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诗歌:倡行新现实主义

来源 :都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293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新诗开启新百年的大背景下,太原文学院《都市》编辑部召开“新时代都市诗歌创作与走向研讨会”,可谓正当其时,有着承先启后、事关诗歌发展方向的重要意义。《都市》和其前身《城市文学》编辑部一向重视诗歌,1986年起曾以《城市文学》为平台连续办过三届中国城市诗展,2011年《都市》开过一次都市诗歌研讨会,都在诗坛产生过积极影响。都市诗歌这三四十年来时起时伏,虽未形成大气候、造成大舆论,但已做了许多铺基开路的工作,我对其发展前景保持适度的乐观。从社会历史发展大势看,城市日益成为社会中心,都市诗歌理应得到更多关注,跃上诗歌进程的潮头。这次会议着眼于研讨都市诗歌创作的现状和发展路径,我在此提出新现实主义诗歌这个概念,作为振兴都市诗歌的一条路径,谈几点尚不成熟的意见。
  一、倡行新现实主义,要强化时代精神、都市意识诗魂,提升诗人的精神高度,放大都市诗歌的格局
  在诗潮澎湃的1980年代,顺应城市发展大势,城市诗歌的勃兴曾经引人注目。诗坛泰斗艾青和几位名家均为中国城市诗展题词,公刘先生的题词直指内核:“现代意识是城市诗歌之魂”,30年后仍然有其分量和指导价值。1988年5月诗刊社主办“运河诗会”期间,我邀请与会诗人、诗评家开了一次高规格的城市诗歌座谈会,不少人都谈到时代意识、城市意识对城市诗创作起着统摄与引领作用,可见诗魂之说成为那个年代诗界的共识。
  进入新时代,倡行新现实主义诗歌,仍然而且首先需要铸魂。当下诗坛一片喧哗,曹谁炮轰伊沙掀起了一场论争,其实也涉及到诗魂问题。我以为,当前诗歌、都市诗歌创作存在某种“缺魂”现象。表现在题材上,关注现实不够,表现时代精神和历史主潮的力作不多,表现人民命运悲欢的大作不多,像诗人老井那样写矿井的优秀诗人鲜见,表现农民工等都市新市民、新阶层的诗人也很少;而一味抒写缺乏时代气息的小物件、小情调、小愁绪过多,当然写小的完全可以,问题是这些大批量的诗没有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甚至在都市诗中占了大头。这便造成了都市诗歌的生态失衡与失重,缺少与当代都市崛起相匹配的宏大格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是当今社會的主流意识。都市意识无疑成为时代的核心意识,成为时代精神的内核。我以为,都市意识包括改革开放意识,践行中国梦、城市梦宏大理想的奋进与忧患意识,还可以细分为精英意识、平民意识乃至新阶层、新市民意识等。诗人是站在人民中间而灵魂走在前头的人,应该把时代精神和都市意识,把理想、信仰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入自己的灵魂,充盈自己的诗魂。这是当代诗人应有的一种精神高度,一种内心的格局,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写出回应时代,叩响灵魂的大作。包括抒写日常生活的短诗,也因时代意识的观照而富有意涵,给人以真善美的享受和启迪。
  近日去俄罗斯旅游,感受俄罗斯诗歌和文化,对繁荣我们的都市诗歌也不无启迪。俄罗斯是战斗民族,崇尚英雄,文化上扬。从普希金到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以及二战时期许多耳熟能详的爱国歌曲,很多都与俄罗斯的历史进程、人民命运息息相关,传达爱国卫国、向善向上的情感,对于美好生活与爱情的向往。我们旅游中在涅瓦河边偶遇一队放学的小学生,团队里两个能歌善舞者唱起《喀秋莎》,俄方老师随即指挥孩子们用俄语唱了起来,还边歌边舞,气氛极为热烈,最后合影留念。可见二战歌曲已深入到下几代人的心灵之中。
  二、倡行新现实主义,要在创作指向上坚持都市现实与理想交融,抒写当代都市人奔波进取与斑驳忧患的真切情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农村人口在向城市扩展,二三线城市正在向都市迈进和发展,都市诗歌题材更为丰富开阔了。城市经济、路桥、生态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等日新月异,城市人包括农民工的生活情状、奋争情怀,他们的命运起伏和思想情感诉求,他们跋涉过程中的汗水与疼痛,向诗人敞开了可资体验和创作的广阔领域。其实置身于都市变革中的诗人,只要用心也都有着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我在此提出,都市诗歌走新现实主义之路大有可为。
