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富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好教材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38340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捧杨若文老师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教育新闻传播学教材《新闻编辑能力训练教程》,我很为杨老师高兴,很为将要使用这本教材的学生高兴。复旦大学出版社是很有眼光的,延请杨若文老师为高职教育新闻传播学专业编撰教材,是请了一位合适的人来做一件合适的事。新闻传播学教育这些年的勃兴,是在研究生、本科、高职等不同层面同时进行的。当更多的人在关注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本科生教育时,复旦大学出版社和杨若文老师同时把目光投向高职教育,这显然是一块富饶的、等待开发的处女地。说杨老师是合适的人选,是因为他有多年从事高校教育的经历,还有在西安民办高校任教的经历。在武警专科学校与武警工程学院,杨老师先后给本科生、研究生带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论文写作、中外历史、形式逻辑、新闻编辑学、大众传播学、孙子兵法等多门课程,并进行古籍注释翻译工作,进行社会心理学、报刊批评学等专题研究。退休之后,杨若文老师曾在西安四所大型民办院校任教,并担任其中两校学科带头人、专职教授,他承担的“民办高职新闻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项目,获2005年度陕西省民办高职院校唯一的省级二等奖,主讲的《报纸编辑》被评为2005年度陕西省民办高职院校唯一的精品课程。这就使得杨老师对民办、高职院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有更好地把握,对学生的需求有更准确地把握。
  这部教材针对性很强,以能力训练为着眼点,把新闻编辑角色履行能力(职业意识、职业自律自觉性、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重点,其内容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编辑业务,包括媒介全局的宏观策划,栏目、版面设置的中观策划,以及微观策划层面的编稿、组版(包括选稿、改稿、标题制作、版式设计、图片编辑)与广播电视新闻编排、网络新闻编辑等实践操作层面的内容。这本教材的体例结构也是全新的,每节都分理论知识、能力训练(包括案例分析和课堂训练)、思考与实践三大部分,真正能够对于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又好又快地掌握编辑技能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通览全书,新闻理论(特别是编辑理论)部分精炼而体系完整,在给学生打下理论基础的同时,以案例分析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载体(这是本书最主要的创新和精华所在,可惜正式出版的版本与杨老师的原稿有一定差距),以清晰、简约的观点和丰富、新鲜的案例为支撑,说清“是什么”,强化“怎么做”,而这些案例都是杨老师从最近两年新闻媒体的有关报道中精心筛选出来的。这本书是2006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最新的案例是人民网对“多宝鱼事件”的报道,时间是2006年11月21日,可见著作者是多么的用心!
  我在1991年到1995年接受新闻学本科教育的时候,对有关教材体系、观点、事例的滞后性和与现实新闻事业的脱节问题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因素是很多的。新闻要新是其应有之义,新闻专业的教材不能一成不变,变成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的“老古董”。1999年,我到北京参加一所高校考研辅导班的学习,在火车上遇到京城某报社的记者部主任,这位老兄本科学的是莎士比亚,研究生学的是经济学,从事的是新闻工作,他的一席谈颠覆了我对新闻学教育的既有印象,特别是他对某高校新闻学教材的评价更是振聋发聩。好在这种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的情况也一直在逐步地改变,很多新闻专业的老师也和杨若文老师一样,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滞后、呆板的新闻学教材。当然,也在改变和塑造着参加学习的人。
  人类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传播发展的历史。没有传播,就没有文明的传承和社会的进步。如果没有书籍这个载体,没有《论语》,数千年前孔夫子精彩的授课内容,只有当时听讲的孔门弟子有幸聆听。同样,创立佛教中国本土禅宗的六祖惠能,本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如果没有弟子整理他的授课内容成为《坛经》,中国的佛教就没有自己的经典,也就不大可能影响中国社会数千年的本土佛教文化了。《论语》和《坛经》在其间的作用可是不小,这就是传播的力量。好的教材对推进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我想也是如此。
  
  (作者单位:武警上海政治学院)
其他文献
