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歌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哈姆雷特性格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他是如何将忧郁和悲剧、以及他的永久艺术魅力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灵。
  【关键词】人物分析;戏剧;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又称《王子复仇记》)中的人物。这部作品写于1601年,它取材于12世纪丹麦历史上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从人文主义角度把它改编成一个震撼人心的悲剧,在反映问题的深度、社会生活的广度、思想意义的高度方面,都堪称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在文学上和社会生活中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而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以他的忧郁和悲剧、更以他的永久艺术魅力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灵。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也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他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的人物形象,他以朦胧的、无以概括的特性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他也像他的塑造者莎士比亚一样是说不尽的。尽管如此,本文还就他的性格来做简要的分析。
  首先先了解一下《王子复仇记》的剧情,这是一个简单的却又非常复杂的复仇故事。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新文化中心德国的威登保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由于父王的突然去世而回国,他从父亲的鬼魂那里知道父亲是被新登基的国王、他的叔叔所杀害。他的母亲在父亲死后不久,就嫁给他的叔叔。王子就决定替父报仇,他装疯卖傻蒙混国王,又巧妙躲开国王的杀害,最终杀死国王,而自己也在击剑赛中丧生。说这个故事简单,是因它只是一个复仇故事,一个野心家杀害了国王篡夺了王位,死者的儿子又杀死了篡位者而同归于尽。说它复杂就是它不仅仅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也是一个理想幻灭的悲剧,它牵涉了宫廷的斗争,牵涉了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情形,还有复仇者性格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复仇计划迟迟未成行,最终以牺牲了八条人命完成了复仇计划。
  哈姆雷特开始时是乐观的,他出身名门,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他是全面发展的人,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的期望和花朵,是风流时尚的镜子,高雅的典范,举世瞩目的中心。他热爱生活,憧憬爱情,对理想和人生充满向往追求。他写给奥菲莉娅的文章中,对父母的恩爱感情充满向往,他热烈的追求奥菲莉娅:“你可以怀疑星辰的发光,你可以怀疑日月的运行,你可以疑心真理会说谎,绝不要怀疑我的爱情。”他声称他是最爱奥菲莉娅的,他抱着人文主义者的态度,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以为“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崇拜自己的父亲,认为“他是一个堂堂男子”,在父王身上,他看到人的最高理想,在他的眼里,父亲和母亲俨然一对恩爱夫妻,这激发着他对人生美好的憧憬,有一天,他也会像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成熟完美的男子汉,他也将承继父亲的大业成为丹麦英勇威武的国王,他追求的奥菲利娅会为她美丽的王后,他们会像他的父母一样相亲相爱,他对爱情友谊人性充满人文主义的理想。他是一位可爱的王子,受着人们的爱戴,这是连他的敌人克劳狄斯也不得不承认的。
  然而,哈姆勒特的父亲死了,被他的叔父毒死了,他的母亲改嫁了,在她为他的父亲送葬的鞋子还一点都没旧的时候,居然同他的叔父结婚。这突然而至的不幸,把哈姆雷特的心震碎了,他的梦幻破灭了,只剩下辛酸的回忆在脑中翻腾,他变得冷嘲热讽,甚至想到了死。他穿着黑色的衣服,苍白的脸黑夜般的深沉,透着忧郁,这忧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重。
  他甚至想到了死。“但愿这太结实的身体,融了,解了,化成一片露水。但愿天经地义并没有一条严谨自杀的戒律!上帝啊上帝,我觉得人世间醉生梦死的一套是多么无聊,乏味,一无是处。”但他并没有自杀,并没有结束无聊空虚的生命,这种结束生命的细想表示着他对生命的热爱,他变得忧郁悲伤。
