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种部队新型SCAR步枪实现多口径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li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争是对武器装备最好的检验,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暴露出现有轻武器的诸多不足,尤其是美軍特种部队大量装备的M4A1卡宾枪,较短的枪管降低了5.56毫米枪弹在远距离上的威力和精度,作战效能大大降低。因此,研制一种适用于山地作战、便于隐蔽携行、可在车内使用的高效多用途突击步枪就成了美军特种部队的迫切需求。
  
  研制历程
  
  2003年10月,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发布了特种部队战斗突击步枪(SCAR)的需求书,专门用于满足特种部队的作战需求。SCAR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开发得到了美军4大军种特种部队的全力支持和参与,绝大部分参与原型枪测试的人员都是现役的特种部队人员。据称,SCAR是军方自1941年采用M1卡宾枪以来首次完全通过竞标确定的采购项目。此次采购项目意义重大,将在短时间内为特种部队提供急需的作战能力。
  2004年1月,SCAR项目的研制竞标工作正式开始,参与竞标的公司有比利时FN赫斯塔尔公司、美国的罗宾逊公司和cobb公司等。2005年2月,SOCOM选定了比利时FN公司研制的SCAR作为下一代突击步枪,用于替换目前的5种武器:M4A1卡宾枪、近战步枪(CQBR)、MK12狙击步枪、MK11斯通纳步枪(SR-25)和左/右手操控,并且可以偏移到左侧或右侧装弹,这弥补了M203榴弹发射器不能发射40毫米长榴弹的不足。该榴弹发射器模块发射管通过凸笋实现闭锁,在向前运动时通过旋转实现开锁,遇到失效弹头,使用者可以选择是否抛出。EGLM可以加装一个枪托独立发射,其火控装置带有激光测距仪,具有射角自动装定功能,技术较为先进。如果EGLM发射器瞄准偏低,瞄具分划闪烁显示红色;如果瞄准偏高,分划持续显示红色如果瞄准正对目标,分划则显示绿色。对于隐藏或处于遮蔽物下的目标,瞄具会给出到目标的距离。目前,EGLM的瞄准系统可以兼容最新型的40毫米可编程弹药,使用者可根据给出的距离设定弹药在目标上方爆炸。EGLM可以发射美军现役标准的40×46毫米榴弹,同时还可以发射特种低速榴弹,比M203的弹药适应性更强。
  
  亮点之一:模块化枪管与多口径
  
  SCAR本质上是一种可更换枪管的模块化武器。可以满足各种战术需求,作战效能也大大提高。轻重2种型号都可以安装3种枪管:长约357毫米的标准型枪管、255毫米的近战型枪管和459~510毫米的狙击型枪管。此外,SCAR-L还将配备一种附加枪管,以便发射苏/俄式7.62×39毫米枪弹,配备附加枪管的SCAR-L已于2005年年底开始生产。SCAR的枪管更换迅速,使用者在数分钟内即可完成。该枪枪管的寿命为35000发,而全系统服役寿命据称达到了90000发,枪械故障的平均间隔为2000发。可更换模块化枪管使SCAR.具有了多种口径。目前,SCAR步枪只有2种基本口径,但最终可能会扩展到包括7.62毫米口径(发射7.62×39毫米弹药)在内的多种口径,乃至最近开发的6.8毫米口径(发射6.8×43毫米弹药)。
  
  亮点之二:极高的通用性
  
  2种型号的SCAR有90%的零部件可以通用,包括上机匣、枪托和扳机护圈等,这对于5.56毫米和7.62毫米2种相差甚远的步枪口径来说还是首例。2种SCAR步枪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口径,具体从结构上说即弹匣(SCAR-L使用标准的M16弹匣)、下机匣、枪管、机头和抛壳口等不尽相同。2种型号步枪均采用铝制,上机匣都是挤压成型的,除了抛壳口的大小不同,其他部件都是通用的。这一成就,就好比AR-15和AR-10步枪除了下机匣、机头、枪管和弹匣外所有部件都通用一样。
  亮点之三:良好的人机工效
  
  SCAR步枪设计灵活,注重细节,体现出良好的人机工效。
  
  1、枪托 设计精巧的枪托既可伸缩又可折叠,通过枪托尾部的按钮能使其前后伸缩,也可根据需要将枪托向右折叠。由于枪托具有独特的伸缩和折叠功能,枪的长度也因此可以调整,这样人员在穿戴护甲或可能影响卡宾枪握持位置的服装时就可以确保肩膀到扳机的距离,特种部队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卡宾枪隐藏在衣服下面并在枪托折叠状态下射击。折叠枪托同时还提高了武器在车辆、直升机、跳伞等任务中的适用性。
  
  2、贴腮板 贴腮板采用可调式斜面设计,不仅使武器更适合射手的身体,还有助于在武器安装光学瞄具时保持适当的出瞳距离。
  
  3、握把 重新设计的握把参考了大量人手的测量统计数据,其外形和大小适合大多数使用者。该握把还配有适配器,射手可以根据自己手形的大小对握把进行更改,有利于更好地操控武器。
  
