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再婚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332904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慈母因肠癌去年年底去世了。母亲走后,全体家庭成员开了个会,亲戚长辈们要我们照顾好父亲的生活起居,我的舅舅和姨母们特意提出,希望父亲不要再婚。我们姐弟中有3个表示支持,父亲当场也表态不会再婚,只有我没有吭声。
  可是事情发展往往难以预料,无论儿女、儿媳女婿、孙儿们怎样尽孝心,父亲却还是一天天见瘦,常常像丢了魂似的发呆。我和父亲来了一次促膝谈心,最后父亲终于说了心里话:“这一段时间在各家轮流生活不方便,回到老房子住又冷清,想再婚找个老伴……”
  父亲会有这个念头,我早已预料到。俗话说:“再好的儿女,不如半路夫妻。”只是父亲的念头来得如此早,真让我措手不及。母亲才病逝4个月,她生前与父亲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父亲这么快就忘了她吗?父亲一旦再婚,我们这个大家庭必然会失去“轴心”。父亲已经72岁,养老金每月四千多,物质生活很优越。可是他一生只会工作不会花钱,如果再婚难免被别有用心的女人利用。更何况弟弟们和姐姐都强烈反对父亲再婚;几家亲戚长辈也经常打电话来,直言不讳地说:“你们做儿女的一旦发现‘苗头’,必须进行阻止。”父亲再婚,两方必然发生龃龉。
  旁人反对没能阻止住父亲再婚的步伐。父亲退休前是一个“官”,人长得又精神,很快结识了一位55岁的退休女工,认识不到5个月就办了结婚典礼。婚礼就在母亲住过整整20年的三室一厅老房子里举行。男方亲属只有我参加,女方却有30多人前来祝贺。
  因为父亲再婚,我们这个大家庭变得四分五裂。弟弟和姐姐都和父亲发生了争吵,孙辈也来“参战”。导火索就是“钱”。父亲再婚后,将工资本和存款都交给了继母,自个却是囊中羞涩。孙子考上大学,当爷爷的只能背着“新妻子”给了200元。弟弟一看这情景,脸红脖子粗地与父亲辩论:“你为女色,满堂儿孙不要了;老妈为你付出一辈子的爱,你忘记了。真验证了那句古话:有后妈,就有后爹。你不配做我的父亲,我们断绝父子关系。”从此,我家二十多年来,每逢节假日合家欢聚的传统中断了;兄妹之间心里都有些疙疙瘩瘩,却没有机会沟通交流;如今父亲只与继母的亲友来往,母亲使用过的旧物全都淘汰;朋友、同事、邻居也对父亲再婚评说不一。
  我的心情十分矛盾,时常想问问父亲,为了再婚舍弃了骨肉亲情值吗?可是,我每次去串门,看到饭桌上摆着“四菜一汤”,看到他俩手拉手逛公园的亲密的样子,我又觉得事情只能这么办。
  父亲需要的感情和生活,是我们做儿女的无法给予的。这如同再睿智的长辈也不能包办儿孙的婚姻,再孝顺的子孙也不可能强迫长辈放弃自己的选择。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九旬翁“小菜一碟”玩铁球  王洪武   一日,我巧遇昔日老领导张明,他两只手握6只铁球正悠闲地边走边玩着,我问他老人家今年高寿,他笑笑:“小哩,虚岁90刚过去呢!”我又问这些球有多重,他说:“原来每只球3斤1两,老玩磨掉了一点,时下大约共计还有18斤。”我问:“膀子酸吗?”老人笑笑:“酸什么?小菜一碟!”  张明说,30年前,他刚离休不久,一度两个膀子发麻,有一只手还有点抖,筷子也不大抓得住。听
期刊
家住辽宁省台安县台安镇的钱玉宽老人是远近闻名的健康老人,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自己发明的“绿色养生”法,从而使他从容地度过了82个春秋。  钱老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戎马生涯大半生。离林后他从县城搬到郊区居住,从此便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绿色让老人心绪宁静。离钱老住的地方不远便是一望无垠的田野,没事时钱老就拎着一个小马扎,慢慢地在田间小路上行走,闻闻农作物的气息,看一看行将放蕊的
期刊
我今年86岁,是1946年参军的离休干部。我曾经是个老病号,先后患有胃病、肺结核、失眠症和心律不齐,2002年5月还做了肝癌切除手术。肝癌是癌中的“凶神”,我却与它斗争了7年,不仅健康、快乐地活着,还在中国第七届老将田径锦标赛上,以28.32秒的成绩夺得男子100米银牌和男子5000米第4名。本来,我可以夺得100米的金牌的,但是考虑到自己做过肝癌手术,锻炼和参赛的目的不是为了奖牌,而为了健康,因
