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本质 主动建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让学生掌握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概念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分析概念内涵和外延,适当分解概念要素,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辨中认识、理解、内化概念。
  [关键词]概念教学;认识周长;本质;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40-02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让学生掌握清晰准确的概念。但对处于形象思维缓慢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小学生而言,自主建构概念有一定困难。笔者认为,在概念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适当分解概念要素,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辨中,认识、理解和内化概念。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概念教学中紧扣本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主动建构。
  一、情理交融,感知概念
  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小学生的概念学习一般要以相应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小学生好奇心强,因此在概念教学的起始环节,要注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年龄认同感且趣味性强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生活实践进行初步的提炼和分析,探寻生活表象背后的数学原理,积累概念的感性经验,形成对新概念意义的直观认识。
  如“认识周长”的教学,课伊始,笔者创设了“蚂蚁跑步”的情境(动画课件演示蚂蚁沿着树叶边线跑的场景),这种中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本环节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说一说小蚂蚁是沿着什么路线跑的,让学生直观感知“边线 ”“一周”的含义。其次,请学生伸出手指,跟着小蚂蚁的运动路线来指一指树叶的一周边线。最后,动态呈现三只小蚂蚁跑的路线图:第一只未跑完一周;第二只未沿着树叶的边线跑;第三只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周。让学生当小裁判,在观察、思考、辨析中明晰沿边线跑一周的含义,为后面学习周长的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述教学,并不局限于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梳理、比较,实现对“边线 ”“一周”的充分认识。作为概念的关键要素,“边线 ”“一周”是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教师从有趣的情境中引出数学概念,情理交融,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内在本质的理解,为有效建构概念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逐层递进,建构概念
  概念教学,应精准把握概念的本质与内涵,明晰概念的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要素的特点,进行有层次的引导,讓学生经历概念的自主形成和建构过程,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概念。周长研究的是一个图形的“形”与“量”,“周”是前提,“长”是本质,并由此衍生出“封闭”“一周”“边线”“长度”等与周长相关的要素。在教学时,笔者紧紧围绕上述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三个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建构周长的概念。
  第一,让学生指一指课本封面的一周边线,由此感知物体表面的周长。再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指出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边线。
  第二,用手将课本固定在黑板上,描出它的边线(长方形),让学生指出它的一周边线。这样由物到形的过渡,有助于学生迁移认识平面图形的一周边线。
  第三,出示圆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出发指出圆形的一周边线。
  上述教学,从物体表面的一周边线到平面图形的一周边线,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逐渐丰满。但笔者并不满足于此,而是适时跟进,先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一周和圆形的一周,估测谁的长度更长一些。再将长方形和圆形的边线从某一点断开,拉直成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即长方形和圆形一周边线的长度,让学生对二者进行测量比较。在长方形一周长度的测量中,通过将四边拉直成一条线段,学生经历了长方形周长的由来;而在圆形一周长度的测量活动中,真实有效地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长”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周长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最后,教师出示图形“∠”,提问:“它有周长吗?”通过“不封闭图形”的反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主动完善周长概念,即“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并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基于对概念的准确认识,设计有层次的递进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物体表面一周”“平面图形一周”“边线长度”“封闭图形”等,使学生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和形成概念。
  三、操作应用,内化概念
  学习数学概念最好的方式是“做中学”,让学生的手、眼、口、脑协同参与学习。通过动手操作量、算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周长,凸显应用周长概念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测量活动经验。“认识周长”一课中,有的教师会质疑:“教材在编排上为什么会在学习测量长方形周长之前就让学生测量树叶和多边形的周长呢?测量树叶等不规则形状的周长比长方形的周长更难,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事实上,教材如此编排的本意不在于测量和计算周长,而是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内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为此,教学时笔者出示下图,让学生量一量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
  在学生测量多边形周长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出示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等图形,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由此得出“几边形的周长就是几条边的长度之和”。接着,教师引导同桌学生合作测量爱心图形的周长,如有的学生用线围爱心图形一圈,然后去量这根线的长度。
  上述教学,立足知识的最佳生长点——长度,让学生充分感知周长概念,从物体表面的周长到规则图形的周长,再到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学生经历感知到内化的过程,加深了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四、变式辨析,深化概念
  概念的建立离不开比较和辨析。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将周长与面积概念混淆,算周长时求的是面积,算面积时用的是周长的计算公式。此外,学生对不规则图形、组合图形或半个图形的周长认识不够清晰,经常出现认知困难,这与周长概念认识不够到位有关。同时也说明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教师在周长的教学中应对周长与面积进行辨析、对比。为此,在感知、建构、完善概念后,笔者回归情境,设计了如下变式练习:
  (1)如图1,如果你是这两只小蚂蚁,会选择哪一块场地呢?为什么?(让学生猜测并用自己的方法验证)
  (2)如图2,一个等边三角形,沿着中间的曲线把它分成两个部分,比较这两部分的周长,谁的更长?