  哈姆雷特的忧郁是因为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他想念他的父亲,把他同最美的神祗等同。他讨厌他的叔父,称他是戕害天性的蟊贼、万恶不赦的奸王,他对他的母亲感到失望,从而产生一种偏见,以为从母亲的水性杨花中看到了女性的本色,慨叹“软弱呀,你的名字叫女人”。但他的忧郁更是因为在国家面临外地挑战,而过国王忘却饮酒行乐,醉生梦死,使“丹麦这个荒废的花园,一天天零落,生性芜秽的蔓草,全把它占据了”。正像他对她的母亲所说的:“尽管我披一件赛墨的外套,按礼从俗,满身都穿丧服,好容易从肺腑吐出长吁短叹,眼泪像江流滚滚,一泻千里,再加上垂头丧气、形容憔悴,再加上千种表情、万种姿态,都不能真正表现我……我的心是无法表现出来的……”这时的哈姆雷特看不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他的理想无所寄托,前期的乐观情绪已丧失殆尽,继之而来的是悲观厌世,这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普遍弱点,他怀疑一切,包括他自己。“我心情是如此沉重,直觉大地这一副大好的框架是伸到茫茫大海中的一座荒凉的山岬;天空这一顶极好的帐幕,这一片罩在头顶上的豪华的苍穹,这一层镶嵌了金黄色火点子的房屋,我觉得也无非是一大堆聚在一起乌烟瘴气……人这点泥土里提炼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人并不能使我欢喜,不,女人也不行……”他从痛恨叔父、谴责母亲、贬低女性、厌恶人世,进而厌恶自己。“像我这种家伙,乱趴在天地之间,有什么事好做呢?我们都是十足的流氓,一个也不要相信我们。”他辛辣地自我嘲讽,贬低自己。哈姆雷特是痛苦的,这痛苦来自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朋友的背叛,更来自自己对自身的剖析,他既然怀疑一切,就对自己也毫不客气。他能发现自身的弱点,因此他又变得冷嘲热讽,嘲笑自己,咒骂自己,同时也观察自己,分析自己。这些使得他长于思考,短于行动。
  当父亲的亡灵告诉他咬死自己的毒蛇就是他的叔父时,哈姆雷特不只悲痛、忧郁,他还决心复仇,如果哈姆雷特听从亡魂的吩咐,立即着手杀了他的叔父(这是有可能的,我们从霍拉旭那里知道,英武的哈姆雷特是举世闻名的,就在一场决斗中杀了福丁布拉斯;也从哈姆雷特哪里知道,他从未放松过剑术练习),那么哈姆雷特的复仇也许就不会搭上另外七条人命,也就不会造成最后的悲剧。但要是这样,哈姆雷特就不是哈姆雷特了。他决定复仇,又迟迟未决,是为什么呢?歌德引导我们注意王子在第一幕第五场的两行独白:“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啊,真糟!天生我偏要把它整好。”这句话是哈姆雷特王子全部行动的关键。时代脱节了,哈姆雷特要把它整好,他要复仇还要重整乾坤,这是多么重的担子。这担子他既挑不起,又不能放下,最终在这个重担下毁灭了,重整乾坤不是不可能,但对当时的哈姆雷特来说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时代的潮流上,恶势力强大,他要面对的是一个“轻轻叹出一口气,带来全国呻吟”的国王,一个善于笼络人心的阴谋家。另一方面由于哈姆雷特性格决定的。哈姆雷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由于他的敏感多疑而犹豫不定,由于他的过于理性的思考拖延了行动的进度,由于他把时间精力花在做决定上,也就失去了他行动力量。他常常注视自己内心深处,很透彻的了解自身的缺点,因此总是徘徊,恐惧,总是触景生情回忆过去。他经常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责任而是自己的境遇,所以除了忧郁还是忧郁,再加自己对自己的嘲弄,以达到心理的平衡。他在牺牲自己的时候首先权衡的是自己行动带来的一切后果,一切可能益处。因此他不能像雷欧提斯那样一听自己父亲死于非命,就从国外赶回,高举利剑冲进王宫,向克劳狄斯高喊:“你这万恶的国王,还我父亲”,而不去考虑这种手段所带来的结果,他最终也就被国王利用而成为工具被毁。他也不可能像小福丁布拉斯那样经不住叔叔一训就轻易放弃夺回国土的打算。哈姆雷特就是要报仇的,只是在报仇的过程中注入太多的思考,从而从“决断决行的本色蒙上惨白的一层思考的病容,本可以轰轰烈烈的大作大为,由于这一点想不通就出了别扭,失去行动的名分。”他的思索是深广的,也是无用的。作为人文主义者,作为上升中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他所走的道路是个人奋斗的道路,他不相信别人,也就不会去依靠别人,他把一切和自己联系起来,他不知道自己往哪去,也就不会带领群众往哪去。
  由于这些,哈姆雷特在复仇和重整乾坤的重担前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
  但他是一定要复仇的,因此他不可能不行动。首先,他“疯了”,借着疯,肆无忌惮的吐出郁结在心头的愤怒,他斩断情结,让背叛自己的两个朋友被英王处死,他利用演戏确定父王亡灵告诉自己的谋杀是否真实,他放过了正在忏悔的谋杀者,而寻找更适于复仇的时刻。他的复仇是一命还一命的报复,他要让谋杀者的灵魂滚进地狱,他不知道杀死一个谋杀者,是否能找回他从前所憧憬的那个美好世界,因此他迟迟不决地一拖再拖,他知道应做什么却不知道怎么做。他是在谴责着自己的犹豫着追着自己“从此以后脑子中只有流血的念头”下完成自己的复仇计划。
  在整个复仇过程中,哈姆雷特瞻前顾后,一分世故,三分怯懦,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富于理想,短于行动,虽然最终杀死了克劳狄斯,但他也死了,重整乾坤的愿望自然也没能实现。
  这是哈姆雷特性格的悲剧,也是整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哈姆雷特用人文主义改造社会,但人文主义面对强敌又是多么无力。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现代化非陆地领域探索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可以想见,未来的国际竞争将不再是传统的坚船利炮,更多的人才、能源、技术水平的竞争。考虑到国家的科技实力发展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逐年升高,对于新材料、新物质数量的需求和物质作用的要求越发严苛,仅仅在陆地上探索已不能满足国家要求,海洋将会是未来数十年内主要的探索开发方向。这就对海洋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作
期刊
【摘要】本文以音乐人类学为视角,关注少数民族民歌教学。笔者认为音乐是具有平等性、差异性、人文性的,根据这些特性,提出采用“教唱本民族的歌”、“田野走进课堂”、“方言歌唱”、“他人视角”、“摒弃自我为中心”、“教学题材的多样性”的观点,并用这些具体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解决当今民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民歌教学;毛南族  “随着全球性音乐教育时代的来临,音乐知识的现代知识型转向音
