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体验、应实感悟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685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十几年来,我国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都开办了建筑设计类专业,包括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等。因受到各自不同院校背景的影响,其建筑设计教育似乎可归纳出两种“教育模式”。一类是工科院校背景下的建筑设计类专业,另一类是艺术院校背景下的建筑设计类专业。四川美术学院是全国重点传统艺术院校,建筑类环境艺术本科专业于1994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19届毕业生,其后又相继发展了建筑学、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等专业。毫无疑问,这其中的建筑设计课程为众多专业的基石。基于以上两种教育模式的观察与反思,受制于课程时间、生源知识结构等因素,在课程设计中引入自主体验、应实感悟的启发型设计教学方法,以调动美院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挖掘其潜质,在“艺匠并重”双重训练标准的要求下因材施教,历经本科环艺专业建筑基础课和院选修类似课程多次课堂实践屡见成效,为美术学院的建筑教学模式探讨新路。
  关键词:艺术教育;建筑设计;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美术学院教改项目“自主体验、应实感悟——艺术院校的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2017jg41)研究成果。
  我国高等院校的建筑设计类专业,包括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等。因受到各自不同院校背景的影响,其建筑设计教育似乎可归纳出两种“教育模式”。
  一类是工科院校背景下的建筑设计类专业。沿袭着工科教学的传统渠道,为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大量输送人才,其人才的培养与教育似乎更多地在于工程技术培养与训练,而建筑设计所需的艺术思维能力似乎没有得到足够训练。
  另一类是艺术院校背景下的建筑设计类专业,基于艺术院校的大背景,创意概念一统概全,在教学中忽略了建筑设计重要的一面——对工程技术的了解与训练,导致艺术院校毕业的建筑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就限于效果表现与排版,没有综合的设计基础,难以融入真正的建筑设计实践。
  建筑类学科涉及艺术、科学、技术和人文等领域,是知识体系庞杂的边缘学科,其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具有职业实践性与艺术创造性兼收并蓄的特征。其设计方法是一个综合性思维过程。如何使建筑设计思维变得可教、可学,使学生建立起环艺学科多元综合的概念,并适应建筑设计涉及的政策规范,符合一定的规则限定同时又合理地突破规则的限定,以保证教学成果的创造性及多样性,是艺术类院校建筑教学必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与理工类学生相比,艺术学院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差,在综合运用方面知识较为薄弱,教学中若是一味地设计手册般地传输,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艺术类的学生往往从小受艺术熏陶,感性思维较强,表现出突出的形象思维能力,尤其具备较强的感知能力及模仿技能。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学生的感知力,以本土建筑特色为向导,运用实际案例的完整设计流程贯穿课程始终,让学生从模仿中领悟建筑设计的程序,在自主动手一系列实验后得到不同的经验、体悟,从而使教师的个体创作经验在传授给众多学生后,仍能转化为多样而非趋同的成果。这不失为一条挖掘艺术院校学生潜质、培养设计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因此,在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开展的建筑设计基础课中,制定了下列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框架(图1)。
  具体拟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感受实际建筑设计案例的完整设计流程
  发扬艺术学院优势,依赖学生良好的感知力,从模仿真实的建筑设计案例及程序入手,之前课堂已设有了诸如“一个山地售楼中心的三次搬迁”的故事性演绎,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地形为首的各种因素对空间组合的直接影响,并让其观摩完整的成熟建筑设计次序,使其感悟建筑设计的实务要领,进而触类旁通,能有效地建构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正确意识。在教学中要着重讲授设计技能的可操作性,避免空洞的教条,进入设计实务,以实例分析启发学生,尽量排除设计手册般的总结式发言。
  二、感悟本土地方建筑
