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途径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inji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与学生家庭沟通不畅的具体表现,提出建立有效沟通的途径,并阐述家校沟通对于建立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意义,以期实现家长、学生、教师、学校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家校沟通 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11-03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教育都有一种固有的认识,即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学校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唯一形式,它还包括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无法摆脱的小型共同体——家庭所提供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于如果没有家庭教育,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由此可知,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学校教育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和学校需要摒弃传统的偏见,消除二者之间的猜疑,从而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手段上达成一致,形成“家校一体”的学习共同体。但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当地落后经济的影响,其教育的发展也稍显落后,所以人们还坚持着一些固有的观念,这使得家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家校之间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基本的信任。
  一、古山小学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
  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古山小学(以下简称古山小学)是一所在壮族聚居地开办的村级完全小学,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如今众多的同行对于古山小学的认识是“壮汉双语教学‘16字方针’的发源地”“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等,但其发展却经历了一波三折,其中最大的波折在于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家校沟通的问题给学校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障碍。而家校沟通的问题主要有:缺少计划性,而多随意性;家长、学校对于家校沟通的认识不足;家校之间互不信任、沟通不畅。
  (一)缺少计划性,而多随意性
  过去,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上,并且这一沟通的方法、手段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往往是某名学生成绩不佳或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时,班主任才会请家长来学校一趟。有些班主任在向家长反映情况的过程中,会像训斥学生一样训斥家长,使得家长很没有面子。学生家长认为教师的品质也不过如此,因而不够信服教师,不能听取教师的意见。曾经的古山小学就有过这样的例子,教师因为学生成绩落后而训斥其家长,事后,学生家长非常委屈:“学生成绩不好难道就只是家长的责任吗?若是这样的话,将学生送到学校来有什么意义?”可能由于教师多次的这种过于推卸责任的随意性行为激怒了家长,终于有一天,家长也不分青红皂白地声讨老师,使得家校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最后互不理睬对方。
  (二)家长、学校对家校沟通作用的认识不足
  很多家长都认为家庭、学校二者的责任是分离的,没有过多的联系。即使二者之间存在联系,家长也只是和教师交流与学生有关的东西,而家长自身的情感是游离于学校发展之外的。有些家长认为:“家校沟通就是家长和教师进行家长里短的谈话,和学校发展没有关系。”“家校沟通就是家长在教师那里了解学生的近况。”家长、学校在沟通上表现比较极端的情况有:一方面,家长一个学期下来可能只会去学校一两次,对于教师的了解仅限于名字,更不要说深入交流感情了;另一方面,教师因为一些原因不愿意过多地与家长交流。这些情况都是家校之间对于家校沟通作用的认识不足所导致的。由于认识不足,家长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主动性,更关注自身而对于外在的方面缺乏一定的了解。他们没有认识到家校沟通的顺遂不仅会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会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家校之间互不信任,沟通不畅
  信任的含义是“相信并加以任用”。自古以来,信任在人际关系中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一句古语——“民无信不立”是对其最好的阐释。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信任更是渗透在一切学校活动之中,它不仅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还能够促进学校的管理与运作。同时,对于学校而言,如果其推行的各项教育措施能够得到家长的信任和认可,那么这一项措施就成功了一半。但这对于曾经的古山小学来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原因在于: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不信任导致学校无法推行各项教育举措。家校之间不信任是基于这样一件事:一名六年级男生犯了错误,被学校领导请到办公室教育,事后学生不见了,并玩起了失踪,于是家长扬言要花10万元请人教训当事老师。这件事闹得整个学校人心惶惶,学校领导发动了全体教师寻找学生,结果学生竟藏匿在邻居家。这件事发生之时,由于家长的错误处理,学校教师不再信任家长;而这件事发生之后,学生从此肆无忌惮,大肆扰乱课堂纪律、破坏学校公物等,而家长对于学生的这种行为不加管制,使得家校之间的信任基础荡然无存,家校之间的沟通愈发不畅。
  家校溝通的不畅不仅无法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学校的整体发展也出现诸多的问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成为一件相对遥远的事。
  二、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方法
  过去的古山小学与学生家长之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方法,是学校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也是构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的关键。
  (一)倾听家长的心声
  古山小学过去家校矛盾突出,主要是因为学校并没有倾听家长的心声,了解他们对于学生发展的诉求。基于此,学校领导、教师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家长之中。例如,一些家长反映近年来古山小学师生文明礼貌方面表现欠佳(古山小学坐落在村中,老师出入经过的村路,一般会遇上许多家长或群众,或许是因为上述事件的发生,学校教师对家长心灰意冷,平时学校领导与老师都不愿主动和群众打招呼)。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做了一定的整改,由于教师的行为、话语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有一定的示范影响作用,因而学校要求教师遇到家长、群众一定要热情地打招呼。另外,学校的发展并不只是依靠学校自身这一方面的力量,它更多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因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了解家长、群众的诉求,倾听家长、群众的心声。如有的家长反映:“虽然有句话叫‘棍棒底下出人才’,但是我并不希望教师无所顾忌地体罚我的孩子。”学校倾听家长的心声,提醒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找到一种相对折中的教育方式,从而既能教育学生,又让家长满意。   (二)充分发挥村委与热心人士的作用
