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陆军航空兵攻击直升机战术详解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1年6月,苏联第一架装载反坦克导弹(4枚3M11“方阵”导弹)的米-1MU直升机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试验证明,直升机载导弹的操控并非易事,因此苏联的武装力量对该项目并不感兴趣。而且批评家们指出,防御作战任务不需要由军级建制部队来完成,所以他们的反坦克武器数量不需要超过现有的反坦克团,反坦克团配属于防御师比配属于直升机师更容易,没有必要研制机载反坦克导弹。五年之后,苏联又开始了另外一次列装直升機装载反坦克导弹的尝试。这次是在米-4AV运输直升机上装载了4套9M17M“方阵”M发射架。该系统由于满足了陆军的需求而于1967年正式列装。总共有185架米-4直升机装载了“方阵”M导弹,其余的直升机仍编配在直升机运输联队,用于支援空袭作战。
  后来,苏联陆军认识到,运输直升机并非是打击敌军坦克的最好发射平台,而且空降-部队需要的直升机应该能在突击战的第一攻击波中清除着陆区域的敌军,在后继攻击波中为运输直升机护航,并为空降部队的地面作战提供火力支援。20世纪70年代,正规地面部队决定将可满足这种作战要求的直升机作为其完成其他进攻性作战任务的一种武器需求。因此,苏联研制了米-24、米-28系列直升机以及机载9K113“突击”-B导弹和9M120“攻击”导弹系统。
  
  直升机战术
  
  俄罗斯的武装直升机战术起源于冷战时期。40多年前,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武装直升机广泛使用于低强度战争:入侵阿富汗的战争(1979~1989)和车臣战争(1994~1995和2001~现在)。苏联典型陆军部队中的建制集团军编有一个航空兵分队,称为陆军航空兵。
  陆军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作战机动小组和战术机动部队渗透到敌人的后方地域。一个作战机动小组和一个战术机动部队(通常是1个加强装甲或摩托化团)的任务是尽可能迅速地接近敌后方地域的重要目标,在主部队前方200~700千米的区域进行作战,作战目标一是包围和分散北约的战术集团军部队,以便逐渐将其消灭。二是支援空袭作战,突破敌方前线或扫清地面突击部队前进过程中的重要敌军目标。在执行这些作战任务的过程中,米24直升机担当的任务主要有:火力支援、一般侦察、核生化侦察、特种部队或突击班空降、运输直升机护送、作战救护和其他任务。三是为进攻和防御(压制北约的反击)作战中的主要部队进行第一梯次进攻时提供空中支援。
  除特种部队的运输/支援直升机外,攻击直升机在白天参与作战,主要集中在突击途中需要空中火力支援的地方。因此,米24需要突破敌人的空域,伴随己方地面部队纵深机动到北约的后方地域,或者参与空袭作战。米24的主要攻击目标不是北约的坦克,而是北约的反坦克武器或者可能阻断攻击进程的抵抗目标。攻击直升机以4架为1个机群进行飞行,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常伴有2~8架或更多的米8直升机。机载反坦克导弹用于摧毁敌方的掩体、加固点和防御阵地的坦克和装甲车辆;非制导火箭、有时是12.7毫米重型机枪用于打击其他的战术目标,如防空阵地、非装甲车辆、火炮、重型武器阵地和作战士兵小组。
  典型的反坦克任务是形成次要的整体火力支援,并在敌人的反击战中给予还击。这里,陆军部队主要依靠其建制部队,但当情况紧急时,会使用由米24组成的“快速反坦--克攻击小组”,这时,攻击小组中将由4~8架直升机组成,通常会与苏25战斗机并肩作战。通常,美军的指挥员将攻击直升机当作“飞行的火炮”,而苏联的指挥官将其喻为“飞行的步兵战车”。
  
