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走向高效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flyg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政治教师如何构建融知识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一体的高效课堂呢?作者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具体阐述了五方面的体会与感悟。通过精心构思教学中的每一步,展现思想政治课的艺术魅力,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知识提升 核心素养 高效课堂 活动课堂 主题情境
  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德育课,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素养课。目前,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即将实施。这就给老师们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新要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知识提升与素养培养融为一体的高效课堂呢?
  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课为例,谈谈自己浅薄的想法。最初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歌曲导入说明我们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分别通过三个情境(图片展示各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讲述藏区支教故事、视频呈现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新成就)分析本课重点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畅所欲言“如何做对待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课堂上歌曲、视频、故事一个接一个展示在学生眼前,氛围很热闹,我想当然地认为教学目标会顺利实现,但实际结果不尽如人意,在进行巩固训练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几乎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这节课于他们而言只是听了一两个生动的故事。“无用功”这个物理概念涌上头脑,并深深地引起我的反思:政治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步步为营,让课堂更高效呢?
  一、以“问”导学:疑是思之始
  古语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反观我的课堂,学生是以“听故事”的心态学习,而不是带着问题通过课堂讲解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其实对于民族问题,在阅读教材和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提出一些疑问:大到对援疆援藏等政策的认识,小到对身边人的相处之道……如果一开始就由学生提出问题,借助“问题”这一连接点,加强师生间的对话、合作、交流,那么不仅在知识掌握上极大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而且将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科素养养成的目的。
  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预设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有侧重地进行讲解,既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更能提高他们参与政治课的热情和学好政治的信心,有效提高其人文素养。
  二、以“动”促思:实践出真知
  动,即活动型课堂。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他在批判传统教育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和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做中学”等观点,强调通过游戏、活动、表演和实验等获得与社会相适应的经验。这一要求在这一轮课程改革中明确体现。新旧课程标准相比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为此需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于是在修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一教学设计时,我就将课堂活动融入其中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在课堂导入部分,我将“播放歌曲”换成“猜谜活动”。两次课堂实践后比较时我发现:两种导入方式都很热闹,不同的是前者的热闹是媒体“自带音效”,学生安静聆听,虽然得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结论,但这是根据歌词而形成的结论,是一种从文字到文字的认识;而后一种热闹是学生积极参与带来的,谜语刚呈现在大屏幕上,他们就摩拳擦掌,运用各种方法不断尝试,随着一个个谜底被揭开,“多民族国家”的结论顺理成章地得出来。相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从感性活动到理性结论形成的过程,明显更能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知识的生成更加自然,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同时理性认识、政治认同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又在这一过程中发酵萌芽。
  活动型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学生主体的参与,在活动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悟知识、提高能力。因此,高效课堂的第二步:“活动”出真知。老师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社会,明辨是非,获得真理,感悟人生。
  三、以“境”贯知:入境始与亲
  情境教学是政治教师喜用并常用的主流教学方法。上述课例就是情境教学的典型体现。但因为情境过多、过散,导致喧宾夺主,学生在知识掌握上收效甚微。那么,如何选择素材有效且高效地创设情境呢?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我选取青海玉树某校来我校交流的真实事例,创设“藏区学校实行藏汉双语教学”、“我市开展格桑花结对助学计划”、“玉树震后重建快速发展”等关联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素材入手进行思考分析,从而过渡到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两次设计究竟有何不同?效果又是怎样的呢?相较于最初的课堂,这节课采用“主题情境教学法”,即通过围绕教学主线创设“情境链”的方法,它有效地克服了情境素材的随意性、散乱性,借由故事的连续性而把散落的知识有机地贯穿起来,保持课堂的流畅,自然让学生思路清晰。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写到一条经验:“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可见为了帮助学生生成具有逻辑性的主干知识,提高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在坚持目标导向和生活导向的基础上,从大量纷繁芜杂教学素材中确立某一主题情境,然后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剖析,将教材的各知识点寓于其中,贯穿整个课堂。因此,走好第三步:创设主题情境链,使教学更有条理、更加流畅、更加高效。
  四、以“架”构型: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笔者认为,一节高效的政治课在结尾部分如果能根据某种联系或者某种规律为学生搭一座“桥”,“桥”上排列着的是他们之前通過情境感悟和活动体验获得的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因为这些排列是根据某种内在联系建立起来的,那么原先无序且散乱的小知识就会变得有序化、系统化、理论化,即构成我们常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从杂乱无章的一个个知识点到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清这节课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还能纵向透视教材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将书本内容了然于胸,熟练运用,这正是达到了“天堑变通途”的效果。因此,搭建“框架”整合教材内容进行,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更深刻、更有效,当然这一过程中能力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老师们不妨帮助或者引导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常用的方法是以“大括号”的形式表明知识点之间层次性的逻辑关系,也可以以“箭头式”表明前后知识之间的递进关系,当然如果能配合课堂情境活动等用一些特殊图形表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就会让学生印象深刻。比如设计“民族”这一课的知识构架时,我结合课堂情感升华部分“祝福祖国民族团结之树长青”这一内容,将知识体系设计成“树”的形状:枝繁叶茂的大树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粗壮的根桩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它为大树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各个民族和谐发展硕果累累表现为“新型民族关系”……抛砖引玉之后,学生的设计热情被高度激发:比如从国家和公民两个角度搭建了“链条式”结构图,也有学生用“三角形”表示三原则寓意民族关系稳定等。这些设计也许不够成熟、经不起推敲,但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找到知识的联系从而进行设计构思,可见这一过程中他们对书本内容的掌握早已超越了知识本身,从零散的知识——教师搭建框架——自主设计体系,其实这正是“理性精神”这一政治学科素养的养成过程。   政治课是一门系统化理论化的学说,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是零散的一个个知识点,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对整节课甚至整本书的知识体系的构建。高效课堂从“看热闹”走向“看门道”的关键一步是需要教师适时带领学生共同梳理知识脉络,建构起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五、以“情”染情:情动而辞发
