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各种实践能力的人,而信息技术正是培养实践能力最佳的学科。要抓好小学三年级这个起点,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切实的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实践;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在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阐述中,着重强调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培养。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刚刚起步,困难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驱使我投入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各种媒体,帮助学生萌发实践意识,产生实践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巧妙设计,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
三年级学生本身的基础较差,尚不具备实践能力,而且也缺少自主培养能力,稍不留心,学生就会失去实践的兴趣。而学生对游戏一类的活动却情有独钟,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巧妙的游戏或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实践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起实践精神和能力。
1.游戏激趣,引向实践
如,第1册第12课“独木成林”的教学中,重点是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掌握了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后,但不会想到把这个知识应用到其他实践中,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不能培养起来。于是我就特别设计一个游戏活动“下五子棋”,事先用画图程序制作一个象棋棋盘和黑、白两颗圆棋子,让学生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在棋盘中画上棋子来进行比赛。学生一看到这个棋盘,就立时来了兴趣,纷纷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玩了起来,学生都说:“原来五子棋还可以这样玩。”在这个轻松的游戏中,学生领略到复制和粘贴的强大功能,熟练了画图中复制、粘贴的操作,培养了实践能力。
2.竞赛设疑,主动实践
在这个游戏活动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竞赛活动,把学生的实践兴趣引向高潮。竞赛的主题是:看谁先画成512个珍珠(小圆圈)。学生先一惊,要画这么多,怎么画?但很快恍然大悟,个个面露会心的笑容,跃跃欲试。这时我立即不失时机地下令比赛开始,学生个个紧张地操作起来,很快就有学生完成了,但也有学生还没有完成一半,还没有完成的学生觉得别的同学会这么快,不可思议。我就请最快的学生演示方法:1个变2个、2个变4个、4个变8个……很快就到512个了。这时全班学生都明白了,原来电脑的“克隆”功能太强大了,学生都表示,今后要用电脑强大的“克隆”功能来画画了。
经过这两个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精神和能力立即培养起来了,学生上课前和上课后的能力简直判若两人。恰当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能轻轻松松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贴近生活,做做趣事,在任务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来完成培养目标。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三年级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合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但由于任务选取合理,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小试牛刀,初步合作
在第1册第13课“手帕设计方案”的教学中,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操作,学会对图案的拉伸、翻转操作后,我向学生了解到他们都很想要一块漂亮的毛巾,于是就对所有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两人合作设计一块自己喜欢的毛巾,图案自定。顿时,课堂中所有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行动当中,学生有的紧张地操作,有的低声地商量使用什么图案漂亮,有的争论怎样翻转恰当,全部学生对此任务均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合作的两个学生有商有量,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全班学生设计出一块又一块漂亮毛巾。这个任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都乐于完成,非常有实际意义。
2.扩大范围,共同提高
教学第15课“做张贺卡拜年去”一课,在课堂里,我仍使用“任务驱动法”,先问学生对课文中的贺卡满不满意,学生都说不满意,于是我就自然地对学生布置了任务:两人合作分别给老师和同学制作比较满意的贺卡,而且还要体现出个性。学生本来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时与老师不谋而合,真是热情高涨,教室中又出现了上次的积极场面。最后,他们都做出了自己满意的贺卡,我还特意用打印机一一打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好好收藏,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使学生意识到使用信息技术合作实践的好处,从而培养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合作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更新观念,转变方式,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应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但学生仅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品质还不够,还必须具备创新的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并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创新中逐渐培养起创新实践的能力。
一次,我让学生用剛学过的直线和曲线画一条公路,有的学生画笔直的公路,有的学生画蜿蜒的公路,有的学生还在公路两旁栽上了许多整齐的树,有的学生在公路两旁添上路灯,还有的在路面上画上错落有致的汽车,这样既巩固了他们对绘画工具的应用能力,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感和对美术构思及创造想象的能力,这样,他们不再为不会做或做不好而担心,从而消除拘谨心理,去掉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敢于质疑,敢于冒险,久而久之,养成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