  直升机作战运用
  
  侵阿之战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彻底改变了其军队的需求,没有作战前线的游击式作战对于苏联陆军来说是一个新课题。高山和酷暑使直升机的作战变得非常困难,但米-8和米-24直升机由于性能优越被大量使用。最初,米-8通常单独执行补给、救援和联络等作战任务,当阿富汗圣战者部署了大量的重型防空机枪(12.7毫米和14.5毫米)和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后,陆军开始使用米-24直升机进行护送。除装备导弹系统外,米24通常还携带40毫米榴弹发射器和弹药箱,以及7.62毫米机枪和破甲弹甚至集束炸弹。在多数情况下,这类“轰炸机”要比喷气式战斗机的打击精度高,因为战斗机不易发现和打击山谷、山坡、山洞口处的目标。
  根据苏联的反游击战经验,空中巡逻机群在主力部队(无论是装甲/摩托化部队还是空降部队)到达之前执行搜索和打击敌人小股部队的任务。这类武装侦察巡逻机群通常由4~6架米-24和1或2架米-8直升机组成(不久便成为常规配置)。米8直升机装备有火箭筒和由4~6名士兵组成的班。一些士兵可以使用机关炮和榴弹发射器从直升机后面或侧面的窗口进行发射,这种编队被称为战术航空小组。在与圣战者进行正面交锋时,他们的任务是消灭敌人,或牵制敌人直到主力部队到达。有时会使用喷气式飞机(如苏-25、米格-21、苏-17)给予火力支援。
  陆军为减少损失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战术。当米-24的机组人员发现飞机前方正在向他们进行射击的敌防空机枪的阵地时,会迅速对其进行打击和摧毁。不久,圣战者们学会了从直升机的后方对其进行射击,使其防不胜防。敌人的这个战术迫使苏联陆军在飞行编队中使用1架米-8直升机作为“后方侦察员”,而且为了不阻碍1~2名观察员的视野,飞机拆除了后门。这些观察员为米-24直升机提供预警信息,并为其指示所侦察到的敌方防空机枪阵地。随着1984年SA-7和1985年“毒刺”导弹的使用,直升机成为这些导弹的暴露的目标,不久,为减少红外特征,所有的直升机都安装了光线散布器、排气消音器和主动红外干扰仪。这些装备最初只配备于米24直升机,最终,米8直升机也使用了这些反侦察手段。新型米8MT装备了主动和被动红外干扰仪和排气消音器,并成为标准配置。为了防范敌防空机枪,米8直升机采取了在夜间或在较高空域飞行的方式,在敌使用单兵便携式防空系统后,要求直升机尽可能飞向更高的空域,但这又正中“毒刺”导弹的下怀。因此,从1986年开始,直升机开始在超低空飞行以便使用地形掩护战术。尽管陆军采用了这些反侦察技术并变换了战术,还是有333架各种型号的米-24直升机毁于侵阿战争的各类战役中,但这些损失丝毫没有影响到直升机的使用。苏联的条例规定,一名飞行员每天最多执行4~5次飞行任务,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署于阿富 汗的第335独立直升机联队的飞机平均日飞行8次。
  武装直升机执行的最危险的任务是进行战斗搜索和救援,通常由战术航空小组当作武装侦察任务来完成。在战术航空小组必须到达防御较好的指定地点后,最危险的时刻是在飞机着陆或旋停营救人员登机时被暴露的那一刻。
  