  物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磁场”,它虽然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但对放入其中的物体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说起政治,一般人往往会认为它毫无“磁场”,甚至就是“枯燥”、“空洞”、“抽象”的代名词。看起来两者毫不相关,但打造高效课堂,政治老师们完全可以借用这一物理概念,即将政治课打造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场”,将学生深深吸引其中。那么,如何让课堂具有磁性呢?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打造高效课堂,用“情”很重要:教师需要营造充满温情的课堂,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授,更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打动学生,才能让其释放学习热情,才能对他们来说充满磁性而成为长久高效的课题。
  在后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将导课部分的歌曲挪到课堂收尾部分,将播放歌曲改成带着大家一起合唱《大中国》。因为通过学习学生对我国的民族现状已经有了一些感性了解,对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原则也形成了一定的理性认识,这时候的情感升华就显得水到渠成。在我的鼓励和带领下,大家从最初静静地聆听到轻轻地哼唱,随着气氛慢慢被带动起来,“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的歌声在教室上空久久回荡,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情感体悟在这歌声中愈加坚定。
  这样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充满情感的高效课堂不仅有利于“传道、受业、解惑”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习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精心设计好课堂的每一步,步步為营,走向高效,既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又是老师们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参考文献:
  [1]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3]谭琳.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与杜威五步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1(A).
  [4]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人民教育,1998.1.16.
其他文献
摘要:陈衡哲作为“五四”新文学的第一位女作家,被胡适称为“一个最早的同志”,但目前对其研究尚不充分。本文试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进行切入,运用对比分析法、文章细读法,探究陈衡哲小说的内涵以及同“五四”时代主流话语的共振与异动;并对她的小说的思想艺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作出再判定。  关键词:陈衡哲 小说 主题 个性  陈衡哲,笔名莎菲,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江苏武进。在中国现代史上,陈衡哲拥有诸多第一的称号,她
摘 要: 纸币定义以货币符号为宜,纸币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纸币代行金银货币职能。  关键词: 纸币 定义 价值  一、关于纸币的定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变革、修订的过程中,对于纸币(纸货币)的定义先后有三种。  第一种: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第一册第20页,2000年版)  第二种: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澄城方言中人称代词的两大特色:一是第三人称代词的多种表达形式;二是人称代词单复数同形。通过联系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形式,以及分析澄城方言第三人称代词丰富的表现形式及表达效果,证明澄城方言第三人称代词的存古现象。  关键词: 澄城方言 第三人称代词 单复同形  根据2010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澄城方言属中原官话区关中片。目前学界对澄城方言的研究主要有描写澄城语音方
摘 要: 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源柔性不仅能够降低教师的离职意向,而且人力资源柔性与高校教师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工作满意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实现。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人力资源柔性 工作满意度 离职意向  一、引言  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柔性管理由于更能适应高校教师的特点,作为刚性管理的有益补充而日益受到关注。已有研究发现,作为柔性管理实践的产出,人力
摘 要: 在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对教师专业化水平、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未来教师的培养方案等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以考证为契机,提高专业技能,建设完备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练考一体化的师资培养体系,使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践,提高小学师资培养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师范生的阅读教学技能进行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 教学练考一体化 阅读教学技能 文本解读 人
摘 要: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培育“双创型”农民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认清“双创型”农民培育的影响因素,探寻“双创型”农民培育的有效策略,是新时代赋予政府和相关教育机构的共同职责。  关键词: 新时代 “双创型”农民 培养策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
摘 要: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包括管理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作者提出从构建队伍协调机制,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健全辅导员准入和考核机制,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辅导员自身做好职业规划,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三个方面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  关键词: 辅导员 职业素质 提升  2014年3月,教育部思政司下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摘 要: 教育实习基地是地方高校提高教育见习质量和提高教师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教育行政部门了解教育质量与强化监督管理的途径。教育实习基地作为准教师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重要场所,是高校和中小学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指标。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缺失、高校和中小学双方错误的观念、实习生自身的问题,导致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出现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高校和中小学
摘 要: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先民文化的浸润,使世代居住于湘鄂黔渝交界的土家族形成了以梯玛文化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土家族文化。叶梅笔下的龙船河流域,作为巫师的“梯玛”和作为仪式的“梯玛”的共同存在,在對梯玛文化的书写中,展现着土家族独特的风俗习惯、精神面貌,同时也伴生着作家对土家族文化、汉文化交流与融合过程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 叶梅 梯玛 土家族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先民文化的浸润,使世代居住于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的逐渐开放,高职院校在招生、就业方面面临激烈的竞争。由于大学不断扩招,考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使得高职校的招生面临挑战。同时,由于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迅速增加,使得大学毕业生相对过剩,这就使得用人单位的选择面更广,不利于高职院校如何吸引和培育优秀的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以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增强对高职院校的客户的正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