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于史(评论)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它重重迷雾里的虚幻和真实,引人如饥似渴地想去解码探味。几年前读到潘玉渠的散文诗短章《饕餮于史》,记忆尤为深刻:“我们在史书间饕餮——以商彝周鼎为器,大口大口地吸食沉香与烽火,必然也会误伤前世的自己。”以史为食,喻象新颖,遁隐在古老的历史画面里,必生悲悯之心。然,他又写道:“别人的时代,已无法回溯,我们需要重新酿造思想的蜜。”柯林伍德也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因此,反观历史,实则是反观自心,在自我与历史的对照中,寻找文明之源,开启精神之旅。
  潘玉渠一边读史,一边写诗。史与诗,自古以来就关系密切。人类最初的历史,大多也是用诗的形式来记录的,比如西方的《荷马史诗》;而《诗经》描写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记录王廷和贵族的祭祀与宴会等,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史诗了。这组《历史的站牌》并不是某一个时代的书写,而是大胆地尝试以一部“中国通史”为整体架构,各取片断,史论结合,可仰望,亦可俯瞰。全篇由远及近,分原始氏族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共13个章节,呈现出一幅气势恢宏的诗意画卷。
  回望历史,首先远望,故第一、二节多以客观描述为主。“枕在岩层里的旧事,依稀残留着钻木取火时的温度。几块被打制出智慧形状的石器,在黧黑的洞壁上刻画出静寂的图腾。”钻木取火、石器、图腾,紧随其后的茹毛饮血、青铜鼎鼐、剑戈甲胄,这些点亮古中国文明曙光的意象群,在由部落向国家的突围和发展的进程中闪烁着。“天命赋予的残暴和隐忍,会在无数个白茅似霜的清晨咳出殷红的旭日”,历史科班出身的潘玉渠,比他人更熟稔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发展存在偶然性和必然性,怎样把板硬的历史规律用诗句体现出来,真的很难。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社会过渡到残暴隐忍的奴隶社会,是一种进步,也要经历种种阵痛,因此,用“无数个白茅似霜的清晨咳出殷红的旭日”来形容这一过渡,甚为贴切,特别是“咳出”一词,精准巧妙。
  历史本就是留与后人评说的。从第三节开始,作者介入论述,而且是直抒胸意:“我将春秋战国誉为‘自由时代’——”。众所周知,这一时期各国之间一直在谈和、斗争,斗争、谈和,也不断在兼并与被兼并,经济、文化以及不同族属间的摩擦和融合,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谓之“自由”恰如其分。“哪怕是最贫瘠的唇舌,都有可能酝酿出耸动天下的星云。”“贫瘠的唇舌”与“耸动天下的星云”让自由的创造性得到极为明亮的呈现。写秦国这样论说:“如果,打江山的雄心,能够及时转变为治天下的仁心。我们或许就不会从融化阿房宫的烈火浓烟里,抓拍到悲壮的亡国之象……”而“四百年煌煌大汉,陡然拔高了我们的自豪与尊严”,这是两汉的荣光,因为他“令民族从此有了特定的姓氏”的思考和感悟出场,令人有了追踪历史剧情的隐秘冲动。
