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qq11qq11qq11qq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治课教改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政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更加关注学生、贴近学生。但从整体看,政治教学效率还很低下,学生政治素质还很羸弱,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相协调,政治课越来越难上,学生觉得政治课越来越没趣。学生怨学,老师怨教,使我们的政治课教改走得非常艰难。这里有许多的主客观因素:从客观上看,社会环境、发展气候、人的理念等大多是以发展经济为主,强调物质文明的建设,往往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大环境大气候严重影响了小环境小气候,学校的“净土”不净;从主观上看,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学校自身的发展都以培养出多少名牌大学生为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实施中语数英分值较高,政史地三科综合在一起,学校不作重点,教师不重视、学生不肯学等等。要改观目前的不良现象,应从多方面入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学习的不努力。我认为搞好政治课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让学生为考试去死记硬背书本上枯燥的理论,问题的关键是政治课教师心中必须有“人”,回归“人本”,给学生以充盈的人文关怀,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以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那么,目前在政治课上体现和谐的人文思想还存在那些问题呢?又应如何去做呢?
  
  一、政治教学中人文关怀的不足
  
  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造性等)为出发点。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政治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无论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还是对学生发展的考虑,都深刻地认识到,政治课教学呼唤人文关怀,并进行了一些可贵的探索。这表明教师的确对教学有了重新认识,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入的人文关怀与学生所需要的人文关怀相比是相当微薄的。
  
  1、关怀的思想流于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在突现“人”的过程中,教师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量运用多种媒体去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说是极尽渲染之能事。如:听了一节《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的保护》的公开课,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制作了动画片,又制作了漫画和幻灯片,既有电影又有音乐。本来这一节的内容是一个和学生联系极为紧密的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对这一问题是非常感兴趣的,应该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受,但是整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对话,教师走不到学生的心中。课虽上得热热闹闹,但在热闹的背后学生的情感得不到疏导,理性得不到提升,显然这是对“人”的简单理解,是对学生主体的忽视,是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原则的。
  
  2、关怀的眼光过于狭隘
  在教学实践中,关注“两头”忽视“中间”的现象较为严重,许多教师对所任教班级的“中间”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就更谈不上了解这些学生了。所谓的“好生”、“差生”会倍受教师的关怀,即使是对所谓的“好生”、“差生”的关注,更大程度上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更有甚者关注“差生”只是担心他们别调皮捣蛋,别出乱子,安抚他们。我认为这种人文关怀的对象、内容过于狭隘,教师所关怀的对象应该是每一个学生,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关怀,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的平等体味和理性思考。
  
  3、关怀的方式较为随意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教师本着“我批评你是为你好”的观念,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讲究方式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所谓的善意的关怀中随意侵犯学生的隐私和无视学生心理,对学生造成实质上伤害的现象,如口无遮拦侮辱学生人格、动作粗暴侵犯学生的人权等。这种权威式的、高高在上的关怀,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让学生感到更深的冷漠,更不用说去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了。这是与真正的人文关怀背道而驰的。
  
  二、 政治教学中注入人文关怀的对策
  
  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呢?我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进感情,尊重信任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因此,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政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的健康人格的关键。多元化的价值观与当前教育精心设置的一元世界的碰撞在不断地产生不和谐的音符,尊重学生个性、人格的个性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用爱心赢得爱心,用真诚换得真诚,用人格塑造人格。政治教师要给全体学生深情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如可以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作为突破点及打开学生心灵情感的钥匙,通过情感交流来协调学生之间不同道德观念的冲突,建立一个明确的道德体系,并以这种道德体系引导学生个体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又如可以排除辈分、职务、权利等障碍,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或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力争取得学生的信任,常和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谈心等。
  
  2、关注现实,体验感悟生活
  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但“为了考试不得不学”,这让许多政治教师感到无奈。我为之反思:为什么许多同学课间讲起“9·11”事件、伊拉克战争、本·拉登、萨达姆之类的政治事件或政治人物时群情激昂,可一旦上政治课就索然无味了呢?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政治课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仅注重科学精神,而忽视人文关怀,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学生缺乏思考、体验、感悟的氛围和机会。体验是一种被激活了的经验,是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沟通的一种张力场,在体验中通过想象、移情、神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并产生新的经验。最后又使经验内化为自我的感悟,使感悟到的东西成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因此,政治教学唯有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生动的事例中去体验,课堂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理解是依赖于个人经验的。例如在学习《法律常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时,让学生举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来学习作为消费者在交换过程中享有那些权利,让其讨论在合法权利受侵犯时应该怎么办,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达到增强其法律观念,提高其维权意识和能力的目的。
  