期刊
【摘要】新疆地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与八个国家接壤,四周环山、远离海洋、疆域辽阔,现主要有塔塔尔、塔吉克、维吾尔、哈萨克等13长期居住的民族,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汇聚了中国、印度、波斯、希腊这些文明古国的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影响下,新疆音乐风格不同程度的体现出波斯——阿拉伯、欧洲、中国三大音乐体的音乐特点,本文将对新疆较有代表性的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塔吉克和柯尔克孜族传统声乐作品类型从不同的角度予
期刊
摘要:煤矿随着生产,矿井系统逐渐扩大,回风巷的长度也随之增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62条规定:“ 在总回风巷、专用回风巷及机械提升的进风倾斜井巷 (不包括输送机上、下山)中不应敷设电力电缆”。回风巷不能用电水泵等排水设备,只能使用其他排水方法。上榆泉煤矿根据自身特点,仔细查阅资料,勘察现场,利用巷道高差产生的势能,通过钻孔把回风大巷水直接导入到辅运大巷水沟内,实现自流排水,解決了回风巷排水问题
期刊
摘要:在城市化进度推进迅猛的今天,土木工程专业在生活发挥的作用越发明显,除了最基础的民用住宅楼、商用办公楼建筑,还包括一系列的市政基础设施建筑,可以说,土木工程的发展对于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混凝土结构作为最常见的施工结构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和耐打击性,施工的难度较小,积累的经验较多,是最为经济的建筑结构之一。想要进一步发展城市化,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居留建筑,必须做好混凝土结
期刊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丰富,李斯特钢琴小品《沉思者》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本文从创作灵感的角度浅析这首钢琴小品《沉思者》。  【关键词】创作灵感;李斯特;音乐语言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的创作灵感来源极为丰富,自然景物、人文建筑、文学绘画等都可以引发作曲家的创作灵感。由于这一时期标题音乐的盛行,使我们确定作曲家当时的创作灵感变得有据可循。曾经有人用这样的文字来描述:
期刊
【摘要】文章就《浙江音乐史》一书做简单的评价,通过对本书内容浮光掠影般的穿插与回顾,浅析《浙江音乐史》的出版意义。文章通过对本书内质的析理道出浙江音乐的灵魂所在,认为本书是地方音乐史新写法的一种尝试,弥补了资料与理论的空白。  【关键词】浙江音乐;多元一体;艺术自觉;《浙江音乐史》;杨和平  一直以来,地方音乐史的编纂就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尤其是,当今的中国音乐史学者常常会徘徊于一个现实困境之中,即
期刊
【摘要】《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88年,是柴可夫斯基命运三部曲( 即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 的第二部。本篇文章通过对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音乐主题发展进行分析,使大家更多的了解柴可夫斯基“命运”交响三部曲的风格特征,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柴可夫斯基音乐中的民族情结与悲剧性。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主题 ;风格  一、《第五交响曲》  这部作品充分表现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探索
期刊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交通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沥青路面施工是我国道路施工中最普遍的形式之一,其被应用到各个地区、城市甚至乡镇农村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不仅平稳性、防滑性、耐压性较高,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压性,与相关标准和要求相符。为此在道路施工中,施工企业要合理应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使用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为道路质量的提升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道路;沥青路
期刊
【摘要】王素君是老一代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代表作有《必正与妙常》《王金豆借粮》等经典作品,深受广大戏迷朋友所喜爱,尤其是她所创立的王派小生艺术,从唱腔设计到舞台表演,都与其他流派有所不同,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小生艺术流派,深深影响了豫剧生行中的几代演员。本文以豫剧《西厢记》中王素君扮演的风流痴情的张生为例,详细论述王素君的舞台表演艺术。  【关键词】王素君;西厢记;舞台表演  舞台上的王素君不但擅长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