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初中地理课标信息能力对比分析及启示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d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中德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地理信息能力要求的对比分析,论述德国学生信息能力培养方式对我国实施地理课程的启示,提出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中德 地理课标 信息能力 案例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08-04
  信息能力指一个人通过培训能把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作中,能充分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源的技能,并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信息能力需要掌握各种信息技能:知道何时有信息需求、能鉴别所需的信息来解决问题、能查找所需的信息、能评估已找到的信息、能组织信息、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等。信息能力是学生进行终身自学、吸收新知识的必备条件,是地理决策思维的重要基础。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就越强。[1]本文对最新版(2012年)德国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信息能力领域构成、标准和示范作业进行解读,提出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能力的建议,为我国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一、信息能力
  (一)信息能力与地理教学的关系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图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媒介,学生能正确分析、评价地图信息,有助于准确理解地理概念、现象和过程。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是进行自主探究的重要基础。在地理高考测试的四项能力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其他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是对考生最基本能力的要求,是解题的关键。因此,地理教学需要训练学生观察发现、提出获取信息、分析论证问题等能力。通过对地理资料信息收集分析,学生能够习得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这种能力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二)信息能力现状评述
  在中国知网中搜索以“信息获取能力”和“地理”为检索词,出现的期刊文献有27篇,硕士论文有8篇。笔者对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文献中的研究大多数是从地理试题的角度,即以文字、表格、图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而在实践研究中对地理信息能力获取关注度不高,即在实践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研究较少,如实验、野外考察,或者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与识别等方式。试题外对地理信息能力的研究较少,原因有二:一是在高考导向下,地理教学以分数为重,学生在试题中获取信息能力最为便捷高效;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局限于课堂,学生的信息能力多限制在课堂中培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出和对野外实践的要求,给学生的信息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信息能力在初中阶段就需要注重培养。
  二、中德地理学科信息能力对比分析
  (一)中德地理学科信息能力标准要求的阐述
  2012年德国颁布的《中学地理教育标准》明确指出:德国学生在中等教育阶段毕业需要达到六个能力水平,分别是学科知识能力(K)、地理空间能力(SO)、信息能力(M)、判断评价能力(C)、沟通交流能力(E)和行为能力(A)[2]。其中,德国地理学会提出信息能力包括三项辅助技能:明确信息来源和形式(M1)、收集信息能力(M2)、分析信息能力(M3),强调了学生对掌握所需信息资源如何获取、如何收集、如何分析。
  德国初中地理课标将信息能力领域划分为4个具体技能:明确信息来源和形式以及策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反思。4个具体技能又细分出更具体的能力要求,本文选取技能及其对应具体能力标准做阐释说明。详见表1。
  (二)两国初中地理课标对信息能力要求的对比
  德国初中地理课标首先对信息能力内涵进行解释,然后对其包含的子项提出更详细的要求,并以不同的行为动词,如描述、解释、阐释、结合案例等表示不同的要求程度。形成信息能力获取链条,从M1到M4是从了解信息来源和信息策略,到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处理信息,最后描述信息获取步骤并反思的过程,在这4个能力下又细分出更具体的习得能力的策略,教师能根据能力链条选择和课程相匹配的方法,促进学生信息能力的获取,更为具体和详细,可操作性强,也更利于教学评价一致性的达成。
  我国初中地理课标对信息能力要求的描述,渗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中,为学生在获取地理概念,解释地理规律时所需要学会的技能和方法,多为概括性的语言表达,零散地分布于教学目标中,未做具体详细的操作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结合具体课程內容来衡量操作。
  三、德国初中生地理信息能力培养案例评析
  (一)信息能力培养教学实践案例
  德国地理课标第四章是课程示范作业案例,每种样本作业都针对能力领域的某一个方面,但并不是和其他能力领域割裂,而是有所侧重。作业要解决的重点在题目中有说明,会集中在一个主题的一两个方面(例如地震的起源,而不考虑其影响和措施),因为需要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解决某个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布置作业时,首先要交给学生任务,然后才是材料。习题设计的基本形式为先用一段文字描述背景,接着给出解题所需要的材料,或者实验所需要的设备,如地图、景观图、数据,最后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问题设置,问题难度逐层上升,每个问题都对应一个水平级别,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并且能较清晰地测评出学生目标达成的水平。
  下面介绍德国初中地理新标准中两个以信息能力的培养为教学重点的案例,示范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过程。示范作业的选取是以信息能力为重点的土壤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借鉴。
  实验:土壤——一种面临危险的基本资源[2]
  情况/问题:土壤是人类最基本的资源。我们在许多方面使用它们,例如在农业或作为建筑地面。然而,在最近几十年,人类的使用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改变了土壤作为生态系统(tems)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并降低或危及其可用性,可以观察到什么影响?   M2为实验提供的材料:
  松软肥沃的土壤、两个漏斗、按压设备、两个过滤袋、两个烧杯、磅秤、秒表、勺子、刻度杯、水。