  4、射击控制机构 进行了优化设计的射击控制机构更易于操控。快慢机旋钮从保险状态转到半自动状态、再到全自动状态、以及回到保险状态只需要旋转90度,适合左/右手操作。SCAR的弹匣卡笋同样可以左/右手操作,并且两侧均有保护装置以防止弹匣的意外脱落。此外,同样可以左/右手操作的还有枪机解脱柄和装填拉柄。枪机解脱柄经过改进能够适合各种手型;装填拉柄除了作为前推辅助装置外,还可作为备用枪机解脱柄使用。与M4A1每分钟900发的理论射速相比,SCAR的理论射速只有600~650发/分,这不仅使武器的操控更加容易,也使射手能够通过对扳机的控制打出短点射,因此也就不需要专门设置点射功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SCAR步枪的生产采用了最现代的制造技术,成本却并不高,SCAR.采用新设计的钢制弹匣,而且对供弹口和托弹板也进行了改进。每种SCAR步枪在装箱时都将配备10个弹匣。无应力的上机匣为铝制,挤压成型,下机匣也同样无应力,采用聚合物材料。所有有应力的部件均为钢制。SCAR-L和SCAR-H卡宾枪的成品最后都将着色,使用的颜色为FS595B浅黑土色,看上去大方沉稳,且反光很少,适合在大部分环境中执行任务。
  SCAR步枪因专为特种部队研制而备受瞩目,各国专家和军方人士都对其持有很大兴趣。目前,SCAR步枪尚未进入初始作战测评阶段,实际作战性能如何,美军是否会大批量订购这种模块化多口径步枪,尚难定论,我们将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今日世界,依托高技术优势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电子对抗,已经成为交战双方达成作战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惯用手段。由于军事领域电磁应用的日趋广泛,使得战争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出现了与传统战场并重的新要素——电磁环境。  所谓复杂电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战场空间内,由空域、时域、频域、能量上分布的数量繁多、样式复杂、密集重叠、动态交叠的电磁信号构成的电磁环境,其形成与发展及其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当前十分引人注目
期刊
1954年10月,中国黄海海面上,第一次出现人民海军中型战斗主力舰——驱逐舰,这就是“鞍山”号,有人称它是“中华第一舰”。该舰是从苏联购进的,排水量2000余吨,是1936-年苏联C-324工厂建造的,1941年加入苏太平洋舰队,命名为“什切里内依”号,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曾击落过2架敌机,到中国后改名为“鞍山”号。初期人们都称它为雷击舰,因为它的主要武器是鱼雷、水雷加火炮。和“鞍山”号同期先后
期刊
尼克松的“黑匣子”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  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美国的一架运输机提前降落在了北京首都机场。这架运输机刚一停稳,一个秘密的集装箱便从机上卸了下来。这个集装箱被迅速打开后,露出的是一个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的卫星地面站。在中方有关人员的协助下,美国的这个卫星地面站便安放在了首都机场,其天线直径仅有10米。  于是,当尼克松总统访华的专机一降落在北京首都机
期刊
东北海军是一支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舰队,尽管出生在国家危弱的军阀混战时期,尽管几乎已经成为奉系军阀的私人武装,但是这支舰队也有过不平凡的历史。她曾经是中国最强大的舰队,她拥有过中国第一艘飞机母舰,她也曾与强大的苏联海军战斗过……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重新审视东北海军的兴衰沉浮。    从“国臣”到“家将”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后,北洋政府为了防范中俄边境发生混乱,于1919年7月设立吉黑江防筹办处
期刊
我探月工程进入发射实施阶段    国家航天局负责人8月10日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这位负责人表示,经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共同努力,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完成了发射场、测试、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嫦娥一号”卫星已通过出厂评审。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批准,工程转入发射实施阶段。据透露,绕月探测工程启动以来,各承担研制任
期刊
上级面前不怕出洋相,比武场上不怕丢金牌,演兵场上不怕冒风险。他认定——转型。要把战斗力标准定在信息化上——一个两难选择摆在了刘小午和全师官兵的面前。    去年初,师里接到了上级的通知:军区在7月份组织训练尖子比武。就在师里即将上报参赛名单之时,某新型步战车隆隆开进了部队。这时,离比赛只有3个月时间了。  参赛是用老装备还是用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新装备,大家意见不一。主张用老装备参赛的,理由很充分:装
期刊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
期刊
冷战期间,苏联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发展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西方曾不惜一切代价,想得到相关的情报资料,但均是无功而返,铩羽而归。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第四代主战坦克渐渐被军迷所遗忘,成为尘封的记忆。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国防部公开披露T-95主战坦克,使人们又重新燃起关注苏俄坦克发展的热情。本文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力图展现当年苏联和当今俄罗斯第四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历程和最新动态。  20世纪70年
期刊
编者按:吴克明,浙江萧山县(现杭州市萧山区)人。1949年毕业于湘湖师范学校。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进入浙江干校学习,8月被分配到长春中央航校四大队学习航空,11月进济南第五航校学习。1951年初调空军第四师十团李汉英雄大队参加抗关援朝,屡立战功。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国旗勋章一枚、军功章两枚,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56年调沈阳飞机厂任新机试飞主任。1956年7月19日,他驾驶中国自制
期刊
据国外媒体报道,格林尼治时间5月29日10时20分(北京时间18时20分),俄军利用移动发射装置,在莫斯科以北800千米的普列谢茨克基地发射了一枚RS-24型洲际弹道导弹,导弹弹头在预定时间成功击中了堪察加半岛库拉基地的预定目标。迄今为止,RS-24尚属俄罗斯鲜为人知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这次被高调报道的首发成功顿使俄军上下欢欣鼓舞。    矛头直指美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    近年来,美国积极谋划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