  靠近历史也是在最大限度地靠近自己。作者从第六节开始用大量的主观情感来叙述历史。在三国里,潘玉渠写道:“如果时光可以逆转,我倒想去赤壁历经那场波澜壮阔的焚烧;去隆中的山林做一只小鸟,听卧龙先生抚琴、诵读;我还愿带着一份纯臣的决志,遥想大汉的当年明月,悼念倏忽倾颓的长乐、未央。”慨叹南北朝时期的动乱与繁华,他说:“我亦惋惜于苻坚‘风声鹤唳’的幻听,惋惜于江南烟雨中,晨钟暮鼓葬送掉太多繁花似锦的流年”,引出君心左右着历史的方向,与前面的民心遥相呼应,最终再回到人心。
  中国历史步入隋唐,辉煌空前。应该说,从隋唐开始,到宋、元、明、清,科技、文化、经济、艺术等方面均有鲜明而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文化艺术的繁荣,涌现出一批批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在这几个时期,作者以恣意的笔墨选取几个特色案例进行点染,特别是隋唐时期“汉字获得了最为神奇的建筑功能”,“仿若大江交汇,风波迭涌,人间亦随之摇动”,为诗歌戴上了笔墨浓重的王冠。论述清朝时选取的形象也很鲜活:“曹雪芹笔下的大厦将倾,得到了现实检验。蒲松龄口中的妖狐鬼怪,竟也万里迢迢地打上门来。” 虽然历史自有公论,但没有谁能精准地为历史把脉。潘玉渠明白并暗示,每个人都只是历史的旁观者,“我们从岁月长河中捡拾到的些许吉光片羽,一如站牌,停靠着一幕幕或悲或喜的俗世过往。”
  全篇以民国煞尾,提出了历史的精神治愈功能,“过往的隐情和背影,可以像药剂一样日夜疗治着我们的偏头痛”,再回读《饕餮于史》中那句“努力将自己熬成一剂庇佑后世的对症之药”时,不难发现,潘玉渠赋予历史与人的关系是互为病与药的关系。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我们拥有的尚未成为历史的现在,中国新时期的一切,超越了以往所有的历史,应倍加珍惜、珍视。潘玉渠把他的散文诗集《此间坐忘》的第二辑命名为“饕餮于史”,题有“其实在每一堆灰烬里,都藏有记忆的火光”,这让我想起钱穆先生所提倡的对历史要心存“温情与敬意”。在潘玉渠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这种“温情与敬意”,欣闻他将继续饕餮于史,对每个朝代再各作一组长篇散文诗,相信这将是对历史的又一次幸福表达。
  責任编辑|李 东
其他文献
关彻在夏天捡到第一只蝉褪下的骨骼,在太阳尚未升起时还带露华的青草尖。那个六月于林治生捡到他之前,他把蝉蜕放上自己嶙峋的骨,枯萎的四肢百骸抓住他的皮囊,有刺痛感,有活著的感觉。他小心翼翼保留那只蝉的蝉蜕,似是指望林治生也那么对他一般,把它搁藏在木质桌面的皱纹圈里面,佐以呈现黄昏色的俳句和小调,与日月星辰相伴分秒。关彻再忆不起几年之前捕蝉的经历,他并非喜爱它们,他仅仅愿意执着于快要忘记的过往。现如今只
期刊
我常常在想,河堤那一排柳树伸展着柳条是不是在和我打招呼,漫天的柳絮又是寄予谁的思念,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牡丹像极了唐朝描着花钿的贵妇……我喜爱这世上的万物,更喜爱这万物中那不言不语的花草树木。  梧 桐  每次路過这条路,我都会看一眼那棵已经枯萎一半不知道还能撑多久的老树,看到他现如今凋残的样子总能想到往年那郁郁葱葱的茂密景象和孩童时期在这棵树下的欢声笑语。  从记事起,有腰粗的老树就在这里了,家人告
期刊
漫步子午道  在穿越秦岭的六条古道中,子午道是最具浪漫和温情的。它北起繁华的长安,中越吉祥的陕南安康、汉中,南至富庶的四川,一条逶迤的山径在崇山峻岭云遮雾绕中,把北的豪情与南的秀丽绾接起来。因“北山是子,南山是午”,故而称子午道,因曾在历史上运过荔枝、丝茶,又被称为荔枝道和丝茶道。  这条始建于中国汉代至明清通行的子午道,是当时的商道和官道,向南的路线依次为:子午镇(豆角村)——子午谷——清华山—