  重庆的人文建筑有着强烈的地域特征性,本土人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山地建筑要领,触类旁通,领悟建筑与环境的实质。“与地域环境共生,与现代生活环境同构的地区建筑”,正是当代建筑设计的首要目标,应在以地域文化为土壤的基础上创作有“根”的建筑。事实上,从建筑大师的成功作品中不难看出,建筑千变万化的形式离不开“地域”母体。印度的查尔斯·柯里亚、意大利的阿尔多·罗西、日本的安藤忠雄,以他们的成功证实了地域因子在建筑形式上的重要价值。本土文化在建筑创作中的价值不容我们忽视。
  重慶自古不乏依山靠水的山地建筑群体,城市的雏形也是从码头或马路驿站向山上一层一层的搭接、构筑而来。其独特的山地地形与房屋和谐统一,相依相存,巴渝山地居住文化的精髓彰显无疑……山地建筑是这个城市的血脉——“让房子种在山上,让建筑开在水边”。
  三、动手演习小型建筑的方案设计流程
  本阶段要求学生如艺术家体验生活一般亲临现场,用身体五官和四肢来体验和解读基地。教师不用急着先下达设计任务书,而让学生从个人兴趣点出发,主动观察场地日常生活,并记录现场或理解或疑惑的各个元素。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设计出发点,通过讨论比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探讨疑惑并解析,能深入触及到隐藏在表象下面的真实的空间诉求,继而把生动的感知转化为理性的逻辑,梳理并确立与之适应的功能需求和空间意象,由此展开建筑方案设计。由上一阶段的模仿表达过渡到自主设计,在抽象的建筑原理和直观的营造活动之间建立桥梁。
  精心设计作业选题,如“小型山地扶梯楼设计”等,学生演习的设计任务准确对应前面各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
  四、动手体验“建造技术”
  为了让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建筑相关类专业的学生增加工程技术的知识,并使之对设计形成美学和力学多层面的系统思维方法,各大美术院校都在教学中开设了建筑基础的必修课。其中,有关建筑结构常识部分,在以往的教学中皆使用建筑学专业的理工科教材作参考节选,往往造成艺术院校的学生难以理解且不能系统掌握的状况。据此,着眼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中心为依托,让学生用手工实验的方法来感知和理解结构原理,做实验的材料多是雪糕棍、自行车轮等唾手可得的生活用品或废物,这就把极其复杂、奥妙的建筑原理化为人人可知的常识了,从而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结构想象,且能从优秀建筑的感知角度来拓展学生的专业眼界及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动手体验建造技术,以确保 “艺术化”的空间意向成果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实体空间成果的充分转译。引导学生在实验工坊对空间结构、材料构造进行更多的大胆想象与更美的形式表达,使传统的“匠人”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手工制作与材料试验中,其美学精神也得以培养与延续。较之把设计作业仅固化在形而上的概念图纸中,能得到“匠”“艺”双收的功效。
  在教程中,从最简单的帐蓬搭设到摩天大楼的建造,为把各种形态的建筑原理、结构力学以及构件材料的选用等章节讲得通俗易懂,我们设计了多个小实验。如帐篷的搭设,学生寝室楼板荷载测量,用纸模拟制作钢框架,探秘看不见的建筑部分,龙卷风、地震和温度的实验,杆件与石块组合造型,圆筒、碟子、蝴蝶、自行车轮和鸡蛋的作用,气球造型等(图2、图3、图4、图5),由学生自己动手,分组完成。这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受深刻,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上述四阶段是针对艺术院校背景下艺术生的短板而设,很多艺术生往往表现出缺乏持续研究力而放弃某种想法的实现计划,只能停留在空泛而虚幻的纸面上,甚至出现将工程设计图形化的错误倾向。适当强化技术因素,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建筑类设计学科极强的技术属性,懂得设计创作是在限制之下的发挥,明白设计方法是一个综合性思维过程,期望他们能持续运用敏锐的艺术感知,持续展望空间设计中的开阔视野,拾获建筑学科多元综合的专业构架,以在实践中发现并创造建筑美。
  参考文献:
  [1]田勇.基于有效目标的中国建筑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
  [2]于幸泽.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
  [3].索里瓦多瑞.从洞穴到摩天大楼[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革命浪漫主义作为浪漫主义的一种类型,与人类生命的生存抗争紧密相关。英雄浪漫主义作为人类生命抗争的主旋律,曾经在人类史上谱写过无数生命的意义。在生命追求的崇高阶段,英雄浪漫主义也随着生命产生了崇高的位移,并成为一种崇高的生命信仰。  关键词:革命浪漫主义;生命追求;抗争;英雄浪漫主义;崇高;位移  革命浪漫主义是浪漫主义的一种类型,是人类生命理想中的一种崇高追求形态,与英雄浪漫主义同属一畴,
期刊
摘 要:“龙脉”一词具有浓厚的社会学和民俗风水学色彩,但是清代王原祁却借用“龙脉”来表达自身的绘画理念,使其成为古代画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原祁将“龙脉”作为自己的绘画理念并非偶然,而是受到长期历史积累和人文风俗、文化内涵等因素的影响,涉及社会学、民族学、美术学、文艺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文章通过多学科视角,探究我国古代绘画中的“龙脉”内涵。  关键词:古代艺文;“龙脉”;王原祁  我国传统观
