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爱国词人中。辛弃疾是最适宜的’代表。他的人格、事业和作品都能成为这一派的领袖。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曾自谓人生在世,当以力田为先,故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颅硕体胖,目光有棱,红颊青眼,壮健如虎,文武双全,以功业自许。生性豪爽,尚气节,有燕、赵义侠之风。他生时北方已沦陷于金人,目击国破家亡的苦境。幼时即抱有报国之志。23岁,归南宋,历官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因为他生活丰富,创作力强盛。学问广博,才力过人,在他的600多首词中。无论内容、形式及风格,几乎无所不包。他用长调写激昂慷慨的胸怀。用小令写温柔美感的情绪。他有时也写山水之乐,有时也写缠绵之情,但都雅洁高远,绝少鄙俗淫靡之态。
辛弃疾晚年的词作。少了些奔放豪迈,多了些儿女情长。“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他的词作《最高楼》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管些儿”的最好体现。这是他在南宋绍熙五年(1194)知福州兼福建安扶使时写来数落、教育儿子的一首词。现抄录如下:
最高楼
辛弃疾
吾拟乞归,是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词牌后的小序。开门见山交代了数落儿子的缘由:自己打算请求退休,不成器的儿子却以家业还没置办好为由加以阻止。小子分明是想老爹攥住权柄不放。以便捞取钱财、置办家业。于是,他便写了这首词“骂之”。
,
谨循这则小序,品味一下老人对儿子三通数落中所含的一腔做人真谛。实在是发人深省,意味深长。现在看来,仍不失为绝好的家规、家训,很是具有借鉴意义。
二、做人要讲人格。这是老词人对儿子第一通数落的宗旨。起句现以反问挑出问题:我老了,你要我“富贵”后再退,这要等到哪一天呢?承句用了五个字,化用晋代诸葛长民“富贵必履危机”的感叹,表明自己对丧失人格,弄权致富之不齿。历史上的诸葛长民权倾一时。“多聚珍宝美女”,“广二修府第宅院”,倒是富贵了,结果如何呢?“时时优虑杀身。屡屡恶梦彻夜”,以至于自叹“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最终果为南朝宋武帝刘裕所杀。足见不讲人格。奢求“富贵”,是条濒危之路。接着援引历史上两位高士弃官的故事,表达自己隐退的决心。一位是汉高祖之弟楚王刘交的中大夫穆生。他曾深得刘交敬重。不会饮酒。竟特设不醉人的“醴酒”相待。而到穆生年老后,刘交的孙子刘戊为王。就有“暂忘设醴”的现象发生了。穆生见“哲忘设醴”之微,知“信任有变”之著。为保全人格,遂抽身弃官。另一位则是不为五斗米向腐败的权贵折腰而毅然弃官的陶渊明。将此两位高士悬为师范,清楚地表明自己不做趋炎附势,丧失人格,博取富贵之人,让儿子死了那条心吧!。
应该说。上阙这一通数落极其深沉。一位距今八个多世纪的老人,能够悟彻“富贵是危机”这种人生的辩证结局,恪守急流勇退、保全人格的初衷,堪称为高度明智。
二、做人要知行止。这是老词人对儿子第二通数落的含蕴。下阕先呼应起句“吾衰矣”谈自己退休后的打算:修个“佚老园”、见个“亦好亭”,闲饮酒。醉吟诗。看似打了个消极遁世的主意。其实说“葺个园儿”、“作个亭儿”是虚。借为“园儿”、“亭儿”命名引出典故,深化含蓄是实:“佚老”语出《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意思是说。碌碌人生,老来始安;老是人生的必然归宿。谁也逃脱不了,而“佚老”——安于其老。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乃老之宜事;“亦好”语出唐代戌昱《长安秋夕》诗,“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则借以强调自珍桑榆,不慕金紫的情j怀。
这一层数落。本意原在为第三层作铺垫。却把自己对人生的彻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做人应有廉耻。这是第三通数落的核心。也是全词的高峰。这里。他对儿子欲延父权柄以捞钱财的企图简直是施以严厉的棒喝:“千年田换八百主”,语出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言世事变迁,率不由人,再巴望也逃脱不了沧海桑田的历史规律:“一人口插几张匙?”引自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言做人应有廉耻,贪得无厌,究能几时?老人家越数落越来气。而其见地、气势也步步推上了极致——最后更是口角生风。几近劈头盖脸了:“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趁早闭上你的嘴吧,你哪有资格嘟囔这是那非呢!