一年一度的报纸大征订工作即将开始,在一些城市,广告抵订又成为热门话题。所谓广告抵订,是指在报纸征订过程中,赠送发行客户广告的发行方式;或者说是给刊登广告的客户赠送一定数量报纸的营销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报纸广告促进发行。广告抵订被业内人士称之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原价订阅了报纸,还可免费刊登广告;刊登了广告,还可免费订阅报纸。这种属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发行方式,为何还有“弃之可惜”
期刊
武健华同志是我敬重的老首长。他曾在中央机关工作,来陕西任职之前,长期担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师政治委员。在负责中央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协助他们处理重大问题的同时,也见证了伟人们许多鲜为人知的生活“小事”。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伟人风范和崇高品德。  过去,我们在一起工作期间,武健华勤于读书、修养有素、严以律己、宽厚待人,处事沉稳周到的品格和
期刊
一直认为,退休离职意味着人生进入了低调的生存状态,远离了纷争和繁忙,仅有的是守志和休养。但4年多的审读员生涯,却让我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有压力、有责任,更有夕阳晚唱中的高歌和奇文疑义辨析中的快乐。有人说,审读员是在“发挥余热”,老之所为也;我却说,这是人生新的抉择,它如大幕开启前的序曲一样激荡豪迈……  担任青海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审读员,与兄弟单位的审读员一样,之前曾为人作嫁,即谓舞文弄墨,所以有过
期刊
新闻情感信息的传播,以新闻事实与其承载的新闻情感信息所形成的刺激为起点。其刺激的对象,既有媒体人,也有受众。对于新闻媒体人的刺激所引起他们的情感反应,又通过新闻产品与播发者的表情而作用于受众。    一、新闻刺激的分类    (一)从刺激物的具体形态上分为:   ⒈新闻媒体的准物理性刺激。光与声等外界的物理性刺激,通过新闻媒体主要是电子媒体可作用于受众。这种刺激,是新闻媒体对受众的模拟性的、间接性
期刊
一份报纸不可能不紧跟时代,不管它是专业报还是综合报;一份报纸不可以不参与时政,无论它是大报还是小报。正是本着这一办报原则,我们在报纸的头版开辟了“时事纵横”专栏。或许有争议,或许有非难,但我们坚持下来,而且渐渐被读者接受了。以小见大,一个专栏与一份报纸,就显现出办报人艰难的心路历程。    主旋律不等于一种声音    新闻宣传必须唱响主旋律,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一再证明,主旋律并不等于一种声音。
期刊
虽然已有20多年的党龄了,但我没想到自己会与十七大党代表有如此密切的关系:经过层层推选,我成为宁夏35名“十七大党代表”候选人之一, 最后又在“优中选优”的“差额”选举中被无情地“差”掉了。  回顾自去年11月至今年6月长达8个月的十七大党代表推荐选举过程,真可以用“出人意料”“峰回路转”“大起大落”“感慨万千”这些词语来形容。    出人意料    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完全被动、“身不由己”的人生
期刊
“江苏新时空”是江苏广电总台于2002年7月开办的一档集“新闻性、政策性、指导性、权威性”于一体的新闻栏目,担负着向全省乃至全国观众介绍江苏、宣传江苏,同时以电视新闻形式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传达的重要任务。对于这样一档以时政新闻、主旋律报道为主的新闻栏目来说,如何使报道在及时、准确、重要的同时又能够生动、形象,吸引观众?如何让节目的宣传效果事半功倍,真正做出影响、起到上通下达的作用?这是自“江苏新时
期刊
2007年4月11日至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正式访问,这是7年来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访问日本,而今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温总理在3月16日出席人大记者招待会时称,他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是一次“融冰之旅”。这一“融冰之旅”受到了中国国内媒体的热切关注;在温总理这一“融冰之旅”的前前后后,中国国内媒体也经历了一场针对国内人民对日本反面情绪的“融冰之旅”。下面
期刊
编者按:  今年7月1日是《华商报》改版十周年。十年间,《华商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整合,日趋成熟,逐渐成长为一张被公众广泛认可、社会影响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都市类报纸。集中探析这张报纸成长的历程,对仍处在转型期的我国报业当不无益处。  在《华商报》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物审读中心一直将其列为重点跟踪审读。近期他们又组织力量,分别从政务报道、民生新闻、舆论监督、新闻策划等四
期刊
2006年 3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了一档全新栏目——“赢在中国”,它创造性地融合了大型选拔赛、电视访谈、电视专题等节目形态到真人秀节目中,辅之以现场直播,贯穿“励志、创业”主题,在全国广受好评。  “赢在中国”的内容主要是对当代创业者的职业精神和职场行为的展示,包括新型企业诞生的全过程。节目流程分为六个阶段进行:(1)海选:网上报名,从12万选手数据库中选出 3000 名;(2)面试:由大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