期刊
摘 要:时间是一个概念,没有确切的形态,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感知的现象,历史上在文学艺术中一直都有关于时间的描述,在当代陶艺中时间这个主题也在被陶艺家不断探讨。文章以“迁徙泥性—2019中国当代陶艺学术邀请展”中孙月和李蓓两位陶艺家的作品为例,从分析两位陶艺家对时间观念的表达方式入手,探讨她们各自的艺术语言,阐述陶艺作品中关于时间性与时代性的思考。  关键词:陶艺;语言;时间性;时代性  在信息化的
期刊
摘 要:《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由大伴家持編成于奈良时代(大约8世纪后半叶),收载和歌大约四千五百首,分为二十卷。文章首先考察了《万叶集》和歌中的自然景物雪、月、花。通过上述考察可以看出,雪、月、花作为自然景物代表了一年四季,在植根于自然的生活之中,自然首先作为信仰的对象受到重视,因此它们变成信仰对象。其次考察了从信仰对象到审美对象的确立。到了万叶后期,这些自然景物,作为季节的景物固定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今日美术馆为例,经过大量信息搜集、年报分析和今日美术馆馆长专题访谈最终成文。创意管理是将创新与价值连接经营艺术。企业家精神是创意管理的发动机,文化产业更好的未来源于对文化的尊重和对多元的接纳。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文化输出;多元包容;民营美术馆  当下是文化与商业在互联网语境里碰撞无限可能性的时代。当艺术与大众间的界限被互联网消解,林立于北上广的美术馆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民营美
期刊
摘 要:何香凝是中国近现代集政治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把她把绘画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精湛的绘画技艺体现了她的人格魅力。她是一名为革命而创作的爱国主义画家,在她70年革命生涯中一直以画笔作为强有力的革命武器,为国家全力以赴,其作品是她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给中国近代的革命历程增添了不少的光辉。何香凝先生丰富的人生经历与独特的艺术道路,使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书写更具厚度与韧度。文章从何香凝先
期刊
摘 要:夏目漱石的早期短篇小说《伦敦塔》是一篇幻想与现实交织的作品。主人公“吾”参观伦敦塔时所幻想的历史人物,都无法主宰自身的命运,终究沦为英国历史上的政治或宗教运动的牺牲品。作品中关于现实世界的描写也体现出主人公“吾”和大城市伦敦格格不入的矛盾。  关键词:夏目漱石;《伦敦塔》;幻想;现实  说到日本近代文学,就不得不提及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根据夏目漱石的年谱上的记载①,1900年,夏目漱石奉日
期刊
摘 要:虚拟现实(VR)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每个手持智能手机的人都可以使用它。虚拟现实最近被用于一些学科的教学中,如解剖学、建筑学、艺术史、神经外科、教育学,以及需要使用实验室的学科教学,但在音乐治疗方面还未展开深入的研究。文章以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为例,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概念、音乐治疗与自闭症、虚拟现实技术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音乐
期刊
摘 要: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于是人们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的享受,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文化创意产业满足了人们这种心理诉求,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而成为朝阳产业。文章将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从大众需求、新旧文化融合、新科技及新媒体四个角度,探索我国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北京故宫
期刊
摘 要:土家族摆手舞不仅是土家族民族性的体育活动及传统舞蹈,而且是土家族人民上千年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章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分类、旅游利用模式及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求找到传承保护的途径,以此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为酉阳土家族摆手舞作好宣传工作,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提供参
期刊