期刊
把晚期癌症当成“慢性病”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吴一龙教授最近说,目前,肿瘤学界已经把癌症当成一种“慢性病”来看待。以往的治疗追求把癌细胞铲除干净,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现在的观念则是把癌症、特别是晚期癌症(早期还是要追求根治)当做一种慢性病对待,认为它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无法根治的,治疗目标不再追求将癌细胞赶尽杀绝,而是“只要肿瘤不扩大,就与它和平相处”,即所谓的“带瘤生存”。  而在
期刊
丁老师;您好!  我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还挨丈夫打,这让我很是委屈和气愤。这几天,我真是想不好,往下怎么办?这份婚姻是离还是散?离吧,我们有孩子,我又没有地方去;不离吧,我心里这叫一个气,他怎么可以动手打我?  事情由拆迁说起,我丈夫原本就是一个工人,我们过着平淡又平常的生活。谁承想,我们家住的这片成了征地范围。您知道,前好几年我就建议我们是不是不住这个平房了,考虑买一所单元房。可他老是心疼这笔
期刊
重庆市九龙坡区一家敬老院有位百岁老太,她在敬老院里组建了新的家庭,尽管两人有十几岁的年龄差距,但还是非常恩爱。  现年100岁的张德芳是敬老院里年纪最大的老人,自她1998年住进敬老院后,为了方便照顾她,一直有一位和她脾气相投的工作人员一起住,这位工作人员退休后,77岁的周继良大爷经常帮张德芳老太打水端饭,陪她聊天解闷。时间长了,老太就对工作人员唠叨孤单寂寞,说的次数多了,大家都听出了眉目:张德芳
期刊
1973年7月10日下午,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公社中学初二(1)班学生张玉勤在英语考试时交了白卷,并在试卷上写了:“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D,也能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为此,张玉勤受到班主任杨天成和校方的多次批评,结果张玉勤自杀了。几个月后,此事发展成为一起波及全国的政治事件。36年过去了,由于“马振扶事件纪念馆”的筹建,当事人之一、已经72岁的杨天成又陷入自责与痛苦的回忆
期刊
中医名家多长寿,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年逾九旬的中医名家谢子衡,仍坚守门诊一线,不能不说其养生别有独到之处。  谢子衡,1916年生于北京的一个小康之家。他师从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多年侍诊左右,他25岁考取中医师资格,并曾就读于国医讲学所,解放后参加中医进修学校取得由卫生部李德全部长颁发的中医资格证书。他是新中国第一个中医专科的首任主任,从医近70年,医人无数。斗转星移,近一个世纪的坎坷人生被谢
期刊
这是一段延续了36年的北大荒故事。  那是1973年7月的北大荒,正午的太阳灼烧着大地。从早上三四点钟就起身干活的八五三农场二分场副业连的知青们,此刻正在鼾睡中。忽然,一声声孩子的啼哭传来,把知青们惊醒了。上海知青高耀瑞和天津知青胡宝平一个箭步冲出宿舍,寻声而见几个四五岁的小孩子围着一口老井在哭叫。“坏了,有孩子掉井了”,知青们一起朝老井跑去。原来是连里老铁兵李庆忠5岁的小女儿英子在井边玩耍,不小
期刊
40年前,“上山下乡”运动中又生出一件大事:领袖批准,组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领袖挥手之间,10万知青奔赴塞外。这中间就有我,不过要比第一批大哥大姐晚上几年。  “上山下乡”那年,我16岁。一南一北两个建设兵团来上海“招兵”,一个是云南建设兵团,一个是内蒙古兵团,都说得天花乱坠。  我心眼活动了半天,下不了决心选哪个。去云南还是进西双版纳?小说《边疆晓歌》把那里描绘得充满异国风情、色彩斑斓。若去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