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出台后,对辅导员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能力培养目标更为明确。在此背景下,辅导员能力竞赛作为专业化业务水平的展示平台,具有权威性,有效利用这一平台提升辅导员技能、提升整体教学辅导水平成为重要命题,如何破解辅导员队伍整体困境,使职业角色专业化专家化、提高队伍稳定性、拓宽发展空间,是各高校学工团队亟待探索的问题。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144-02
  在21世纪通讯飞速发展、大數据膨胀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和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增强指导社会实践能力,方能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达到预期教育效果。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等教育是大学生人生理想的塑造和定型的重要时期,在现实冲击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主流价值观的维护和传播是辅导员非常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
  广东省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旨在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从2011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为省内各高校优秀人才提供了自我展示、提升的重要机遇和挑战,是辅导员能力检测的有力标尺。大赛主要设置基础知识测试、博文写作(或公文写作)、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案例分析、谈心谈话等六部分,考查辅导员对信息处理的理解分析能力,掌握相关综合知识和方法论,独立完成相关公文的写作,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充分借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技能培养问题思考
  辅导员职业晋升道路较专业教师更为狭窄,社会认可度、职业认同感皆低于专业教师,他们职业倦怠明显,在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模块的积累成长中出现恶性循环,导致队伍稳定性不足,不利于整个队伍的长远发展。在现有结构基础上响应省级技能竞赛号召,只能在组织形式上进行模仿,未能真正达到专业比赛的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向对现状进行分析:
  (一)重视程度低
  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是层层选拔的重要竞技舞台,能充分展现当代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风采,但在比赛筛选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1.学院对辅导员培养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院系衔接存在阻力、机会成本过大。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际参赛人员中,高职院校所受限制明显多于本科院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繁重,比赛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大了院校的机会成本;辅导员岗位在学院多体现为能者多劳,却未能在本系统或跨系统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且辅导员在获得相应荣誉后,学校容易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故院校在举办比赛时易出现院、系竞赛观念分歧,缺乏正向的思想引导和有力宣传,致使出现辅导员迫于领导压力的应付式比赛。
  2.辅导员自身对技能培养认识不足。辅导员专业化道路开拓并不顺畅,选择较少,所以在自身能力提升上大多表现为安于现状,失去了职业创造力和职业热情;同时,辅导员工作学术科研水平不足,缺乏经验升华和理论学习能力,竞争力不足,进一步影响了参赛的积极性。
  (二)缺乏应对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对职业能力竞赛认知的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竞赛相关的系列培训指导、监管等机制的形成,不能为辅导员参赛提供足够的保障。
  1.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组织校级比赛时未能提供科学、系统的职业能力培训,在各环节的指导过程中没有专业人员指导,方法论、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培养不足。比赛组织评选方案过于粗糙和表面,缺乏专业深度和内涵,在整体的组织开展过程中,辅导员在参与专业竞赛过程中缺乏保障,监管制度不严格,辅导员均属于单兵作战,资源严重缺乏,在客观上形成了掣肘。
  2.赛后未及时形成经验传承、理论提炼的有效反思和总结,往往局限于赛后分享会,而不能深入涉及大赛培训竞技精神,使精神传达效果减半,对先进理念和创新意识的接收成为走过场。个别人员成功的关键往往成为秘密,而系统内其他人仍然在成长道路上自己摸索,对平常得心应手的工作转换成比赛形式后出现严重不适应、辩证思维和临场应变较差的现象。
  (三)竞争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多体现为事务性,而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奖惩不明显,对自身的要求囿于完成直接现实性工作,缺乏进行有效自我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因此,竞争意识薄弱也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阻碍因素。如在开展学生就业指导、主题教育等思想引领工作中研究不深刻,政策理念未能根据学生特征变化及时更新,影响工作效果,更在比赛中不能及时调整。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模块认知和培养途径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规定辅导员职业功能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时间研究等领域,再依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划分初、中、高级辅导员。因此,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道路上,必须经历一定时间的考验和经验的沉淀,让广大辅导员从繁杂事务性的工作中看见能力模块的有机组成,而不只是成为事务型的人员。
  (一)建立学习型团队
  高职教育要求教师本身应该具有前瞻性,做好辅导工作,引导学生人生目标的选择和调整,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须突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键点,创建学习型团队,加快知识更迭,建立广泛有效认知的团队目标,借助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加强彼此合作。通过辅导员职能划分出专门的实践工作模块,共同研究工作的共性和特点,将简单的群体集合行为变成有目标核心的业务团队,强化训练,扩充知识库,形成学习习惯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坚定终身学习的目标。   (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工作落实有成效,要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要罚。在辅导员队伍中依据工作实际,形成科学有力的考评机制,多维度考查辅导员工作。
  1.明确辅导员工作特点,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为灵活应用社会科学提供理论依据,依据职能定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对创新行为表示肯定和鼓励,典型做法可以广泛宣传,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荣誉感。
  2.优化辅导员结构,规范工作形式,在行之有效的范围内合理开展工作,尽可能避免多头管理,避免增加繁杂事务性工作,缩短工作宽度、加深工作深度,保证工作的执行力度。
  3.突出辅导员建设的主体地位,强化辅导员心理干预,及时减压和舒缓情绪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在关注学生心理疏导的同时,要关注辅导员教师的心理健康,组建辅导员帮扶和心理辅导队伍,创建有温度的团队,提升辅导员的归属感。
  (三)把好入口关,畅通晋升渠道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暂未有本科专业,硕士点在部分高校逐步開设,因此在专职辅导员招聘过程中缺乏直接的专业参照,必须根据工作性质和要求与应聘人员能力、经历权衡考虑,严格队伍的准入标准,注重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背景,以综合素质选择适合的人才。同时,在辅导员入职后提供系统和专业的培训,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帮助新人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内容。
