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何”问题的高三物理实验题评讲课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hong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基于观察和实验的科学,实验在物理学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高考的实验题更是我们得分的重要阵地,高三的学生们在解实验题的时候会觉得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学生习惯了依靠由老师提出问题,再由问题带动思维,而缺失了自己提问题的能力,其实对于高三的学生,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头脑里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存储量,因此在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序地让学生调动头脑中存储的信息来解题。本文试述如何以“四何”问题形成固定“问题链”让学生学会有序地调动头脑中存储的信息,总结出思考实验题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实验题、有序、“四何”问题、问题链
  一、实验题在高三备考中的重要性以及评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基于观察和实验的科学,其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题是考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物理科的考试从初中到高中,从小考到大考,实验题都占了相当大的分值。因而,在高考备考中,实验题的备考也是整个高三物理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我们学校的生源,以全国卷的难度标准,在高考备考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而实验题则是我们得分的重要阵地。因此高三的每次月考或统考的实验题我们都会认真的评讲。在实验题评讲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的学生会反映实验题里的实验都不是书本里的实验,这些实验从来都没有实际操作过,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这个实验到底在做什么,解题更是无从下手,总是希望老师能教会他们一个解实验题的“套路”。
  二、教学中的“四何”问题
  教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教学的一切都可以说成是问题的衍生物(朱德全,2002)。问题是教学逻辑的起点,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各种形式的问题有关。教学问题的设计能够让教师预先构造好教学思考的框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各学科的教学研究中都会有对于利用设问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层面出发,由于每节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都不一样,教师对课程进行剖析后提炼出不同的“问题”,并以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然而,笔者在高三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经常会跟老师说:“这道题经过老师讲评就觉得很简单,但让自己独立完成又觉得很难。”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习惯了依靠老师提问带动思维,而缺乏了自己思考提问的能力。
  欧阳文在其文章《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和问题意识的培养》中认为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主要是由于信息障碍,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信息储存经常处于无序状态,学生有问题时很难调出信息。(2)掌握了一定的信息之后,学生遇到问题就会习惯成自然懒于思考,思维上的惰性直接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一个人的头脑中产生问题才会促使他去思考,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任何事物,如若没有问题,就会没有发展。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一个有创造力的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面对大量信息应该如何提出问题的方法。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都习惯于听老师讲,形成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思维方式,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和技能,或者有提问的想法但是不懂得如何科学地表达自己的问题。
  对于高三的学生,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头脑里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存储量,因此在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序地让学生调动头脑中存储的信息来解题。针对高三实验题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四何”问题设计形成一个固定的“问题链”,让学生利用“四何”问题这一思维套路去解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学会有序地提取信息,逐漸形成自己“提问”,并且用问题去带动思考,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解题习惯。
  美国的教育学家伯尼斯·麦卡锡(Bernice McCarthy)总结提炼一套完整的4MAT模型教学法,在麦卡锡的4MAT模式中,曾采用“四何”问题分类法,即“是何、为何、如何、若何”。
  1. 是何(what):一般是指定义性问题、事实性问题,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学生已经获取了该事实性知识。
  如:什么是重力?--本质
  这个实验要做什么?--内容
  学习的基本方式:信息搜集、记忆、理解。麦卡锡认为“具体一行动”型学习者偏好“是何”类问题,关注概念。对应的学习功能是:透彻掌握概念。
  2. 为何(why):表示目的与理由的问题,说明为什么,有关目的、价值、意义、理由的问题。指向原理、法则、逻辑等问题,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原理性知识的获取。
  如: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原由
  这个实验为什么这样做?--目的
  学习的基本方式:反思、信息搜集,也可通过探究获得。麦卡锡认为“具体反思”型学习者偏好“为何”类问题,关注意义。对应的学习功能是:把握学习价值。
  3. 如何(how):一些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说明怎么样,用什么方法、手段、途径,处于怎样的状态或情况等问题。指向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如技能与流程性问题等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策略性知识的获取。
  例如: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这个实验是怎样做的?--方式、方法
  学习的基本方式:方式--在做中学习,也就是只有通过经历才能获得经验。状态--在体验中学习。麦卡锡认为“抽象--行动”型学习者偏好“如何”类问题,关注应用。对应的学习功能是:积极操练技能。
  4. 若何(if):一些表示情境条件变化的问题,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要是”“是否”“即使”等情况下的问题。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新结果的问题,如:假设性问题等,该类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创造性知识的获取。
  如:如果不用这个方法,这个实验还可以怎样做?
