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難成氣候問題出在哪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tong12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繼四月“世界閱讀日”之後,為期十天的“第十八屆澳門書市嘉年華”活動,7月10日在理工學院體育館舉行,本屆以“閱讀·正能量”為主題,除推薦更多好書外,大會還舉辦抽獎、國學論壇、文藝節目等活動,希望吸引更多市民入場,培養良好閱讀氛圍。期間,由民政總署及文化局主辦的“親子閱讀節”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重頭戲“閱讀夢飛翔”嘉年華活動澳門綜藝館現場設多個親子工作坊、閱讀角、才藝表演等項目,民署冀透過活動鼓勵家長多與子女一起體驗閱讀興趣。只是推廣活動,收效幾何?能否掀起閱讀之風?一個個書展結束,包括每年春、秋兩季舉辦的書香文化節,吸引數以萬計的讀者入場,卻熱鬧過後,在公眾場所見到青年看書的畫面,少之又少,全民閱讀之風仍未盛行。
  中華民族是個
  不愛讀書的民族?
  “全民閱讀”連續兩年被國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總理李克強更在今年“兩會”結束後的記者會上分享網購書本的經歷,暢談閱讀的感受。但何謂“全民閱讀”?全民閱讀都看些什麼樣的書?以筆者之見,不是指在校學生為完成學業為應試而讀課本讀教材教輔之類讀書,而是民眾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陶冶自我的心靈情操,完全出於自覺的閱讀。這種閱讀沒有人逼迫,沒有任務要求,更沒有指定書目,是沒有功利,純粹個人愛好的閱讀,所讀的書不是教材教輔,而是那種可讀可不讀的“閒書”。
  自古以來,讀“閒書”是遭反對的。我們民族觀念中的讀書,是為仕途、為功名而求學,是非常功利的。歷來視求學讀教材是“走正道”,讀“閒書”是“走邪路”。過去是因“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苦讀,如今是因“年齡是個寶,學歷不可少。戴了博士帽,才得烏紗帽”而苦讀。儘管《論語》中有“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這種勉勵學人勤奮讀書的名言,但實踐中,書讀好了有餘力了去做官的人數不勝數,而官做好了有餘力了再好好地讀書的人卻不多,古往今來也少有這方面的典故。可見中華民族其實是不愛讀書的民族。這話聽起來不能接受,但是事實。中國的始皇帝就做過焚書坑儒的傻事。不只皇帝,連我們的聖人老子和孔子,他們也並不贊成天下老百姓都讀書,做有知識的人。老子說:“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意思說,聖人治理國家的原則,就是使百姓頭腦簡單渾沌,填飽百姓的肚子,削弱百姓的志氣,強健百姓的筋骨,永遠使百姓無知無識,沒有欲望。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即可以指點老百姓走哪條路,不可以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這些觀點不只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裡流行,其流毒直到現在亦難肅清,甚而影響更深。
  我們說讀書是一種習慣,一種區別于野蠻的文明習慣。今天的中國人,除知識分子外,一般普通家庭幾乎沒有讀書的習慣,倒是有相當多的人以藏書來裝潢門面。顯然,讓一個本來不愛讀書的民族改變習慣熱愛讀書,光靠政府立法,下文件,發號召是不管用的。事實上,一名印度工程師在從德國法蘭克福飛上海的飛機上發現,不睡覺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而且他們基本上都是在打遊戲或看電影,沒見有人讀書。媒體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中國人的娛樂生活幾乎就濃縮為麻將、上網和看電視。一位出版社的總編輯感慨現在中國寫書的人比讀書的人還多。此許是笑談,但現在買書的、讀書的越來越少,確實讓人擔憂。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中說: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國家”,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這觸痛了國人神經。但國人這樣低的閱讀量與文化學養,又由不得叫人懷疑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可能性。所以,事關民族習慣、民族素質、民族尊嚴的事,需要全民族來認識,來改變,而政府更應率先檢討反思。縱觀國人不勤閱讀理由各種各樣,但有一點相信是普遍的,那就是生活、工作壓力大。快節奏時代,人為住房還貸孩子教育父輩養老而疲於奔命,浮躁的現實與激烈的競爭環境使人根本無法靜下心來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吸收掌握所需的知識。因而政府倡導全民閱讀時,有必要先就住房養老教育等制度,檢討是否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可否健全,競爭分配機制有否公平合理。
