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聚会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u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句话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深信结缘《行愿》,走进《行愿》,成为一个行愿人,就是命运给我最好的安排,是佛菩萨恩赐给我的幸运。每次当我回想起,走进《行愿》的那天,心里都充满了感激,现在以感恩的心情写下与《行愿》的缘分。
  2015年的夏天,我的闺蜜结识了《行愿》,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信仰,相同的爱好,还有共同的人生观,所以她认定我一定会像她一样喜欢《行愿》。于是2015年7月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她带着我到了行愿(成都)心灵家园。一踏进家园门,我立刻就喜欢上了行愿家园,心里充满了莫名的喜悦和说不出的快乐,也许这是我前世的善因,在此刻结出了善果吧。


  更幸运的是,我第一次到行愿(成都)心灵家园,就见到了《行愿》杂志总编赵倩女士。刚开始我不知道她是谁,她温婉柔美,面带微笑,说话轻言细语。虽然她毫不张扬,默默地在行愿家园里干这干那,但是大家都对她充满敬意。我很快就感知到赵倩女士的定力和能力,从大家各抒己见的激情中,她总能马上总结出重点精髓,所以我很快被她的魅力吸引。于是在2015年夏天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知道了《行愿》杂志的缘起,知道了赵倩女士与《行愿》十年的故事。这样传奇的人物,这样精彩的故事,似乎只应该在艺术作品里存在,而此刻她们却真实地出现在我眼前。我心里满是震撼和感动,充满钦佩。那个下午《行愿》和赵倩女士就如烙印,印在了我的生命里,我的人生由此开始了多彩的新篇章。
  几天后,赵倩女士要从成都启程回北京了,为了《行愿》明天更美好,她邀约了一些行愿人聚聚,为《行愿》出谋划策。我很荣幸接到了邀请。又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再聚行愿成都心灵家园。赵倩女士给我们讲了行愿成都马上需着手的工作,并给我们每个人分配了可以承担的工作。她淡定从容地安排着,以她睿智的眼光,发现每位行愿人的特长,并发挥特长在合适的岗位上。我在她的建议下,客串了行愿成都“心期四云聚”主持人。
  从那天以后,除了到外地出差,每个星期四我都到行愿(成都)心灵家园参加云聚。我和行愿家园的阳阳配合默契,参加云聚的家人来来往往,而每周四我和她是风雨无阻,如约而至。阳阳做事有条不紊,聚会前几天编写云聚的邀请函,聚会后发总结,联系分享的老师,还给大家准备点心,她就如一个大护法,在行愿家园忙碌着。我们就像哼哈二将,在家园的云聚中,为老师和家人们服务,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长;看到别人快乐,我们就像自己获得幸福一样。
  因为有着佛菩萨的加持,还有众多行愿人的奉献,《行愿》有巨大的善能量。来云聚分享的老师都充满爱心,分享的内容精彩纷呈,从佛法,到善人道;从中医针灸艾灸,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手语舞;从四书五经,到现代农业与食品安全等等,各种文化科学,就通过“行愿云聚”传播到了每位行愿人的心里。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每次云聚从下午六点半到九点,大家都意犹未尽,常常依依不舍的离开家园已是十点。大家期盼星期四的到来,期盼云聚给自己心灵的启迪和慰藉,从童稚少年到沧桑老人都感叹,参加云聚对他们的触动和改变。我无比感谢行愿给我的成长机会,一年的行愿人经历让我的心灵快乐丰富,身体健康年轻,一想到《行愿》就是暖洋洋的感觉。
  我们的行愿家园是心灵的家园,心期四云聚是心灵的聚会。我们是相守同行的行愿人,有缘才能相聚,让我们用爱心真情迎接《行愿》的十岁生日,用行的力,善的愿,迎接未来二十年,三十年,直到永远!
