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美国 俄罗斯RS-24洲际弹道导弹揭秘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a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国外媒体报道,格林尼治时间5月29日10时20分(北京时间18时20分),俄军利用移动发射装置,在莫斯科以北800千米的普列谢茨克基地发射了一枚RS-24型洲际弹道导弹,导弹弹头在预定时间成功击中了堪察加半岛库拉基地的预定目标。迄今为止,RS-24尚属俄罗斯鲜为人知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这次被高调报道的首发成功顿使俄军上下欢欣鼓舞。
  
  矛头直指美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
  
  近年来,美国积极谋划在波兰、捷克等俄罗斯近邻的欧洲国家部署反导系统,引起俄罗斯的强烈不满。2006年,俄罗斯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陈词尖锐地指出,“美国在欧洲靠近俄罗斯边界的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不友好的举动,……其拦截弹射程足以覆盖俄罗斯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它们与美国情报资源整合后,增强了这些设施对抗俄罗斯的潜在能力”。另外,巴卢耶夫斯基还称,美国一意孤行的部署反导系统将迫使俄罗斯“寻求不对称的、更为廉价的对抗措施”。就在本次导弹试射的当天,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我们认为,美国的行动是非常危险、非常有害的,这将把欧洲变成一个火药桶。”战略火箭兵司令部在一份声明中称:“‘RS-24’洲际弹道导弹将增强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的军事潜力,克服反导防御系统,从而增强俄罗斯战略核部队的潜在威慑力。”
  
  俄罗斯苦心造“箭”制衡美国
  
  自从美国积极发展“多层次、一体化”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以来,俄罗斯就意识到其深层用意是企图打破与俄相持数十年的核威慑平衡,从而实现所谓的“绝对优势”或者“绝对安全”。面对这一不利形势,俄罗斯可谓“急在眼里、气在心头、骂在嘴上”,但要像美国那样发展耗资惊人、技术超前的多层次反导体系,绝非一般国家甚至一般发达国家所能为。俄罗斯多年来在经济上的不景气,致使其军事与技术的发展日趋迟缓,甚至是屡屡受挫,因此只能寻求成本较为廉价、技术容易突破的新型导弹突防技术,来制衡美国节节发展的反导系统。最近几年,俄罗斯从政治首脑到军事要员都将“发展新型核武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铭记在心,不惜血本地发展高速机动弹头、新型“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并大肆宣扬其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可谓到了“危言耸听”的地步,旨在壮胆扬威,以对抗美国咄咄逼人的反导系统发展态势。
  
  新型战略导弹的“神秘身份”
  
  俄罗斯试射的这枚RS-24洲际弹道导弹尚属首次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此前虽然俄罗斯官方多次“炒作”其新型核武器的巨大威力,但公众并不清楚这种新型核武器究竟为何方神圣。尽管俄罗斯官方没有详实公布这枚新型导弹的技术细节和设计由来,但其在公众视线中的突然出现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其真实面目的种种猜测。目前,外界对该型导弹的发展由来存在多种猜测,认为这种导弹的前身可能是“白杨”-M(SS-27)洲际导弹,或者是“解剖刀”(SS-24)洲際导弹,甚至还有认为是前苏联曾经取消研发的SS-X-26导弹。但根据国外媒体的综合分析认为,俄罗斯试射的这枚RS-24新型洲际导弹很可能是俄现役导弹中最先进的“白杨”-M洲际导弹全新改型。俄罗斯现任第一副总理(原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指出,“该导弹是‘白杨’一M新改型,是这种导弹能够携带多弹头的改型”。在这次全系统试验发射之前,俄罗斯曾在2005~2006年进行两次研-究与发展试验,当时使用了较早的“白杨”M用以发展“分导式多弹头”(MIRV)。
  按照北约对苏联/俄罗斯导弹的编号法则,“白杨”-M导弹的北约代号为SS-27,则RS-24导弹的北约代号可能就是SS-X-29(中间字母“x”代表“试验型”)。据俄“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俄国防部的消息,这枚RS-24型导弹最多能搭载10枚不同弹头,射程约为5500千米。俄媒体说,RS-24型导弹最终将取代现俄战略火箭兵装备的RS-18和RS-20型导弹,而这正与俄罗斯公布的计划用“白杨”-M导弹全部替换现役的其他型陆基战略导弹相吻合。
  