  辅导员职业路径的选择属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政策照顾范围,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晋升机制,针对符合资格的人员提高待遇,稳定人才结构。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推动队伍专业化
  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是体现辅导员自身价值的重要舞台,唯有把握机会,才能充分利用能力竞赛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专家化队伍建设。
  (一)充分落实比赛方案,重视比赛的科学性、专业性、实际性,使科学的研究和工作方法常态化发展
  加强选手赛前、赛中的指导,使其掌握职业能力和方法,并进行点评与互动,指出努力的方向;在赛后善于总结,针对环节的问题加以汇总分析,梳理脉络,掌握比赛规律。
  (二)强化日常培训,提炼升华
  职业能力竞赛与辅导员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积极引导辅导员职业工作思维系统化操作,形成自身的方法论和理论库,充分践行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他们的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模式,提高工作的时效性;注重引导学生和服务学生的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引导辅导员在管理和教育中注重案例的搜集整理,完善自身经验,取长补短。
  (三)加强辅导员个人能力培养,提升科研水平
  首先,要培养和提升辅导员自身人格魅力,关爱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好学生教育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学生共同成长。其次,辅导员要注重自身能力培养,加强学生教育的理论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明确职业生涯目标,合理规划职业成长路径。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在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赛在经过几年努力之后逐步推动了各高校对学生工作队伍的投入和关注,是展现高校育人风采、辅导员自身工作成果的重要路径。以竞赛平台为契机,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培养,形成专业化、专家化队伍,是高校学生工作团队培养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忠军.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
  [2]马小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现状与提升[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3).
  [3]刘新跃.高校辅导员能力大赛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4).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遵义地区三所高职院校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网络信息时代我国西南部地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关 键 词] 网络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调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174-02  2016年7月发布的《2015年全国
期刊
[摘 要] 当前,在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受多元文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功利性强,出现了师德失范的情况。选取海南医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校的师德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合分析,探析师德建设的改进途径。  [关 键 词] 医学教师;师德;调查;分析;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44-02 
期刊
[摘 要]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中国”的目标随之被提上日程,大健康产业也应运而生。以贵州医科大学为例,通过介绍大健康产业背景下贵州省医学生创业精神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如何实现“素质育人”的终极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新闻播报法要以新闻载道、以新闻明理,其特点与思政课教学要具有耦合性,体现在注重运用新闻事件,强化思政课的实效性,尊重事实的客观性,凸显思政课的现实回应、价值观审视,助力思政课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思政课“新闻播报法”的实施原则是,独立性与依附性相
期刊
[摘 要] 从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状况入手,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英语教学现状,引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并进一步探讨英语课堂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论证了构建多维立体式英语教学模式,即英语课堂上交叉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0-0064-02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建筑相关行业的调研和走访,对现今建筑相关行业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筑相关行业人才遴选的标准、应届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已毕业人才后续发展中的不足之处等进行分析。将调研分析结果作为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依据,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应该具备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素养,期望达到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无
期刊
[摘 要] 针对贵州高职院校及其电子信息类专业现状,以校企深度融合共同育人为基础,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STI教学改革模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为中心。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主导,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精心组织实施教学,实现精准教学。教学活动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施教学,统计、分析教学
期刊
[摘 要] 试图讨论目前国内领先的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对高职高专图书馆创新服务建设的启示。以“第二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中获奖的24个案例为基础,分析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方向,阐述不同方向的典型案例,最后总结其对高职高专图书馆创新服务建设的启示。  [关 键 词]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第二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进步及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多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人才集聚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显得愈为突出,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人们近几年来比较关注的焦点。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及形式,更是一条重要途径和新的载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有序进行,是新时期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
期刊
[摘 要] 针对建筑类高职院校里开设的日语公选课存在学生基本素质有待加强、外语学习能力较弱、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课时少等教育现状,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日语公选课教学改革为例,对建筑类高职院校日语公选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以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多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建筑类高职院校;日语公选课;教学改革  [中圖分类号] G712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