辛弃疾的词多用典。多用散文化的语言。被后人评说有“吊书袋”之嫌。从这首词上可以一斑见豹。但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却是丰富无比,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吏,面对人生的进退得失,竞能这样来数落、教育不知深浅的孩子,实属难能可贵、可圈可点。而将今比古,历数做人之道,既具历史思辨,又富人生哲理。尤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至今读来。仍有极强的震撼力——昔日辛公赋词训“犬子”,今日的家长诸公不妨训训自己形形色色不长进的“犬子”了:而那些丧失了尊严、不知廉耻的“犬子”们也应该有所收敛。羞愧难当了吧!
辛弃疾晚年的词作。少了些奔放豪迈,多了些儿女情长。“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他的词作《最高楼》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管些儿”的最好体现。这是他在南宋绍熙五年(1194)知福州兼福建安扶使时写来数落、教育儿子的一首词。现抄录如下:
最高楼
辛弃疾
吾拟乞归,是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词牌后的小序。开门见山交代了数落儿子的缘由:自己打算请求退休,不成器的儿子却以家业还没置办好为由加以阻止。小子分明是想老爹攥住权柄不放。以便捞取钱财、置办家业。于是,他便写了这首词“骂之”。
,
谨循这则小序,品味一下老人对儿子三通数落中所含的一腔做人真谛。实在是发人深省,意味深长。现在看来,仍不失为绝好的家规、家训,很是具有借鉴意义。
二、做人要讲人格。这是老词人对儿子第一通数落的宗旨。起句现以反问挑出问题:我老了,你要我“富贵”后再退,这要等到哪一天呢?承句用了五个字,化用晋代诸葛长民“富贵必履危机”的感叹,表明自己对丧失人格,弄权致富之不齿。历史上的诸葛长民权倾一时。“多聚珍宝美女”,“广二修府第宅院”,倒是富贵了,结果如何呢?“时时优虑杀身。屡屡恶梦彻夜”,以至于自叹“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最终果为南朝宋武帝刘裕所杀。足见不讲人格。奢求“富贵”,是条濒危之路。接着援引历史上两位高士弃官的故事,表达自己隐退的决心。一位是汉高祖之弟楚王刘交的中大夫穆生。他曾深得刘交敬重。不会饮酒。竟特设不醉人的“醴酒”相待。而到穆生年老后,刘交的孙子刘戊为王。就有“暂忘设醴”的现象发生了。穆生见“哲忘设醴”之微,知“信任有变”之著。为保全人格,遂抽身弃官。另一位则是不为五斗米向腐败的权贵折腰而毅然弃官的陶渊明。将此两位高士悬为师范,清楚地表明自己不做趋炎附势,丧失人格,博取富贵之人,让儿子死了那条心吧!。
应该说。上阙这一通数落极其深沉。一位距今八个多世纪的老人,能够悟彻“富贵是危机”这种人生的辩证结局,恪守急流勇退、保全人格的初衷,堪称为高度明智。
二、做人要知行止。这是老词人对儿子第二通数落的含蕴。下阕先呼应起句“吾衰矣”谈自己退休后的打算:修个“佚老园”、见个“亦好亭”,闲饮酒。醉吟诗。看似打了个消极遁世的主意。其实说“葺个园儿”、“作个亭儿”是虚。借为“园儿”、“亭儿”命名引出典故,深化含蓄是实:“佚老”语出《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意思是说。碌碌人生,老来始安;老是人生的必然归宿。谁也逃脱不了,而“佚老”——安于其老。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乃老之宜事;“亦好”语出唐代戌昱《长安秋夕》诗,“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则借以强调自珍桑榆,不慕金紫的情j怀。
这一层数落。本意原在为第三层作铺垫。却把自己对人生的彻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做人应有廉耻。这是第三通数落的核心。也是全词的高峰。这里。他对儿子欲延父权柄以捞钱财的企图简直是施以严厉的棒喝:“千年田换八百主”,语出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言世事变迁,率不由人,再巴望也逃脱不了沧海桑田的历史规律:“一人口插几张匙?”引自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言做人应有廉耻,贪得无厌,究能几时?老人家越数落越来气。而其见地、气势也步步推上了极致——最后更是口角生风。几近劈头盖脸了:“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趁早闭上你的嘴吧,你哪有资格嘟囔这是那非呢!
辛弃疾的词多用典。多用散文化的语言。被后人评说有“吊书袋”之嫌。从这首词上可以一斑见豹。但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却是丰富无比,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吏,面对人生的进退得失,竞能这样来数落、教育不知深浅的孩子,实属难能可贵、可圈可点。而将今比古,历数做人之道,既具历史思辨,又富人生哲理。尤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至今读来。仍有极强的震撼力——昔日辛公赋词训“犬子”,今日的家长诸公不妨训训自己形形色色不长进的“犬子”了:而那些丧失了尊严、不知廉耻的“犬子”们也应该有所收敛。羞愧难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