  (3)如图3,两只小蚂蚁分别在这两片树叶上进行比赛,会发生什么事?涉及什么数学问题呢?请课后续写故事。
  上述变式练习设计巧妙,在情境中呈现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经历辨析的过程,进一步把握概念本质,初步否定了“面积大周长一定大”的直观经验,为后续学习面积做好铺垫,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总之,概念教学要紧扣概念本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理解、内化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否按时按量完成的教学进度。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抓牢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这一基点,以改善教师的评价行为,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从而有效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使评价服务于课堂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元评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策略  多元评价是指在小学课堂
[摘要]合情推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应注重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可以“发现规律——关注疑点——重现规律”为教学线索,充分挖掘推理素材,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关键词]合情推理能力;数与代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64-02  合情推理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作
问题的提出  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学校语文教师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语文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听课,而一般意义的听课活动存在着只求形式而不求实效的状况,校本教研与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相脱离,与教师的个体课堂教学差异不符合,校本教研不是为问题而教研,是为教研而教研,其弊端主要表现为:问题意识不强,研究意识欠缺,主体意识比较欠缺,合作研讨意识不足。从我校的现状看,学校的教师中青年教师占
小学阶段是系统学习语文的初期,提到小学语文学习,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以记和背为主。诚然,很多硬性的知识点需要记忆和默写才能掌握,但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还包括培养情感、思维方法和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死记硬背不符合他们的认知情感,理论解说依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为此,新课改提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要求我们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性地设计
小学语文诵读死气沉沉的现象已有向低幼阶段蔓延的趋势,朗读有气无力、姿势不佳、不齐、不思等已非低段个别现象。笔者诊断出4个可能原因,提出培养有兴趣的、有梯度、有反馈、有方向的朗读解决策略。无朗读,不语文。可现在光引导就耗费了笔者不少精力,朗读的效果还不尽人意。  问题诊断  朗读意识淡薄,重“写”轻“读”  低幼年级语文教师上语文课大多时候,在“说”这个字的“笔顺”、在“记”这个字的“间架结构”、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秉承新课改理念,融入略读教学,由单一的教导式阅读法走向自主、合作式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略读在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如果教师只抓精读而忽视略读,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会大打折扣,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略读,也叫跳读、浏览,是通过快速阅读了解大意的一种阅读方式,学生阅读速度快,可跳过某个部分寻找主要信息。略读课文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实践机会,能
创设项目学习情境,提高数学意识  STEAM理念下的《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我们提供给学生项目学习情境,将数学与科技、数学与工程、数学与艺术融合起来,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以问题驱动探究,以任务推动进程,以真实解决问题为归宿。  项目:用3D打印笔设计以三角形为基础结构的建筑框架  项目准备:1.发现问题:有的小组打印出来的小棒无法拼摆成三角形;2.提出问题: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跟什么有关系呢?3.探
中学歷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査。如何改变学生的传统的学习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当今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基础知识凌乱,头脑中没有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历史事件混乱,历史知识呈现碎片化现象;不能很好地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考试过程中思维能力薄弱,不能合理组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趣味、生动、系统“三位一体”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建立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然而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教学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引入情境缺乏问题意识,流于表面,实效性差等问题,需要借生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借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借观念更新创设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
[摘要]“用比例解决问题”作为练习课,学生都感到十分枯燥。要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生气,教师就需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情境具有探究性、思考性、数学味和生活味。  [关键词]情境;比例;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11-0062-04  【教学背景】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比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