  学习的基本方式:猜想,情境中学习,发散与创造性地学习。麦卡锡认为“抽象--反思”型学习者“若何”类问题,关注创造。对应的学习功能是:灵活自如运用。   三、利用“四何”问题解决高三物理实验题
  高三的实验题的难点在于经常会有一些创新的实验方法,学生看到这些与书本实验不一样的做法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即使头脑中有很多相关的信息存储也不知道该提取哪条。笔者认为可以用“四何”问题组成的问题链:是何(what)     如何(how)为何(why)若何(if),指引思考的方向,有序调动学生头脑中的信息存储。让学生每次拿到实验题时,一问“是何”:这个实验要做什么?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目的是什么?二问:“如何”: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这个实验是如何做的?由此引导学生清楚实验步骤。三问“为何”:这个实验为何要这样做?由此引导学生深究实验原理。四问“若何”: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这个实验还可以怎样做?由此开拓学生思维,举一反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慢慢学会自己提问并以问题带动思维,最终解决问题。下面笔者以评讲2019年广州市一测的23题为例,试述“四何”问题在实验题评讲中的应用:
  23.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铂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1)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      端(填“A”或“B”)。
  (2)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阻值,并绘得如图b的Rt-t关系图线,根据图线写出该热敏电阻的Rt-t关系式:Rt=     (Ω)。
  (3)铂的电阻对温度变化很灵敏,可以制成电阻温度计。请利用开关、导线、铂热敏电阻、图a中某一电表和图c所示的恒流源(调节旋钮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输出电流,且输出电流不随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设计一个简易电阻温度计并在图d的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原理图。
  (4)结合图b的关系图线,选择恒流源的输出电流为0.15A,当选用的电表达到满偏时,电阻温度计所测温度为℃
   。如果要提高该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值,请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
  利用“四何”问题的评讲过程如下:
  一问“是何”(What):这个实验要做什么?从题目里可以轻易找到答案:测量铂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
  二问:“如何”(How):为了达到实验目的,这个实验是如何做的(书本里的实验是如何做的?题目实验又是如何做的?)?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学生回忆平时我们在实验室测电阻的方法(伏安法测电阻或者直接用多用电表测量)---有序调动学生的信息存储。此时,根据题目所给的电路图,就可以看到这道实验题用的就是伏安法测电阻。这两个问题解决以后,整个实验就清晰了,要用伏安法测电阻,为了保护电路,要连接一个滑动变阻器,让电路中的电流从小逐渐增大,第(1)小题就解决了,第(2)小题直接就是数学问题,根据图像写出函数关系式就可以了。
  三问:“为何”(Why):这个实验为何要这样做?第(3)小题为什么要给你一个恒流电源?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目的意图,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就可以想到它可以替代电流表。这样,(3)(4)小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四问:“若何”(If):如果不用伏安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测量电阻呢?这里老师可以给出具体条件 1.如果没有恒流电源和电压表,而另外给一个电流表和一个500Ω的定值电阻,应该如何测电阻呢?2. 如果是给你一个 电阻箱和开关,这个实验还能怎样做?要求学生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3.如果没有恒流电源和流表,而另外给一个电流表和一个5Ω的定值电阻呢?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拓宽思路,举一反三,并复习仪表改装的知识、复习电阻箱的特点和用法。评讲完这道题以后,老师找一到同类型的实验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强调让学生自己按照:是何(what)如何(how)为何(why)若何(if)的思路进行解题,让学生逐步形成好的思维习惯,以不变应万变。
  四、小结
  在高三备考中每当复习到实验题的时候,都采用上述的“四何”问题组成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解题,慢慢地笔者发现学生们拿到一道实验题的时候,不再会无从下手了,他们也会自己去用“四何”问题来提问,带动思维,有序调动信息储备,最终解决问题。当然,如果学生所掌握的信息量不足以提出问题,就会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要想在高三的实验题中很好地运用“四何”,书本中讲到的实验基本原理以及各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原理这些基础的知识还是必须要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夯实的。只有信息储备量充足,再配合有效的解题思路,才能有序地调动信息储备,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欧阳文.学生无问题意识的原因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湘潭大学学报【J】1999.01 129 页
  【3】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设问研究 陈亚娟-《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5-10-01
  【4】[美] 伯尼斯·麦卡锡,丹尼斯·麦卡锡 著,陈彩红,庄承婷 译《自然学习设计》
  【5】朗小勇,祝智庭.教學问题设计研究:有效性与支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49-53