  全民閱讀在澳亦難成氣候
  內地全民閱讀狀況如此,澳門閱讀風氣同樣衰微,這從書店,公共圖書館,學校就可窺一斑。先說書店經營。電子書普及,租金高企,對傳統書店生存不無構成影響,多間書店人流量銳減,近年接連結業。澳門文化廣場總經理感慨,以前有不少人到書店打書釘,見了舒心。可如今經濟向好,市民有更多閒錢買書,卻願意走進書店的人,竟買少見少。他透露,書店客流量以每年2%的速度減少。同樣,公共圖書館進場人次及借閱率也在急劇下降。相關部門的統計數字顯示,文化局轄下包括總館及七個分館的中央圖書館,2011至2014年間,入場人次每年都有輕微升幅,去年微升1%,逾124萬人次;但借閱人次及冊數,則連續四年以約10%下跌。借閱冊數下跌11%,不僅如此,當局2011年為迎合網上閱讀潮流,開設供市民免費下載的資料庫“全民網上閱讀平臺”,使用者亦有明顯跌幅,由2012年超過70000人使用,大幅減至去年56000人。再看學校,學生更多是在課堂及校內圖書館接觸到書籍。發展學生閱讀能力,是教育發展的趨勢。故此,教青局自2007開始,在教育發展基金會中撥款,資助學校舉辦閱讀活動及購買圖書。然而教青局2013年發佈的調查表明,學生的閱讀時間及閱讀量,往往按年級遞升而下降,也就是說,年級愈高,主動閱讀機率愈低,閱讀興趣愈淡。
  澳門是中西文化交匯之地,是中國最早接觸西方文明的地方,創造了中國乃至遠東和亞洲的許多之最。其中全澳有近三百所圖書館,密度為世界之最之一,而內地平均約四十四萬人方始共享一間圖書館。近年來,文化局及民政總署為增加藏書量及豐富館藏類型,投放了不少資源,如每年舉辦閱讀推廣活動的“圖書館周”及各類工作坊等。然而本澳無論學生哥的閱讀能力,還是整體閱讀風氣,都遜色於鄰近地區。放眼社會,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整體文化素養不高的現實,有著非常大的反差。表面看,在政府推動下,藝文活動異常活躍,偏偏建基於文化基石上的閱讀風氣,卻始終無法普及。那邊廂,政府為經濟轉型,發展多元經濟,求才若渴。十五年來,出臺多項培養人才政策,成立特首掛帥的“人才發展委員會”,斥鉅資幫扶青年可持續學習,為才俊打造投資創業平臺,無奈澳門大部分青年都不願走出去,澳門大部分青年都被博彩業吸收,同時也被博彩業埋沒。
  無怪乎外界會喻澳門為“文化沙漠”,筆者雖不盡認同,卻也無足夠理據反駁。閱讀風氣欠奉,年輕一代的進步空間有限,本土文學創作數量與質量未能提升,“文化沙漠”的封號便難以除去。缺乏文學養份、創作底氣,又或多或少影響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可見一個地區的閱讀風氣與當地個人乃至整體競爭力有很大關係,雖然澳門人均生產總值在世界名列前茅,但要可持續發展,構建良好的全民讀書氛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讀書可以開闊人的視野,讀書可以讓人懂得許多知識和科學道理,一位大文豪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為了甚麼?讀書為了充實自己,讀書使你學會做人、學會低調、學會自己把握自己,尤其是在這個金錢萬能的社會裡不致迷失方向。大道理誰都懂得,只是澳門賭博特色,黃毒聯姻,儼然成了犯罪分子的天堂,在這喧囂浮華的社會裡,全民閱讀別說難營氛圍,它就不是個讀書的地方!加上政府在住房交通等民生保障領域的執政能力,長年無大的突破與起色,澳人更是難於靜下心來做個安靜的讀書生,閱讀郎了。所以,“全民閱讀”僅滿足於幾場“圖書館周”和舉辦幾個書展活動,這種表面文章、皮上功夫,事實證明推動不了,也是成不了氣候的。
其他文献
讀貴刊七月刊發的《正視反復掘路民怨,建造地下共同管道》一文,本人頗有同感。小城掘路工程無日無之。雖然今年首季掘路工程申請減少,但居民不僅未感受到正面影響,反而踏入六、七月,全澳掘路工程幾乎同時上馬,交通又亂又塞,居民無路可走,慨歎小城又一次成為“世界掘路中心”。  澳門發展迅速,水電通訊等地下渠網、管網設施無可避免要升級改造,以配合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現代化。但澳門土地狹小,人多車多,加上舊城區眾多
期刊