  俄罗斯究竟为何发展新型洲际导弹
  
  从表面上看,俄罗斯发展新型多弹头洲际导弹的矛头是指向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这似乎并无疑问。但明眼人不能为简单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从政治上来说,美国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的确让俄罗斯比较受刺激,因此,俄罗斯试射新型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可以被理解成针对美国之意。虽然美国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俄罗斯对他的战略威慑,但这种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说美国的反导系统象征性地对俄罗斯造成了影响,在军事上对俄罗斯没有任何影响。因此,俄罗斯对美国部署反导系统有些反应过度,同时不得不让人对俄罗斯的动机产生疑问。换个角度来看,俄罗斯发展多弹头洲际弹头与美俄之间在战略进攻性武器领域的激烈争夺也不无关系。近年来,美国在发展更加安全可靠、更加便于维护的未来新型核武器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加剧了俄罗对能否长期对美国保持核威慑能力的不安。2006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指出,美俄在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方面的停滞不前应当引起特别关注。同年12月,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尼古拉·索洛夫佐夫称,俄罗斯将开始用多弹头替换“白杨” M洲际弹道导弹上的单弹头。由此可见,俄罗斯这次试射RS-24导弹的如果是“白杨”M导弹的多弹头改型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他文献
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是拼消耗、比技术、抢速度的战争,油料补给、弹药补充、信息支持,战伤救护等战场保障能否有力,直接制约着作战的成败。在1974年的西沙海战中,由于没有医院船的战时作战支援,伤员不得不多次中转和换乘到后方医院,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伤残。因此,在上世纪末,中国海军成立了自己的作战支援舰部队。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中国海军的作战支援舰船从初期的小吨位,专业化向现在的大吨位、综合性发展。
期刊
今日世界,依托高技术优势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电子对抗,已经成为交战双方达成作战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惯用手段。由于军事领域电磁应用的日趋广泛,使得战争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出现了与传统战场并重的新要素——电磁环境。  所谓复杂电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战场空间内,由空域、时域、频域、能量上分布的数量繁多、样式复杂、密集重叠、动态交叠的电磁信号构成的电磁环境,其形成与发展及其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当前十分引人注目
期刊
1954年10月,中国黄海海面上,第一次出现人民海军中型战斗主力舰——驱逐舰,这就是“鞍山”号,有人称它是“中华第一舰”。该舰是从苏联购进的,排水量2000余吨,是1936-年苏联C-324工厂建造的,1941年加入苏太平洋舰队,命名为“什切里内依”号,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曾击落过2架敌机,到中国后改名为“鞍山”号。初期人们都称它为雷击舰,因为它的主要武器是鱼雷、水雷加火炮。和“鞍山”号同期先后
期刊
尼克松的“黑匣子”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  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美国的一架运输机提前降落在了北京首都机场。这架运输机刚一停稳,一个秘密的集装箱便从机上卸了下来。这个集装箱被迅速打开后,露出的是一个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的卫星地面站。在中方有关人员的协助下,美国的这个卫星地面站便安放在了首都机场,其天线直径仅有10米。  于是,当尼克松总统访华的专机一降落在北京首都机
期刊
东北海军是一支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舰队,尽管出生在国家危弱的军阀混战时期,尽管几乎已经成为奉系军阀的私人武装,但是这支舰队也有过不平凡的历史。她曾经是中国最强大的舰队,她拥有过中国第一艘飞机母舰,她也曾与强大的苏联海军战斗过……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重新审视东北海军的兴衰沉浮。    从“国臣”到“家将”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后,北洋政府为了防范中俄边境发生混乱,于1919年7月设立吉黑江防筹办处
期刊
我探月工程进入发射实施阶段    国家航天局负责人8月10日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这位负责人表示,经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共同努力,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完成了发射场、测试、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嫦娥一号”卫星已通过出厂评审。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批准,工程转入发射实施阶段。据透露,绕月探测工程启动以来,各承担研制任
期刊
上级面前不怕出洋相,比武场上不怕丢金牌,演兵场上不怕冒风险。他认定——转型。要把战斗力标准定在信息化上——一个两难选择摆在了刘小午和全师官兵的面前。    去年初,师里接到了上级的通知:军区在7月份组织训练尖子比武。就在师里即将上报参赛名单之时,某新型步战车隆隆开进了部队。这时,离比赛只有3个月时间了。  参赛是用老装备还是用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新装备,大家意见不一。主张用老装备参赛的,理由很充分:装
期刊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
期刊
冷战期间,苏联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发展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西方曾不惜一切代价,想得到相关的情报资料,但均是无功而返,铩羽而归。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第四代主战坦克渐渐被军迷所遗忘,成为尘封的记忆。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国防部公开披露T-95主战坦克,使人们又重新燃起关注苏俄坦克发展的热情。本文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力图展现当年苏联和当今俄罗斯第四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历程和最新动态。  20世纪70年
期刊
编者按:吴克明,浙江萧山县(现杭州市萧山区)人。1949年毕业于湘湖师范学校。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进入浙江干校学习,8月被分配到长春中央航校四大队学习航空,11月进济南第五航校学习。1951年初调空军第四师十团李汉英雄大队参加抗关援朝,屡立战功。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国旗勋章一枚、军功章两枚,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56年调沈阳飞机厂任新机试飞主任。1956年7月19日,他驾驶中国自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