期刊
小春事  我在零零碎碎的斑驳里找寻你的影子  一株叶子伸出枝丫抓住了我  又轻轻地放开  那叶子鲜活  我看到那些新绿  眼里的海就忍不住为你磅礴  嗯,我知道  从你在树杪里等待的那一刻起  我们就该做一些春天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我第一次见到了那些无比的黑暗  它们灿烂的无比灿烂  你兴奋地掀开被单  在夜百合开放的晚上,赶去赴约  影子跟丢了主人  老虎兴高采烈地跑过  云烟散成了水  把土
期刊
一  饮酒的夜晚,躯体是一把可以走动的箜篌。  无数手臂如弦,泛着古老和弯曲的光,从我眼眶里伸出,反弹弓身——顺着钟摆、记忆、酒器,嘴唇上心的话语。  一酒一弦,茅台锁箜篌。  我颤动的倩影,把曲子变红,沿着脸上升。  每个人的肺腑之言,都像竖排的工尺谱。由右而左,一板一眼,与君酬酢,是曲谱在合奏。  酒弹拨我,影子与高山流水缠绕在一起。  弦乐的花瓣,洞穿赤水河两岸的灯火。酱香的茅台酒似空谷知音
期刊
一  得知自己高脂血、高血压、脂肪肝的时候一凡还在床上躺着吃法式小面包。  这小面包是一凡在小区前广场上的促销活动中买的,10块钱一箱。  “真特便宜。”一凡这样想。  公司体检,一凡被检查出各种问题,这对他来说,小事一桩。一凡住在市区外的四环边,这里离市区如果是坐公交的话得一个多小时,如果是打车的话也得半个钟头,他舍不得打车,所以天还没亮就起床了。小区外,雾霾严重,能见度只有三五米,一凡戴着口罩
期刊
准备上路的时候,胡三来了。  包裹已经打好,两大袋,胀鼓鼓的。胡志强不耐烦,叫老胡把该扔的都扔掉,别把那些破铜烂铁陈芝麻老古董都带上。老胡听不进去,把穿了十几年的衣服,打着补丁的裤子,破了几个洞的袜子,用了多年的烟杆……统统塞进包里。胡志强看不下去,把那些旧东西抓出来,扔掉。老胡不干,把扔掉的东西又捡回来。两父子你来我去,你扔,我捡,我捡,你扔,吵吵闹闹,进行着艰辛的拉锯战。后来,胡志强退步了,认
期刊
一、20世纪初中国童话的特殊境况  中国是文学大国,但中国传统的儿童文学却被长期冷落,童话更是寥寥无几,现代意义上的童话直到20世纪才出现。20世纪初,随着世界近代化潮流的扩展和交流的增加,东方各国的童话普遍受到西方童话的影响,中国也开始引进西方现代童话,并尝试将古代童话进行改写。这一时期中国童话的特点可归为两点:  1、童话素材稀缺  在中国,20世纪之前,对儿童影响较大的民间童话和传说,通常表
期刊
為了弄清写这篇散文诗的来龙去脉,我查阅了在重庆北碚求学时的日记。不过事与愿违,除了找到几则简单的流水账,并没有得到其他有价值的材料。至于为何以《历史的站牌》为题,也就难论初衷了。  不过我对“站牌”这个词,的确向来偏爱。平时在站牌前候车时,不管是静立、打望,抑或任由几首早已听得烂熟的歌曲顺着耳机继续灌注心田,我都觉得非常美好。“站牌”能够诠释什么呢?一个时间节点,一幕折子戏,抑或一串前后相继的线索
期刊
1  荔枝一天天大了,小身板渐渐抽条,显出小少女的雏样。尤其穿着公主裙的姿态,更是让荔枝妈妈心里滚动满满的满足感,像园丁栽培小树苗,看着它一步一步茁壮成长的心情。  都说女大十八变,荔枝妈妈已明显感觉到荔枝至少有了三变,荔枝刚出生时,左眼小,右眼大,脸上毛绒绒的,带着血丝,鼻子两侧还有皱纹。当时荔枝妈妈傻眼,难道是生了个有缺陷的孩子吗?她看了眼就不敢再看。护士抱着那时还没有名字的荔枝给她亲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