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教师所运用。本文从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的意义以及实施的方法两个方面介绍了情景教学法的运用。以期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作用,从而有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和整个素质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高中历史 意义 方法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老师的关注和青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成为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热情的重要手段。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呢?情境教学就是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主题设置跟当时相同的情境,师生融入这种情境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具体形象,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境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情境教学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课程改革并不是完全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要给传统教学方法倾注新的内容,使传统教学方法注入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入情感因素,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兴趣盎然的良好习环境,更好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二)情境教学是引起兴趣转向引导兴趣的需要
历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而且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对问题有理性的分析,可以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向高级发展。
(三)情境教学是历史教学中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
历史问题情境是由新的、未知知识,学生主体认知需要与学生主体认知可能性等要素构成。它的创设, 建立在思维过程性、创新性、问题性和主体性的心理学基础之上,其策略是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创设形式多样、因人而易的问题情境。因此,这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问题情境创设能真正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 使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落在实处。
那么情境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方法呢?通过对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探索,我总结出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 创设实物情境
所谓实物情境是指展示具有历史教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品或文物,如古钱币、古器皿等等,还包括文物的赝品。良好实物情境的创设,不仅形象直观,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时,我在班上举办了一个“服饰展示会”。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去寻找中国典型服饰,包括格式旗袍、马褂、中山装、西装、连衣裙等等。学生通过观察各式服装,即形象直观,感觉历史就在身边,可以触摸到。又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的学生就提出很多问题,如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旗袍和当时的旗袍不大一样?中山装怎么来的?它与其他服装有什么关系等等。
(二) 创设影视教学情境
利用丰富的幻灯、电影、电视等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与事物,它的生动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述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时,我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有关黄海海战片段,让学生亲自感受政府官兵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而视死如归,壮烈殉国的悲壮局面。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再现了过去的历史,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慧的发展,便于知识的巩固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扮演角色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角色情境,可增加学生主体性、参与性。通过学生模拟历史的片段,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执教《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时,我指导学生模拟“雅典公民大会”设计了传令官、主席、祭司、公民数人等角色。同学们为熟悉情境,主动上网查阅资料,研究史料,揣摩角色、体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对古代雅典的民主生活有了深刻的感知。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参与者,全体学生都在特定情境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整个过程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淬炼,心灵得到震撼,潜能得到释放。
(四)创设实地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封闭的,而实地情境则是开放式的,通过走出去,对历史遗迹、遗址、遗物进行实地观察与调查,为我们认知前人的活动提供感性材料。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乡土资源,使之与教材有效结合,努力创设现在情境教学。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活生生的历史、身边的历史,激发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问题情境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模式的程序是“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问题的提出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
如:我在上《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时,关于西周分封制,我先设计了4个问题。1、西周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统治广阔疆域?2、分封的对象有哪些?3、分封的目的是什么?4、这种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质疑。如“分封”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分封先代的贵族?天子和诸侯是一种什么关系?
通过“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和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总之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感受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作用,从而有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和整个素质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必能给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股强大的动力,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老师屡试不爽的好法宝。
参考文献
[1]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高中历史 意义 方法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老师的关注和青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成为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热情的重要手段。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呢?情境教学就是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主题设置跟当时相同的情境,师生融入这种情境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具体形象,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境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情境教学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的课程改革并不是完全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要给传统教学方法倾注新的内容,使传统教学方法注入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入情感因素,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兴趣盎然的良好习环境,更好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二)情境教学是引起兴趣转向引导兴趣的需要
历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而且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对问题有理性的分析,可以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向高级发展。
(三)情境教学是历史教学中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
历史问题情境是由新的、未知知识,学生主体认知需要与学生主体认知可能性等要素构成。它的创设, 建立在思维过程性、创新性、问题性和主体性的心理学基础之上,其策略是要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创设形式多样、因人而易的问题情境。因此,这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问题情境创设能真正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 使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落在实处。
那么情境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方法呢?通过对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探索,我总结出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 创设实物情境
所谓实物情境是指展示具有历史教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品或文物,如古钱币、古器皿等等,还包括文物的赝品。良好实物情境的创设,不仅形象直观,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时,我在班上举办了一个“服饰展示会”。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去寻找中国典型服饰,包括格式旗袍、马褂、中山装、西装、连衣裙等等。学生通过观察各式服装,即形象直观,感觉历史就在身边,可以触摸到。又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有的学生就提出很多问题,如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旗袍和当时的旗袍不大一样?中山装怎么来的?它与其他服装有什么关系等等。
(二) 创设影视教学情境
利用丰富的幻灯、电影、电视等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与事物,它的生动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述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时,我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有关黄海海战片段,让学生亲自感受政府官兵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而视死如归,壮烈殉国的悲壮局面。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再现了过去的历史,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慧的发展,便于知识的巩固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扮演角色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角色情境,可增加学生主体性、参与性。通过学生模拟历史的片段,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执教《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时,我指导学生模拟“雅典公民大会”设计了传令官、主席、祭司、公民数人等角色。同学们为熟悉情境,主动上网查阅资料,研究史料,揣摩角色、体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对古代雅典的民主生活有了深刻的感知。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参与者,全体学生都在特定情境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整个过程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淬炼,心灵得到震撼,潜能得到释放。
(四)创设实地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封闭的,而实地情境则是开放式的,通过走出去,对历史遗迹、遗址、遗物进行实地观察与调查,为我们认知前人的活动提供感性材料。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乡土资源,使之与教材有效结合,努力创设现在情境教学。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活生生的历史、身边的历史,激发学习的兴趣。
(五)创设问题情境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模式的程序是“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问题的提出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
如:我在上《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时,关于西周分封制,我先设计了4个问题。1、西周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统治广阔疆域?2、分封的对象有哪些?3、分封的目的是什么?4、这种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质疑。如“分封”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分封先代的贵族?天子和诸侯是一种什么关系?
通过“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和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总之历史情境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感受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作用,从而有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和整个素质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必能给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股强大的动力,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是老师屡试不爽的好法宝。
参考文献
[1]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