其他文献
嗨!终于实现了十年来的愿望。1999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最贫乏的岁月。这年因为我即将为人之母不得以离开工作多年的地方,满怀喜悦准备着未来,想象着宝宝到人间后的一切……  5 月3 号凌晨经过几个小时撕心裂肺的疼痛挣扎的宝宝终于与我顺利见面,天刚微微亮,我的身体经过一夜的折腾也有些微微亮了(有点感觉)。又渴又饿看看时间想起昨晚妈妈来看我时告诉我今天一早就送好吃的过来,还告诉我一些分娩的经验,要如何与宝
期刊
我是广东罗定市苹塘中学的一名人民教师,有幸与我们伟大的《行愿》结缘。这种缘份是如何结下的呢?这要感谢我的小姨子吴丽思女士,是她在2016年春节把这本杂志从广西南宁市带回来的,从而与它结下良缘,使我在这个花花世界中寻到了另一种精神享受,获得了智慧和力量。  《行愿》杂志是一本以智慧为指导的心灵成长读物,创办于2006年,到今年刚好十周年。《行愿》是一本通俗、大众化、可读性强的杂志,它关注心灵成长,传
期刊
9年前,我和印顺法师第一次在成都相识,那时《行愿》杂志刚创刊一年。当他知道我们自己出资在民间出版和传播这本佛文化读物时,认同之下鼓励我们这条路并不容易,需要用心努力坚持。这些年虽然相见不多,但他一直关注和支持《行愿》杂志通俗化、大众化、时尚化的现代佛文化传媒探索之路。  在因为《行愿》和法师的一些沟通中,他的智慧、真诚、坦荡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大家去弘法寺,他总是非常谦和、开心地和大家聊天。信众的
期刊
一直觉得,唯有受过苦的人,有会和慈悲结缘,唯有善良的人,才能和《行愿》结缘。  为何我们有今日的聚合,那是因为我们前生的尘缘。我很庆幸,今日能和你们相聚。这种如家人般的温暖,让我每当失望、落魄时,备感力量。  我很感谢《行愿》的文字,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当捧起书,静静读着那简单而质朴的文字,让我备感清凉。我这些年也经历了很多变故:离婚,妈妈重病缠身等。这一路走来,感恩很多善良的人帮助,感恩熊文华老
期刊
来之前已经在网上细细查了南华寺的详细资料,千年古刹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南华寺之所以能够在今天依然名播四海,恐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保留了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真身。惠能大师在中国佛教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人们。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带着对这首充满禅机的四句偈的崇敬之情,我和
期刊
欢 迎 辞  望满空云朵之来去,  想地上众生之相遇。  一期一会,不可思议,  与自己,与某些人,也与某个地方相遇。  所有初遇,恰如重逢,  所有重逢,亦是初遇。  行愿“心期四”,每周星期四,  给自己一些安静的时间、空间……  放下尘事,感悟生命。  行愿“心期四”云聚,  在这里,遇见自己。  “云聚”缘起  《行愿》的创办,以及此处心灵家园的落成,缘于创始人和所有行愿人的美好心愿。行愿
期刊
这次峨眉山金顶开光,是四川省政府办的一件大好事、善事,是宗教政策在四川峨眉山贯彻落实的充分体现,世界影响巨大。通过这次盛大的法会,我们国家再一次向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表明中国公民是有宗教信仰自由的。  一直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和中国的文化相融合,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与时俱进的。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佛教是正教,是慈悲之教,理性之教
期刊
作为佛门弟子,一定会知道四大菩萨之一——普贤菩萨。那坐在白象上、目光坚毅、发大愿行大行的尊者。而喜欢上《普贤菩萨行愿品》,则是因一位朋友从峨眉山上带来送我的本焕老和尚的血抄本。特别是读到“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忍不住热泪盈眶,这也是我每天喜欢朗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一家人走进一家素食餐厅,在等待上菜的期间,看见桌上有一些《行愿》杂志,便随手翻阅起来。里面的内容是我以前不曾了解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一个老人往生的事,以前听别人说过人死了还有来生,但不甚清楚,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人肉体虽死亡了,灵魂还在,还能看能听,甚至在肉体上反应出来,我非常震惊。后面的文章也非常吸引我,以至于上菜时我还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杂志。吃完饭,我对服务员说,把这本杂志借回
期刊
十年前人在他乡的我,没有专家、教授的头衔,没有现代化的装备,没有生活保障,没有资质,没有……只有一颗探求解救自闭症儿童之心!因为几个康复中心拒收的、目前全世界医学界还查不出病因、无药可治的、专家教授已经宣告没有治疗价值的、有着“精神癌症”之称的自闭症重症孩子,我辞去了广州市残联康复中心自闭症儿童训练部副部长的职务,把他们带回了“家”。为了探求打开自闭症孩子的心灵密码,我顾不上自己的年龄、尊严,每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