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学困生是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且大多数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36-01
做好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是关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大事。小学是基础教育,要对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任。如果每个班级都有几个数学“学困生”存在,那么全国所有小学里的数学“学困生”人数就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所以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从提高民族素质这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转变小学数学“学困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投身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去。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生的个体差异。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数学学习重在理解。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归纳、演绎等过程,这些都需要头脑的思维活动。因此数学对学习者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差,对数学概念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他们主观很努力但习惯于用学习英语的方法如背单词背句子、句型的方式将数学公式和定义死记硬背,不会分析问题,更不会解决问题了。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不想学,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还有一些学生思想懒惰,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比较大,不愿意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习惯于被动的接受,老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所以,对于一些解题的技巧,这类学生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内部的本质,题目稍加变形他们就不会做了。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一些小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科的内容抽象,有的题目计算量比较大或者脱离现实生活,使学生觉得枯燥,感受不到数学的乐趣。课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数学知识环环相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知识的断层,渐渐失去兴趣。还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弃的念头。
(三)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严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灌输式教学,忽视学法指导,题海战术,致使学生学习压力大,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二、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教师必须要进行积极地引导和转化,这样学生才能够重新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提升信心,从而给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端正数学观念,培养学生兴趣。
要转化学困生,教师关键的就是要理解学生,不要用有色眼光来看待这些学生。小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能力还没有养成,因此对事物的评价都是自己的直观感受。因此在对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的时候,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这样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就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终提高学生的学学学习的成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能够用同一种方法来教所有的学生,针对特困生的学生要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二)改變教学方法,促使主动学习。
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利于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方法,采用生动有趣、幽默的教学方式,要从数学知识点基础的地方开始讲解,使得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中那种行云流水的学习感觉,数学学习绝对不是一个个公式和符号的堆砌,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内容和现实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或者教师在课堂中设置一个疑问的环节,并设置一些小奖品,来鼓励学生来进行回答,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只有出错才能够得到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来鼓励学困生来回答问题,只要是学困生愿意回答问题就应该得到表扬,即使学生回答的不正确,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完整,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只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
(三)合理安排,稳妥部署,有序弥补他们的知识缺陷。
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弥补知识缺陷的工作应有计划,有部署,有策略的进行。切忌“一阵风”或者“大突击”。要按照“长计划,短安排“、“宁分散,不集中”和“先用先补”、“重点详补”的原则有条不紊地运作。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先用一定的课外时间尽早给他们补上表内乘法,除法知识和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技能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地位特别重要,且又是基础的基础),其他一些应该掌握但又没有掌握的知识,完全可以分散到具体章节中去补。对于那些影响学习当前新知识的内容,可以提前补;对于那些尚不理解的知识,可以穿插在相应的章节中去补;对于那些暂时还未形成的技能,可以放进新授课后的综合练习中去补;对于那些容易混淆或容易出错的知识、内容,可以放到比较运用专题中去补。如此安排逐步补上前段欠下的知识缺漏。
(四)积极的评价,消除学困生自卑心理。
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积极的评价,教师一句不经意的鼓励往往能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的评价语言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学困生也获得经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不能只用分数的高低定位学生学习的好坏,应看某一阶段他们进步了多少。为了能真实记忆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轨迹,数学教师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真实记录某一阶段学生的成长过程,为今后制定新的学习目标提供依据。
总之,在学困生转化方面,教师除了倾注爱心,挖掘潜力,因材施教外,还要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只要“多播一份关爱,多洒一缕阳光”,学生就能张扬个性,学生就能放飞梦想!使数学教育成为品格意志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36-01
做好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是关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大事。小学是基础教育,要对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任。如果每个班级都有几个数学“学困生”存在,那么全国所有小学里的数学“学困生”人数就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所以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从提高民族素质这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转变小学数学“学困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投身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去。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学生的个体差异。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数学学习重在理解。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归纳、演绎等过程,这些都需要头脑的思维活动。因此数学对学习者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差,对数学概念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他们主观很努力但习惯于用学习英语的方法如背单词背句子、句型的方式将数学公式和定义死记硬背,不会分析问题,更不会解决问题了。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不想学,最终导致恶性循环。还有一些学生思想懒惰,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比较大,不愿意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习惯于被动的接受,老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所以,对于一些解题的技巧,这类学生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不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内部的本质,题目稍加变形他们就不会做了。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一些小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科的内容抽象,有的题目计算量比较大或者脱离现实生活,使学生觉得枯燥,感受不到数学的乐趣。课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数学知识环环相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知识的断层,渐渐失去兴趣。还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成绩一旦滑坡就容易产生自弃的念头。
(三)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严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灌输式教学,忽视学法指导,题海战术,致使学生学习压力大,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二、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教师必须要进行积极地引导和转化,这样学生才能够重新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提升信心,从而给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端正数学观念,培养学生兴趣。
要转化学困生,教师关键的就是要理解学生,不要用有色眼光来看待这些学生。小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能力还没有养成,因此对事物的评价都是自己的直观感受。因此在对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的时候,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这样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就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终提高学生的学学学习的成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能够用同一种方法来教所有的学生,针对特困生的学生要给出针对性的方法。
(二)改變教学方法,促使主动学习。
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利于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的。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方法,采用生动有趣、幽默的教学方式,要从数学知识点基础的地方开始讲解,使得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中那种行云流水的学习感觉,数学学习绝对不是一个个公式和符号的堆砌,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内容和现实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或者教师在课堂中设置一个疑问的环节,并设置一些小奖品,来鼓励学生来进行回答,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只有出错才能够得到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来鼓励学困生来回答问题,只要是学困生愿意回答问题就应该得到表扬,即使学生回答的不正确,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完整,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只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
(三)合理安排,稳妥部署,有序弥补他们的知识缺陷。
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弥补知识缺陷的工作应有计划,有部署,有策略的进行。切忌“一阵风”或者“大突击”。要按照“长计划,短安排“、“宁分散,不集中”和“先用先补”、“重点详补”的原则有条不紊地运作。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先用一定的课外时间尽早给他们补上表内乘法,除法知识和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技能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地位特别重要,且又是基础的基础),其他一些应该掌握但又没有掌握的知识,完全可以分散到具体章节中去补。对于那些影响学习当前新知识的内容,可以提前补;对于那些尚不理解的知识,可以穿插在相应的章节中去补;对于那些暂时还未形成的技能,可以放进新授课后的综合练习中去补;对于那些容易混淆或容易出错的知识、内容,可以放到比较运用专题中去补。如此安排逐步补上前段欠下的知识缺漏。
(四)积极的评价,消除学困生自卑心理。
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积极的评价,教师一句不经意的鼓励往往能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的评价语言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学困生也获得经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不能只用分数的高低定位学生学习的好坏,应看某一阶段他们进步了多少。为了能真实记忆每一位学生成长的轨迹,数学教师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真实记录某一阶段学生的成长过程,为今后制定新的学习目标提供依据。
总之,在学困生转化方面,教师除了倾注爱心,挖掘潜力,因材施教外,还要运用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只要“多播一份关爱,多洒一缕阳光”,学生就能张扬个性,学生就能放飞梦想!使数学教育成为品格意志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