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舞蹈学习中是两样非常重要的能力。所谓舞蹈表现力是指舞蹈的表演能力,主要包括表情表演和动作表演能力。表情主要是指演员的眼部、嘴部及面部表演。它是表达情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它对舞蹈起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动作亦是有表情的,相同的动作,对节奏、力量、韵律的处理不同,表现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舞的传统特色就是手、眼、身、法、步的紧密配合。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开展教学实践训练呢?这里浅谈几种方法。
一、习惯训练
重在舞蹈意识的培养,把表情训练融入平时的常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在平时的小组训练中,学生通常非常注意模仿动作的准确而忽视表情的把握。所以教师应注意及时提醒,并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中国传统戏曲中有句俗语说:“心里没有,身上白走。”在要求动作的准确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表情的配合。可运用比喻法和对比法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硬腕手位组合》(人教社幼师《舞蹈》全一册)时,其准备姿态是右小踏步,双手叉腰。这里可运用比喻法启发学生: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上,眼睛向远看出去,表情自豪并面带微笑。又如在学习藏族舞《弦子组合》(人教社幼师《舞蹈》全一册)时,运用比喻法强调表情:有如喝了大草原上甘甜的美酒一般,脸上应有着醉人的微笑,内心的甜美一眼就可以看见。还可运用对比法进行表情训练,如:在学习藏族舞《踢踏步组合》(人教社幼师《舞蹈》全一册)时,情绪欢快,面带笑容。这里可对比东北秧歌舞蹈《手巾花组合》(人教社幼师《舞蹈》全一册),这个组合的表情同样是面带笑容的,那么,同样是笑,有无区别呢?这时可启发学生先比较这两种民族舞风格的不同:藏族舞热情、豪放,东北秧歌泼辣、幽默、文静、稳重。这时再看两种笑的不同,就很容易理解了:藏族舞的笑容热烈、透出人的朴实和热情,而东北秧歌的笑容是俏皮中透出人的幽默和干练。这里运用对比法,不但区分了两种舞蹈表情的不同,同时也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了两种民族舞风格的不同。
二、针对性训练
重在表演技巧的运用,即情绪宣泄的外显意识。冷永铭的《舞蹈表演基本训练初探》一文中,涉及的表情训练方法较为全面。她把舞蹈表演基本训练的内容概括为:①心理素质,体验技巧训练;②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技能训练;③感觉训练;④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能力训练;⑤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能力训练;⑥成果训练;⑦学习民族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⑧表演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教育等。而在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技能训练中,她详细叙述了眼睛的表演素质训练,包括笑眼、哭眼、羞眼、盲眼、耀眼、恨眼、睡眼、怒眼、傲视、探视、蔑视、夜视、遥视、环视、凝视……
在幼师舞蹈表情训练中,结合自身特点,我主要运用了两种方法:第一,观看典型的成品舞。中国戏曲舞蹈中,有关表情的舞蹈较多,如《拾玉镯》《秋波流趣》……在观看这类舞蹈时,要特别注意舞者表情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同时可进行片断模仿训练。把舞蹈的精彩部分模仿下来,仔细体会。第二,编排简单的表演组合。例如:组合《尝果子》,让学生分别用表情表现酸、甜、苦、辣。可配有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辅助。这样的训练特别要求表演的准确性,要不用说明,就能从表情上判断出酸果子、甜果子、苦果子和辣果子。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尝试和不断地练习。教师可做些典型的示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从而更好地去表现生活。
三、即兴舞蹈训练
“即兴”是在人的无主观意识状态中,瞬间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而发生兴致,进入表现的状态。即兴是创作的伙伴,创作常因某个即兴而发。在即兴的状态下能让人意外地发现新思路,新感悟,并由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挖掘创造的潜能。在幼师舞蹈实践教学中,通常是借助某些“媒体”来达到训练目的。比如舞蹈的语汇分类练习;情景联想练习;舞蹈音乐风格感受训练……通过即兴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对动作的把握和掌控能力,敏锐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幼师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训练的这几种方法,教师往往对于针对性训练和即兴训练较为重视,而忽略了习惯训练,而习惯训练恰恰是一种“舞蹈意识”的培养,更能使舞蹈与人的情感完美结合。所以最好是几种方法结合训练,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习惯训练
