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mao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经济能否发展和赶超,主要取决于是否制定和实施了恰到好处的经济发展战略。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可以通过走工业化之路来推进,还可以通过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来实现。对毕节试验区农业现代化进行研究,可以为改善欠发达地区贫困状态,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051-02
  十二五规划强调要“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什么是农业现代化?概括地说,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
  一、毕节试验区农业现代化基本情况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推动、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位于贵州西北部,总面积26 85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平均海拔1 400米。境内年平均气温不超过15℃,年平均降水量1 129毫米,属典型的以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为主的地区。
  试验区成立二十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改革试验与科学实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GDP从1988年的17.8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737.4亿元,增长了4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 300元,粮食总产量为254万吨。其中第一产业从1988年的12.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34亿元,增加了约11倍。产业排序从2005年的32∶38∶30优化为18.2∶46.4∶35.4(见表1)。农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种植业内部结构,特色经济作物在近十余年中发展迅速,全市粮经作物种植比从63∶37调整为55∶45,使种植业结构得以优化,农业比较效益逐步改善。二是农产品品质有所提高,重要经济作物生产基本实现了优质化。经过申请国家有关部门认证,全市共获农业部批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9个,面积36.95万亩,8个产品被评为贵州省名牌农产品,78个产品评为毕节市优质农产品。农产品样品检测合格率达99.85%,合格率逐年提高。
  2.特色农业基地示范性强。目前,全市累计种植蔬菜325万亩,茶叶77.2万亩,无性系扦插育苗7 500亩;精品果业面积达72.21万亩;特色烟草81.01万亩;优质马铃薯512.5万亩;特色杂粮160万亩;油菜101.2万亩。全市10个产业示范带和102个特色产业示范园初步建成。
  3.龙头企业带动成效明显。全市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三万”农业示范工程成效明显。据统计,全市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125家,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地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达2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2708个,土地流转面积达103.8万亩涉及农户36.3万户。龙头企业的进驻,带入了先进管理模式和超前发展理念,对发展特色农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4.农业科技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截至2011年底,共推广玉米育苗移栽276.12万亩,玉米地膜覆盖90.51万亩,绿肥聚垄206.2万亩,玉米包衣106.65万亩,水稻旱育稀植51.63万亩,两段育秧8.2万亩。良种覆盖率也大大提升,推广杂交玉米316.04万亩,覆盖率达85.04%;杂交水稻55.1万亩,覆盖率达84.9%;脱毒马铃薯308.52万亩,覆盖率61.69%;优质油菜101.17万亩,覆盖率99%,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毕节试验区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毕节市农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来看,仍然属于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经济模式,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较低。尽管农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74.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34亿元,但是,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却逐年减少,从2005的32%下降到2011年的18.2%。造成毕节市农业现代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
  1.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毕节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农村经济活动一直主要依靠以耕地面积拓展、增加粮食产量的平面垦殖方式,维系农村物质资料的简单再生产和人口自身的繁衍。为了解决生存问题,人们不断毁林开荒,在本已石漠化的土地上进行种植,破坏了植被,加重了水土流失,不但制约了山区农业机械化耕作,也使得土地的集约经营受到限制。同时,传统的以畜力、人力为耕作主力的生产力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
  2.农民文化程度低,市场经济意识弱。作为土地使用者和经营主体的农户,市场信息闭塞,经营管理之道缺乏,营销能力弱,难以充分地利用和驾驭市场;大部分农民对种植结构调整持观望甚至拒绝的态度,导致农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无法实施或进展很慢;农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户分散经营多,联户经营少,抗风险能力弱。
  3.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短缺。农村现有金融产品少,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据对我市龙头企业的调查,在影响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诸多外部因素中,首要的因素就是融资渠道不畅。农村金融领域中的“抽水机效应”、“马太效应”日益凸显,使其雪上加霜。
  4.农业科学技术条件落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农业现代化的最强大的推动力之一。2010年,毕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5.4%,分别低于全国53%、贵州省42%的贡献率17.6和6.6个百分点。   三、推进毕节试验区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1.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形式,是对传统农业的发展和变革。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形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变革,就是要以资本、物质、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据我市的资源禀赋特点,属于人多地少、自然灾害多的情况,不能走用资本和技术代替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而要走用资本和技术代替土地等资源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2.加快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步伐。据统计,2011年,我国首批示范区以占6%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3%的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0%;农民人均纯收入9 900多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 900元。要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理念,大力实施“3321”工程和“3万”工程;继续以“十带百园”为载体,加快发展蔬菜、生态畜牧业、精品果业、特色烟叶、马铃薯、油菜等特色产业。
  3.以现代工业企业的经营理念来培育农业产业化组织。一是要充分组建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组织生产、深化加工、提供服务、带动农民等的综合功能。二是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专业经纪人队伍,把它作为重要的中介组织进行大力培育,使之作为农民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广大农民的代表与龙头企业进行合同的签订、利益的谈判等,提高农民的竞争能力和在利益格局中的地位,同时聚合松散的民间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壮大利益共同体的经济实力。