  除了倾听家长的心声,古山小学还组织村干部、辖区内的退休教师等热心人士召开了学校座谈会。在会议中,校长汇报学校各项工作,宣传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并通过这些热心人士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家长和群众,使得学校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在召开座谈会的过程中,这些有威望的人士因为得到了学校的尊重和信任,对于学校之后组织的活动都分外卖力,他们在改善家校关系、学生校外安全监护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例如,近年来,学生放学后常不能按时回家,有滞留在学校打球的,有去同学家串门的,有在路上玩耍的……安全隐患很大,家长非常担心。学校针对这一情况,设置了三个区域,在每一个区域下设三个队长,分前、中、后一路护送本区域的学生回家。与此同时,村里的热心人士也会对学生的校外安全状况进行监督,并及时向学校反映。这不仅节省了学校的人力、物力,还维系了家校之间的友好关系。
  因為召开座谈会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所以学校每个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座谈会,在开会的过程中,宣传学校近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及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安排,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工作计划,希望获得他们的大力支持,从而促进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
  (三)开展双向的活动,巩固家校合作
  为了有效地解决家校之间的矛盾,让家长了解学校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在校的现状,一方面,学校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并邀请家长参加。例如,学校每年在校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开展之前都会在村中贴海报,欢迎村中父老乡亲前来观看指导。这一举措赢得了家长和其他群众的一致好评。学校在开展运动会时也让家长参与进来,增进其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另外,学校还让家长知道,学校不只是教授文化知识的地方,它还能够开展活动教育、艺术教育等综合性的教育。而在“六一”文艺汇演之时,学校也会请村中懂乐器、歌唱的人来学校进行表演。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不少村中人士对学校有了新的认识,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参与到了这些活动之中,因而高度配合学校,这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校也会积极地参与到村中活动中,像在古东村级水泥路建成的庆典文艺汇演晚会上,李丽君、韦凤玲、李专红等老师参加了此次文艺演出,学校教师的精彩表演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家校关系愈发融洽。
  (四)走进学生家庭
  教师家访是学校开展各项家校沟通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学生家庭的情况及其在家庭中的表现,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家庭环境的异同,因材施教地开展教育工作,不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轨。基于这一目的,学校每个学期都会组织教师进行一次集体性的家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这不仅能够激励学生,还能触动家长内心,使两者在教育中形成一股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是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教师家访因为以学生为主体,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协调、同步、互补的关系,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最终使双方的优势相互补充,使两者和谐统一,共同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育效果的优化。与此同时,由于古山小学位于壮族居民较为集中的地区,而近年来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边缘化,教师让家长了解到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家长支持学校所开展的教学工作。
  (五)促进家长会上的双向交流
  家长会是传统的家校合作的方式,过去的家长会都是在学期末召开,以班级为单位,其内容主要是向家长说明学生这个学期的表现。会上主要是教师阐述,家长听,多是一种单向交流的方式,而缺少双向交流。其实家长会上也可以让家长向教师反映一定的情况以及让家长相互交流。古山小学每个学期都会召开家长会,家长会的形式也不仅仅是教师汇报、家长听,而是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双向交流。家长会上,教师汇报完之后,家长也会汇报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有哪些变化,是变得更勤勉了,还是有所懈怠了,等等。这一双向交流会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在某一段时期的变化,从而改变对学生的固有印象,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则主要体现在家长教育方法的分享上。优秀学生的家长可以介绍自己的教育方法,这对其他学生的家长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三、家校沟通对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围绕共同的使命和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经验,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前进。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对于古山小学构建学习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影响,既变革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又拓宽了学习的内容,还实现了文化兴校。
  (一)变革了传统的教育方式
  “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我国自古就有的教育观念,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师讲生听”的单向式的教育模式,而随着家校之间沟通的深入,这一单向式的教育模式变成了一种交互式的学习模式,这一交互式的学习模式不仅要求家长向教师求教,也要求教师向家长学习,以及家长和教师要学会向学生学习,丰富自身的内涵。家校之间的友好交流使得学习的过程变为一个团队学习的过程,家庭和学校中的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共同学习。在这个团队中,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教师,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它所主张的是能者为师,相互学习。在古山小学,因为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了学校的教育活动之中,因而相较于以往,他们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认为某些学习内容是无用的、是浪费学生时间的,相反,他们很乐意参与到这样的教育活动当中,这对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拓宽了学习的内容
  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古山小学位于壮族聚居的地区,壮族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壮族歌舞、服饰、体育活动、语言文字等。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机制下,学生要想了解、学习丰富的本民族文化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家庭的合作。像壮族的语言文字,以往家校矛盾突出的时候,大多数家长对于学校教授壮语持相左的意见,因为他们认为升学考试不考壮语,这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家校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之后,学校才开始进行壮汉双语、壮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家庭也会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像壮族的歌曲、舞蹈及其体育活动(竹竿舞)等,学生会在家庭里面得到一定的熏陶。家校之间的良好合作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传承壮族传统的民族文化,还能促进家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使家庭、学校、学生三者在这一过程中获益。