  土壤孔隙的大小变化很大,从小于0.1米到直径几毫米不等。比较:一只蚂蚁大约3-4毫米长。(资料来源:StMUGV [2006]:Lernort Boden。慕尼黑,p.261)
  (二)案例评价分析
  表3中6个问题的设置综合考查学生的三个水平等级。其设计思路是:先抛出土壤资源在人类使用中产生问题这一主题。从学生身边生活现象入手(给出真实的雨后车轮碾压过的田野图),情境中蕴含的问题,让学生在图中挖掘信息。再者,描述田野图中土壤状况,并提出有根据的假设来解释原因。其三,将实验材料与现实中的元素相匹配,自己设计实验操作并记录,展示实验结果并与自己的假设进行匹配,迁移运用到砂质土和粘性土中,解释固结土对大气、水平衡、土壤中动植物的影响。最后,运用互联网检索信息,评估耕作是否为防止土壤固化的适当措施。
  本题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案例信息能力体现在这些方面,要求从给出的图片资料发现地理信息,而不是直接给出。将给出的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转化为需要的表达方式,这能引导学生用地理的视角和眼光来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发现其中的地理信息和问题。再通过实验来收集对分析土壤问题有用的信息,与自己的假设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对造成土壤原因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价,根据给出的土壤剖面图,将其迁移运用到砂质土和粘性土中,判断是否成立,最后运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判断措施是否适当,这些其实都是围绕着土壤板结展开的,包括原因、影响和措施等,让学生收集并判断有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整个环节围绕信息能力来设问,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操作实验,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深层次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地理实践中具备主动思考、获取信息的能力、态度和习惯,为学生野外考察和探究性学习指明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地理技能和地理工具来接受、处理、评价地理信息。
  除此之外,还需土壤知识(学科知识领域)做铺垫,对信息进行评价(属于评价能力领域)。德国地理课标建议使用蛛网分析图,展示解题所需能力领域之间的权重和关系,使题目所考查的侧重点一目了然,便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难度的把控,教师能根据案例问题进行操作符设计,能够具体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任务指向明确,通过图片信息和实验自主分析推测导致土壤板结的原因,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锻炼。
  四、德国初中生信息能力培养方式对我国实施地理课程的启示
  (一)设置问题情境要真实合理
  初中生刚接触独立的地理学科,要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学习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教师就要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置于教学情境中,提供给学生资料信息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收集证据,而不是直接给出地理问题。要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假设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实验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检验、假设,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问题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信息意识能力。
  (二)加强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性
  德国地理课标第四章是课程标准的应用示例,该部分对每项能力的要求都提供教学素材和练习题目,每道题目有详细解析,包括题目答案、题目所对应的具体课程标准要求和达标等级[4](分为三个等级),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行为动词(操作符)的表达上,直接体现了课标要求学生知识能力应达到的水平,对地理教学有更明确的指引作用,一级到三级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要求体现,德国地理教育标准对信息能力的细致划分,有利于将具体要求分步骤融入教学实践,以及对信息能力的评价能为我国地理能力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借鉴。德国地理课标将具体的要求和实施阐述相结合,某个章节给出具体案例,并加上讲解和参考答案,便于教师对课程要求的把握和落实,有利于检测教学效果的达成。
  (三)提高目标和问题设计的可操作性
  德国地理课标的这一划分,将学生的能力标准与教学考试等级联系起来,明确了课标要求,使教学中的学习评价有了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评价,更能基于标准促进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达成、逐点攻克。教学中需要设置具体可测量的操作符,教师要根据学情差异,设计有难度、有梯度的问题,给学生基本依据和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信息、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让教学目标一步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5]
  (四)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信息能力
  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环境,要让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动手操作,感受信息的获取分析过程,例如做实验以及野外研学考察,都是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要时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试题中,教师需要设置适合的探究方法促进学生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俊,庞志雄.谈信息时代用户信息能力及其培养[J].图书馆论坛,1997(2)
  [2]German Geographical Society.Educational Standards inGeography for the Intermediate School Certificate with sam-ple assignments.2nd English edition[S].Germany:the Ger-many Geographical Society,2012
  [3]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邱雅楠,徐焰华.解读德国2012版地理教育标准中的地理空间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7)