重在舞蹈意识的培养,把表情训练融入平时的常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在平时的小组训练中,学生通常非常注意模仿动作的准确而忽视表情的把握。所以教师应注意及时提醒,并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中国传统戏曲中有句俗语说:“心里没有,身上白走。”在要求动作的准确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表情的配合。可运用比喻法和对比法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硬腕手位组合》(人教社幼师《舞蹈》全一册)时,其准备姿态是右小踏步,双手叉腰。这里可运用比喻法启发学生: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上,眼睛向远看出去,表情自豪并面带微笑。又如在学习藏族舞《弦子组合》(人教社幼师《舞蹈》全一册)时,运用比喻法强调表情:有如喝了大草原上甘甜的美酒一般,脸上应有着醉人的微笑,内心的甜美一眼就可以看见。还可运用对比法进行表情训练,如:在学习藏族舞《踢踏步组合》(人教社幼师《舞蹈》全一册)时,情绪欢快,面带笑容。这里可对比东北秧歌舞蹈《手巾花组合》(人教社幼师《舞蹈》全一册),这个组合的表情同样是面带笑容的,那么,同样是笑,有无区别呢?这时可启发学生先比较这两种民族舞风格的不同:藏族舞热情、豪放,东北秧歌泼辣、幽默、文静、稳重。这时再看两种笑的不同,就很容易理解了:藏族舞的笑容热烈、透出人的朴实和热情,而东北秧歌的笑容是俏皮中透出人的幽默和干练。这里运用对比法,不但区分了两种舞蹈表情的不同,同时也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了两种民族舞风格的不同。
二、针对性训练
重在表演技巧的运用,即情绪宣泄的外显意识。冷永铭的《舞蹈表演基本训练初探》一文中,涉及的表情训练方法较为全面。她把舞蹈表演基本训练的内容概括为:①心理素质,体验技巧训练;②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技能训练;③感觉训练;④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能力训练;⑤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的能力训练;⑥成果训练;⑦学习民族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⑧表演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教育等。而在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技能训练中,她详细叙述了眼睛的表演素质训练,包括笑眼、哭眼、羞眼、盲眼、耀眼、恨眼、睡眼、怒眼、傲视、探视、蔑视、夜视、遥视、环视、凝视……
在幼师舞蹈表情训练中,结合自身特点,我主要运用了两种方法:第一,观看典型的成品舞。中国戏曲舞蹈中,有关表情的舞蹈较多,如《拾玉镯》《秋波流趣》……在观看这类舞蹈时,要特别注意舞者表情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同时可进行片断模仿训练。把舞蹈的精彩部分模仿下来,仔细体会。第二,编排简单的表演组合。例如:组合《尝果子》,让学生分别用表情表现酸、甜、苦、辣。可配有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辅助。这样的训练特别要求表演的准确性,要不用说明,就能从表情上判断出酸果子、甜果子、苦果子和辣果子。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尝试和不断地练习。教师可做些典型的示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从而更好地去表现生活。
三、即兴舞蹈训练
“即兴”是在人的无主观意识状态中,瞬间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而发生兴致,进入表现的状态。即兴是创作的伙伴,创作常因某个即兴而发。在即兴的状态下能让人意外地发现新思路,新感悟,并由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挖掘创造的潜能。在幼师舞蹈实践教学中,通常是借助某些“媒体”来达到训练目的。比如舞蹈的语汇分类练习;情景联想练习;舞蹈音乐风格感受训练……通过即兴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对动作的把握和掌控能力,敏锐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于幼师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训练的这几种方法,教师往往对于针对性训练和即兴训练较为重视,而忽略了习惯训练,而习惯训练恰恰是一种“舞蹈意识”的培养,更能使舞蹈与人的情感完美结合。所以最好是几种方法结合训练,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