  车臣之战
  车臣战争与侵阿战争在战争的性质和作战的环境上基本相同,而敌人却变得更加狡猾和训练有素——通常是过去被苏联陆军征募的士兵,重要的是,车臣分子可以吸取阿富汗战争的经验。在反直升机战术方面,防空机枪仍被广泛用于打击直升机目标。特别是,车臣的射手是在整个直升机群非常靠近他们并确保击落时才进行发射,同时,便携式防空系统不再单独使用,通常是以群射的方式对直升机进行打击,4~5枚导弹从不同地点同时对直升机进行射击以增加毁伤率。另外的创新之举就是选择射击技术娴熟的狙击手打击近距離飞行直升机的飞行员或指挥员。车臣武装分子还成功地使用火箭助推枪榴弹甚至反坦克导弹打击直升机。
  1995年2月6日,在俄罗斯部队行军至格洛兹尼途中摧毁了2个用轻型23毫米高炮进行顽强抵抗的据点。他们实验性地使用米24直升机在俯冲到可避开火炮射击的距敌据点6~7千米的距离时发射S-24型240毫米重型非制导-火箭弹,结果取得了重大成功,最终这2个据点被由米一24直升机和装备更多常规武器苏-25组成的混合飞行小组摧毁的。冷战时期人们对这个战术进行了研究,从美国由AH-64攻击直升机和A-10地面攻击机组成的联合战术空军大队中可见一斑,它采用的战术几乎与苏联/俄罗斯的攻击直升机战术相同。俄罗斯在1995年2月10日又使用相同的战术,一个飞行小组有11架米-24直升机和6架苏-25战斗机。
  在车臣作战中,战术航空小组与地面部队的合作距离要比侵阿时近。战术航空小组沿主干道行进,并被部署在重要城市周围以控制关键地域。通常,一个战术航空小组配属于一个地面营级部队,并同时参与作战行动。一名陆军联络员通常作为领航米-24直升机的乘员,同时,一名航空兵联络员随行地面陆军部队。这两名联络员通过近距离无线电台保持彼此之间及其指挥员之间的联系。这种战术适用于各种合同作战。例如,用地面部队为直升机联队清除车臣的高炮部队。
  在最近的车臣之战中,尽管俄罗斯陆军在联合作战战术、人员素质和部队之间的密切配合方面都有所提高,但仍不能确保陆军航空兵的万无一失。2002年间,有12架飞机被击落,2003年后又损失大约6架飞机。但与侵阿战争相比,飞机的损失率大大地降低了。
其他文献
东北海军是一支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舰队,尽管出生在国家危弱的军阀混战时期,尽管几乎已经成为奉系军阀的私人武装,但是这支舰队也有过不平凡的历史。她曾经是中国最强大的舰队,她拥有过中国第一艘飞机母舰,她也曾与强大的苏联海军战斗过……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重新审视东北海军的兴衰沉浮。    从“国臣”到“家将”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后,北洋政府为了防范中俄边境发生混乱,于1919年7月设立吉黑江防筹办处
期刊
我探月工程进入发射实施阶段    国家航天局负责人8月10日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这位负责人表示,经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共同努力,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完成了发射场、测试、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嫦娥一号”卫星已通过出厂评审。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批准,工程转入发射实施阶段。据透露,绕月探测工程启动以来,各承担研制任
期刊
上级面前不怕出洋相,比武场上不怕丢金牌,演兵场上不怕冒风险。他认定——转型。要把战斗力标准定在信息化上——一个两难选择摆在了刘小午和全师官兵的面前。    去年初,师里接到了上级的通知:军区在7月份组织训练尖子比武。就在师里即将上报参赛名单之时,某新型步战车隆隆开进了部队。这时,离比赛只有3个月时间了。  参赛是用老装备还是用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新装备,大家意见不一。主张用老装备参赛的,理由很充分:装
期刊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
期刊
冷战期间,苏联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发展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西方曾不惜一切代价,想得到相关的情报资料,但均是无功而返,铩羽而归。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第四代主战坦克渐渐被军迷所遗忘,成为尘封的记忆。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国防部公开披露T-95主战坦克,使人们又重新燃起关注苏俄坦克发展的热情。本文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力图展现当年苏联和当今俄罗斯第四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历程和最新动态。  20世纪70年
期刊
编者按:吴克明,浙江萧山县(现杭州市萧山区)人。1949年毕业于湘湖师范学校。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进入浙江干校学习,8月被分配到长春中央航校四大队学习航空,11月进济南第五航校学习。1951年初调空军第四师十团李汉英雄大队参加抗关援朝,屡立战功。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国旗勋章一枚、军功章两枚,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56年调沈阳飞机厂任新机试飞主任。1956年7月19日,他驾驶中国自制
期刊
据国外媒体报道,格林尼治时间5月29日10时20分(北京时间18时20分),俄军利用移动发射装置,在莫斯科以北800千米的普列谢茨克基地发射了一枚RS-24型洲际弹道导弹,导弹弹头在预定时间成功击中了堪察加半岛库拉基地的预定目标。迄今为止,RS-24尚属俄罗斯鲜为人知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这次被高调报道的首发成功顿使俄军上下欢欣鼓舞。    矛头直指美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    近年来,美国积极谋划在
期刊
战争是对武器装备最好的检验,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暴露出现有轻武器的诸多不足,尤其是美軍特种部队大量装备的M4A1卡宾枪,较短的枪管降低了5.56毫米枪弹在远距离上的威力和精度,作战效能大大降低。因此,研制一种适用于山地作战、便于隐蔽携行、可在车内使用的高效多用途突击步枪就成了美军特种部队的迫切需求。    研制历程    2003年10月,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发布了特种部队战
期刊
编者按:2005年10月19日,继瑞典哥特兰(A-19)级潜艇之后,德国212A型潜艇U-31和U-32号正式加入海军行列。作为世界最先进的两级常规动力潜舰,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它们所装备的新型AIP系统,那么,AlP系统为什么这么吸引人们的眼球呢?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反潜探测装备和技术迅猛发展,各型声纳、磁探仪、天基雷达、激光探测器、红外探测仪等新型反潜设备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常规潜艇的
期刊
中、印两国毗连相邻,有很长的国境线,也有双方记忆深刻的历史恩怨。近年来,两国发展迅速,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不过,两个国家发展的重点不同,中国主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印度则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与武器装备,海军又是印度军事发展的最优先项目。印度有一支被称为“印度洋上的海豹”的海军特种部队,几乎无人不知,但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突出的战斗力几乎很少向外界透露。  无独有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