  (三)实现了文化兴校
  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校之间的合作能够构建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家校之间和谐关系的渗入能够让学生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潜能。另一方面,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使教师身心愉悦,热爱教学。古山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由于薪资、发展机会等问题,一些年轻的教师不愿意留在这所学校,而由于其有着良好的教风、学风,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逐渐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不再有强烈的离开的欲望。而学生、教师的双重发展能够形成特有的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推动文化兴校。
  作者简介:黄吉星(1978— ),壮族,广西贵港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贵港市覃塘区蒙公镇古山小学原校长,现为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中心小学副校长。
  覃秀英(1979— ),女,壮族,广西平果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
  (责编 秦越霞)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基于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广泛应用的背景,建议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在其中发掘读写结合的具体要点,让学生学习时有相应依据,进而提升读写能力。  【关键词】新意 乐趣 读写结合 误区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06-02  读写教学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读写能力提出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巧借绘本提高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策略,提出通过推荐阅读素材、探寻语言密码、解锁绘本故事情节,感受绘本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乐于表达,由段到篇乐说会写,助力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绘本 写话能力 语言 思维表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15-02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以校本课程开发助推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践,指出学校应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编写符合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关键词】新建城市小学 内涵发展 七彩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52-02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自身特色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中德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地理信息能力要求的对比分析,论述德国学生信息能力培养方式对我国实施地理课程的启示,提出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中德 地理课标 信息能力 案例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08-04  信息能力指一个人通过
期刊
【摘要】本文以《勾股定理》一课为例,从新课导入、探索新知、深化理解、课堂评价四个方面阐述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展开初中数学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个体差异 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67-02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及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
期刊
【摘要】本文以《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一课为例论述“对比式提问、辨析式提问、探究式提问”三种提问方式的应用,通过加深知识理解、锻炼思维能力、锤炼道德行为,实现学生品德认知的提升。  【关键词】品德认知 对比式提问 辨析式提问 探究式提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80-02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学生品德认
期刊
【摘要】本文以小学体育《立定跳远与游戏》实践课为例,论述立足基础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过程,主要提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等做法。  【关键词】深度学习 体育与健康 实践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82-02  小学生天性活泼爱动,对一切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学中,如果只告诉
期刊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希沃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巧妙融合。  【关键词】希沃白板 小学数学 运用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76-02  当代社会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冲击和改变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着教育技术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3—6岁儿童家庭教育情况开展调研,论述幼儿园做好留守儿童家园教育工作的措施,包括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建立并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将家园合作制度化;开展丰富适宜的家园合作活动,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提高幼儿园教师保教技能,更好的服务于留守儿童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 幼儿园 家庭教育 仕民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认识厘米》一课同课异构的过程,认为两位执教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造,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知识点,通过各种细化的探究活动,层层递进,突破了“图形几何”领域中“量与计量”的“度”和“量”这两个难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同课异构 改造教材 回归本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87-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