  3、实现自我,创造放飞思维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的核心是问题,智慧难以直接教授,但可以训练思维的流程,训练方法论,如初三政治在学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时,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庭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情况,并把它制成表格,汇总学生的表格,要求学生对所调查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这些问题。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去体验、去发现、去感受。学生为自己能提出许多高质量的问题而感到自豪。学生在做中学,在问中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古希腊普罗塔戈就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政治老师要找准时机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放飞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幸福,实现自我。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生会从多种渠道获得许多信息,并且私下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争论。那么作为政治教师首先要时刻注意学生思想的脉搏,抓住契机,找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然后作为学习的帮促者,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辩论,并寻找一些解决的办法。如学生很关心我国的“沙尘暴”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作为我国防沙治沙专家组长完成一份治理“沙尘暴的可行性报告”;如一段时间学生对伊拉克战争很感兴趣,利用这个机会,我上了一堂时事课——《聚焦伊拉克战争》,引导学生认识伊拉克战争的实质……
  时代呼唤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政治课堂可以提供好的人文氛围,成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最佳场所,政治课应该是最主动的,政治课也应该是可以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的学科,政治课不仅要承担起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授知识的任务,更要承担起育人的重任,承担起让学生滋养精神家园的重任,政治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心灵的一泓清泉。
  (作者单位:736100甘肃省瓜州县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教师要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真正了解学生、真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善于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只有教师具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和灵巧的双手,合理开发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需要。  广义地说,课程资源分布于课内、课外和信息技术三方面。学生中的课程资源是课内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是自古以来教育者为学生的定位
期刊
尽管三年前从认识你们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今天的存在,但是,当告别的日子终于成为现实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些突然,觉得它来得快了些,觉得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种别离。看着你们这些曾经和我朝夕相处了一千多个日夜的熟悉面孔,即将离我而去,我的心里有千万种说不出的感慨。  记得,你们刚进六中校门时,还是挂着红领巾的蹦蹦跳跳的少年,多么幼稚,多么天真!而如今,你们已脸上写满成熟。记得,你们刚进校门时,还只
期刊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摆在广大化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既艰巨而又极为迫切的任务。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其灵魂所在是创新教育。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一、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传递新知这个环节上对学生强行灌输,怀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扼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创
期刊
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老师大都有相同的感受:高中地理的教学重点内容在高一。因为高一地理是高考的重点,毫无疑问也是高三地理备考的重点,高一地理教学效果无疑对高三备考乃至高考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知识和能力基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但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比较突出,地理学科的成绩也明显偏低,即使在我们使用了知识难度有所降低的新教材
期刊
前不久,我们赴英国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与考察。通过英国杜伦大学的讲座培训以及到部分中小学的考察与交流,英国中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尊重学生个性的校训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校训往往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斯坦利技术学校(Stanley School of Technology)的校训是:“教育是为了学生21世纪的生活:特殊能力的学生接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但是,认真地审视一下目前英语的课堂教学,不难看到存在着重现象不重本质,摆花架子,盲目跟风,追求时髦的“虚假繁荣”。  我县2005秋季启用了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供七年级起始选用的英语新教材,通过一年的教学尝试,我产生了如下感悟。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
期刊
新大纲规定: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不断的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教学是老师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启动多向思维——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口语表达与思维密不可分。《学记》中说:“故君
期刊
实施历史新课标,要求在教学的理念、模式、内容、手段上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切实推进一场深刻的“学习的革命”。在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课堂教学中设计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切入口,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各种器官的积极性,激活学习主体,张扬学生个性,使之主动求知、自主发展。历史教学中的学生活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其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变,形式丰富、内容精彩纷呈。在历史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现在已经进入安装调试阶段,这就意味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教学即将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膨胀发展的时代,但对于农村教学工作实践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从一些教育较发达地区的反馈情况来看,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网络化学习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  作为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县,怎样首先熟悉远程教育的方式方法?怎样利用远程教
期刊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此次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校本教研。可以说,搞好了校本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