媒體人、澳門科大助理教授譚志強先生在七月號《澳門月刊》撰文說,澳門賭城形象,是人性“趨利避害,追求本小利大”形成的。從外部來看,則是香港傳媒,尤其香港影視“經過大約六十年潛移默化的傳播過程所造成”。因而要改變城市形象,還澳門世遺景觀,風味小吃,商業手信,中西文化合壁等傳統而又獨特面貌,除了澳門多拍些極富“人情味”的影視外,還須著力發展非博彩產業,走經濟多元化路子。但也因為人的趨利避害,以小博大的基
期刊
由體育發展局主辦的“大眾康體日”活動於7月19日下午在黑沙環公園舉行。活動得到了市民的大力支持,並踴躍到場參與。  活動當日,現場設有多個以康體活動為主題的遊戲攤位供市民參加,每個攤位均有相關體育總會派出的專業人員教授體育項目的正確方法和動作,讓市民學習及掌握體育運動的知識,增加對相關體育項目的興趣。很多家長帶同小朋友一齊參與,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亦給予小朋友帶來輕鬆有意義的假日,場內氣氛溫馨熱鬧
期刊
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源遠流長的美酒文化,獨具一格的釀酒工藝,在國酒茅臺的強力引領下,仁懷醬香酒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為仁懷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離開茅臺鎮就釀不出茅臺酒,神奇的氣候、神奇的土壤、神奇的地理環境與生物群落都不可複製,成就了中國醬香型白酒的優質主產區,成就了國酒茅臺,成就了中國酒都——仁懷。  在以“香飄世界百年,相伴民族復興”為主題的茅臺酒金獎百年系列紀念活動啟動前夕,即中新社組織
期刊
位於路環的石排灣公屋群是澳門最大的公共房屋建設項目,由提供出租的社會房屋樂群樓和安順大廈、居雅大廈及業興大廈三個可售的經濟房屋項目組成,共提供9015套公屋。  眼下,正在進行諮詢的《社會房屋法律制度》備受市民關注。其中,社屋富戶退場機制更是引發了全城熱議。其實不難發現,讚同的大多數人是為了能增加申請到社屋的機會,反對的那部分則是認為富戶一旦“退場”,定會造成經屋的申請更加困難。其實“富戶退場銜接
期刊
7月,澳門初級法院宣判一宗關於2013年立法會選舉舞弊案,裁定兩名被告賄選罪成,二人是澳門某聯盟社團的職員和義工,罪名是他們在選舉前夕致電社團會員,承諾提供利益,包括免費餐飲和專車接送,要求投票給某競選組別,藉此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此判決公佈之後,普通民眾反響淡淡,唯獨相關社團亂了套。先是社團負責人在媒體面前哭訴並表示上訴,又有議員指責廉政總署“放蛇”辦案,牽涉“釣魚執法”,一時間公說公有理,婆說
期刊
貴刊七月號“時事辯論”欄目就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的系列問題進行了探討,話題主要圍繞文創產業應接受政府資助為主還是以自負盈虧為重,亦即“輸血”抑或“造血”展開。而事實上本澳不少文創產業近年來相繼結業或被逼搬遷,個中原因租金貴、自我“造血”能力差固為主要,政府對其欠缺全盤規劃亦不可忽視。為加快經濟適度多元化步伐,政府早就提出以會展業及文化創意產業,作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切入點,但現實情況與願景相差甚遠。儘管政
期刊
4月15日,政府發言人辦公室和新聞局與傳媒茶聚並合影。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人類已進入“新媒體”時代。貴刊222期《新媒體浪潮:變革還是挑戰》一文指出,“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新媒體咄咄逼人的攻勢,已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不管相不相信,改變已悄然而至”。個人認為,現時政府管治,社會運作模式早已不合時宜,新媒體為底層民眾和弱勢群體提供了新的利益表達渠道和利益博弈手段,客觀上“倒逼”社會管理部
期刊
對於文物保護工作的表現,社會文化司司長給予八十分的評價。對於交通基建工作的表現,好想知道運輸工務司司長會給予多少分?筆者就覺得難以給分,原因已不是關乎表現的好與壞,而是涉及態度和責任的問題。運輸工務部門一向讓人的感覺是力沒少花卻總無辦法,由輕軌建設、房屋政策,到交通措施、新城規劃,無一樣工作能說服群眾,總括而言一團糟。難道司長中文講不好,廣東話也欠靈光?想法未能表達清晰,導致執行上出現一堆又一堆問
期刊
一支煙、一個吸煙室,社會怨聲載道,博彩業團團轉。政府銳意公共室內場所全面禁煙,娛樂場經過三年豁免後,或許會與其他場所重回同一起步線,市民、從業員叫好,業界道怨,一場政治角力展開。支持者主打健康,反對者則怕下坡中的博彩業雪上加霜。雙方出齊理據、權威組織報告,又打起民調戰,惜數據南轅北轍,有些更無頭無尾。信與不信,市民自有判斷。爭議進民意戰階段,實昇華為政治事件。博彩是澳門經濟龍頭,坐擁八萬多與此相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