  当下都市诗歌的创作现状不能让人满意。在总量上偏少,艺术质量上乘之作更少,仍有假大空的伪诗招摇过市。都市诗歌具体存在失真、缺情两种偏向。失真者,或者过度粉饰现实,无视假恶丑和腐朽贪贿,无视百姓疾苦;或者笔下的社会一片漆黑,看不到城市发展的光明面和希望。缺情者,缺少动情走心之作,而偏重于描绘城市外部景观,或无病呻吟,缺乏内心情感和脉动。
  改变这两种偏失,要在创作指向上坚持都市现实与理想交融,具体姿态上注意社会与个体、大我与小我、外部现象与诗人内心之间的交融。诗人既要直面都市现实的方方面面,又要以理想之光照亮现实,给人们以前行的希望和力量。诗人既要以大地为基,又要有自己的立足点,写自己熟悉的或陌生的,但一定要有自己感触感动的人与物、景与情,以此为诗的胚胎,经过一番心血泪水的孕育,产生出既有时代情怀、又具个性特色的作品。希望更多诗人努力,培植与养护都市诗歌的良好生态。
  新现实主义之于都市诗歌,在创作上路子很宽,比如可以实行时代主潮与日常生活的两极抒写,或两极的交融抒写。吴小虫在一篇评论中指出我近期的创作有这种倾向。我主张现实与内心的互动,崇高与平易的统一,这种崇高既有英雄主义的崇高,更多的是平民百姓、凡人小事中体现的崇高,或可称作新现实主义中的新崇高。以我新近获得首届全国绿风诗歌奖的《国魂浩荡》为例,缘于2016年去成都为我的老八路叔父贺寿,参观建川博物馆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时,被一排排烙在有机玻璃展板上的血红手印震撼,写就了一首既有民族大义慷慨悲壮,又观照内心有着细节纹理,历史时代风云与个体生命体验交融的作品。类似作品还有五一路改造期间写的组诗《在路桥工地》,今年赴地铁二号线工地采风写的《地铁,城市在上》等几首诗,尽量考虑时代性与个人体验、内心情感交融,有的处理好一些,有的仍然不够满意。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艺术功力不足,尤其是语言修辞诗性表达上仍有欠缺。
  三、倡行新现实主义,要在创作方法上坚持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交融,注重诗性表达与创新,努力提升都市诗歌的品质
  都市诗歌的品质提升,既在于胸有时代意识和都市情怀,坚持现实与理想交融,即明白“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即在创作方法上坚持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交融,重视作品的诗性表达,重视作品的创新与升华。
  一是要诗化,避免概念化。贴近现实不等于写实,创作有一个审美转换与升华的过程,也即达到诗化、诗意化。关键是把个体情感上升到审美情感,诗歌审美有几个层次,比如通过意象而非概念来倾诉和表达;比如要把个体经验上升到人类普遍经验,达到智性和哲理的高度,而拒绝扁平化的写作。
  二是要创新,避免同质化。创作即创造,需要在创新上下功夫。重在对新的事物、情感、经验的发现、揭示和命名。构思要新,手法要新,摒弃惯性思维和旧的创作路数。避免重复他人,重复自己。我在这方面常有重复,回头一看或放在一起比较,感到有些诗面目相似,构思、语式上相似。
  三是要高雅,避免庸俗化。都市高素质、高文化的人群居多,都市诗歌理应高雅,引领诗坛风尚。尤其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城市口语诗需要提升,上升到诗家语或部分诗家语,避免沦为口水诗。最近曹谁批判口语诗滑向口水的伊沙,对改变诗歌生态具有积极意义。日常口语入诗要有意味,有意义,最好有一两句“点睛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在语调语式上,多用平易近人的,含情倾诉的,亲近式的语调,避免板起面孔宣讲式的语调。
  最后一点,诗歌界要有好的氛围,相互尊重、相互取暖,不可排斥甚至伤害他人。宽容是一种境界。不同理念的诗人,应相互包容,鼓励探索,在总体包容下鼓励个性探索。对中青年中的先锋诗人应予鼓励,同时对一些中老年诗人进行新诗格律、半格律的尝试也应多几分关注。
  相信以繁荣都市文学为己任的《都市》编辑部,会为提升都市诗歌的影响力,拿出切实方案采取实际行动。希望老中青诗人携手努力,共创山西诗歌包括都市诗歌的繁荣!