  [5]蔚东英,王民,李彦乐,高翠微.中德新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4(6)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B类课题重点项目“核心素养引领下中学地理校本教研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B13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清琳(1995— ),女,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学科教学(地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教学论。
  卢远(1971— ),广西横县人,教授,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地理教学论、GIS应用、环境遥感研究。
  邹明晓(1995— ),女,广东阳江人,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学科教学(地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教学论。
  毛秀英(1970— ),女,广西临桂人,南宁市第三中学中学地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育。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为例,论述思维力在儿童智力构成中的重要位置,提出通过创设场景的方式启发儿童思维,使学习不断走向深入的教学建议,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场景创设 情感 思维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034-02  关于语文教学,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认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而言是所有学科
期刊
【摘要】本文以“硫燃烧的实验改进”教学为例,阐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实验方案及装置进而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就实验方案和装置进行创新,并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硫燃烧的实验 实验改进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086-0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提出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重点与策略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建议,从而通过“一体化”教学推进群文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关键词】统编教材 单元主题 “一体化”教学 编排特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12-02  部编版语文教材不仅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将课
期刊
【摘要】本文以杜牧咏史诗《赤壁》教学为例,论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探索发现,呵护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会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語文教学 《赤壁》 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081-02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对这
期刊
【摘要】本文以经典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为例,尝试运用多元视角,通过语文、科学、美术、道德与法治四个学科整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力求充分挖掘文本价值,打破单学科教学的瓶颈,让学生跳出语文学语文,达到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科融合度的目的。  【关键词】《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文本价值 多学科整合 个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要】本文对19—21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获奖的微课作品进行分析,概括当前微课发展的整体情况和典型特征,并对微课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微课制作应该与慕课建设结合起来;将微课嵌入交互式、在线的多媒体课件;纠正微课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评价手段更加多元化、互动化,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创新互动方式,促进资源共享。  【关键词】微课 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 整体情况 典型特征 改进  【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小班散文《彩色的天空》欣赏活动课为例,论述提升幼儿散文欣赏兴趣的策略,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等方面,引导幼儿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以好的设计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活动课效果,让散文欣赏课带给幼儿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关键词】《彩色的天空》 散文教学 幼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广泛应用的背景,建议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在其中发掘读写结合的具体要点,让学生学习时有相应依据,进而提升读写能力。  【关键词】新意 乐趣 读写结合 误区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06-02  读写教学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读写能力提出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巧借绘本提高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策略,提出通过推荐阅读素材、探寻语言密码、解锁绘本故事情节,感受绘本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乐于表达,由段到篇乐说会写,助力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绘本 写话能力 语言 思维表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15-02  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以校本课程开发助推学校内涵发展的实践,指出学校应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编写符合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关键词】新建城市小学 内涵发展 七彩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52-02  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自身特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