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期待着与拉美地区建立长期性、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各个国家使出浑身解数,努力开拓新市场。谈到正在新兴市场拉美地区召开的APEC峰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高静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达了上述观点。
11月1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1个成员的高官就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等议题交换意见,标志着APEC领导人会议周正式拉开帷幕。
毫无疑问,作为总人口达26亿,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48%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它的一举一动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作为APEC的重要成员国,更是全球焦点。此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率领商务代表团前往秘鲁参加会议,旨在当前特殊经济环境下进一步推进中国与拉美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
金融危机主导议程
美国经济疲软不但使欧洲经济陷入低迷,也令拉美国家饱受牵连。因此,会议日程自然围绕金融危机展开。在经济的寒冬中,人们对于此次APEC领导人会议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对此,高静认为,金融危机起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继而转变为金融危机。而当前危机已经进入到第三个阶段,波及范围已经从最初的虚拟经济延伸到实体经济。
高静表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各国的实体经济都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由11%下降到不到9%,巴西也已经由5%降至3%。早在一个月之前的亚欧峰会上,各国与会者就已经就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将来如何防止危机蔓延作了商讨。因此,会议议程必将围绕金融危机展开。”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逢明亦表示,各国的领导人会聚商讨金融危机问题,已足够说明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对于当前经济的影响程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还是要合作。这种基本的共识对未来长远的走向具有积极意义。
构建长期伙伴关系
与以往不同的是,陪同胡锦涛出访此次会议的是由12名部长、近600名商界领袖以及工作人员组成的中国企业代表团,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如此规模的“商务团”,凸显了该地区对中国的期待,也表明了中国投资者对于该地区高度的投资热情。
在这次金融海啸中,欧、美等传统发达国家首当其冲,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各个国家纷纷将对外投资目光转向诸如拉美等地的新兴市场。这是否是经济前景暗淡时缓解“燃眉之急”的举措呢?
对此,高静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从国际上看,商务团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借政治利好达成双边贸易合作的行为已不是新鲜事。只是对于中国来说,这种模式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在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同外界的商务互动方式会越来越多样化。”
事实上,中国和拉美地区各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主力军,近几年双边贸易金额增长速度非常迅猛。“我个人认为,中国这次派商务团出访与当前的经济形势没有必然的联系。”对此观点,高静作了如下解释:首先,中国与拉美地区早在多年前就已签订了双边协议,希望与该地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其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由“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是一个渐循渐进的过程。选择海外经贸合作伙伴,首先要有助于企业自我发展,其次还要受到当地政府、企业的欢迎。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袁钢明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中国意在与该地区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在当前经济形势并不向好时,这种关系对双方更加重要。同时,通过相互来访,中国可以提升自身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
贸易层次有待升级
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农产品、食品、能源和原材料。而拉美国家矿业资源丰富,自然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得益于经济的互补性,2008年1-9月,中国与该地区的经贸金额已达到1100多亿美元。
对此,袁钢明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当前是提升中国与拉美地区贸易层次的大好时机。借此机会,可以更好地减少贸易摩擦,扩大经贸规模,在此基础上达到双边贸易新的平衡增长点。
“长期以来,中国和拉美地区的经贸层次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层次上。中国依靠进口该地区大量的能源、原材料生产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然后再将产品销售到该地区。基于这一点,很多人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其实,中国前往该地区投资该地区投资,不但可以帮助当地完善基础设施,还可以促进劳动力就业。在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下,两国可以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互补性,提升贸易层次。”高静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11月1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1个成员的高官就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等议题交换意见,标志着APEC领导人会议周正式拉开帷幕。
毫无疑问,作为总人口达26亿,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48%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它的一举一动在世界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作为APEC的重要成员国,更是全球焦点。此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率领商务代表团前往秘鲁参加会议,旨在当前特殊经济环境下进一步推进中国与拉美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
金融危机主导议程
美国经济疲软不但使欧洲经济陷入低迷,也令拉美国家饱受牵连。因此,会议日程自然围绕金融危机展开。在经济的寒冬中,人们对于此次APEC领导人会议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对此,高静认为,金融危机起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继而转变为金融危机。而当前危机已经进入到第三个阶段,波及范围已经从最初的虚拟经济延伸到实体经济。
高静表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各国的实体经济都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由11%下降到不到9%,巴西也已经由5%降至3%。早在一个月之前的亚欧峰会上,各国与会者就已经就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将来如何防止危机蔓延作了商讨。因此,会议议程必将围绕金融危机展开。”
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逢明亦表示,各国的领导人会聚商讨金融危机问题,已足够说明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对于当前经济的影响程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还是要合作。这种基本的共识对未来长远的走向具有积极意义。
构建长期伙伴关系
与以往不同的是,陪同胡锦涛出访此次会议的是由12名部长、近600名商界领袖以及工作人员组成的中国企业代表团,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如此规模的“商务团”,凸显了该地区对中国的期待,也表明了中国投资者对于该地区高度的投资热情。
在这次金融海啸中,欧、美等传统发达国家首当其冲,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各个国家纷纷将对外投资目光转向诸如拉美等地的新兴市场。这是否是经济前景暗淡时缓解“燃眉之急”的举措呢?
对此,高静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从国际上看,商务团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借政治利好达成双边贸易合作的行为已不是新鲜事。只是对于中国来说,这种模式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在中国经济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同外界的商务互动方式会越来越多样化。”
事实上,中国和拉美地区各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主力军,近几年双边贸易金额增长速度非常迅猛。“我个人认为,中国这次派商务团出访与当前的经济形势没有必然的联系。”对此观点,高静作了如下解释:首先,中国与拉美地区早在多年前就已签订了双边协议,希望与该地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其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由“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是一个渐循渐进的过程。选择海外经贸合作伙伴,首先要有助于企业自我发展,其次还要受到当地政府、企业的欢迎。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袁钢明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中国意在与该地区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在当前经济形势并不向好时,这种关系对双方更加重要。同时,通过相互来访,中国可以提升自身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
贸易层次有待升级
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农产品、食品、能源和原材料。而拉美国家矿业资源丰富,自然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得益于经济的互补性,2008年1-9月,中国与该地区的经贸金额已达到1100多亿美元。
对此,袁钢明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当前是提升中国与拉美地区贸易层次的大好时机。借此机会,可以更好地减少贸易摩擦,扩大经贸规模,在此基础上达到双边贸易新的平衡增长点。
“长期以来,中国和拉美地区的经贸层次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层次上。中国依靠进口该地区大量的能源、原材料生产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然后再将产品销售到该地区。基于这一点,很多人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其实,中国前往该地区投资该地区投资,不但可以帮助当地完善基础设施,还可以促进劳动力就业。在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下,两国可以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互补性,提升贸易层次。”高静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