其他文献
一、说说晋剧  晋剧原来叫山西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  因兴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流传外地后,被称为山西梆子,后改稱晋剧,也被称之为中路梆子,其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山西中部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中路梆子的起源应在清代咸丰年间,道光初年,当时称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复兴,所谓“
期刊
或许与我与作家孙频是邻县的老乡有关,在阅读孙频中篇小说《鲛在水中央》(载《收获》2019年第1期)的过程中,我曾经产生过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其所以如此,关键原因在于其中涉及的一些企业与方言。具体来说,这个企业就是身兼第一人称叙述者功能的主人公郭世杰(原名梁海涛)曾经供职过的坐落在西山深处的一座铅矿。在我个人依稀的记忆中,1980年代我上高中的时候,坐落在文水县城西边的吕梁山深处,的确曾经有过一个名
期刊
蓝天是最干净的地方  没有污浊的空气  找不到一粒尘埃  蓝天敞怀的时候  只有白云飘荡  再没有比二者优美的组合  藍天永远是一个高度  可望而不可即  仰视,是亲近它的唯一方式  我向往蓝天  向往愈烈,遐想愈多  【宫白云点评】此诗写得干净单纯,有着透明感。当然纯粹就是美的,何况还有关于“高度”的发现与人生的向往。如笔触能多触及下现实或心灵,会打破此诗的平面化表象而向内向纵深掘进。
期刊
要過年了,生活的方向越来越明朗  日子屈指可数,最后的寒冷  在渐近的春的面前无计可施  比往日更冷的冷,看似一种挣扎  其实,熬过仅有的几天  春天和温暖就包容了它们  没有人会厌倦春天,除了生命和泪水  我们必须心存感激,我们必须俯下身来  才能和已在解冻的泥土接近  才能听到呼唤春雨的草们在土层下  柔软而迫切的低语,就像我们熬过这个冬天  从坚硬的冰冻中伸展四肢  我们的举动如此耀眼,要过
期刊
1  起风了,像一阵阵纷杂的脚步。风里裹着落叶飞跑的声音,不用看,梅姨都清楚那些落叶此时的状态,很不情愿地被风追逐着,驱赶着,一路跌跌撞撞,身不由己却又无可奈何。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老了如同落叶,落了也就落了,可是大勇刚满32岁,风华正茂,血气方刚,还是一枚鲜绿的叶子,怎么说落就落了呢?这样想着,梅姨的泪又来了。  刚过霜降,夜就长得望不到边,她索性坐在一片黑暗里。这是大勇家的客房,床上还残留
期刊
我想用一个断层把自己隔开  把节日和平常的日子隔开  中秋如期而来,我看见  落进窗台的阳光如百合花飞舞  繁华之后,卸去盛装的日子不远了  我想用一首诗把疾病和人类隔开  九月,一个背影已经远去  一摞诗集,一片蓝天下的草原  一个诗人的名字  一匹骏马从文字间穿过  我想用一束玫瑰擦亮灰色的心情  窗外的鸟鸣还没有响起  千里之外,一些陈年旧事  总在寂静处晶莹跌落  【宫白云点评】这是一首自
期刊
回到毛乌素,就回到故居  软绵绵的沙就是大火炕  盘腿一坐,唇边奶茶飘香  要多美气有多美气  在沙漠深处的风景里  看草木随性涂鸦  牛羊蜂蜂擁拥  听马蹄牧鞭与清风合奏的交响乐  鲜花般明亮的蒙古包里  走出笑盈盈的老阿妈  把草原动情的春光都写在一张脸上  【宫白云点评】此诗以直觉的手法,表现了作者的思乡情怀,亲切自然,弥漫着暖洋洋的氛围,但诗歌所触碰的不单单是一种故乡情怀或者是用来即景描述
期刊
认识诗人赵建雄是几年前在一次山西作家高研班上,那时他的第一本诗集好像刚出版不久,诗集名《零度左右》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当时我正好在懵懵懂懂中读着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零度写作”是一种以“零度”的感情投入到写作行为当中去的状态,质疑和消解了语言中的“词”与“物”的透明性。强调由字词独立品质所带来的多种可能性和无趋向性,这个问题让我思考和困惑了很久。我想,难道这个《零度左右》的诗人也在罗兰?巴特的
期刊
因为你,我爱着地球上  这个小小的村子——  袅袅炊烟,扭着细腰  在桃園村的天空舞蹈  你为我烤的红薯,埋在土灶  你给我煮的南瓜,滋滋滋滋  喷吐着诱人的芳香  哼唱着乡间的小曲  你的粗茶淡饭  胜过山珍海味  而当夜晚降临  牛进牛棚,猪进猪圈  我怀念桃园村  我酣睡的每一晚  【宫白云点评】这首诗典型的以轻托重,以小写大,以母亲小小的日常乡居生活烘托出伟大的母爱,那一幅幅图景精细而厚重
期刊
馮河草原的草  我认出来的有羽衣甘蓝  荩草、毛茛  吃草的马  比我更了解这些草  和它们的花朵  马的字典里  这些草另有其名  【宫白云点评】此诗把普通的草写得极有意味。草寓意一种蓬勃的生命,草与人只是一种邂逅,草与马却是一种相知,它们的天人合一,才是自然生命隐喻的真相,在那里,诗人轻柔地将一切生命引入轮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