  4.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科学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器。从目前市场走势来看,农产品的高科技与高效益密切相关,要坚持走科技支撑农业科学发展的路子,以发展“高产高效、优质优良、绿色安全、加工精细”现代农业为目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精心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地、农业园区创业。要创新产学研合作、农科教结合的新形式和新机制,全面促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5.深化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涉农贷款激励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三农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切实解决农村、农民融资难问题。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逐步建立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全面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6.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世界著名农业推广学家凡尔登认为,农业推广最终在于“通过信息交流、教育并帮助农民提高决策水平,从而自愿改变行为”。因此要把义务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新型农民。
  参考文献:
  [1] 王毅.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与思考[EB/OL].求是理论网.
  [2] 龚晓宽.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及对策[N].学说连线,2005-04-07.
  [3] 刘金薇.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2008,(4).[责任编辑 陈丽敏]
其他文献
摘 要:两面针是中国最早的自主品牌上市公司之一。2004—2011年短短的八年间,业绩从行业第三滑落到跌出前十,2012年度的预计业绩也不尽如意,很有被ST的危险。运用杜邦分析法全面分析两面针这几年的业绩变化,给出业绩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两面针;杜邦分析;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129-02  最近的一桩税务案件把“
期刊
摘 要: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财政的角度研究浙江省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对该省经济增长的绩效,选取1998—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文化广播事业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从财政的角度对提高文化产业支出绩效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文化事业支出;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绩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期刊
摘 要:在对传统消费主义消费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生态文明消费观,秉承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原则,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通过消费的引导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关键词:消费主义;生态文明;消费观;反思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130-02  国家把“十二五”期间列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五年,为了实
期刊
摘 要:农村劳动力迁移是农村城市化的推动力量之一,研究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文章以吉林省松原市葛平村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葛平村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当地农村劳动力做出迁移意愿的主要因素,即对城市生活的预期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主要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政府可以在完善劳动力就业市场、解决农村社保问题以及改革农村迁移劳动力进城住房制度等方面做出努力,从而促使更多的
期刊
摘 要:如何设置纳税评估指标,因其直接影响纳税评估的实效,一直是税务部门致力于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以采矿业为例提出要结合各税种税收政策的风险点设置纳税评估指标,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税收政策风险点;纳税评估指标;采矿业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143-02  每个税种的相关税收政策或因其晦涩难懂或因其监管有难度或因纳税
期刊
摘 要:位于湖北省西部的秭归县近年来依托三峡工程的连带效应,经济发展日趋迅速,虽然不断提高财政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但是财政体制和管理仍有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地方。对秭归县财政收支进行一些思考,期望通过分析秭归县地方财政的现状和发展障碍,探索三峡库区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并为与秭归县相类似情况地区的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县级财政;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多样化人才培养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顺应时代需求人才的积极选择。以市场营销专业为改革试点对多样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运行管理制度、质量保障体系等进行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114-03  社会经济的快
期刊
摘 要:对常规公交而言,交通拥堵及布局盲点等就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管理效能低效、道路资源趋紧的运营困境。因此在反思中国公交现状的同时,适度借鉴国外公交发展与管理经验,有助于积极破解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困境,为常规公交运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城市常规公交的功能与管理作用,扫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交优先;供给模式;有效监管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把握人口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互动规律是调控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前提。以山东省为实证区域,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阐释山东省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互动表现。研究发现,山东城市化与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应采取综合措施推动二者协调发展。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产业集聚;互动发展;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218-02
期刊
摘 要:利用2012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国际竞争力指标数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进行医疗卫生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不足,但效益较高,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基本做到了合理使用。  关键词:医疗卫生;效益;灰色关联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3-0263-03  作为人类的第一财富,健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