  作者简介:朱梅(1978.9)广东人,汉,本科,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大别山精神是鄂豫皖革命老区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斗争实践中铸就的不朽精神。新时代背景下,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将大别山精神融入初中思政理论课教学,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政课堂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别山精神 初学思政教学 红色资源  一、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一)大别山精神的内涵  大别山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地,是“红军
期刊
【摘要】:一直以来,民族音乐都在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一个民族的艺术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能够生动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独特的性格特征和传统特色。如今,伴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交织在一起,因此,如何继续保持着各民族的音乐特色是传承、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通过将民族音乐引入到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从目前情况
期刊
【摘要】:“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习主席更指出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
期刊
【摘要】: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高校中羽毛球文化建设的策略进行探讨,研究显示:国家层面要建立管理政策文件、管理机制、评价体系主导羽毛球文化建设 社会层面要善于利用网络环境、课堂环境和校园环境,将高校学生围绕于羽毛球文化环境之中 个人层面要激发个人兴趣,利用考核机制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管理好课堂为个人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关键词】:高校 羽毛球 文化建设 策略研究  文化是对世界、国家或
期刊
【摘要】:目前,语文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愈发重要,教育者不但要教会学生们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们的朗读能力,着对培养学生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必须要才用科学的表演性朗读策略,但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情况而言,很少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这种表演性朗读策略。所以在本文中将对表演性朗读策略进行详细的解读,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表演性朗读应用策略,以便
期刊
【摘要】:情感作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教学中起着先导、启发、陶冶等作用,是影响英语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显性情感课程资源因其直观易感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凝聚在教学因素中的隐性情感课程资源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失去了其应有的育人价值。本文对英语隐性情感课程资源的内涵及价值进行阐述,并提出教师教学中活化“死教材”、善用“活教材”、巧用“隐教材”三个途径,以期推动英语教学
期刊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力学又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所涉及的内容和概念众多,学生在学习中如若教学不当极易产生混淆,结果难以学好该课程。通过实践和微信问卷调查均得出一个结论: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实验的比很少进行实验的班级成绩要好。所以,初中物理力学应建立实验课堂,并通过实验引入生活事例、采取小组合作、引申课外实践,才能提高初中物理力学实验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 力学
期刊
【摘要】:沟通是高校教育和管理中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本文结合了当下的时代发展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上的变化,以学生的切身情感和高校管理两方面出发,针对性地从转换立场,建立有效沟通,塑造引导者角色,多种沟通模式并行多方面提出对新型师生沟通模式的思考,对新形势下进一步稳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均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个性特征 新型沟通模式  高校是培养社会
期刊
【摘要】:三角函数部分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在三角函数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近五年全国Ⅰ卷理科数学高考试卷中关于三角函数部分的试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考题不只限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数学核心素养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从而对部分三角函数试题所考查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 三角函数 内容分析 考題 建议  一、引言  2018年,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山东省
期刊
【摘要】:当代社会各方面都飞速发展,人们学习工作紧张而繁忙,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而作为用脑大户的主体——学生,更是如此,在学习任务过重与长辈期望的压力下,心理疲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关键词】:心理疲劳 学习心理疲劳  高考是压在每个高中生身上的一座大山,高中生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这可能使他们产生心理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降低、思维迟钝、烦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