总而言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正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最理想课程。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该营造实践气氛,提供实践契机,积极指导学生发挥特长,突出个性,培养具有综合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的人。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大桥小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实践;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在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阐述中,着重强调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培养。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刚刚起步,困难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驱使我投入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各种媒体,帮助学生萌发实践意识,产生实践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巧妙设计,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
三年级学生本身的基础较差,尚不具备实践能力,而且也缺少自主培养能力,稍不留心,学生就会失去实践的兴趣。而学生对游戏一类的活动却情有独钟,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巧妙的游戏或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实践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培养起实践精神和能力。
1.游戏激趣,引向实践
如,第1册第12课“独木成林”的教学中,重点是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掌握了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后,但不会想到把这个知识应用到其他实践中,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不能培养起来。于是我就特别设计一个游戏活动“下五子棋”,事先用画图程序制作一个象棋棋盘和黑、白两颗圆棋子,让学生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在棋盘中画上棋子来进行比赛。学生一看到这个棋盘,就立时来了兴趣,纷纷用刚刚学到的知识玩了起来,学生都说:“原来五子棋还可以这样玩。”在这个轻松的游戏中,学生领略到复制和粘贴的强大功能,熟练了画图中复制、粘贴的操作,培养了实践能力。
2.竞赛设疑,主动实践
在这个游戏活动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竞赛活动,把学生的实践兴趣引向高潮。竞赛的主题是:看谁先画成512个珍珠(小圆圈)。学生先一惊,要画这么多,怎么画?但很快恍然大悟,个个面露会心的笑容,跃跃欲试。这时我立即不失时机地下令比赛开始,学生个个紧张地操作起来,很快就有学生完成了,但也有学生还没有完成一半,还没有完成的学生觉得别的同学会这么快,不可思议。我就请最快的学生演示方法:1个变2个、2个变4个、4个变8个……很快就到512个了。这时全班学生都明白了,原来电脑的“克隆”功能太强大了,学生都表示,今后要用电脑强大的“克隆”功能来画画了。
经过这两个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精神和能力立即培养起来了,学生上课前和上课后的能力简直判若两人。恰当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能轻轻松松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贴近生活,做做趣事,在任务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来完成培养目标。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三年级学生注重发现、探索和合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但由于任务选取合理,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小试牛刀,初步合作
在第1册第13课“手帕设计方案”的教学中,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操作,学会对图案的拉伸、翻转操作后,我向学生了解到他们都很想要一块漂亮的毛巾,于是就对所有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两人合作设计一块自己喜欢的毛巾,图案自定。顿时,课堂中所有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行动当中,学生有的紧张地操作,有的低声地商量使用什么图案漂亮,有的争论怎样翻转恰当,全部学生对此任务均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合作的两个学生有商有量,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全班学生设计出一块又一块漂亮毛巾。这个任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都乐于完成,非常有实际意义。
2.扩大范围,共同提高
教学第15课“做张贺卡拜年去”一课,在课堂里,我仍使用“任务驱动法”,先问学生对课文中的贺卡满不满意,学生都说不满意,于是我就自然地对学生布置了任务:两人合作分别给老师和同学制作比较满意的贺卡,而且还要体现出个性。学生本来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时与老师不谋而合,真是热情高涨,教室中又出现了上次的积极场面。最后,他们都做出了自己满意的贺卡,我还特意用打印机一一打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好好收藏,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使学生意识到使用信息技术合作实践的好处,从而培养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合作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更新观念,转变方式,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应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但学生仅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品质还不够,还必须具备创新的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并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创新中逐渐培养起创新实践的能力。
一次,我让学生用剛学过的直线和曲线画一条公路,有的学生画笔直的公路,有的学生画蜿蜒的公路,有的学生还在公路两旁栽上了许多整齐的树,有的学生在公路两旁添上路灯,还有的在路面上画上错落有致的汽车,这样既巩固了他们对绘画工具的应用能力,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感和对美术构思及创造想象的能力,这样,他们不再为不会做或做不好而担心,从而消除拘谨心理,去掉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敢于质疑,敢于冒险,久而久之,养成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
总而言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正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最理想课程。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该营造实践气氛,提供实践契机,积极指导学生发挥特长,突出个性,培养具有综合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的人。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大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