我。
小罗斯福的评论有他深刻的观察力,也有他自身傲慢的影子。
不过,宋美龄应该是个好“演员”,她在一些谈判中所表现的机智得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蒋介石的古板木讷所带来的尴尬,缓和了场面,化解了危机。
一次,当蒋介石与英国蒙巴顿谈论缅甸作战计划时,蒋介石坚持在缅甸战役发起后,喜马拉雅航线的物资运输量必须保持每月一万吨,并坚持要535架次飞机。英方的蒙巴顿将军向蒋介石解释,即使能弄到那么多飞机,翻越喜马拉雅山运输那么多的物资也是难以保证的;而且,在缅甸的雨季使用空降袭击也是无法办到的。蒋介石说:“罗斯福总统决不会拒绝我的要求,我要什么他就会给什么。”蒙巴顿感到十分惊讶,瞪大了眼睛,雨季是东南亚的自然现象,是战争中应当考虑的重要条件,蒋介石为何置之不顾?他们俩互相瞪视对方,半晌不说话,场面十分尴尬。这时,宋美龄在一旁来用英语半开玩笑对蒙巴顿说:“不管你信不信,他不懂得雨季的事。”蒙巴顿听后,表示理解笑了,谈话气氛又开始轻松起来。
(《外交的绝响:宋美龄在1943》阳雨/著,东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